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堂實錄
師:誰來說說,沒到過哪里,就不算到過中國?
生:沒到過北京,就不能算到過中國。
師:沒到過哪里,就不能算到過無錫?
生:沒黿頭渚,就不能算到過無錫。
師點頭。
生:老人七十多歲了,為什么不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卻每天掃天游峰,他不累嗎?
師:我感覺到了你對老人的關心,(指著板書 “累?”)掃路人到底累不累呢?看來這個問題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生:文章最后說老人的笑聲一直伴隨我回到住地。我有點不明白:笑聲笑過了就應該消失了,課文中怎么說笑聲能跟著“我”走呢?
師:(板書:笑?)真是耐人尋味的笑。
生:文中第7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師:我想你一定會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找到答案的。
生:老人已經70多歲了,作者說30年后再去看老人,老人自己說30年后還請作者喝茶。你們覺得可能嗎?
師:你對老人能不能活到100歲(板書:100?)表示疑惑,是嗎?
生:(點頭)是的。
師:還有問題嗎?
生沒有舉手。
師:下面請各組長組織,試著在小組內解決黑板上3個問題。解決不了,也不要著急,待會提交全班探討。請組長的同桌對討論的情況作簡單記錄。組內其他同學做發言的準備。
小組進行討論。師巡視。
師:眾人拾柴火焰高,讓我們的智慧在這里碰撞吧。哪一組先來匯報自己小組問題解決的進展情況?
師:請你們組。其他組注意傾聽,等他們小組發言完了,你們可以進行補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
生:我們小組覺得掃路人日子過得很悠閑。
師:從哪里體會到的?
生:讀第6自然段(感覺一般)。
師:既然是悠閑,你能把這種悠閑傳達出來嗎?
生再悠閑地讀。一起讀。
生:我們小組覺得老人工作很累,但是他自己卻不覺得累。
師:你們是保持中立的看法——老人既累又不累。那請你說說理由,累體現在哪里?不累又體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