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黃鶴樓送別》(精選15篇)

《黃鶴樓送別》

發布時間:2023-10-30

《黃鶴樓送別》(精選15篇)

《黃鶴樓送別》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別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從人物的對話中感悟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從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間的情深意重;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句中感悟朋友間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學法設計:

  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因為這段話中有“友人”和“佇立”,而這兩詞語正是可做文章之處,可以引導學生從“友人”發問,從“佇立”想開去,從而突破全文,誦讀第三節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深。 

  四、學情分析:

  文章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且人物的情感細膩,這是五年級的孩子很難體會的,我經過多次對文本的分析研究后,發現文本的第四節內容是課文的眼,抓住這段話可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之效。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做到能讀正確字音,認清字形;

  2、能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初讀課文后,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習課文的1-2節的內容,體會李白與孟浩然難舍于黃鶴樓上,初感兩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5、初步感受“文包詩”的課文特點、理解課文的方法是詩文結合才能明白古詩的意境。

 。ㄒ唬⿲胄抡n

  1、同學們在朋友將要遠行時,你會怎么做呢?(板書:送別)是的,我們應該去送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黃鶴樓)同學們讀課題:《黃鶴樓送別》。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來說一說你對課文的了解情況呢?

  (課文講的是李白在黃鶴樓為即將遠行的孟浩然送行、課文講的是李白在春天為即將遠行去揚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課文講的是李白在春天為即將遠行去揚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別了好友后李白作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

  3、你會背誦這首詩嗎?

  4、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的預習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老師將檢查你們生字預習的情況。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jiàn     zàn                  níng

  餞  行  暫 時  觸 動  依 然  凝 視  惜 別  孤 帆

  kuài zhì             ling         sì              méng

  膾  炙 人 口  飛 檐 凌 空  繁 花 似 錦  煙 霧 迷 蒙

  (1)   不出示拼音學生讀,注意學生的發音;

  (2)   出示拼音加以糾正與強調:餞、暫、凝、膾炙、凌、似、蒙的發音;

  (3)   加強字形與字音的辨析:餞——淺  凝——凌

  2、同學學得真不錯,下面我們來寫這些生字。

  3、指導學生描紅習字。(強調坐姿,巡視學生的習字情況)

  4、展示寫的好的同學的描紅。

  5、同學們寫得認真,相信讀課文一定很棒。

 。ㄈ┏踝x課文:

  1、強調讀書的坐姿,

  2、能讀正確,

  3、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全文講了什么誰與誰的故事?

 。ㄋ模z查初讀的情況

  剛才聽著同學們響亮的讀書聲真是一種享受,誰愿意把你讀得最棒得一段讀給大家聽一聽呢?其他同學認真聽,等他讀完后,你來夸一夸他,好嗎?

  學生評價朗讀的情況(多表揚,少提不足)

  同學讀得動情,評得精彩,真令老師高興,為了大家對課文了解得更為徹底,請大家再讀課文,誰能最快知道課文講了誰與誰的一件什么事?

 。ㄎ澹┲v讀第一節

  在學生說出(課文講的是李白在春天為即將遠行去揚州的好友孟浩然送行,別了好友孟浩然后作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后,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節的內容。

  1、引導學生感悟長江邊暮春三月的美景(煙霧迷夢、繁花似錦)

  2、引導學生感悟李白與孟浩然分別在即(為……餞行)

  在這大好的春色中送別友人真是一件酸楚的事,這一別,將各自孤獨地面對這大好的春景,兩人難舍于黃鶴樓上。(引導學生進入第二節的學習:兩位好友是怎樣的難舍于黃鶴樓上的呢?)

  (六)講讀第二節

  你從哪里能感受到兩好友難舍于黃鶴樓上呢?

  體會: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引導學生從(一會兒……一會兒……都有意不去……藏在心底……)感悟兩友人間深情厚意,難舍難分。

  (七)總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不僅學會了生字新詞,還感悟到在暮春三月李白與孟浩然情深意重、難舍難分于黃鶴樓上。李白與孟浩然就這樣無言無語直到分別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八)作業設計:

  1、抄寫生詞2遍

  2、收集孟浩然的詩歌兩首

  3、收集有關送別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文章的第三節的語言中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古詩中感悟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通過學習讓學生感悟詩人與朋友的“君子之交”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知道李白為即將遠行的孟浩然送別,兩友人難舍難分于黃鶴樓上,無語無言,都不愿意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是孟浩然還是順江而下前往揚州。請同學們看這段話。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礬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我們班的同學最善于問問題,你讀一讀想問什么問題?

  1、友人是誰?

  2、佇立是什么意思?李白為什么“依然佇立在江邊”?

  3、略號是什么意思?

 。ǘ┚x課文

  同學所問的問題真棒,下面我們來看“友人”是誰?

  出示:孟浩然: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大多數反映山水田園風光的美好和自己隱居田園的閑適之情,詩歌樸實自然,意境明朗、優美,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請學生讀,感悟孟浩然真是“孟夫子”。)

  誰能背誦出孟浩然的詩呢?《春曉》、《宿建德江》

  這位同學真了不起古詩積累真棒,請大家向他學習。

  接下來看“佇立”的意思?李白為什么“依然佇立在江邊”?

  出示:佇立:長時間地站立。

  例如:佇立窗前

  凝神佇立

  教師介紹:李白長時間地站立在江邊想著送別的情形,他們究竟是怎樣話別的呢?

  出示: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道:“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覀冸m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讀一讀,你明白了什么呢?

  1、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深意重。(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不知何日才能再見面、請滿飲此杯、一飲而盡、暫時分別……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2、孟浩然的確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此處可以再次讓同學背誦孟浩然的詩句來感悟詩篇譽滿天下。

  3、引導學生理解孟浩然引用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钡挠靡,加深對

  “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崩斫,突出兩人的友誼是“君子之交”,兩人的友誼如滔滔江水一般綿長。

  指導朗讀,讀出兩人之間的 友誼如滔滔江水一般綿長,依依惜別之情。

  同學們真棒讀得精彩,品悟精妙。下面我們討論“省略號”的意思。請同學們最后一節的內容,你最想為省略號補上什么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別》 篇2

  教學內容: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5課《黃鶴樓送別》

  教材簡析

  《黃河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詮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課文和體會情感的好教材。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

  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收錄機、配樂錄音、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師板書:黃鶴樓送別)

  2. 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

 。ㄖ该f)

  3. 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二、精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聽的時候注意力集中,老師相信大家能在課文中尋找到答案。

  1. 聽課文錄音,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 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遍課文,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 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ㄐ〗M討論,師巡回指導)

  4. 針對第一句詩句,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1) 故人“指的是誰?為什么稱為“故人”?

 。2)“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板書:景

  你從哪里知道的?

 。ɑ脽舫鍪井嬅婕暗2段內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詩意說一下。

  5. 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后再也見不著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呢?

  6. 指名回答板書:依依惜別

  隨機出示第2節

  7.自己試著讀一讀,看看誰能把他們當時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讀出來。

  指名讀,學生評價,齊讀

  8.下面一段是他們的話別。板書:話

  老師想請同學起來表演,表演前,請你們先把兩個人說的話讀通順,然后,同桌分角色讀。開始。

  9.學生自由練讀,表演。

  10.下面我們要招聘小演員了,誰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請你讀一下李白的話,大家認真聽,待會兒我們大家來評評看,是不是合格?(學生讀)

  b. 評價

  c.好,你為什么用這種語氣讀?哪里看出?

  d.不好,為什么?你能讀得比他好嗎?(確定小演員)

  e.下面要挑選演孟浩然的同學。(出示孟浩然的話)讀讀孟浩然的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么意思?

  g.誰來把孟浩然的話讀好?指名讀

  現在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這樣,你們先練一遍,我們其他同學站起來,自由結對,你們也來練一練。

  表演前,下面的同學有什么寶貴的經驗要告訴這兩位同學?給他們指點一下。

  開始表演。

  11. 剛才我們主要解決了第一句詩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

  12.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3.這句話,誰能用書上的話來解釋?.

  14.指名說出示第4小節

  15.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圖片,練讀,指名讀,齊讀。

  17.這時候李白會在心中對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板書:行

  18.此時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詩。引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回顧全文,總結

  1.大家看黑板,這篇文章從景.情.話.行四個方面體現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2.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這首送別詩,你們課后還找到其它送別詩呢?(交流)

  四、課后作業

  搜集有關送別的佳句,說給家長聽聽。

  板書設計:

  25黃鶴樓送別

  景

  情        依依惜別

  話

  行

《黃鶴樓送別》 篇3

  作者:陸鳳娟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8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

  作者 陸鳳娟

  設計理念:閱讀的過程是將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像、體驗、感悟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文、詩對照閱讀,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3、  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  詩文對照,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2、  在品讀中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教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課,了解了課文大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齊讀課題。

  2、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板書:李  白     孟浩然

  二、整體入手,觀照全文

  1、  教師:讓我們跟隨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黃鶴樓,去看看兩位友人送別的情景。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語言描繪的情景,你能從課文中看到哪些圖景?

  2、交流:美景圖     話別圖     目送圖

  三、品讀1、2自然段(美景圖)

  1、  教師: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到了美景圖?

  2、  學生交流語句:出示美景圖

  3、  引導學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黃鶴樓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藍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師:如此美景,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啊!兩位即將要分別的友人此時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讀讀第二小節中描寫兩位友人的句子,仔細地去體會體會。

  5、  學生交流,你體會到什么?

  ▲“藏”   一個“藏”字你品出點什么深意了嗎?為什么要藏起來?(不想讓離別來得太早)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們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他們真的是像游人一樣在欣賞美景嗎?

  引導學生體會感受到:他們不會像其他游人一樣盡心地欣賞美景,只是借賞景掩蓋自己心中的惜別之情,想讓這離別的時刻來得晚一點。

  6、教師小結板書:這真是   滿目美景無心賞

  過渡:剛才同學們一邊讀課文的語言文字,一邊想象那情境,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那你從課文的哪里看到了飲酒話別圖?(課文的第3小節)

  四、品讀第3自然段(話別圖)

  1、  出示圖片:自讀第3自然段,你能從他們的話別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       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當作兄長和老師)

  (2)       “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補充資料介紹有關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       “譽滿天下”?(名譽滿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贊美)

  補充資料唐朝大詩人杜甫贊譽:句句清詩堪可傳  (可見在當時真的是譽滿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詩篇?指名背誦一二首。

  ▲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難舍)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見(還沒有分別就已經想再見面,可見難舍,可見情深)

  滿飲此杯(這滿滿一杯裝著的僅僅是酒嗎?你仔細體會體會。更裝著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達對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對孟浩然的感情就像這杯中的酒一樣,滿滿的)

 。2)指導朗讀,讀好語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勸慰之情

 。1)       從哪里感受到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     知道這詩句出自哪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鏈接了解詩句出處意思

  (3)       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詩句告訴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       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2)       交流(友誼……永世不絕)

 。3)指導朗讀句子

  4、教師總結板書:這真是  依依話別見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讀

  6、分角色齊讀

  五、品讀第4自然段(目送圖)

  1、  你是從課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圖?(第4小節)

  2、  出示圖片: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從目送圖你體會到了什么?在關鍵的詞語下圈圈畫畫

  3、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

  深情,難舍(依然、佇立、凝視)

  李白此時的心情怎樣?(心情失落,憂傷,難過)

  4、指名讀——齊讀第四小節

  5、教師:友人登船遠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了,望著浩浩蕩蕩流向天邊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6、出示圖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對自己師長般教導的情景;

  他想到了——與孟浩然飲酒對詩的情景;

  ……

  引導想像說話

  教師過渡:想到這兒,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

  六、品讀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片:聽錄音誦讀古詩  

  2、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3、教師:學到這兒,你有沒有發現這首古詩與課文的關系

  (課文就是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這首詩的情境,課文中的有些語句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

  4、詩、文對照起來讀讀,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解釋這首詩?

  5、指名說說  再指名說說

  6、教師:詩句中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7、質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為什么說“孤帆”?

  8、教師小結板書: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見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過盡皆不見,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讀古詩  教師:詩人把自己的深情和當時的心境都融進了這首古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古詩,讀出詩人的深情,讀出詩人的心境。

  七、課外拓展

  1、  在古詩中像這樣反映朋友離別的詩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送別詩。

  3、  推薦閱讀《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轉載自陸鳳娟的博客

《黃鶴樓送別》 篇4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 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五、布置作業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黃鶴樓送別》 篇5

  25.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6個生字;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初步體會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要考考同學們的記憶力,誰能背一背這兩首古詩《靜夜思》、《春曉》。

  那位同學能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李白和孟浩然。

  2.年輕的李白喜歡云游四海,當他來到湖北襄陽時,結識了當時名滿京城的大詩人孟浩然。雖然孟浩然比李白大了整整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交往,他們一起游山玩水,吟詩作對,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可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天,孟浩然要到揚州去做事,這對于多愁善感的詩人來說,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那真是難舍難分。分別后,李白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今天,我們就與李白一同送一送孟浩然。倘若你是李白,現在就要與好友分別了,你會是怎樣的心情?請帶上這樣的心情一起讀一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度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暮春 餞行 暫時 友誼 佇立 凝視 隨即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俯臨長江 飛檐臨空 依依惜別 浩浩蕩蕩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2)讀課文。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女生齊讀第二自然段,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全班齊讀四、五自然段。

 。3)寫生字。觀察哪個字最難寫,怎樣才能寫正確。完成描紅。展示學生的描紅。

  3.概括課文內容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1)完成填空:李白      孟浩然,并       。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內容,用上這些詞語: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 浩浩蕩蕩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4.讀詩,初悟情感

  假設你是李白,看著好友坐著白帆遠去,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請大家帶上這種感覺讀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設懸

  這首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6.視頻欣賞《煙花三月》

  三、作業

  1.抄寫生字,每字一行;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給你的家人聽,請他們為你打分;

  3.思考課后習題5.

  板書:

  25.黃鶴樓送別

  李白 送 孟浩然

《黃鶴樓送別》 篇6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煙花三月下揚州》

  2、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3、師:剛才那首歌呀,從同學們陶醉的神情中可以知道,同學很喜歡那首歌,歌里有句詞: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你知道誰牽住誰的手?(李白牽孟浩然的手)誰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4、檢查詞語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依依惜別     浩浩蕩蕩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1)自由讀    指名讀    合作讀

  二、品詞析句

  師:暮春三月,一對朝夕相處的好朋友在黃鶴樓分別了。就在這分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名詩。(點擊課件,出示全詩)

  師:好一個“唯見長江天際流”,你很有詩人的氣質。讀詩就要像他這樣,慢一點,緩一點,讀出韻味,讀出優雅。,

  師:結合上節課的學習,你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

  師:意思表達得很完整。

  在這“煙花三月”,好朋友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誰來說說“煙花三月”在你的想象中是怎樣一幅畫面?

  師:文中是怎樣描寫“煙花三月”的?(課件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朗讀。

  師:讀了這段文字,你的腦海里浮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說的真好。  詩人把“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這長江邊三月獨有的景色融合成“煙花三月”。 一個詞就是一幅畫,而這些詞都融進了這“煙花三月”。讓我們美美的讀讀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

  師:在這美景下,這對好朋友本該在干什么?

  師:而今天,他們卻在做什么呢?(課件出示2自然段)。

  師:板書“餞行”,什么意思?

  師:是啊,以前可能在這兒飲酒作詩,而今天飲酒卻是為了分別!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藏什么?他們是借美景藏深情,

  怎么藏?“一會兒。。。一會兒。。。”

  師: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李白一生更愛游覽名山大川,欣賞美景。而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與岳陽樓、滕王閣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稱。這良辰美景今天對他們來說卻是形同虛設。都說別時容易見時難,今天看來卻是相見時難別亦難啊,這良辰美景,這萬般情思,都化作了這段話。你們能讀好嗎?

  師:這良辰美景,這依依惜別之情都凝成這樣兩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陽春三月下揚州。

  師:這真是此時無聲—(生)勝有聲,此時無淚——(生)勝有淚呀。

  師:終于(點擊出示),李白舉起了酒杯。從“終于”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是啊,不忍別,終須別。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就向我們再現了當年他們話別的場景。(板書:話別)同桌分角色讀一讀,并想一想,從他們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依依惜別之情嗎?

  師:下面請男女同學來讀一讀,老師為你們讀旁白。

  生讀課文。

  師:從李白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點擊六個“您”、“兄長”“老師”“夫子”“令人敬仰”“譽滿天下”等詞。

  師:“譽滿天下”是什么意思?

  師:一說到孟浩然,你會想到他的哪首詩?

  師:像這樣的詩是婦孺皆知,人人出口吟誦,難怪李白說他的詩篇——(生)譽滿天下。然而,他的人品更令人敬仰,李白曾寫過這樣的詩來贊美他。出示《贈孟浩然》。

  師生同讀。

  師:孟浩然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清高志遠,難怪李白說他的人品——(生)令人敬仰。

  師: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 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師: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詩句是想告訴李白什么呢?

  師:孟浩然不愧為李白的兄長,他將不舍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反而來安慰李白。下面再請一組好朋友來讀讀這段對話,相信通過剛才的交流,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生分角色朗讀,全體學生讀旁白。

  師: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這情,這誼,都融進了這兩句詩

  師:俗話說的:“好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師:點擊出示第四自然段。課文第四自然段就描述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場景。板書:目送。

  師:幕春三月的長江過盡千帆,但李白為何說長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只小船呢?是不是李白寫錯了。請輕聲讀讀第四自然段,談談你的體會。

  生輕聲讀第四自然段。

  師:“佇立”是什么意思?比“站立”多了些什么?

  師:李白直直地站立,一動不動,像一尊雕塑一樣,心里只想著他的好朋友孟浩然。你還體會到什么?

  師:“凝視”是什么意思?它和課文前面的“仰望”“遠眺”都表示看的意思,能用它代替凝視嗎?

  師:是啊,在李白眼中,過盡千帆皆不見,只有孟浩然的那只小船。

  師:這個“孤”,這個“唯”,文字的背后有一雙凝視的眼睛,有一份濃濃的離愁。讓我們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師: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

  師:小船已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師:友人早已不見了蹤影,好久,好久------

  師:這樣的深情厚誼,李白只用了兩句詩就把它描寫得淋漓盡致。

  生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此時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說,他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萬千話語,萬千情思,都凝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配樂。同學們,這時候再讀這首詩,一定跟開始有不一樣的感覺,有不一樣的體會,不一樣的味道。

  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師:好一個“唯見長江天際流”,你很有詩人的氣質。讀詩就要像他這樣,慢一點,緩一點,讀出韻味,讀出優雅。,

  生讀。

  師: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一千多年過去了,這千古名詩成了千古絕唱。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感人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話。讓我們一起來吟一吟這首詩吧。

  師: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往今來,送別的詩很多很多。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出示四首,讀詩題。請同學們課后也去搜集搜集,完成作業。

《黃鶴樓送別》 篇7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 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氲竭@,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五、布置作業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1] [2] [3]  下一頁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媒體:投影片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初讀古詩。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

  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他的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幻燈出示該古詩

  3、師范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2)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餞行飛檐凌空遠眺

  敬仰譽滿天下佇立膾炙人口凝視

  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

  b、齊讀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缺點后齊讀。

  (5)讀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三、識記、書寫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導識記方法和書寫注意點

  “孟”字,上下結構,彎鉤起筆和出鉤處直線對齊。

  “餞”字與吃食物有關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認識,書寫時區別于“灑”

  3、根據學生提到的字進行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媒體:

  收錄機配樂錄音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

 。ㄖ该f)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二、精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聽的時候注意力集中,老師相信大家能在課文中尋找到答案。

  1、聽課文錄音,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遍課文,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以小組為單位,把你找到的答案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ㄐ〗M討論,師巡回指導)

  4、針對第一句詩句,你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1)故人“指的是誰?為什么稱為“故人”?

 。2)“煙花三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板書:景

  你從哪里知道的?

  (幻燈出示畫面及第2段內容)

  景色美不美?你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下”是什么意思?

 。4)自己把詩意說一下。

  5、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后再也見不著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書:依依惜別

  隨機出示第2節

  7、自己試著讀一讀,看看誰能把他們當時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讀出來。

  指名讀,學生評價,齊讀

  8、下面一段是他們的話別。板書:話

  老師想請同學起來表演,表演前,請你們先把兩個人說的話讀通順,然后,同桌分角色讀。開始。

  9、學生自由練讀,表演。

  10、下面我們要招聘小演員了,誰想演李白?

  a、你想演李白,那請你讀一下李白的話,大家認真聽,待會兒我們大家來評評看,是不是合格?(學生讀)

  b、評價

  c、好,你為什么用這種語氣讀?哪里看出?

  d、不好,為什么?你能讀得比他好嗎?(確定小演員)

  e、下面要挑選演孟浩然的同學。(出示孟浩然的話)讀讀孟浩然的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f、“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么意思?

  g、誰來把孟浩然的話讀好?指名讀

  現在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這樣,你們先練一遍,我們其他同學站起來,自由結對,你們也來練一練。

  表演前,下面的同學有什么寶貴的經驗要告訴這兩位同學?給他們指點一下。

  開始表演。

  11、剛才我們主要解決了第一句詩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

  12、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3、這句話,誰能用書上的話來解釋?、

  14、指名說出示第4小節

  15、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6、看圖片,練讀,指名讀,齊讀。

  17、這時候李白會在心中對孟浩然說些什么呢?板書:行

  18、此時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詩。引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回顧全文,總結

  1、大家看黑板,這篇文章從景、情、話、行四個方面體現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2、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這首送別詩,你們課后還找到其它送別詩呢?(交流)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3、用“暫時”、凝視“造句。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第一課時

  師:你聽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況?

  生:了解到你是校長。

  師:少了一個字。“副”

  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長,教語文的。教語文的副校長。特級老師。

  師:都會聽。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訴你們: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齊喊“徐善俊”。

  師:有一個沒有做到,哪個字?

  生:俊

  師:俊不俊?

  生:俊。

  師:說俊是對老師的尊敬。代表老師對你們感謝。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

  生:徐老師。

  師:揚州的小朋友,這個叫什么?(翹起大拇指)

  生:very good!

  師:你覺得老師怎樣?

  生:非常和藹。

  師:成了朋友。

  師:背古詩,非常親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廣陵就是你們~

  生:揚州。

  師: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兩位。

  生:齊讀

  師:詩的韻味還沒有完全讀出來。提問不懂的地方。會問的孩子才是會學習的孩子。

  生:提問。

  師:有個好辦法。不要我講,用一篇課文,《黃鶴樓送別》。板書課題,書空懂不懂?也要認認真真的寫。

  生:書空。

  師:邊板書邊指導,“鶴要緊湊”,“捺”,“走之”。徐老師的字寫的不大好,但是態度認真,現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紅仿影。讀好它,不僅可以理解意思,還可以學到好多好詞好句。這叫“一舉”,“一箭~”,“一石~”

  生:“兩得”,“雙雕”,“二鳥”。

  師:自己讀課文,一句句的讀,盡量把課文讀正確、流利,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兩遍,剛才提的問題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讀。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這個字“佇立”,領讀。

  生:跟讀兩邊“佇立”。

  師:出示“餞、膾、炙、捺”

  生:齊讀兩遍。

  師:解釋“膾炙人口”現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換詞就明白了。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嗎?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聲。

  師:請你讀第三自然段,這里有個長句子,比較難讀,“年輕的李白~”沒有標點,不喘氣不行,要停頓一下。

  生:齊讀。

  師:這里有“餞行”這個詞,再跟徐老師書空。餞行是什么意思?

  生:送行。

  師: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個酒仙,喝了點東西。

  師:明白了,這就是餞行。

  生:餞行。

  師:誰來讀第四自然段。

  生:指名讀。

  師:都有意不去~再去讀一遍,一點錯誤也沒有。表揚表揚自己。

  生:齊讀。

  師:讀了一遍,已經能讀正確了。真了不起。這也有幾個詞。你們看黃鶴樓怎么樣?畫下來。這是黃鶴樓,這是長江,誰高?還有一個詞,依依惜別,跟老師書空。

  生:書空。

  師:老師通過這兩個自然段,我就知道你們已經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但是光這樣,對詩句還是體會得不是太深,還是要讀出味,讀出情,讀出神……熟讀精思,要讀出感情來,要讀得有韻味。我來讀一讀,你們聽一聽,到底應該怎么讀。眼睛看,耳朵聽。(圖配樂范讀)

  生:掌聲

  師:謝謝同學們的鼓勵,老師讀的是不是有點味?酸甜苦辣?邊讀邊想,想象畫面,進入角色。就是這樣簡單,不信你試試。邊讀想象,你就是孟浩然~行不行?

  生:自讀。

  師:靜下心來想一想,默讀,一邊看一邊想,哪些話變一變可以解釋第一句,哪些話變一變又可以解釋第二句詩?邊看邊想,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剛才朗讀聲音要響亮,現在要靜下心來想。

  生:默讀。

  師:40分鐘,時間到,累不累?休息5分鐘。

  第二課時

  師:直接說“故人~~”的

  生:交流。

  師:故人就是~~

  生:老朋友。

  師:西辭就是辭西。連起來說一說。

  生:齊說。

  師:第二句,什么意思?大膽的說,說錯了也沒關系。

  生:指名說。(兩位)

  師:她找到了這兩句連起來,意思連起來就能說明什么叫“煙花”了,基本意思對了,還有沒有補充?

  生:補充。

  師:孟浩然下揚州是什么時候去的?什么叫“煙花”?

  生:指名找讀。

  師:煙霧~繁花~

  生:迷朦,似錦。

  師:劃下來,讀兩遍。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就是~暮春三月,記住這兩個詞。

  生:齊讀。

  師:是的,直接使用課文中的句子就解決了。唯見長江~是什么意思?

  生: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的流向天邊。

  師:只要詩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徐老師還有兩個地方不明白,為什么用“下”?

  生:因為孟浩然順江東下。

  師:你從課文中找到了依據。板畫。還有哪個詞用的好?

  生:孤帆。

  師: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

  師:船很多很多,為什么說是孤帆?第四自然段理有兩個詞弄明白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孤帆了。

  生:我覺得是佇立和凝視。

  師:跟徐老師寫這兩個詞。書空

  生:書空。

  師:什么叫佇立?

  生:站立。

  師:我就是李白,站一下就走了嗎?看看書上,請這位同學來看著圖,站著,懂不懂什么叫佇立。

  生:演示

  師:誰懂什么叫凝視?不要你下定義,你上來凝視一下,眼睛動也不動一下,看著……李白為什么用孤帆?

  生: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

  師:就看著那只船,送他的好朋友,從孤帆這個詞看出李白怎么樣?

  生:他們感情非常深厚。

  師:說的很好,不要緊張,還有補充嗎?書上有個詞叫~

  生:依依惜別的深情。

  師:把徐老師都教懂了,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佩,感情深厚。這正是過盡千帆皆不見,誰來接下一句?

  生:唯有一船看得見。

  生:唯見孟夫一條船。

  師: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懂了嗎?還有什么問題?

  生:我覺得,孟浩然一定是去旅游,為什么李白不和他一起去?

  師:孟浩然為什么去揚州,徐老師不知道,你們回去上網查一查,可能他不是去旅游,不得不……但是他們的友誼不斷。

  生:三月揚州是旅游節。

  師:不管是不是旅游,看出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非常深。

  生:對他的人品非常敬仰,而且他的詩篇譽滿天下。板書:

  師:徐老師用這首詩簡單的說明孟浩然的人品。

  師:出示《贈孟浩然》讀。李白太有才能了,人品好。不愿給皇帝當欺壓老百姓的官,在田園里種菜,不侍奉皇帝。孟浩然的詩寫得也好。

  生:背《春曉》

  師:這么好的朋友,要離別了,當然是依依惜別,難分難舍。分工讀,一人當李白,一人當孟浩然,可以加些動作。

  生:分角色讀。

  師:對話的不錯,誰到前面來試試。多像李白呀!也不知道孟浩然當時戴不戴眼睛!

  生:(笑)兩人表演。

  師:李白這時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詩來,現在你們準能讀出味來了,第五自然段,自己讀。

  生:自讀。指名讀。

  師:哎呀,這位李白太激動了,把膾炙人口讀成了膾炙人心了。誰再來?

  生:指名讀。

  師:好不好?(掌聲)誰能超過他?

  生:指名讀。

  師:誰能保證自己讀的最好?

  生:指名讀。

  師:領讀,注意不要讀的太快。

  生:跟讀。

  師:就要這樣讀出詩的韻味來,進入角色,背出感情來。等會我們比一比。

  生:自背。

  師:加動作,再試背。

  生:加動作自背。

  師:比一比,男隊、女隊各選出兩個代表。你們是評委,國家級評委,打分要公正。女士優先。男隊先背。

  男生、女生各兩位上臺背,配動作。

  女生給男隊打分,男生給女隊打分。

  師:你將來肯定是國家級評委。誰說女子不如男?總結。并列第一,19。5分,祝賀你們!全班同學包括我在內,一起背,背出感情來,加上動作。

  齊背。

  板書:

  黃鶴樓送別

  餞行 依依惜別 佇

  人品 詩品

  佇立 凝視

  上一頁  [1] [2] [3] 

《黃鶴樓送別》 篇8

  設計理念:閱讀的過程是將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像、體驗、感悟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并催生出學生自己的獨特感悟。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文、詩對照閱讀,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3、  品讀文、詩,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重難點:

  1、  詩文對照,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2、  在品讀中深入體會意境和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教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25課,了解了課文大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齊讀課題。

  2、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二、整體入手,觀照全文

  1、  教師:讓我們跟隨李白和孟浩然一起去黃鶴樓,去看看兩位友人送別的情景。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語言描繪的情景,你能從課文中看到哪些圖景?

  2、交流:美景圖     話別圖     目送圖

  三、品讀1、2自然段(美景圖)

  1、  教師: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到了美景圖?

  2、  學生交流語句:多媒體畫面展現美景圖

  3、  引導學生感受到:暮春三月,黃鶴樓的景色十分迷人。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藍天、白云,江上美景

  4、  教師:如此美景,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令人心曠神怡啊!兩位即將要分別的友人此時的心情如何呢?自己讀讀第二小節中描寫兩位友人的句子,仔細地去體會體會。

  5、  學生交流,你體會到什么?

  ▲“藏”   一個“藏”字你品出點什么深意了嗎?為什么要藏起來?(不想讓離別來得太早)你從中體會到什么?(感情深,依依不舍)

  ▲他們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他們真的是像游人一樣在欣賞美景嗎?

  引導學生體會感受到:他們不會像其他游人一樣盡心地欣賞美景,只是借賞景掩蓋自己心中的惜別之情,想讓這離別的時刻來得晚一點。

  6、教師小結板書:這真是   滿目美景無心賞

  過渡:剛才同學們一邊讀課文的語言文字,一邊想象那情境,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那你從課文的哪里看到了飲酒話別圖?(課文的第3小節)

  四、品讀第3自然段(話別圖)

  1、  出示圖片:自讀第3自然段,你能從他們的話別中感受到什么?

  2、  出示句子李白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令人敬仰、當作兄長和老師)

 。2)“人品” (人的品格、品德)    補充資料 介紹有關孟浩然的一些材料

 。3)“譽滿天下”?(名譽滿天下,得到天下人的贊美)

  補充資料 唐朝大詩人杜甫贊譽:句句清詩堪可傳  (可見在當時真的是譽滿天下)

  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詩篇?指名背誦一二首。

  ▲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惜別(難舍)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不知何日才能再想見(還沒有分別就已經想再見面,可見難舍,可見情深)

  滿飲此杯(這滿滿一杯裝著的僅僅是酒嗎?你仔細體會體會。更裝著深深的情。李白借酒表達對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對孟浩然的感情就像這杯中的酒一樣,滿滿的)

 。2)指導朗讀,讀好語句(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3、出示句子孟浩然的話 

 。1)指名讀   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勸慰之情

  (1)從哪里感受到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知道這詩句出自哪一首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插入鏈接了解詩句出處意思

 。3)孟浩然想借王勃的詩句告訴李白什么呢?

  ▲深厚的友情

 。1)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友誼……永世不絕)

 。3)指導朗讀句子

  4、教師總結板書:這真是  依依話別見真情

  5、同桌分角色朗讀

  6、分角色齊讀

  五、品讀第4自然段(目送圖)

  1、你是從課文中的哪里看到了目送圖?(第4小節)

  2、出示圖片:自己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從目送圖你體會到了什么?在關鍵的詞語下圈圈畫畫

  3、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體會:

  深情,難舍(依然、佇立、凝視)

  李白此時的心情怎樣?(心情失落,憂傷,難過)

  4、指名讀——齊讀第四小節

  5、教師:友人登船遠去了,岸上只留下了李白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了,望著浩浩蕩蕩流向天邊的一江春水,李白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6、出示圖片:他想到了——孟浩然對自己師長般教導的情景;

  他想到了——與孟浩然飲酒對詩的情景;

  ……

  引導想像說話

  教師過渡:想到這兒,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

  六、品讀第五自然段

  1、出示圖片:聽錄音誦讀古詩 

  2、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3、教師:學到這兒,你有沒有發現這首古詩與課文的關系

  (課文就是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展現了這首詩的情境,課文中的有些語句可以解釋詩句的意思)

  4、詩、文對照起來讀讀,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解釋這首詩?

  5、指名說說  再指名說說

  6、教師:詩句中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7、質疑:“孤帆”  江面那么大,不可能只有孟浩然乘坐的一艘船,為什么說“孤帆”?

  8、教師小結板書:   心里所想的只有孟浩然,所以眼中所見的也就只有孟浩然

  真是  千帆過盡皆不見,心中唯有孟夫子

  9、感情朗讀古詩  教師:詩人把自己的深情和當時的心境都融進了這首古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古詩,讀出詩人的深情,讀出詩人的心境。

  七、課外拓展

  1、  在古詩中像這樣反映朋友離別的詩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2、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送別詩。

  3、  推薦閱讀《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

  板書設計:  送    李  白

  25.黃鶴樓別    孟浩然

  滿目美景無心賞

  依依話別見真情

  千帆過盡皆不見

  心中唯有孟夫子

  含英咀華,涵詠真情——《黃鶴樓送別》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的情感。

  一、整體入手,潛心會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多的潛心會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為宗旨。課始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幾幅圖景?(美景圖、話別圖、目送圖)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潛心會文,投入地走進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在腦海中再現那感人的情景,真摯地走進人物的內心,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

  二、含英咀華,涵詠真情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滿飲此杯、依然、凝視、佇立、孤帆等,雖然只是這樣短短幾個字,卻能夠很好的表現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不斷地對文本的催化中,學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詩人的情感中。讓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部,發現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三、抓住“空白”,引導想像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墒钦n文中有幾個空白點:話別時他們還會說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四、引入資料,促進深化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了解又太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以及對王勃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的引用,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孟浩然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又使孟浩然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動激發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黃鶴樓送別》 篇9

  一、古詩導入      3分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黃鶴樓送別》。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李白在黃鶴樓送別了孟浩然后,將自己的滿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詩,這首詩千古傳唱。出示古詩:指名一人讀

  3、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學了這篇課文你就會明白了。

  二、精讀第一、二段     8-10分

  1、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書上的插圖,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

  2、多美的詞多美的景,讓我們把這種美景讀出來吧。齊讀第一段

  3、面對這樣的美景,兩個即將分別的朋友怎能有心欣賞?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再請一個同學讀讀第二自然段)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他們的心情是 ——【板書。阂酪老e之情】

  4、這種依依惜別之情他們有沒有表現出來呢?  而是——深深的藏在心底

  這個藏用的得實在太好了,他們是怎樣藏的?兩個一會兒正是告訴了我們,兩位友人正在借欣賞景物來隱藏內心的離別之情呢。

  5、指導朗讀。: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流露出兩位詩人深深地情誼。讓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  15分

  1、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的心頭,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ㄕ堃粋同學嘟讀讀李白的話)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2、自己再輕聲讀讀李白的話?讀完后抓住關鍵詞談談你的感受?(敬仰和依依惜別)

  (1)學生談到兄長和老師時補充:當時孟浩然早已詩名遠揚。李白比孟浩然小,結束江南之游后特來拜訪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孟浩然在詩詞創作上給了李白悉心的指導,所以李白稱他是兄長和老師。

 。2)學生談到人品令人敬仰時補充:

  李白曾有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紅顏棄軒(xuān)冕(miǎn),白首臥松云!辟澴u孟浩然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爵車馬,有了成就后又歸隱山林與青松白云相伴的高潔品質。)

 。3)學生談到詩篇譽滿天下時補充。什么是譽滿天下?哪首詩譽滿天下《春曉》

 。4)談到:何日才能再見面:還沒分別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見對于這次分別,是多么的不舍呀!

  3、指導朗讀

  (1)李白的話中前兩句主要表達了敬仰之情,后兩句主要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所以讀前兩句時,我們的語氣要高昂些。讀前后句時,我們的語氣要低沉些。誰來試試。

 。2)志同道合友人即將遠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詩、花間暢談,怎不令人傷心難過! 誰再來試試。讀出李白的敬仰與依依惜別。

 。3)李白舉起的酒杯中難道僅僅是酒嗎?杯中還有他對孟浩然的祝福、友誼和敬仰。請把把這種敬仰與不舍讀出來吧(齊讀)

  4、過渡:相見時難別亦難,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嗎?但是他把這種眷戀深深地藏在心底,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反而好言寬慰李白。他是怎樣寬慰李白的的?自己讀讀孟浩然的話,多讀幾遍,看能否讀懂。(自由讀)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品析:(1)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的意思你理解嗎?孟浩然此時引用這句詩,就是想告訴李白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引讀

 。2)孟浩然忍住離愁寬慰李白李白,真不愧是——兄長,是老師。誰來帶著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安慰安慰李白。(指名讀)

  5、一個滿懷仰慕,敬上臨別之酒,一個寬慰友人,道聲情意深長。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指名2對表演)。

  人物對話對人物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讓我們一起來分角色朗讀一二兩組讀李白,三四兩組讀孟浩然感受兩人是如何通過對話表達依依惜別之情。齊讀。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  5分

  1、送君千里,終需一別,孟浩然他得走了。人有情,景也通情,你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引讀這段),

  2、“佇立”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李白久久的佇立在江邊,望著漸行漸遠的小船,慢慢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它帶走了李白的對孟浩然的牽掛和祝福,留下了李白的回憶與思念。此時的李白外表是平靜,可內心卻如這浩蕩的長江水一樣,心潮澎湃。他會想些什么呢?可以回憶他們一起把酒談心的美好時光,也可以回憶孟夫子昔日的悉心指導;可以抒發對孟夫子的牽掛,也可以寫寫對孟夫子的祝!瓕懸粚。

  五、講讀第五自然段,理解詩意: 5分

  1、過渡:此時此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信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視頻出示范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學完課文我們再來看這首詩,你能說出詩的一二兩句對應的是課文哪幾自然段,詩的三四兩句又是對應的是課文哪幾自然段嗎?

  3、聯系課文想想:故人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誰?孤帆又是什么意思?

  4、長江自古就是交通要道,應該是白帆點點千帆競發的,卻為什么李白眼中卻只有孤帆呢?情到深深處,眼里心里只有對方,只有對對方深深地情誼。誰來讀讀這首詩,讀出李白深深的情誼。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詩中沒有出現一個情字,卻處處藏著——李白對孟浩然深深的情誼。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再次齊聲誦讀。

  六、積累拓展,情感遷移    5分

  1、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千古名篇。課前我們已經搜集了一些,誰來展示一下。

  2、你能背出里面的名句嗎?

  3、課后把你制作的送別書簽送給你的朋友,表達你的真情。

  4、今天我們學習的《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再現了故事背后的故事,幫我們理解樂詩意,品位了詩情。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一首送別詩,查閱資料,將他改寫成一個美麗的故事。

《黃鶴樓送別》 篇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黃鶴樓送別》。

  1、檢查生詞和四字詞語學習情況。

  生詞:

  mùmènɡyǐnzànyìwéi

  暮春孟浩然飲酒暫時友誼唯一

  四字詞語:

  煙霧迷蒙依依惜別譽滿天下永世不絕按捺不住膾炙人口

 。1)學生匯報易錯的字音:mènɡyǐnzànyì

 。2)學生匯報易錯的字形:暮暫誼

 。3)學生匯報詞語的意思:暮春暫時依依惜別譽滿天下膾炙人口

  2、匯報課文朗讀情況。

  3、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贻p的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好友孟浩然餞行的事。)

  二、詩文對照,理解詩句,浮現情景。

  1、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大詩人孟浩然要去揚州,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孟浩然來說,萬分的舍不得,滿腔的情感化作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作。

  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這些詩的意思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請大家默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把文中相對應的地方畫下來。學生讀后交流。

 。1)第一、二句: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2)第三、四句: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3、詩句在文中對應的內容同學們都找到了,下面就請你們小組內兩人進行合作,一人讀詩,一人讀文,然后交換內容再讀一次,一邊讀一邊想象,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1)通過第一、二句詩句,想象畫面。

  出示“煙花三月,繁花似錦”的圖片,“煙花三月”就是形容揚州三月時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美麗的景色。

  誰來讀讀詩?誰來讀讀句子?指導讀出春天的美。

 。2)通過第三、四句詩句,想象畫面。

  誰來讀讀詩?誰來讀讀句子?指導讀出當時的畫面。

  三、學習離別時的情景,感受依依惜別之情。

  1、多情自古傷離別,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他們離別時的動人情景,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觸動了你呢?請組內同學合作朗讀2—3小節。

  2、學生交流品味語言文字的體會。

  (1)學習第二節。

 、賹W生匯報感受:不說話是怕更加難過,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

  ②教師抓住“一會兒、一會兒”“依依惜別”指導朗讀理解。

 。2)學習第三節。

  ①學生匯報: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教師通過資料,讓學生理解“譽滿天下、兄長和老師”等詞語中蘊藏的情感。

  出示資料:李白,生性灑脫自由。而孟浩然年長李白12歲,極具詩才,讓李白傾慕無比。所以,當他千里迢迢,慕名在襄陽鹿門山拜見了孟浩然之后,兩人即一見如故,結為忘年之交,飲酒寫詩、攜手遨游,建立了志同道合的友情。對孟浩然的敬仰,李白的《贈孟浩然》中有句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可以為證。

 、趯W生匯報:孟浩然對李白的深情厚誼和留戀。抓住“何日才能見面”體會李白對孟浩然的留戀。抓住“一飲而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暫時、永世不絕”體會兩人之間深厚的情感。

  教師指導朗讀。

  ③多好的一對朋友,我想請我們班的好朋友、好知己表演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

  3、學習第四小節,再次感受那依依惜別之情。

  (1)多么深厚的友誼呀!而現在呢?(出示第4節圖文)李白望著一江春水心里會想些什么?

 。2)抒發情感,朗讀體會。

  四、體會詩歌的精妙之處。

  1、朋友已經遠行,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氲竭@,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播放吟誦錄音。

  2、詩中,李白是如何表達這種依依惜別之情,用了哪些詞句來表達的呢?

  孤帆遠影碧空盡天際流

  3、李白把千言萬語凝煉成這首詩28個字,讓我們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五、作業超市:

  1、古代的詩壇上還流傳著更多的像這樣的離別詩。課前老師布置你們進行了收集,誰來交流一下,會背的一起背。

  2、課外搜集、背誦兩首離別詩,理解詩句意思、表達的情感及寫作背景。

《黃鶴樓送別》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38

  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

  此課為XX年鼓樓區小語年會示范課)

  一、導入。

  1、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  提問解題。

  黃鶴樓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漢長江江畔,名勝之一。)

  誰送別誰?(李白送別孟浩然。)教師板書:李白  孟浩然

  3、  教師介紹背景。

  李白年輕的時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詩人孟浩然結成了忘年交。

  【教師在課堂上啟發學生理解:什么是“忘年交”,并板書該詞,目的有二:一,與課文表達的情感呼應;二,讓學生多了解點兒知識!

  出示詩句:“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教師解釋。有一天,孟浩然決定“順江東下,前往揚州”,李白就在黃鶴樓上為他“餞行”,并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黃鶴樓 送孟浩然之廣陵》。

  【出示詩句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用意與上面的相同。王恒老師上課就是這樣,常常在不經意間向學生“灌輸”點兒東西,以豐富學生的內存。我是很喜歡的!

  4、    出示詩句,請學生質疑,并提醒學生:這篇課文是“文包詩”,大多數問題都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這就是告訴學生文包詩的特點,也是告訴學習的方法】

  二、初讀。

  1、  提出要求。

  大聲朗讀,讀通順,難讀的地方要反復讀。

  2、  檢查。

  出示容易讀錯的詞:  餞行  佇立  凌空  遠眺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指名讀,齊讀。

  請學生選擇難讀的句子互相讀,互相糾正。

  三、再讀課文,質疑解答。

  1、  提出要求。

  圈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并提出來。

  2、  指名逐節朗讀,學生質疑,教師注意采用各種方法指導理解,相機進行朗讀,加深理解。

  重點指導:

  “餞行”,提醒學生注意形旁理解;【從字形,漢字的獨有的特點出發,教學生理解】

  “俯臨”,比較黃鶴樓和長江的高低理解;【結合實際,理解關鍵字“俯”】

  “飛檐”,看圖理解;【看圖理解,既形象有快捷。課堂上,老師還介紹了:“飛檐”是中國建筑獨有的藝術特色,啟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鄰”,聯系成語“比肩繼踵”的“比”理解;【溫故而知新,“習得”就是這樣!

  “楊柳依依”,看圖想象,說說感受即可;【體會經楊柳輕拂的感受,這樣的理解多好!】

  “沙鷗點點”,畫簡筆畫示意;【方法自然,倘要解釋“點點”倒會難煞人,教師的基本功可要好哇】

  “佇立”,聯系上文“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理解;【聯系上下文,恰到好處!

  “膾炙人口”,教師解釋月字旁和肉有關,“膾”,指細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導學生寫好“炙”字。【對“膾”的解釋讓聽課的教師大感興趣,指導寫好“炙”,給人的感覺是扎實,相信學生一定會記得牢,寫得好!

  【這段教學中王恒老師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理解,既有讀準的訓練又有疏通的目的,還有理解字詞指導,容量不小。方法多樣,學生主動學習,自問自答,確有困難處,教師點撥,很精彩!

  【期間,有學生質疑:觸動、吟的意思,這是老師沒有預設的。教師鎮定地引導學生達到共識:“觸”是摸、碰,連摸都不能摸,動也不能動,可見情感之深;對“吟” 的理解,老師用自己投入的吟誦讓學生直觀地感悟。這樣的處理是需要靈感的!

  四、學生自答原來質疑的問題。

  1、  教師提問,讀了文章,對于這首詩,你們讀懂了哪些?

  2、  學生回答!咀鹬貙W生,相信學生。若我們每位教師都有這強烈的意識,學生就會“自能讀書”!

  3、  對于較難的“西辭”,教師畫簡筆畫解釋。

  五、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1、  教師配樂范讀【教師讀得有味兒。應提倡教師范讀,因為眼下常?吹,老師總是讓學生“你能把……讀得……”,自己讀得很少,即便讀了,與學生的讀,相差不大甚至不如。試想,如此,怎能影響學生?】。

  2、  學生自提要求,選擇一個小節練習。【鑒于是高年級,選擇性地讀而不是通篇指讀是可行的!

  3、  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六、初讀感受。

  1、  教師提問,讀了課文,你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2、  學生回答。

  3、    教師小結:回想當年,李白一定也懷有這種種感受,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請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讀這首詩。【這是再一次整體感知!

  七、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家人聽,請他們為你打分。

  2、完成習字帖,寫好字,爭取得“優”。

  【作業符合第一教時的安排。簡單可行,沒有加重學生的負擔!

  我的思考

  第一課時干什么?王恒老師做了研究。真實、平實、扎實是我們每一堂課所追求的。這一課基本達到了預定的目標,體現了我們的追求。這堂課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要真正地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很多問題靠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加上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是可以解決的;教師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內功,教師的功底扎實了才能駕輕就熟,才能給學生更多的東西,學生崇拜哪個老師就會自然地喜歡那位老師所任教的課程;教師要吃透教材,吃透學生。

  執教:瑯琊路小學分校 王恒

  點評:鼓樓教師進修學校   王彥博

《黃鶴樓送別》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友人間的依依依惜別之情。

  導學提綱

  a、自主學習

  一、 讀一讀: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利用工具書,理解詞意

  二、 寫一寫:把生字寫在練習本上

  三、 想一想

  1好友如果分別時是什么樣?

  2第一節寫黃鶴話別,怎么理解?

  3長江邊的景色是什么?

  4哪些詞描寫黃鶴樓的壯觀?

  5第二段寫吟詩作別,怎樣理解?

  四、 熟讀課文

  五、 把疑難問題記下來,準備小組交流

  b、合作學習

  一、 質疑問難

  二、 合作探究

  1、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

  2、 好朋友話別時是什么情況?

  三、 合作背誦

  作業菜單

  1背誦課文中的詩

  2根據長江邊的景色,寫一段話,描寫自己家鄉的景色

  板書設計

  為朋友餞行

  碧藍的天空

  留戀往返

  依依話別

《黃鶴樓送別》 篇13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這篇課文的知識與技能是讓學生學會7個生字,認識兩個不寫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或達到背誦的效果,然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一、創設情境,導入學習

  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古往今來,當我們面對離別的時候有誰能那么坦然呢?昨天我們一起來到了黃鶴樓,和作者一起又經歷了一次朋友間的離別,在暮春三月,李白卻送走了摯友孟浩然,那情景歷歷在目,作者的那首詩仍在耳邊回蕩:(出示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指名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歌曲《干杯,朋友》

  1、聽著聽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歌聲唱出了朋友間深深的友情,濃濃的不舍,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我們現在喜歡用歌聲來表達這種情感,而古人最喜歡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呢?對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朋友間的友誼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你看,昨天我們一起來到了黃鶴樓,和作者一起又經歷了一次朋友間的離別,在暮春三月,李白卻送走了摯友孟浩然,那情景歷歷在目,作者的那首詩仍在耳邊回蕩:(出示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指名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齊讀古詩

  二、自學課文,感悟離情

  自學要求:多么深情的詩啊,這是李白心靈的產兒,飽含著他對孟浩然的濃濃的情誼,文也如此,字里行間的豐滿盈潤,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你的心去讀一讀每一個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讀一讀,想一想,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也可以相互說一說。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集體交流,品悟真情

  a:1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2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3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尤其從哪些詞句中你體會到了這種真情?

  1如:“敬仰”李白敬仰他的什么?孟浩然有哪些品質令人敬仰呢?(引導想象:孟浩然是怎樣對李白的?

  人品:補充介紹給學生: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詩為證,《贈孟浩然》:(生讀)師簡單介紹詩意。

  令人敬仰的除了他的人品還有他的什么?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讀過他的詩嗎?(指名說)

  多不多?好不好?指名讀好“譽滿天下”

  指導朗讀:當時李白還是初出茅廬,而孟浩然已經是頗有名氣的詩界名士了,就像現在的文學作家秦文君,梅子函一樣有名,只要提到他的人、他的詩,沒人不知道的。和這樣的的人做朋友你會感到怎么樣?讀出你的——(指名讀句1)

 。ǹ梢匝a充介紹給學生:李白稱孟浩然為什么?(夫子是古人的一種尊稱:我們稱孔子為什么?李白稱孟浩然為――看出什么?)指名讀1齊讀1

  過渡:真令人敬仰,這種敬仰之情還表現在什么地方?

  2(兄長和老師,在你心里對兄長和老師是怎么樣的?李白稱孟浩然為兄長和老師是發自內心的嗎?從什么地方看出?(從結識開始就、一直)讀出你的真心(指名讀2)再讀再評

  言由心生,再讀讀李白的話,除了著深深的敬意還有什么?

  3(滿飲此杯;杯子里裝的是什么?平時的酒是什么味的?李白的這杯滿滿的酒里有什味?為什么?)

  總結:不管是甜味,還是苦味,不管是酸的還是辣的,這酒里飽含的是李白對孟浩然的濃濃的情意,深深的敬仰,依依的不舍,創設情境:李白端起酒杯,用你的情和你的話來請孟浩然滿飲此杯吧!指名讀句

 。ㄒ龑гu:聽了你的讀我可以喝下?口酒,誰能讓孟浩然滿飲此杯?再讀)

  引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千言萬語涌心頭,終于,李白端起酒,對孟浩然說————(齊讀李白的話)

  引讀:賢弟啊,你的這杯酒我一滴也不會灑,你的這份情我一絲也不會忘,孟浩然接過酒杯——然后說道——

  出示: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道:“王勃說的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1、自由讀讀孟浩然的這段話,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聽了他的話你的心里怎么樣了(寬慰、不難過……)

  3、不愧是令人敬仰的大詩人啊,此時此刻他把這種深深的眷戀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反而去安慰李白說——指名讀(評:真朋友總是希望對方能開心)——齊讀

  b出示: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依依惜別”這種情是藏在那里的?表面上他們是怎樣做的?

 。ㄒ龑W生體會:做做這個動作,一會兒——一會兒——,讀讀這兩小節,他們一會兒還會怎樣?這里的景色不美嗎?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自由讀讀它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畫面)如果讓你來到這里你會怎么樣?他們呢?(這么美的景色卻沒心欣賞,他們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指名讀:陽春三月,桃紅柳綠,如此明媚的春光絲毫動不了他們的心就因為他們心底那份強烈的——,足可見他們的友誼——!誰想來讀讀這兩小節?

  4、讀著讀著,你想用哪兩句詩來概括這兩段內容呢?(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誰來讀?(指名幾人讀)讀出了你的依依惜別,尤其從哪兩個詞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深情?“故人”的意思就是——

  過渡:課文還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的這種深情厚誼?

  c出示: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哪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1、“佇立”(體會古時候的船是怎樣行進的來體會時間的長)?

  “凝視”是什么意思?李白深情地凝視著什么?(可以引說:開始是一只——慢慢的變成了一片——,隨后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最后——)

  2、從省略號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中似有千言萬語無法割舍的是朋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如果你是李白,當看到你的兄長、你的老師、你的摯友孟浩然在自己的眼中漸行漸遠,漸行漸遠時你會想些什么?

  3、引讀:一個省略號寫盡了千言萬語,道出了李白滿腹的心聲,傳達著他的深請,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登船離岸,李白依然——,船漸行漸遠,只看到模糊的帆影了,李白——,最后連帆影也消失了,李白——只見——

  4、思考:順著江水流去的還有李白的什么呢?

  小結:說的多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是李白無盡的思念和祝福!指名讀(配樂)

  5、其實,這段內容是詩的哪兩句?指名讀(評:多濃的情誼。×鞑槐M的是李白對孟浩然那濃濃的情誼)6、過渡: 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出示)誰是李白來吟誦這首詩?

 。ㄔu:飽滿的情感,橫溢的才情,造就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名詩還有誰來讀    真不錯,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這首詩中    李白就在我的身邊)

  同學們,有相聚就有別離,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吧(齊讀詩)

  四、拓展延伸:

  唐詩三百首,吟盡萬般情,你還能吟誦出其它的送別詩嗎?

  五練習: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送別詩,學習、借鑒課文的寫法,把它改寫成一篇文章!

  這節課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

  一、導入:由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歌曲中把學生的思緒帶入文本中,從而讓學生走進課本。

  二、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認真聽課文范讀,以次理解古詩的內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整體印象,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去理解課文內容。如讀李白的話,引導學生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語,體會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面”感悟他對孟浩然的難舍之情。讀孟浩然的話,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等詞語的理解,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惜別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過程中的基礎中,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詞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詩的意思,此時我又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認識。

  四、角色表演:在學生對詩人的感情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后,我還安排了一個“原始重現”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進步!耙虼宋易寣W生自由合作,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這一設計,學生訓練面廣,先讓學生同位練說,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自信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體會友人離別時的心情了。個個受益匪淺。有效地合作,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養成了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想像不僅是形象思維,更是藝術思維。

  五、小結質疑:這個環節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收獲,并提出還沒有弄明白的地方。

  六、作業設計:1、收集分別的詩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寫分別的一段話。(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策略的研究為突破口,以問題帶動,引發思索,來體現課程改革。

《黃鶴樓送別》 篇14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5課,這篇課文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文詩兼美,詩文互照,充滿詩情畫意,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學對象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通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來理解、欣賞文本,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

  3、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訓練重點是聯系語言環境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三、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熟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了解大意。

  課始,我直接揭示課題,并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大意。

 。ǘ┰娢膶φ眨醪礁兄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讀課文,并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后,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個整體的認識。

 。ㄈ┢吩~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詩意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依依惜別”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細細品味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他們都在欣賞美景嗎?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悟到此時兩人都無心欣賞美景,都有一種老朋友離去時的難舍難分之情,但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2)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借助學生搜集的資料,明確能夠得到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的敬重,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3)孟浩然的話:“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讓學生談談對“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钡睦斫,體會孟浩然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話,在學生感悟之后再通過練讀、個別讀、齊讀等形式充分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W生能把課文讀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這樣的讀才能做到聲情并茂,入情入境。)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有層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表演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

  (學生表演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ㄋ模﹥然e累,鞏固深化。

  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盡情抒發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ㄎ澹┳鳂I

  1、背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離別類的詩詞。

《黃鶴樓送別》 篇15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用“暫時”“凝視”造句。

  3、通過詩文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感悟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

  教學難點:詩文對照,理解詩文意思。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

  2通過昨天的學習你知道是誰在黃鶴樓送別誰

  3是呀,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朋友孟浩然后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詩

  出示古詩(引讀)

  4這首詩你已經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么?(打上小問號)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讓我們插上現象的翅膀,來到一千多年前那個美麗的春天

  2課文中用了那兩個詞來形容?(煙霧迷蒙,繁花似景)是呀,長江上水氣籠罩迷迷蒙蒙的,各種花都開了,真美呀。

  4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春天的美麗。(齊讀)

  5瞧,這就是黃鶴樓,關于黃鶴樓你們了解到那些資料/?

  這兩個詞我們可以通過看圖來理解?矗A⒃陂L江邊,翹起的檐角伸向天空,氣勢雄偉,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老師還了解到,李白是特意選擇這座千古名樓為孟浩然餞行的,從中你可以看出他們的友誼怎么樣/

  6是呀他們的友誼非常深厚,讀讀第二然段,看從哪兒嫩感受到他門的依依惜別之情?

  7此時此刻,再美的景色都引不起兩位詩人的興致,因為他們的心頭滿是濃濃的離別之愁

  誰來讀讀這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千里送君,終需一別,離別的時間越來越近,擱在心底的話語再也藏不住了,終于李白(引讀)

  2再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交流

  *孟夫子,“夫子”知道古人一般稱誰為夫子嗎?這個稱呼充滿了深深的敬意,李白為什么這樣敬佩孟浩然呀?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說說意思)

  其實孟浩然的內心也很舍不得李白,但他把那份不舍之情埋在了心底,反過來安慰李白,他的這份豁達真令人感動。(齊讀)

  *同學們,我們當中也有不少家長外出打工,當你想他們的時候你可以怎么做?

  一個電話一封信就可以知道對方的情況,廖解心中思念。可在古時候,沒有現在的通訊設備,朋友分別后,不知何時才能在見面,也許此生就再也沒有見面之日了。讓我們再次讀讀對話,

  更深的體會它們的依依不舍之情。

  *齊讀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孟浩然終于乘船東下了(引讀)

  2“岸邊楊柳依依”依依什么意思?

  3古人有折柳枝送友人的習慣,所以此時的楊柳沙鷗在李白的眼里也染上了離別的傷感。

  4這句話中那兒最感動你?

  5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出示引讀“李白依然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引讀

  朋友雖已遠去,但朋友的殷殷話語還在耳邊回響,朋友的音容笑貌還在眼前浮現,引讀“李白依然

  6再讀第四段,更深感受。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引讀

  2學到這兒,能解決這些小問號了么?

  3重點解釋“西辭”

  4誰再來讀讀這首古詩,注意體會那份依依惜別之情。

  5再讀

  六總結

  七作業《一課一練》

《黃鶴樓送別》(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

    作者:陸鳳娟轉貼自:轉載點擊數:98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作者 陸鳳娟設計理念:閱讀的過程是將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的體驗過程,語文教學理應創設適合學生想像、體驗、感悟的學習情境,以促進學生與文中人物對話,并...

  • 25、黃鶴樓送別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 黃鶴樓送別

    25.黃鶴樓送別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6個生字;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初步體會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 黃鶴樓送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播放歌曲《煙花三月下揚州》2、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齊讀課題3、師:剛才那首歌呀,從同學們陶醉的神情中可以知道,同學很喜歡那首歌,歌里有句詞: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

  • 25 黃鶴樓送別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 黃鶴樓送別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25《黃鶴樓送別》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精選7篇)

    一.教材簡析《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

  • 《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通用15篇)

    聚散兩依依,聚亦歡喜,散也美麗 。因而,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常常描繪到送別的場面:有的令人蕩氣回腸,有的令人悲痛欲絕,有的令人依依不舍,有的令人勇往直前不管它激起了觀者的何種情懷,但它總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之二點擊數:114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之二黃鶴樓送別 第一課時 [課時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與評析(精選14篇)

    執教:廣西欽州市第七小學洪美慧地點:河西會場記錄:尋找方向學生: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學生師:送別是(老師說了一段非常煽情的文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課文,讀課題(用了三個不同的導語讓學生讀課題)生讀。...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6篇)

    【教學過程】一、課前音樂《煙花三月》二、簡介詩人1、師述:剛才那首歌好聽嗎?其中有句歌詞叫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知道是誰牽住誰的手在黃鶴樓話別嗎?3、引出并貼板書:李白孟浩然3、講故事:這兩位大詩人是一對好朋友呢,他們的...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3、初步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喜愛中國古典文化。...

  • 實用的《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6篇)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 國標五年級《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點擊數:80國標五年級《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二、 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更新 | av免费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 91大神一区二区 |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 高潮抽搐潮喷毛片在线播放 | 77777熟女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成人一级毛片 |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动漫精品 |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 在线啊v| 日本按摩伦理片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国产在线专区 | 99久久免费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网站 | 久久久久久一区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500部 | sao货调教扇巴掌sm粗口视频 | av蜜臀网站 | 美女爽到高潮嗷嗷嗷叫免费网站 | 国产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精品 | 国色天香在线视频www |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 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麦芽 |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 老司机福利入口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 | 成人免费xxx在线观看 | 亚洲91中文字幕无线码三区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在线观看 | 国产色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看片 | 绯色av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 色久综合一二码 | 国产口暴吞精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