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設計
1910年4月21日,馬克·吐溫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病逝。由于對美國文壇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被后人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二、情節介紹
少年湯姆·索亞十分淘氣,一天半夜,他和伙伴哈克一道在墳場玩死貓,無意中目擊了一個兇殺案:一個名叫印江的壞家伙殺了人,卻嫁禍于波特。
次日,波特被捕。湯姆怕遭報復,不敢揭發真情。又過了些日子,法庭開審,這回,湯姆終于勇敢地在法庭上提供了證詞,揭穿了印江的罪行。但印江卻跳窗逃跑了。一天,湯姆和哈克走進河邊一所“鬧鬼”的老房子。他倆上了樓,不一會兒,看到樓下來了兩個人,原來正是印江和他的同伙。這兩人不知從什么地方弄來不少錢,正往地里埋。沒想到竟從地里挖出一個箱子,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錢。這時印江聽到了一點響動,他懷疑樓上有人,就想上去看看。湯姆和哈克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時,早已朽爛的樓梯塌了,印江沒能上樓。
后來,湯姆偵察出印江住進了一個客棧,他和哈克合計趁印江外出時,搬走錢箱。
又過了些日子,湯姆和貝奇等一些小伙伴外出游玩,湯姆和貝奇鉆進了一個彎彎曲曲的山洞,竟找不到出口。
同一天夜晚,哈克發現印江和他的同伙挾著東西上山了,哈克想他們肯定是轉移財物,就遠遠地跟蹤。印江來到一個寡婦的莊園,要對寡婦下毒手,哈克忙敲開一戶人家的門,在這家人的幫助下,救出了寡婦。
湯姆和貝奇在山洞里迷了路,隨身帶的食物又吃光了,仍找不到出洞的路……忽然,湯姆看見遠處有燭光,以為是大人們找來了,于是高聲呼叫。誰知,定睛一看,舉著蠟燭的卻是印江,湯姆怕印江下毒手,拉著貝奇逃跑,山洞里回聲轟鳴,印江未聽出是湯姆的聲音,還以為有人追捕他,于是抱頭鼠竄。
在洞中過了三天三夜,湯姆和貝奇拖著疲乏的身子還在找出洞的路。終于,他們發現了一個亮點,他們互相勉勵著向前走去,費盡了最后力氣才出了山洞。
兩個孩子得救后,貝奇的父親用鐵板把他們出洞的小口堵死了,他怕以后會有人再從這里進去迷了路。
孩子們再也沒見到印江。半月后,湯姆想起印江或許還在洞里,于是,他打開了堵死的洞口,發現印江已餓死在洞口旁。
湯姆帶著哈克再度進入山洞,在印江舉燭的地方發現了印江埋財寶金錢的小石窟,找到了那個箱子。
湯姆和哈克平分了這筆錢。哈克救過莊園主寡婦,寡婦很喜歡哈克,便收下哈克作自己的養子。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長篇小說,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小說以湯姆·索亞的傳奇式經歷為線索,頌揚了湯姆·索亞和他的小伙伴們天真純樸的心靈,鞭撻了印江之流的貪婪和兇殘。
小說情節曲折起伏,懸念迭出,描寫生動,不愧為優秀的作品。
三、略讀與精讀
略讀:就是粗略地快速地閱讀全文,包括文題、作者、寫作時間、注釋說明等。其目的是明確背景、抓住線索,了解梗概把握主旨。
略讀是對文章作“面”的把握,精讀則是對全文作“點”的研究。精讀時,必須做到字斟句酌,條條縷析,搜尋信息,比較推敲,以求得對文章的深刻理解。
精讀時必須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結合語境、全面理解;
2、把握文意,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