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四首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竹 石
鄭燮
板書設計: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后小記: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
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回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第三課時
一、指導學習《題臨安邸》。
1.理解課題,簡介詩人及有關的背景知識。
2.聽錄音,初知內容。
3.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①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
還有高樓,那些統治者在西湖邊上聽歌賞舞、尋歡作樂的生活到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
看圖幫助理解詩句含義。
理解第3句。“暖風”、“熏”、“醉”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暖洋洋的春
風把這幫終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樣。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那些統治者簡直把這臨時避難的杭
州當作者家汴州了,忘記了故都汴州,忘記了被異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總結。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民,諷刺南宋統治者只顧游山玩水,醉生夢
死,忘記了山河破碎的恥辱,將收復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腦后的可恥行徑。)
③背誦這首詩。
二、指導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理解課題,簡介陸游及有關的背景知識。
解釋字詞,說說詩意。
2.學生自由讀古詩,看注釋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3.檢查自學情況,抽讀古詩。
4.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萬里”形容黃河的長,是夸張的說法;不是實指,黃河實際長一萬多華里
。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翻該,向東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虛指。形容華山的、雄偉高大。學生拭答后,教師講述:五千
仞高的華山直插云霄。
這兩句主要寫景,運用了怎樣的寫法?”(夸張、化靜為動,使人感到景物不僅雄偉,而且
虎虎有生氣。)
理解第3句。“遺民”、“淚盡”、“胡塵”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北方淪
陷區老百姓在異族統治下受盡折磨,眼淚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師”是什么意思?學生試答后,教師講述:他們盼望南邊的宋朝
軍隊收復北方失地,解救他們,盼了一年又一年。
這兩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5.總結。
①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②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百姓的同情。)
③背誦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