習作六(蘇教版第十一冊)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采訪形式,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2.通過對家鄉“名人”的采訪,了解一個人的特長以及奮斗的歷程,并詳略得當的寫下來。
3.通過與“名人”的接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向上的人生觀,培養奮斗不息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詳略得當的寫下來,力爭寫得生動,話題新穎。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名人。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中外名人?說說他們的名字和關于他們的故事。
2.同學們說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大科學家、藝術家等等。其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生活在我們身邊的那些“技術標兵”、“種田能手”、“養雞大王”……也可以稱得上地方上的名人。你知道我們的家鄉有哪些“名人”呢?
3.我們的家鄉的名人還真不少。你了解他們的市事跡嗎?
指名說說。
看來同學們對他們的了解還不是很多,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他們,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呢?(調查、訪問與他們熟悉的人,或者直接拜訪他們本人)
二、擬訂采訪方案
1.你最了解哪位名人呢?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間交流交流。
2.大組交流。(了解他的興趣愛好,在某方面的成就,奮斗的歷程……)
3.當我們面對“名人”是,心情會是怎么樣呢?(激動、膽怯、緊張……)這樣一來,可能會把自己想說的話都忘記了,所以我們在采訪之前必須先寫一個提綱式的采訪方案,簡單地說,也就是把你想問的問題概括性地寫出來。
4.學生制定采訪方案。
5.大組交流,同學之間相互建議補充。
三、組織采訪
通過學校、家長等多種渠道,幫助學生進行采訪活動。
四、指導寫作
請同學們把上一周的采訪記錄拿出來,大家來交流交流,可以說說自己的采訪經過,也可以把你采訪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
1.分小組交流。
2.大組交流、匯報采訪實錄。
3.指導練筆。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習作就是寫寫你所采訪的那位家鄉名人,先把我們的采訪實錄交流一下,然后再進行調整、修改、就可以成為我們今天的習作了。
(1)交流。
(2)大組交流,互相補充。
4.學生寫作。
第二教時
學生謄寫習作。
愛國學者——顧炎武
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六(4)班 孫詩一
“天下興亡,匹夫有則。”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是顧炎武先生說的。顧炎武,生于1613年,字寧人,號亭林,昆山千燈鎮人。我國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的愛國學者。少年加入復社,抗擊清軍,失敗后,邊游走于四方。他的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
我去顧炎武紀念館參觀。
還沒進門,我先看到“顧炎武紀念館”這幾個大字,門上面還有何紹基親筆寫的“亭林先生”。進門后,一棵大樸樹映入我的眼簾,像一個衛士站在紀念館旁;走進一看,這棵樸樹的樹齡已有202歲了,樹干粗壯,生命力很強。看著這棵樸樹,我心里想:顧炎武先生就像這棵樸樹,有著旺盛的生命力,等到春天來到,就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盡情地生長。我摸著它,仿佛感覺到顧炎武先生在握著我的手,告訴我一定要做個愛國的人。
走進里面之后,“心同山河”這四個大字高高地懸掛在上面。兩根柱子上寫著“困學昔為王伯后,日知近有顧亭林。”正中有顧炎武的頭像,還有簡介。兩邊有四句話,這四句話是“享天下之大福者,必先天下之大勞,宅天下之至貴者,必執天下之至*。”、“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與有責焉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