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教學案
閱讀主題叢書《愛護我們的家園》
1、了解本組課文的主要內容。
2、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
五、課堂檢測
我會填
我們是大地的( ),大地也是我們的( )。( )是我們的姐妹,( )是我們的兄弟。樹汁流經樹干,就像血液( )。我們和大地上的( )、( )同屬于一個家園。
六、課后作業
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七、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
教后思:
本文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讀課題質疑。他們提出了:“這片土地在哪里?”“這片土地是什么樣子的?”“這片土地因什么而神圣”“作者是哪幾個方面去闡述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中心的?”等一系列問題。我讓學生帶著疑惑走進課文,自讀課文,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針對性的學習是最見成效的。第二個環節,我們針對“這片土地因什么而神圣”這個問題,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我讓學生再次研讀文本,通過品讀、吟讀、想象等途徑,引導學生通過優美的語言,去了解這片土地神圣的原因,大家很快抓住了要點:因為這片土地上有圣潔的河水。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因為這片土地上有圣潔的空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你們應該善待空氣。因為這片土地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動物。沒有了動物,人類會怎樣?如果所有的動物都死去了,人類也會滅亡。你們應該善待動物。所以,這是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這是一片美麗圣潔的土地,這是一片滿載希望的土地,這是一片印第安人心中神圣的土地。最后我抓住“作者是哪幾個方面去闡述神圣的?”這個問題去把握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主次。告誡白人要善待河水、保護空氣、照顧動物、熱愛大地。課的最后,我呼吁大家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熱愛土地、珍惜資源,了解了土地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懂得了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
教學時我緊扣課題,質疑激趣,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學會運用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等方法,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表達的習慣。學生在理解文本時,也掌握得不錯,能較深刻地表達自己的感悟,同時也把德育教育滲透進去,從而使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
16、青山不老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二、預習學案
1、我知道
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就綠化荒山,植樹造林,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3、我了解
讀完課文后,找找老人創造了什么奇跡?
4、我不知(預習課文后,同學們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寫下來。)
三、導學案
(一)朗讀課文,仔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