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黃鶴樓》學習參考
3.作者登上黃鶴樓所看到的景致觸發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思鄉之情。
4.第三聯描寫繁榮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以繁茂之景反襯凄清之情,烘托孤寂的思鄉之情。
5.詩中的“芳草”是什么意象?
芳草,古詩中常常用來比喻愁思。“芳草萋萋”,則形容愁思濃郁。
6.詩中哪些詞語表現了思鄉之情?
“日暮鄉關”:日暮時候最容易引發思鄉之情。
“煙波江上”:使人聯想到“游子”。
7.比較《登幽州臺歌》和《黃鶴樓》,二者有什么相同?
《登幽州臺歌》、《黃鶴樓》相同之處在于:
①都是登高遠望之作,描繪了忘我超脫的空游畫面;
②都是言外傳情,抒發此時此地的情感,表達了傷感、孤獨的感情;
③都因傳達出詩人獨特的人生感受而具有非凡的藝術力量。
8.比較《登幽州臺歌》和《黃鶴樓》,二者有什么不同?
《登幽州臺歌》、《黃鶴樓》不相同之處在于:
前者是雜言古詩,句式變化,自由奔放;心游古今,直抒胸臆,感嘆不已;
后者是七言律詩,句式整齊,格律嚴謹;觸景生情,浮想聯翩,借景述懷。
9.你知道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嗎?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