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學語文畢業班復習資料(段落篇章)
補敘,是對敘述的任務、事件、情節等做簡短的補充說明,如《小英雄雨來》一課,鬼子走后,人們找雨來的尸首,沒有找到,發現雨來沒有死。之后對雨來沒有死的原因做了補充說明。這一補敘,突出說明了雨來是機智勇敢的孩子。
(四)了解幾種開頭與結尾。新 課標 第一 網
好的文章,開頭應該是開門見山,使讀者立即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或者是點明題目或中心,使讀者印象深刻,了解中心;或者是寫出與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的事物,引起讀者的興趣。
寫文章不僅要有好的開頭,還要有好的結尾,這樣的結構才完整,才能增強文章的感受力。好的文章結尾,要么總結全文,要么點明題目,要么點明中心,要么照應開頭,要么寫與中心密切相關的事物或議論,吸引讀者的興趣。從結構上分析文章的表達方法,不僅要看開頭是否新穎、巧妙、有趣,還要看結尾是否有藝術性。
(五)分析過渡和照應。
過渡是文章的層次與層次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表示連接的方式。文章常用過渡句式過渡段來過渡。過渡好,文章各層次之間就銜接自然而緊密。例如《偉大的友誼》中有過渡段,這種段既是對前段的總結,又是對下段主要內容的概括,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照應就是前面寫的事,后面有交代;后面寫到的,前面有伏筆。文章前后照應,使結構更加嚴謹,構思更加嚴密。《桂林山水》、《燈光》都是首尾照應。
在復習中要利用六年級學過的課文,回憶整理以上表述方法,并通過復習閱讀訓練真正掌握,同時注重讀寫結合,在讀中學組織材料,即謀篇布局,在寫中運用讀中學到的表現方法。
(六)個性化閱讀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閱讀評價要綜合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
考試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是主觀性題。這類題目在試卷中的比重大增加。通過這一測試,了解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情況,個人理解能力。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敢于說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去年的試題中出現了三個這樣的題目:
這一類常見的試題有:
1)依據內容,進行回答
第一單元:《上帝的笑》,人覺得不公平,感到委屈的是什么?
2)圍繞主題,展開理解(就是理解性方面的問題)
《生命橋》,讀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啟發,有什么感想?
《追趕承諾》,文中主人公是誰?你喜歡他嗎?說說理由。
《不屈不撓的后帝斗爭》,讀了短文你一定有許多感受,能寫下來嗎?試試吧。
《想當孫子的奶奶》,你想對文中我的爸爸媽媽說些什么?
還比如:讀了短文,你一定會有許多感觸,請用幾句話把你的感悟寫下來。
3)創造性拓展:
⑴ 依據文本,展開想象,進行拓展,獨特體驗
如:《只揀兒童多處行》,“也不知說些什么,笑些什么。”請展開想象,他們會說些什么?笑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