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細雨》教學設計之二
14 蒙蒙細雨
第一課時
一、揭題。
二、范讀課文,思考。
要求:1、課文主要寫誰,寫了一件什么事?
2、聽準字音,注意生字字形,在疑難之處做上記號。
三、檢查,反饋。
1、學習生字新詞。
腎炎 歌詠 撅著嘴 冤枉
(朗讀,“冤”查什么部首,再查幾畫)
2、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媽媽一件什么事?
3、齊讀:寫“我”那當老師的媽媽為了一位學生,冒雨趕回家里取一件藍制服,又匆匆趕住學校一件事。
4、指導分段。
。1)哪幾小節直接寫媽媽?
。2)按媽媽在不在場把課文分為三段。
四、教學第二段。
1、自由讀,要求:(1)想辦法讀好我和媽媽的對話。
(2)用線劃出直接寫出了媽媽的品質的一段話。
2、理解句子:
媽媽斜了我一眼:“答應……演出呢?”
。1)齊讀句子。
(2)媽媽答應誰一件什么事?
。3)“失信”是什么意思?媽媽有沒有失信,從哪里看出來?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回來的?
3、說話練習:
天上飄起了蒙蒙細雨,媽媽加快了腳步,快到學校門口,突然,媽媽看到( ),想起(。。她停住了腳步,心想:(。谑,她( )。
4、“我”同意不同意?
5、出示句子:
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1)什么叫“冤枉路”,我有什么理由說這是冤枉路?在這句話中找找。
6、比較句子:
天下著雨,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
已經快到學校了,犯不著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說,還下著雨!
7、你支持誰的理由:小玲為什么這么說,說說理由。媽媽說這句話時用了一個什么動作?(斜)
體會“斜”的含義,感情朗讀。
8、理解句子:“媽媽取出藍制服塞進提包,轉身就走!
師:把“塞”改成“放”行不行?
師:媽媽為什么而急?
朗讀指導。
9、指導朗讀媽媽的其它語言。
。1)自讀。
(2)指名讀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句子。
五、總結,練習。
1、在你的心目中,小玲的媽媽是一位怎樣的人?
2、望著媽媽遠去,小玲心里又想說什么?
我倚在門邊,望著(。。心里又是(。质牵ā。,想起(。艺嫦雽寢屨f:“( )”。
3、把小玲心里想說的話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繼續學習有關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2、認識課文的開頭與結尾的象征意義和作用。
3、利用文中的空白,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了解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感受“媽媽對工作的高度負責,為了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比較,繼續學習有關句式特點和表達作用。
教學難點:
認識課文的開頭與結尾的象征意義和作用。
教學準備:錄音機、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1、談話導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了解了本文介紹的人物,也知道了文章所描寫的是一個蒙蒙細雨的早晨發生的事。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