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學語文畢業班復習資料(段落篇章)
段落篇章復習(小論文)一、復習要求:
1.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2.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3.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一)自然段的復習
主要明確七種段式:
1)總分段式:包括總分總結構、分總結構、先概括后具體結構的段式
2)并列段式
3)轉折段式
4)因果段式
5)承接段式
6)方位段式
7)對比段式
(二)邏輯段的復習
一篇文章大多數都是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圍繞全文的內容,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讀懂文章的時候。每讀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層意思。一段一段地讀完全篇,領會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綜合起來,就領會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們在閱讀文章時,必須讀懂每一段,并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會給文章分段,掌握提煉段落大意的方法與技巧。
1.首先談談分段。
我們認為復習分段要有成效,必須在三方面著力。
(1) 總結規律性的知識,掌握分段依據。
從文章本身的一些規律性知識考察,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學生以理性指導分段,舉一反三成為能力。
典型的段落結構:
從縱式結構來看,有事情的發展順序,地點的轉換,空間的轉換,時間的推移,人物的出沒等。
從橫式結構來看:
① 分合(總分)關系。這種段式的特點是由總述和分述構成的,有“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三種。
② 并列關系(事物的幾個方面)。指各段之間從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加以說明和描述形成的邏輯關系。各段之間無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后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 “概括與具體(點面)”、“對比”、“因果”、“承啟”、“動靜”等關系。
④ 過渡句。這一標識是文章內部的邏輯結構在文字上的表現,可作為分段的參考。
這些段落標識有的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因此,這些依據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逐步滲透并讓學生把握這方面的規律性知識,應當看作分段教學中的治本之舉。此外,分段方法還有“重點突破”和“相鄰合并”兩種。重點突破就是先看課文重點寫什么,找出重點段的起訖點,然后再照顧其前后寫什么,可分幾段,前面談到的點面關系、主次關系等可以用這種方法;相鄰合并,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礎上,把描寫說明同一方面的鄰近的自然段歸并成結構段。在復習中,要在閱讀具體文章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這方面的規律性知識,使之達到溫故知新,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目的。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體入手,大局把握。一定要在大致了解全文、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文章結構的規律性知識,研究一下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把全文分成幾個階段或幾個方面。
(2)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學會歸納段意的技巧。
分段復習還應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復習。分段與概括段落大意,前者是由整體到部分的分析,后者則是由部分到整體的歸納,可以看作是一個理解課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