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精選16篇)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發布時間:2023-09-02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精選16篇)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

  一、近義詞。

  迷蒙( ) 有意( ) 敬仰( )

  結識( ) 友誼( ) 依然( )

  二、比一比,再組詞。

  灑( ) 綿( ) 炙( ) 孤( )

  酒( ) 錦( ) 灸( ) 狐( )

  三、默寫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 。

  , 。

  四、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1.課文二、三自然段寫“話別”。從中可以看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兩人間的深厚友情,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2.這是一篇“文包詩”,前三段寫李白在黃鶴樓餞行的情景,后兩個自然段寫李白在江邊目送孟浩然遠去,觸景生情,吟詩抒情,抒發了朋友們依依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帳憫。

  五、拓展練習。

  1.古詩文賞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古詩文中還有許多送別詩,請寫出四句。

  , 。

  , 。

  , 。

  , 。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2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5課,這篇課文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文詩兼美,詩文互照,充滿詩情畫意,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學對象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通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來理解、欣賞文本,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

  3、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訓練重點是聯系語言環境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本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三、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采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復熟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ㄒ唬┲苯咏翌},了解大意。

  課始,我直接揭示課題,并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大意。

 。ǘ┰娢膶φ,初步感知。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讀課文,并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后,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詩意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依依惜別”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細細品味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他們都在欣賞美景嗎?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悟到此時兩人都無心欣賞美景,都有一種老朋友離去時的難舍難分之情,但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2)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借助學生搜集的資料,明確能夠得到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的敬重,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

 。3)孟浩然的話:“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讓學生談談對“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的理解,體會孟浩然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話,在學生感悟之后再通過練讀、個別讀、齊讀等形式充分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W生能把課文讀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這樣的讀才能做到聲情并茂,入情入境。)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有層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表演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

 。▽W生表演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ㄋ模﹥然e累,鞏固深化。

  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盡情抒發詩人的情感,并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作業

  1、背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離別類的詩詞。

 。ㄕn外作業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它能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通過詩歌、課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詩歌、課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引出課文題目。

  1.全班同學一起背誦兩首古詩《靜夜思》、《春曉》。

  2.師評: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解它們的作者嗎?

  3.板書李白,孟浩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相關知識。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與杜甫并稱“李杜”。

 。2)孟浩然,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他和王維友誼深厚,史稱“王孟”。他潔身自好,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

  (3)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4.導入課題,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學生書空。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盐瘴恼轮饕獌热。

  1.自由朗讀全文,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

  2.提問解題。

 。1)黃鶴樓在哪里?出示圖片。

  明確:位于湖北武漢長江江畔,名勝之一。

 。2)誰送別誰?

  明確:李白送別孟浩然。(板書)

  (二)理解詞語,感悟詩歌意境。

  1.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譽滿天下 浩浩蕩蕩 永世不絕。

  2.朗讀詞語,把字音讀準確,把詞串讀出節奏。

  3.個性化朗讀詞語,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詞語意思來朗讀(準確,有節奏)。

  4.指名逐節朗讀,學生質疑,教師注意采用各種方法指導理解,相機進行朗讀,加深理解。

  重點指導:

  “餞行”,提醒學生注意形旁理解;

  “俯臨”,比較黃鶴樓和長江的高低理解;

  “飛檐”,看圖理解;

  “比鄰”,聯系成語“比肩繼踵”的“比”理解;

  “楊柳依依”,看圖想象,說說感受即可;

  “沙鷗點點”,畫簡筆畫示意;

  “佇立”,聯系上文“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理解;

  “膾炙人口”,教師解釋月字旁和肉有關,“膾”,指細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導學生寫好“炙”字。

  5.過渡:有一天,孟浩然決定“順江東下,前往揚州”,李白就在黃鶴樓上為他“餞行”,凝望著孟浩然的帆船漸漸遠去,李白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一齊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古詩的節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交流匯報朗讀的效果。

  (4)自由讀文,找出文中表示詩句意思的語句。

 。5)檢查、交流。

  明確:a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b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教師小結:回想當年,李白一定也懷有這種種感受,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請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讀這首詩。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家人聽,請他們為你打分。

  2.完成習字帖,寫好字,爭取得“優”。

  第二課時

  課前播放《送別》,渲染情境。

  一、導入,輕輕走入離別之境。

  1.讀題導入。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的是誰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3.過渡:也許都是詩人,他們成為好朋友,他們一起游玩祖國的山水。我們猜想他們在黃鶴樓會做些什么呢?(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此時此刻,李白與孟浩然即將分離,他們心情如何?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哪個詞語最能表達他們的心情?同意嗎?(板書:依依惜別)

  4.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呢?請你把這深厚的感情送進這個詞,讀這個詞。

  5.過渡:此時,他們在黃鶴樓一會兒……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別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齊讀“藏”。藏的是什么?(藏的是深厚的友誼,離別的傷感。)一個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誰能讀出這種情意?

  3.過渡:離別之時,正值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4.一起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品語言,深層理解深厚情誼。

  1.不忍別時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引讀李白的話。(出示李白的話)

  2.離別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讀讀李白的話,你能讀出哪些感情?

 。1)交流:從六個“您”和“夫子”體會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指導朗讀:加進人物的提示語讀。誰能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詩篇、人品)

  杜甫是這樣評價——清詩句句盡堪傳。孟浩然的詩句句優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傳。所以李白說,您的詩篇——(引讀)

  李白不僅敬仰孟浩然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贊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包括注釋),指名讀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注釋: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3)結合注釋,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嗎?齊讀《贈孟浩然》。

 。4)這樣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請同學朗讀李白的話,讀出李白的敬仰之情。

  (5)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深,不忍離去)從哪兒知道的?指名讀最后一句。

  (6)指導朗讀:這杯中盛的僅僅是滿滿的酒嗎?一切的一切都在這酒中,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讀讀李白的話。

 。7)同學們,你們就是李白,輕輕地站起來,舉起你的酒杯。一只手不夠尊敬,這是捧,再高點,面對你的兄長老師,你會深情地說——(齊讀)“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4.引讀: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到——“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5.簡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詩,言下之意是什么?(安慰李白。)

  7.分角色朗讀,F在,這邊的同學是李白,這邊的是孟浩然,再次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再次感受這份濃濃的離情別意吧。ㄅ錁罚

  四、巧練筆,真切體驗依依別情。

  1.音樂繼續,師范讀第4節。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佇立嗎?佇立前面還有個詞(依然)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李白是在欣賞江上美景嗎?是在仰望藍天白云嗎?他站在江邊干什么?

  3.這離別之情就在久久的佇立中,李白似乎還有許多話要對好朋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上幾句。

  4.讓我們一起聽聽詩人的心情。岸邊楊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遠,心里默默地說——

  五、吟詩句,再次回味離情別意。

  1.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帆包含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深情。再來讀讀這首詩。

  2.配樂領讀,誰想在音樂聲中深情誦讀?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誰還想來讀。真好,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在這煙花三月,送別好友前往揚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對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誦到——

  3.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見證了一場千古絕唱。登樓遠眺,浮想聯翩。如果你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兩個人——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你一定會深情地吟誦到——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六、拓展延伸

  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來千古名篇,讓我們再來感受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明確: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七、作業布置

  1.摘抄積累本課生動優美的詞語。

  2.在古詩中反映朋友離別的詩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并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的送別詩。

  八、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別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別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    點擊數:119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之三

  教學內容:蘇教版教材語文第九冊《黃鶴樓送別》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充分運用了宋代大教育家胡瑗的“商討教學法”,將學生放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地位。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本課教學設計從問題的提出、合作討論到商討解決問題,從音樂、圖畫朗讀到詩配畫,從聽、讀、說到悟,無不使學生盡顯主人翁的風采,處于全方位美的享受,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了學此類課文的方法。

  教材簡析:

  本課屬“文包詩”的形式,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創作情景。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課文配有插圖,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感悟詩歌。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增強對詩歌情境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任務:

  了解詩歌時代背景,讀通課文,瀝青課文脈絡。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題:

  師生同唱《長亭送別》,生述唱后感受,導出本詩。

  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自讀,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c誰來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d..有疑問嗎?帶著疑問讀課文。

  歸納出理解古詩的基本方法:理解字、詞、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據此來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通過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哪一句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讀文思考后討論。

  交流:

  第一、二行:

  1、你通過讀課文讀懂了哪些字詞?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讀懂的?

  a、“煙花三月”“西辭”、“故人”、“黃鶴樓”

 。◣煱瀹嫛疤壹t柳綠”、黃鶴樓)

  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暮春三月的景色?

  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什么是餞行?

  指導讀好課文的第1、2、3節。

  c、表達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從文中哪些語句看出?(板書:依依惜別)

  齊讀:依依惜別。“依依”是什么意思?(互相依戀著)

  用依依惜別的感情讀好第二節。

  d、第一段中還有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的句子嗎?

  出示第三節,生再讀,述感受,抓住“人品”、“詩篇”、“兄長和老師”、“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理解,指導讀。

  (①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對孟的敬仰、難舍)

  ② 從哪些句中體會到大詩人李白對老友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意?師圈出: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不知……見面)

 、 正因為孟浩然既是李白的兄長又是他的老師,所以孟浩然順江東去才使李白依依不舍,滿腹憂愁。在讀李白的話時,除了讀出敬仰之情外,還要帶有一絲憂愁去讀。下面我們再一起來讀“依依惜別”。

  李白是這樣的依戀不舍,那孟夫子呢?他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友李白,誰來把孟夫子的話讀一讀。

 。1)指名讀

 。2)出示句子:“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3)提問:

  a解釋帶點字。它說的是什么意思?

  b這里為什么用單引號?這兩句詩是誰寫的?

  c孟夫子引用這兩句詩是要表示什么意思? (彼此雖然暫時分別,可友誼是永遠不絕的)

  過渡:誰讀懂了下面兩句,來說說這句什么意思?(第4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

  2、請一對好朋友配樂朗讀第三節。

  指導讀好第一二行詩,指名讀,齊讀。

  第三四行

  通過讀課文你又解決了哪些問題呢?

 。ü路⒈炭毡M、天際流......)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再齊讀:依依惜別)

  從哪些語句讀懂的?(4、5節)

  生述感受。(抓住“凝視”“佇立”理解)

  此時的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望著遠方,只能看到什么?

  現在李白的心情怎樣?可能會想些什么呢?(理解“孤帆”)師板畫:沙鷗、白帆、李白。

  再讀:依依惜別

  指導朗讀第四節,配樂賞讀本節。

  指導讀好三、四兩行詩,點出這是名句。

  過渡:李白望著、想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來。什么是“膾炙人口”?指導讀好全詩。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體會到兩人之間的感情怎樣?(感情深厚,離別時依依不舍)

  述:誰來把這首詩背一背

  三、總結全文。

  1、通過剛才的學習現在你對這首詩理解了嗎?師生合作配樂齊讀課文。

  2、自古以來,像這樣的送別詩還有很多,你能吟誦幾首嗎?

  四、設疑:學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

 。ā盀槭裁凑n文上講到揚州去而課題上寫廣陵”等)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背誦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抄寫課文中的詞語。

  板書設計:

  評析:

  教育家胡瑗的商討教學法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合作討論上的,在學生對知識已有一定的基礎后教者在從旁予以輔導點撥。本課通過學生自讀自悟,教者在學生充分討論之后再附以音樂、圖畫、詩配畫,讓學生有美的熏陶,深深體會到兩個大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的感情。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5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根據送別的過程和內在的情感變化,可把文章理解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寫兩人借賞景藏別情,這里流淌的是纏綿的含蓄之美;第二部分是舉杯話別,這里勃發的是奔放的熾熱之美;第三部分是寫李白觸景吟詩,這里展現的是不盡的思念之美。 2、說教學目標的設定 (1)首先說“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 技能目標: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誦讀古詩。 情感目標: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2)其次說教學重、難點: 鑒于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教學重、難點主要確定為兩個: 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3)最后說教學準備: 準備簡單課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別”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通過上節課反復讀課文,你讀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什么情感?能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嗎?  3、課文是怎么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 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二)學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依依惜別”這幾個字我們說起來很容易,可是對于即將分別的好朋友來說卻是那么沉重,打開書,自由讀1、2小節,邊讀邊注意體會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 2、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讀,這個句子中有個字耐人尋味,是“藏”字。 (1)兩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們是怎么藏的呢?(借觀賞景色藏惜別之情) (3)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1、2小節中有一個描繪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來。 *我們要善于一邊讀書一邊想象,通過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你能想象出怎樣的畫面? *說得真美,誰來讀讀看? *李白把這“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景象合起來稱為“煙花”,這是長江邊三月間特有的景象。[副板書:煙花三月] (4)可惜呀,“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我們再回到“藏”字上面來,F在思考:兩位好朋友為什么先要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藏起來呢?  3、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后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三)學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敘情” 1、不忍別,終須別呀!引讀。 2、如果說兩人剛才還在“賞景藏情”的話,他們現在是在“對話敘情”。 3、李白和孟浩然的對話里蘊含著深深的依依別情。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用心品味,然后說說你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了依依別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還沒分別就想見面,可見難舍難分。指導讀。 (2)引用王勃詩句說明人雖分但心相連,說明珍惜友誼,同時含有寬慰之意。 (3)把友誼比作長江的波特,說明友誼深厚,彼此珍惜。指導讀。 (4)引讀李白開頭的話,你從這些語句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什么?為什么“敬仰”呢? *人品:補充李白另一首寫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讀,說大意。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詩,讓我們感受一下他的“譽滿天下”嗎? *怎樣敬仰:稱呼“孟夫子”、“您”,當作兄長和老師。 *指導朗讀:李白前面這兩句話充分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誰來讀?為什么李白開始要表達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別”的原因) 4、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5、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體味“吟詩抒情” 1、兩位好朋友說不完的離別情,道不完的朋友誼?墒,俗話說得好,“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遠行了,李白是怎樣做的呢?自由讀第4小節。 2、讀了這一小節,你又一次感受到兩人之間的依依別情了嗎?特別通過哪些詞語能夠感受到? 相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佇立”、“凝視”等詞語的內涵。 3、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配樂) 4、此情此景,不僅我們被打動了,就連江邊的景物也被打動了。同學們請看——[媒體5:播放動畫] 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緒萬千!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說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媒體6:想象說話]岸邊楊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鷗點點,好像                          。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想                                         。 再指名說。(第2、第3位同學配樂) 5、同學們,作者本來是寫李白與孟浩然兩個人物之間的惜別之情,為什么要寫到楊柳、沙鷗、藍天、春水這樣一段景物呢? 這種寫法叫“借景抒情”,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一種寫作方法。 6、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第4小節,再來感受一下這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配樂朗讀渲染情感;運用電腦動畫再現情境;運用想象說話體味深情。三個教學環節層次清晰,目的鮮明。同時又滲透了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指導。 7、引讀第5小節: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吟詩抒情] 8、你能吟一吟這首詩嗎?(出示古詩)[媒體7] 指名讀,齊讀。 9、文中說,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么叫“膾炙人口”呢?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它應該也像一位兄長和老師,飽含深情地為你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美麗畫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誠摯的人間真情。你能聯系前面的所學所悟,說說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嗎?先說給你的同桌聽聽,再指名說。 (1)“煙花三月”寫出了春天的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美好景象; (2)使人好像看到了詩人佇立江邊,凝視遠方,看著白帆漸漸遠去,一江春水流向天邊的畫面; (3)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4)文中第4小節說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白帆”,詩里卻說是“孤帆”,這是為什么呢?當時的長江是一條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為什么說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別好,表面寫“船孤”,實質寫“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詩的眼睛,使我們看到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這種孤獨并不是狹隘消沉的,君不見“滾滾長江天際流”,這是何等的奔放大氣啊!)  10、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11、讓我們把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背下來記住吧!自己背,齊背。 設計意圖:借助“膾炙人口”一詞,引導學生回味鑒賞,從而使詩、文不再割裂,達到了“詩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這個詩眼,把整首詩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內涵,品出了檔次! (五)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指板書)今天,我們通過對《黃鶴樓送別》一課的學習,知道了李白和孟浩然從開始的“賞景藏情—對話敘情—吟詩抒情”這樣一個“送別”的過程,從中層層深入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非同尋常的感情,這就是“依依惜別”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從中了解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由來。 2、布置作業: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后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特別注意學習文中用人物對話表達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寫作方法,好嗎?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達到融會貫通的整體把握;課后作業既引導學生指向課后的閱讀積累,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又充分利用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巧妙地做到了“以讀促寫、讀寫遷移”。   [板書]                                                 [副板書]                     賞景藏情                              25、黃鶴樓送別      對話敘情       依依惜別            煙花三月                     吟詩抒情                             孤帆                                                               三、說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三個理念: 1、試圖對“文包詩”這一特殊文體的教法作出大膽嘗試。 “文包詩”是蘇教版教材特有的文體,對于這一文體的教材該怎么教,曾經引起過爭議:有人認為“詩重于文”,有人認為“文重于詩”,也有人認為“詩文并重”。本課教學避開如天平秤一般精確稱量詩文孰重孰輕的問題,而是力求做到“詩文交融”,即通過對文的感悟,達到對詩的理解水到渠成的境界。 2、試圖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簡約語文”教學理念。 主要追求3點:目標簡明,過程簡潔,方法簡便。 (1)目標簡明 本課教學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展開教學過程,目標簡明,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2)過程簡潔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文中有很多詞、句可以細細欣賞、品味,假如樣樣都抓,容易犯語文教學的“浮腫病”。本課教學力爭內容集中、精要,依據教學目標作大膽取舍,做到“過程簡潔”。 (3)方法簡便 本課教學使用的大多是家常傳統手段,一些媒體的使用主要用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處以及拓展延伸處,方法簡單,但追求高效。 3、試圖體現“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這一理念。 (1)首先,注重關鍵詞語的解讀 如巧妙引導學生咀嚼、玩味“藏、煙花三月、佇立、凝視、膾炙人口、孤帆”等詞語,賦予這些詞語以具體、豐富的內涵,使這些詞語不再靜止地“躺”在書上,而是“立”了起來;甚至,立起來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有鮮活的人物和真摯的情感,正所謂“字立而情立”。 (2)其次,滲透表達方法的指導 本課教學不僅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么,還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是怎么寫的,即進行了對話描寫和借景抒情寫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學寫文包詩,進行讀寫遷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一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習得,是真正促進語文能力成長的根系,也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落實到位的紐帶與橋梁,使語文教學以“語文”的方式走在“語文”的路上。 綜觀整堂課的教學,做到了教學設計的“簡約而不簡單”;教學過程的“字立而情立”;教學方法的靈活而細膩。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6

  一、扣文眼,輕輕走進惜別之境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讀一讀課題。(生讀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再讀一讀。(生再次讀題)課文講誰送誰?

  生:李白送孟浩然。(板書:李白  孟浩然)

  師:(深情地)送別是一艘小小的船,載著無盡的思念;送別是一杯滿滿的酒,盛著濃濃的情誼。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一對風流瀟灑的詩人即將分別,此時此刻,此地此景,他們的心情如何呢?輕輕地打開書,快速瀏覽全文,看看文中哪個詞語最能表達他們此刻的心情?

  生:依依惜別。

  師:同意嗎?

  生:同意。

  【教師用簡潔又富有詩意的語言營造了與課文意境一致的“磁場”,這既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的基礎,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

  師:學習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熯呎f邊板書:依依惜別)

  師:“依依惜別” 就是說他們——

  生:感情很深,不忍心分別。

  生:依依不舍。

  生:難舍難分。

  師:誰能用你的朗讀,讓大家感受到這個詞的意思?(指名讀)

  師:(輕輕地)難舍難分,建議要讀慢些。

  (生再讀,讀出了意味)

  【詞語的朗讀是建立在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的基礎上,建立在理解這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這樣的詞語朗讀也就有了實實在在的意蘊和認知基礎。】

  師: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這份濃濃的離情別誼。誰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指名讀)

  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看大屏幕,齊讀紅色的字。(生讀“藏”)

  師:“藏”的是什么?

  生: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既然是“藏”,愿意讓對方知道嗎?

  生:不愿意。

  師:你從哪兒看出他們不愿意讓對方知道?

  生:從“有意”知道了他們故意不提離別的事。

  生:從“不去觸動”知道了不愿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生:從“一會兒……一會兒……”知道了,他們故意做別的事。

  師: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在欣賞風景,對嗎?

  生:是的。

  師:為什么要這樣做?

  生:只是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情,故意拖延分別的時間。

  師:是啊,離別是他們此刻最柔弱的心弦,誰都不愿觸動,唯有將這份離別之情深深地藏在——

  生:心底!

  師:越藏越——

  生:深!

  師:這“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誼!誰來讀出這一份情誼?(讀得較為深情)

  【這部分的教學從關鍵詞語“藏”入手,層層剝筍,學生的理解“拾級而上”。若沒有這樣的過程性鋪墊,學生是難以理解“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的。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師的處理是巧妙的!

  師:如果是在平時,他們在黃鶴樓上會做什么呢?

  生:李白和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吟詩作對。

  生:李白和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交談,欣賞景色。

  生:也許他們會在一起喝酒聊天。

  師:飲酒、吟詩、賞景,多么瀟灑,多么愜意!而今天就要分別了,真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底(生接)藏”!誰再讀一讀這句話,讀出這份不舍,讀出這份離情?(再指名讀,讀得動情)

  【引導學生將此時此刻兩人的表現與平時做比較,突出了“別情別意”,深化了學生的理解與品味。】

  二、品語言,深層理解深情厚誼

  師:不忍別,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ㄖ该x)

  師:離別之言,情真意切。請大家自由讀一讀李白的話,細細品味,從李白的話中你讀出了哪些情感?(生自由讀)

  師:很多同學舉起了手,別著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再默讀這一段話,用心觸摸每個字、詞,相信這次你會有更深的體會,更多的收獲。在你有所體會的詞下面點上著重號。(生默讀并動筆)

  【教學如賞景,走了一段得停下來回味回味。課堂上同樣需要學生的靜思默想,需要學生仔細地反復思考。這個環節的教學,教師沒有急于讓已舉手的學生談體會,而是引導學生再讀讀,用筆圈圈“關鍵詞語”,這就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其中的內在涵蘊,力求通過自己的品悟有所得,而不是一味地聽別人講。這樣的安排正是教者的智慧所在。】

  師:會讀書的同學能夠從人物的語言讀進人物的心里,不僅讀懂李白的話,更讀懂李白的心。說說你從哪兒讀出了什么樣的情感?

  生:我從李白的話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師:你從哪兒讀出了敬仰?

  生:從六個“您”知道了李白很尊敬孟浩然。

  師:是的。一連用了六個“您”,李白對孟浩然是何等的尊敬!

  生:從“孟夫子”這個詞中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因為“夫子”是古代對有聲望,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師:你有學問,我能稱你“夫子”嗎?(該生為女生)

  生:(會意一笑)不能。“夫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

  生:我從“敬仰”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和仰慕。

  生:我從“請”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生:我從“兄長、老師”知道了李白敬仰孟浩然。

  師:是的,孟浩然比李白年長12歲,在今天送別的5年之前,也就是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來到襄陽,帶著自己的詩特地去拜訪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的詩大加贊賞,并留他住了10多日,熱情款待,兩人一起飲酒吟詩,游山玩水,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因此在李白心中,孟浩然就是他的——

  生:兄長!

  師:就是他的——

  生:老師!

  師:誰來讀李白的話,讀出李白對“兄長、老師”這份尊敬。(讀得真切)

  【這個環節緊緊抓住李白對孟浩然的稱呼,使學生的思維相對集中,有助于學生在“點”的理解上逐步深入,而不是讓學生“信馬由韁”地任意發揮,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形散神也散”的自流狀態!

  師: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

  生:敬仰孟夫子的人品、詩篇。

  師: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寫了不少好詩,其中有一首《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會吟誦,誰來背一背?(生背得急促)

  師:慢點,吟詩要慢點,才能吟出特有的節奏和韻味。(再背,吟出了韻味)

  師:像這樣清新優美的詩還有很多,詩圣杜甫稱贊孟浩然的作品——

  出示引讀:清詩句句盡堪傳

  師:就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傳。所以李白說,您的詩篇——

  生:譽滿天下!

  師:李白不僅敬慕他的詩篇,更敬仰他的——

  生:人品!

  師:李白還曾經寫過一首贊美孟浩然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部分。

  出示: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師:自由讀一讀,結合注釋,想一想,李白敬仰孟夫子什么樣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胸懷磊落,飄逸灑脫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拋棄榮華富貴,遠離官場,不羨權貴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臥于松下云間,遠離世俗,淡泊名利的人品。

  師:就是這樣一位風流瀟灑、不羨權貴,有著高潔人品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敬仰呢?(引讀《贈孟浩然》)

  師:其實,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風流瀟灑,不羨權貴?因此,他們不僅是朋友,用王勃詩里的一個詞,他們更是一對志同道合、心靈相通的——

  生:知己!

  師:現在,你就是李白,面對著即將離你而去的兄長、老師、知己,真誠地表白出你的敬仰之情吧。(讀李白的話,讀得動容)

  師: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誰還想讀?(讀得抑揚頓挫,情真意切)

  【課文中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僅僅只寫了一句話,這就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較大難度,教師適時適度地補充了詩圣杜甫對孟浩然詩的夸贊,補充了李白的《贈孟浩然》,使學生對“敬仰之情”具體化、立體化。有了這樣的基礎,學生讀出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師:我們從李白的話中讀出了深深的敬仰,還能讀出什么?

  生:我從李白的話中體會到李白不忍孟浩然離去。

  師:從哪兒體會到的?

  生:“何日才能再見面”,李白不忍心讓孟浩然走,他怕孟浩然這一走,以后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了。

  師:是啊,在交通便利的現代,今天分別了,也許明天就能再見面,而在交通落后的古代,這一別極有可能——

  生:數月不能見。

  生:數年不能相見。

  生:一輩子再也不能相見!

  師:是啊。這一別也許就是永別,帶著這種感受,你再讀一讀李白的最后一句話。(讀出了離情)

  師:我聽到了一份淡淡的傷感。(師范讀后齊讀)今天,您就要順江……這杯中盛的僅僅是滿滿的酒嗎?

  生:不,還有深深的情。

  生:還有他們深厚的友誼。

  生:還有李白對孟浩然的不舍。

  生:還有李白深情的留戀。

  師:一切的一切,盡在這酒中。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讀李白的話。(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就是李白,輕輕地站起來,舉起你的酒杯。

  師對一生:一只手不夠尊敬。(生領會)

  師又對一生:這是捧,再高一點。(生微笑領會)

  師對全體:面對著你的兄長、老師、知己,你會深情地說——

 。ㄉe杯齊讀)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7

  老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板書課題

  老師:請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師書寫課題。

  老師邊寫邊說:鶴字要寫緊湊一些。

  老師:來,一起讀一下課題。

  學生讀課題

  老師:嗯,還真有點送別的味道。

  老師:再讀一遍

  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

  老師:讀完了嗎?大家讀書的樣子最好看,讀完以后能不能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學生:課文說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師:你非常會抓關鍵詞,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

  又一學生回答

  老師:有沒有同學能把他們兩個的回答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回答

  老師:你可以當領導善于總結。大家讀了課文,字音讀準了嗎?老師想檢查一下。上面有十個詞語,自由讀讀。課件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按捺不住浩浩蕩蕩永世不絕

  學生自由讀。

  老師:有誰愿意讀一下

  學生讀

  老師:一字一頓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讀準,還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又點一生讀。

  老師:聽大家讀詞語的感覺,就像讀飲料的感覺,有滋有味。

  課件出示的部分詞語變了顏色。

  老師:我請同學讀,一個讀紅色一個讀藍色,讓我們聽出故事來。

  兩個學生站起來讀。

  老師:我是聽出了故事看到了畫面,就是沒聽到掌聲。

  學生鼓掌。

  老師:自己試著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歌

  老師:搖頭晃腦的,非常棒,誰愿意來讀這首詩?

  老師:節奏感非常明快,誰愿意再讀?

  學生讀

  老師:這個同學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氣質,讀得古色古香。

  老師:這首詩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學生逐句談了自己的理解。

  老師:這些句子的意思我隱隱約約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請大家默讀課文,把文中相對應的地方畫下來。

  學生在書上勾畫,老師巡視。

  老師:前兩句詩相對應的地方誰找出來了?

  學生: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老師:火眼金睛,找得準也讀得好。

  學生: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

  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師:找得準讀得好,聲情并茂。請大家認真地小聲地讀讀文,揣摩一下

  女同學讀文,男同學讀詩。

  老師: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個班上讀得好的來讀,讀得好我給你發金嗓子獎。

  一生讀

  老師:太美了,畫面讀出來了,詩人的味道也讀出來了。

  學生讀

  老師:從大家的朗讀的聲音里我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來。

  學生:第二段

  出示這段課文

  老師:誰來讀讀這段?

  學生讀

  老師: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別應該是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說話了呢?

  學生:我們只是暫時分別。

  老師:大家想想還有沒有更好地答案?

  學生:因為不想說

  老師:此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李白這段深情的話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體會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這是一種感覺。下一句呢?

  學生:我感覺李白有濃濃的友情。

  老師:用你的聲音把這種敬仰這種不舍讀出來。

  學生讀

  老師:我站在她身邊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等會我們請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來表演這段對話。

  老師:誰來做李白?在我們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兩名學生角色朗讀。

  老師:多好的一對朋友,多么感人的畫面哪!此時此景就連岸邊的花也會黯然落淚,我們也隨同孟浩然去江邊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樂緩緩響起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學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邊。

  老師:不錯,他說出了站立,佇立有站立的意思。佇立是怎樣站立?

  學生:直直地站立。

  老師:他就這樣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凝視著遠方

  老師:凝視比注視多了些什么?

  學生: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看。

  老師: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學生站起齊讀課文。

  老師描述: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李白仰望藍天白云,他想——

  學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老師:李白遠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視著遠方,此時的李白他會想什么呢?

  學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學生:您走的時候要多多保重啊,

  學生:您一路平安

  學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

  老師:回首往事展望未來,李白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學了一節課,有沒有同學能默寫下來?

  點四個同學上臺寫,注意字寫大一點。

  老師:多情自古傷離別,老師找了一些送別詩歌付在課文后面,同學們也可以試著寫寫,說不定還可以編入教材呢!讓我們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誦這首詩,作為我們的臨別贈言,好嗎?

 。ū緦嶄浭乾F場即時整理,可能會跟實際有所出入,請以錄像和錄音材料為準)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8

  一、這節課繼續學習《黃鶴樓送別》,     師板書,學生書空。

  二、師放音樂、投影。

  師: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上了船,白帆漸漸遠去,李白看著一江春水,觸景生情,隨口吟誦了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

  三、初讀古詩,讀課文。

  1、師(停音樂,指著投影):這首詩是李白送孟浩然時隨口吟誦的,卻成了千古名詩。同學們也來讀讀這首詩吧!

  2、學生自由讀詩。

  3、師:同學們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4、學生提問。

  5、師:同學們提了不少問題,我們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我們平常讀古詩時發現問題都怎么解決的?(查工具書)老師告訴你,這篇課文是文包詩的形式,只要認真讀書,一定能理解詩意。

  6、請同學們自由讀書,自己找找答案。

  7、解釋古詩。

  四、品讀課文。

  1、我們學習古詩既要了解詩的意思,也要體會詩歌的感情和表現的意境。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心情?(板書:依依惜別)“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從文章中什么地方看出“依依惜別”之情呢?我們來學習課文。

  *學習第二節。

  1、學生自由讀書。說說從哪里看出“依依惜別”之情?

  2、抓住“藏”字,提問:從哪里看出故意隱藏?(“一會兒…一會兒…”)為什么藏?(不想在分別的時候表現出傷感、悲傷,不想讓對方難過)。

  3、指導朗讀,讀出留戀、濃厚的友情。

  5、學生練讀,指名讀。

  *學習第三節。

  1、過渡:李白和孟浩然就要分別了,這一節描寫了兩人分別時的話語和行動,從話語中行動中我們又體會到什么呢?

  2、李白的話中抓住“您”和“!”,表現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重、敬仰、仰慕。(孟浩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因為仕途不得志,便穩居田園。他倆在襄陽碰面,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們常常一起飲酒作詩,因為志趣相投而成為知己。李白曾經寫過《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指導朗讀。讀好“您”、“!”和“滿飲此杯”。

  3、孟浩然的話中抓住“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和長江聯系起來。體會“永世不絕”。指導朗讀。

  4、分角色朗讀。指名讀,同桌配合讀。

  5、請學生上臺表演此節。(準備一個酒杯)

  * 學習第四節。

  過渡:如果李白的好友孟浩然不去揚州該多好。】墒抢嫌丫鸵h行了。

  1、(放音樂)師讀第四節“岸邊楊柳……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2、個別學生讀此節,從哪里看出依依惜別之情?抓住“佇立”、“凝視”板書,(從外表看很平靜,而內心卻是波瀾起伏,他心里會說什么?想什么?——祝福、擔憂、回憶、期盼等)

  3、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強調和詩句有關的兩句話,回到詩句“孤帆遠影……”

  4、師質疑:暮春時節,正是大忙季節,水陸運輸一定很繁忙,這么寬的江上怎么可能只有一條船呢?通過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而對其它的船,其它的人視而不見,“孤”更能表現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5、學生齊讀此節,一生表演“佇立”、“凝視”,另一生站在位上演孟浩然,可以創造性地加上招手等動作。

  *讀古詩。

  1、指名讀。

  2、讀詩。

  6、配樂背誦。

  四、拓展。

  讀背送別的詩。

  結束語:送別是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同學們以后也會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時候,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用心體會這份情感,珍惜親情、友情。

  板書:

  藏

  黃鶴樓送別    依依惜別     您     !

  永世不絕

  佇立  凝視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9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本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走進名著”里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文包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識與技能:熟讀課文,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讀文、詩,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教學重點:鑒于本課文包詩的特殊文體,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意思,做到詩文交融。教學難點:感在品讀中體會詩文意境和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說教法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教學時,我把指導朗讀和啟發想象貫穿于全過程。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采取朗讀感悟、啟發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語文課的開放性。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說學法

  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主要以“自主讀書、合作探究、朗讀感悟”為主。學生在學習目標的引導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學習、積累、感悟語言。教學時,指導學生運用“自主嘗試讀、分角色讀、自我展示讀、師生合作讀、分組讀、賽讀、配樂讀、整體誦讀”等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想象情境,使學生不但能從讀中領悟課文的情境和主要內容,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耄鲋行那楦小耙酪老e

  1、繼續學習第25課《黃鶴樓送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通過描寫兩個好朋友的送別經過來表現兩人之間依依惜別之情的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課文來細細體味。設計意圖:教學第一個環節就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的理念。

 。ǘ⿲W習1、2小節,品味“賞景藏情”

  1、哪個句子寫出了好朋友即將分別時的心情?他們賞的是怎樣的景呢?

  “煙花三月”的景象雖美,兩位好朋友卻無心欣賞。抓住“藏”體會。

  齊讀這句話,感受一下兩人別樣的深情。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藏”,引導學生先讀到文字的里面,再讀到文字的背后,同時還輻射出對煙花三月”的理解,為后面理解古詩埋下了伏筆。

 。ㄈ⿲W習第3小節,品讀“對話寄情”

  1、讀了兩個人臨別前的這番對話,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人物對話對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正是對話描寫的魅力所在!

  2、讓我們來分角色讀一讀這段對話,體會一下兩人是如何通過語言來表達內心情意的。男女分讀。

  設計意圖:人物對話是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李白與孟浩然話中的情和意,都是通過學生抓住“依依惜別”的中心情感自讀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時,還滲透了對話描寫的表達方法指導。

  (四)學習4、5小節,體味“吟詩抒情”

  1、俗話說得好,“送君干里,終有一別”!你能通過朗讀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嗎?

  想象說話:

  岸邊楊柳依依,好像;江上沙鷗點點,好像。雖然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盡頭,只能看到江春水流向天邊,但是李白依然位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好像在想。再指名說。

  此時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這首送別詩是一首名詩,而且是一首怎樣的名詩?什么叫膾炙人口”呢?

  3、品出了這首詩膾炙人口的原因,再來讀它,肯定會更有味道。配樂,指名讀,齊讀。

 。ㄎ澹┛偨Y全文,布置作業

  古往今來,很多大詩人創作了著名的送別詩。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幾首,然后挑選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詩人創作這首詩的由來,下節習作課,我們嘗試把它改寫成像《黃鶴樓送別》這樣的文包詩。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思路、教學思路、學生的學習思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便于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0

  之一

  作者:吳海芳

  教學目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音樂,(可能的話多媒體)

 。ㄟ^渡:伴音樂)

  相聚意味著別離。朋友,我走了,為我送別。

  眼前迷蒙的煙霧系不住過往的飛鳥,濃濃淡淡日子里的瑣碎似云影般隨風輕擺,擱淺心情之舟,我試圖打開耳朵聽盡這一季五音之外的聲音,我試圖翻盡書頁捕捉一切淋漓盡致詞句,我試圖用一種恬靜而亙古不變的素語來形容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彩,這一季枝枝葉葉都是離情,這一季千縷暇思已邁上枝頭。這是怎樣的季節,怎樣的離情。▽С龅谝蛔匀欢危夯蚍蹲x或聽錄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齊讀

  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邊出示黃鶴樓圖片)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文章的字里行間透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你能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用筆劃劃。

  第二段:找出:一會兒……一會兒……

  送君千里終需一別,黃鶴樓下,李白、孟浩然舉酒話別:指名讀李白的話

  孟浩然何嘗不是如此:自讀

  體會友情之深(李白的話理解時應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孟浩然的話理解時要抓住“海內。。。。。!薄坝朗啦唤^”等詞句)

  練讀、分角色讀

  表演

  (過渡)朋友要遠行了。也許會回來,也許不會。我曾經歷過無數次的離別,我甚至以為,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離別,但是,也許正是這絲絲入耳的幽揚音樂,又或者是那茫茫的江水,讓我又一次莫名地陷入了一種傷感。我注視著這煙波中的長江,如同注視著生命里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細節。假如情緒可以溶化,我想,此刻我的心便已漸漸溶化在了這東去的江水里,有些苦澀。

  我心中似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我無法割舍你,我的朋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如果此時你便是李白,當朋友登上小船,當朋友的身影在自己的眼中漸行漸遠時,你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想的是什么?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詩人感情

  是啊,詩人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隨即說出詩句)

  你此時,能感悟詩句的意思和詩句中蘊涵的全部感情了嗎?

  交流

  你還能說出些古人用來寫離情的詩句嗎?

  小結

  不必努力去記憶一些往事里的細節,因為這些恍如就在眼前,如此的具體,又如此的親切。

  我們相互注視的時候,在彼此的眼中似乎還可以看到曾有過的歡笑和眼淚。無論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還是在有點陰郁的雨中,這個城市,都曾留下曾經共同散著步前行的身影。

  人總是要離別的。在這暮春時節,記憶依然可以在草長鶯飛里流淌。我想,話別,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時間,可是友情,卻是一輩子的…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

  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重點難點分析:通過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和詩句意思,體會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學習方法:

  1.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意思 。 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有效地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詩意。 

  2.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3.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學習本文,采用朗讀的方法應為:個別讀、小組讀、悟讀、感情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長亭送別》,讓我們來一起靜靜地欣賞吧!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師:從這首歌中,你感受到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a唱者的心情很憂傷。b這兩個朋友間的感情很深。c歌者舍不得他的朋友離去。d唱歌的人心情憂傷。e朋友分別時難過的場面。)

  師: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從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或歌或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離別的情懷。老師這里有一首詩: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師激情誦讀,學生自由讀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是李白為孟浩然送別時誕生的一首千古傳誦的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今

  天,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黃鶴樓送別》。

  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提筆即是練字時,”不要錯過練字的機會。請大家舉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課題。“鶴”字是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得緊湊些。)

  3.齊讀課題。

  二、基礎達標檢測。

  1.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有沒有信心。

  打開學案作業,完成基礎達標1、2

  (請二人小組互相交換,檢測,全對的請為對方贈送一顆小紅星。)

  2.得到小紅星的同學自豪地舉起自己的小手。你們真了不起,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師愿意和你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重新感受一下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動人場景。請打開課本138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然后完成學案作業設問導讀1。

  2.同桌交流。匯報。

  3.默讀課文,對照古詩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內容。完成設問導讀2.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1——3自然段)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4自然段)

  四、細讀品味。

  1.自由朗讀課文1、2、3自然段,完成學案作業設問導讀2.

  在文中找出和“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相對應的內容,仔細品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多媒體出示: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

  人孟浩然餞行。(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

  (預設a.描述了陽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情景b.在這么美好的景致下,詩人卻正在設宴為朋友送行,更是反襯了離別的傷感。c.我知道了:“故人”指的是好朋友,在文中指李白和孟浩然。)

  2.通過課前的預習,課下搜集的資料,你對李白和孟浩然有哪些了解呢?

  3.板書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關知識。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

  “詩仙”。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屈原以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代表作:《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孟浩然,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他和王維友誼深厚,史稱“王孟”。他潔身自好,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是晉代陶淵明后的山水田園詩的最高峰。代表作:《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4.指導朗讀。

  a.指生讀。 b.全體讀。

 。ㄔu:聽了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老師眼前仿佛呈現出一副陽春三月,百花爭艷的景色。)

  5.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描述了黃鶴樓的壯觀。)

  6.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一會兒眺望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兩個人感情深厚,不忍分離。)

 。1)理解“遠眺”和“仰望”。完成學案作業基礎達標3.

  二人小組交流,匯報。

 。2)理解“依依惜別”。(留戀,不忍分離。)

  7.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度:不忍別時終需別。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說:“………”(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完成學案作業三、鞏固練習:1.讀下面片段,完成練習題。

  2.師:知己難求。‰y怪這樣難舍難分,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的之情送回詩中去,把相對應的詩句讀一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讀——男女分角色朗讀。

  (你們讀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情誼,把他們那種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讀出來了,你就像一個真正的詩人。你把他們那種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讀出來了。你讀出了詩人的心聲。)

  五、品析重點,走近內心。

  你能找出和后兩行詩相對應的內容嗎?請在文中畫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1.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楊柳依依指樹枝柔弱,隨風搖擺的樣子,仿佛也在留。戀孟浩然,不忍心讓他離去。)

  2.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佇立”指長時間地站著。“凝視”指聚精會神地看。這句話寫了李白長時間地站著,聚精會神地望著孟浩然遠去的身影,反映了他和好朋友孟浩然之間不忍分離的深厚友情,朋友遠行,他的心也隨之而去。)

  3.凝視是什么意思呢?請完成學案作業基礎達標3.根據意思寫出含有“看”的詞語,然后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4.幾多不舍,幾多祝福,都化作李白心頭的詩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理解“孤舟”“唯見”。

  “孤舟”是什么意思?老師心中有個疑問:暮春三月,長江邊上,應該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熱鬧非凡,怎么可能是“孤舟”“唯見”呢?我認為是李白寫錯了。

  (一個“孤”字背后有一雙凝視的眼睛,有一份濃濃的離愁。李白舍不得孟浩然離去,眼里只有孟浩然乘坐的小舟,她目送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消失在藍天的盡頭,站了很久,目標始終盯著白帆,“孤”字更表現了李白依依不舍的離別情懷。詩人沒有直接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而是借景抒情。)

  6.此時,李白遠眺江上景色,什么也看不到了,他凝視著遠方,此時他會想什么呢?

  (朋友,真舍不得你走啊!

  祝你一路平安。

  這一走,咱們何時才能相見?

  你走了,再沒有人和我飲酒作詩了。)

  7.小結:

  多情自古傷離別,此情此景,此時此刻,李白終于按捺不住自己激動地心情,隨即吟出了: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8.你能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嗎?

  六、總結拓展。

  1.《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既有文又有詩,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它既不同于一般課文,又不同于詩歌,而是根據那些千古名詩的創作背景和詩人的創作經歷編寫成的一個生動活潑、語言優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詩”演化而來的。

  2.小練筆。

  請發揮自己的想象,把李白的古詩《贈汪倫》以文包詩的形式,寫一篇文章。

  3.讀一讀其他送別詩。

  附:送別詩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2

  (此處缺二三句導入語,未錄下。)

  師:在哪里送?

  生:在黃鶴樓送。送孟浩然去揚州。

  師:好,稍等一下,時間?

  生:暮春三月。

  師:完整地說一次。

  生: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送別。

  師:書上有一詞叫

  生:餞行。

  師:那么,暮春三月長江邊是怎么的一種美景呢?想不想欣賞一下。

  生:想。

  師:好吧,說去就去。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多媒體出示:

  暮春三月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俯臨長江 飛檐臨空

  師:其實,這一組詞就是風景,這一組詞就是一個美麗的畫面。只要你輕輕地去讀一讀它,并且用心地去想一想。就能看到一幅美景。細

  細地讀一讀吧。

  生自讀

  師:能不能看到?能,好,那我找一個同學把這一組詞讀一下,誰愿意?

  指名讀

  師:請看一下“煙霧迷蒙”這個詞,聯系今天早晨的天氣講一講。霧很大,看不到十米以外。那么長江邊就是這樣的,煙霧迷蒙,江邊的

  霧氣(生:很大),還有暮春三月,江邊的柳樹呀。再讀一遍呀。

  指名讀。

  師:讀“楊柳依依”的時候,你看到柳樹很多,很輕,“依依”,風吹著

  生:風吹著飄來飄去。

  師:噢,再讀一次。

  生:楊柳依依

  師:這么一讀,柳樹就活了。

  生再讀

  師:“俯臨長江,飛檐臨空”,讀了后你看到什么?

  生:長江非常美。

  師:“俯臨長江,飛檐臨空”這兩個詞語你知道是指什么的?

  生:是指黃鶴樓的。

  師:看到什么?

  生:黃鶴樓的屋檐正往上翹著,

  師:非常的雄偉,很壯觀,是不是,你再讀一次,好嗎?

  生讀。

  師:哎,這么一讀,我就看到了。還有誰愿意再讀一下。

  指名讀。

  師:聽他這么一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一幅畫了嗎?誰能來說一說。

  生: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很大,花兒長得非常茂盛,風吹著柳樹隨風擺動,沙鷗點點,是岸上的沙鷗在飛來飛去,俯臨長江,是黃鶴樓

  緊貼著長江,飛檐凌空,是黃鶴樓的屋檐是往上翹的。

  師:黃鶴樓雄偉壯觀,是吧,來,一起讀一下。

  齊讀。

  師:李白這首詩就寫在這美麗而又令人傷感的煙花三月。(出示詩)誰來讀一讀這首詩?

  指名讀。

  師:很好,還有誰愿意再讀一下?

  指名讀。齊讀。

  師:這首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感受呢?從這首李白的送別詩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師:用得好呀,這是課文里的一個詞。(師板書:依依惜別)說到“依依”這個詞呀,我想到剛才那邊戴眼鏡的小姑娘讀到過一個詞,她

  讀的是什么呀?

  生:楊柳依依。

  師:那這兩個“依依”一樣不一樣呢?

  生:不一樣。

  師:不一樣,能具體地說說嗎?是什么意思?

  生:是孟浩然非常地依戀。

  師:那邊戴眼鏡的小姑娘,剛才是你讀“楊柳依依”的,那你說你那個“依依”是什么意思?

  生:“依依”是指楊柳在風中隨風飄動。

  師:是呀,大家要注意區別它的兩層含義。李白和孟浩然舍不得分開,因為什么呢?

  師:是因為他們感情

  生:非常深

  師:課文的哪些文字向我們傳達了這種情感呀?打開書,拿出筆,請你把這篇課文瀏覽一下,然后呢,把你認為最能體現他們倆深情厚意

  或者體現他們倆依依惜別的句子,把它們畫下來,畫好了之后呢,再讀一讀。會瀏覽課文嗎?對,快速地看一遍。找一找相關的句子。

  生瀏覽課文

  師:有的同學在第二節畫得很多,有的在第三節畫得很多,還有畫到了第四節。

  生繼續瀏覽課文

  師:畫好的同學就把書拿起來,把畫線的部分讀一讀。

  生讀

  師:我想你一定會對你讀的內容有一定的體會,那么這樣,你把你的體會變成一個詞或者兩個詞,寫下來。

  師:好,寫好的同學可能和你的同位說一說。

  師:好,現在讓我們大家來交流一下,分享一下你閱讀的收獲,我剛才看了,有的同學畫了好多線,還有的寫的不僅僅是詞,還有句子,

  你看這位小姑娘,寫的話很多,你對這一節,你有什么體會?是哪一節,第三節,你從這一節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李白和孟浩然都舍不得對方,舍不得分手。

  師:舍不得對方,把你畫的讀一下。

  生:讀“李白舉起了酒杯說……永世不絕”。

  師指導:“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生再讀,讀得很好。

  師:我想問一下同學們,從李白的話中,我們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我體會到李白不忍心離開孟浩然,(此處聽不清楚)。

  師:用書中的一個詞來說。

  生:敬仰孟浩然

  師:從哪些詞看出來李白很敬仰孟浩然?

  生:“您”,“夫子”

  師:還有嗎?

  生:“兄長”和“老師”

  師:好呀。我們想一下,只有什么樣的人才會被稱為“夫子”呀?

  生:很有學問的人。

  師:比如“孔夫子”。還有“您”呢?心中有你才稱為“您”呀。我們知道,李白號稱“詩-仙-”,那么孟浩然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值

  得李白如此敬仰呢?你了解孟浩然嗎?說一下看看。

  師:我們回憶一下,你背過孟浩然的詩嗎?誰來說?

  生:春曉。

  師:大家會不會,一起來背一下。(生背)還有沒有?記不起來了呀?我記得還有一首叫《宿建德江》,(師背了兩句,無人接)。噢,

  不會呀,那不會就算了吧。就說第一首《春曉》吧,從幾歲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出口吟誦。這就叫,文中的一個詞叫:

  生:膾炙人口。

  師:還有一個詞說孟浩然的詩篇是“譽滿天下”,把這個詞讀給我聽聽。

  連讀三次。越讀越響

  師:就這個滿腹詩篇的孟浩然,不愿意與貪官污吏為伍,不想做官,李白還有一首詩,就是這樣贊美孟浩然的。大家一起來讀。出示: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師:孟浩然年輕的時候,他不愿意為官,他寧愿和青松和白云相伴到老,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崇高人格的孟浩然,就是這樣一位有著譽滿天

  下的詩篇的孟浩然。怎么能讓李白不敬仰呢?剛才是誰說的,是你說的吧,好,你把書捧起來,把李白的話再讀一遍。讓我們聽一聽這敬仰之

  情。

  生讀:“孟夫子……滿飲此杯吧”

  師:從李白的話中,我們僅僅體會到的是李白的敬仰之情嗎?還有什么?

  生:還有依依惜別之情。

  師:是哪個句子?

  生:“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滿飲此杯吧”

  師:不知何日才能見面,未曾分手,已經盼著再次的相見。從這里,足見他對孟浩然的難舍難分。我想請你把李白的話再讀一次。大家聽

  一聽這份難舍之情。

  生讀:“孟夫子……滿飲此杯吧”(深情、傷感)

  師:你就是那傷感離別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認為在我們班誰會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生:黃笑雨

  師:噢,好,黃笑雨是他的知己孟浩然,那黃笑雨你接著把孟浩然的話讀出來吧。

  生讀:“孟浩然接過酒杯,……永世不絕”

  師:再來一遍,“我們的友誼--”

  生讀“我們的友誼卻像……”

  師:我想問一下,什么是知己呀?他說你是他的知己,你說什么叫知己?

  生:朋友

  師:就像你和他,是不是?是什么樣的朋友?

  生:友誼深厚的朋友

  師:你們倆在一起怎么是知己的?

  生:互相認識、互相幫助。

  師:互相幫助,在一起說真心的話。是這樣嗎?

  生:嗯

  師:是這樣嗎,那個男孩?好的。你是他的知己,他是你的故人,相信你能夠聽出來他的話中的寬慰和難舍之情,你再讀一遍,我們大家

  再聽一聽孟浩然的話。

  生再讀。

  師:王勃的這首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么意思呢?

  生:雖然……,我們的友誼卻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師:他用書上的話來解釋,用自己的話呢?

  生:用自己的話,雖然我們隔著江河,但是我們的友誼會很濃厚。

  師:雖然我們會分手,但是我們的心卻永遠在一起。女同學你們來做一回李白,男同學做一回孟浩然,我們一起合作一下,再現一下那個

  話別的場面。

  師引,讀白,女生讀,男生讀。

  師:舉起這杯離別的酒,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但是在分手的時候,他們為什么還要一起仰望藍天白云呢?“一會兒遠眺江上的美色”誰

  來把上一節讀一下。

  指生讀

  師:你有什么感受?

  生:他們都不愿意觸動那惜別之情,而是把這份情藏在心底。

  師:好,誰還愿意讀。

  生讀。

  師:在這樣的大好春色里,如果孟浩然他不去揚州,他會和李白在干什么呢?

  生:他們會在一起游覽天下,而且還會把酒言歡。

  生:欣賞黃鶴樓的美景

  生:在長江邊欣賞長江的那種氣勢。

  師:他們還會在一起吟詩

  生:吟詩作對。

  師:是呀,可是那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一樣的藍天白云,一樣的良宵美景,他們這一次的相約卻是為了分手,他們這一次的飲酒卻是

  為了話別,“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生附和)你們看,江邊這醉景的蘭花似乎也收斂了笑容,他們在為這對友人的分手而傷感

 。ㄒ魳菲穑┠銈兛吹搅鴺淞藛?你們覺得柳樹好像都怎么樣?

  生:依依的柳樹仿佛也在挽留孟浩然匆匆的腳步。希望孟浩然不要這么快的就走。

  師:你看到那點點沙鷗了嗎?你覺得它們在干什么?

  生:那點點沙鷗,他們飛著向孟浩然送別。希望他慢點走。

  師:它想對孟浩然說什么?

  生:它想說“孟浩然,你慢點走,難道你不想再看看李白嗎?”

  師:不忍離別但是終須別呀。同學們,我們也一起送送我們的友人孟浩然吧。起立,大家一起來讀,“友人”,開始。

  生讀:“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邊”

  師:“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讀

  生讀:“李白依然……流向天邊”

  師:“白帆已經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讀

  生讀:“李白依然……流向天邊”

  師:滾滾的江水帶著故人流向遠方,但李白卻久久地站在這里,不忍離去,李白此時在想些什么呢?

  生:他在想,孟浩然到了揚州之后會不會寫信給他,會不會早點回來,大家回憶以前的往事。

  師:牽掛他。還有呢?

  生:他還想,如果我一直看著孟夫子的船,他一定不會走遠,他一定還會再回來的。

  師:他會回來的,船走遠了,但是我的心會陪伴著他,思念著他。你還要說?說吧

  生:李白肯定會想,“雖然孟夫子已經離我遠去了,但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的心會一直陪伴著他走向遠方”

  師:這份思念,這份牽掛,就像是一江春水

  生: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師:這樣的深情厚意,李白只用了兩句詩,就把它寫得淋漓盡致,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再讀一次。

  生讀

  師:人生難得是歡聚,可嘆別離多,多少年過去了,每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把它吟誦一遍,

  讀。

  生讀全詩。

  師:每當我們吟誦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們似乎又回到了那春日的江邊,讀。

  生:“暮春三月,長江邊……飛檐凌空”

  師:透過詩中的每一句,我們仿佛還能看到,讀。

  生:“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邊”

  師:此情此景,都將像李白的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一樣,永遠地銘記在我們的心中。課文學到這兒,我想大家對這首詩的意思一定有所了

  解了。噢,都想說,給你一個機會,把學習手冊打開,第67頁第5題第二小題,這首詩的大意是什么?我想給大家一個合作的機會,因為時間比

  較短,同桌一個寫前兩句,另外一個寫后兩句,這兩句一個是寫景敘事的,另一個是寫景抒情的。你們倆分工好了以后就可以開始讀了。

  指名交流。

  師:李白和孟浩然的這段故事成為我們中國流傳的一段千古佳話。(音樂起,歌詞如下:)

  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揚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揚州城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

  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夢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西湖瘦。

  師:課后大家可以再讀一讀這兩首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瀟瀟斑馬鳴。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我,從來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ㄍ辏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本課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組織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學習任務:

  任務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任務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導入課題

  上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樂曲(播放歌曲《煙花三月》)。

  誰牽著誰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生交流)老師介紹關于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當時話別的場面非常感人,想不想看看。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別》,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指導“鶴”字要寫緊湊,寫字態度要認真)生齊讀課題。

 。ǘ┟鞔_目標

  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我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我能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弄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效果預期

  孩子們有信心學好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學得很棒!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

  (一)任務呈現(課件出示任務一)。

 。ǘ┳灾鲗W習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ㄈ┱故窘涣

  1、課件出示易讀錯的詞:

  餞行    佇立    暫時    友誼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1)學生練讀。(2)指名讀,師生評價。

 。3)理解“餞行”、“佇立”

 。4)齊讀。

  2、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遠眺      仰望      凝視

  (1)指名讀

 。2)讓學生說說這組詞有什么特點?然后說說還知道那些表示看的詞語。(學生交流)

  3、課件出示第三組詞語: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譽滿天下    永世不絕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1)學生試讀。

 。2)指名讀,學生評價,再指名讀。

 。3)引導學生不僅要讀好,還要讀出我們的理解,生齊讀。

  師小結:同學們的詞讀得意猶未盡,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文吧!

  任務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一)任務呈現(課件出示任務二)。

 。ǘ┳灾鲗W習

  學生默讀課文,給足時間,老師巡視學情。

 。ㄈ┱故窘涣

  1、誰愿意讀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理解“暮春”,將“暮”與它的幾個好朋友做比較,區分記憶。(生交流)

 。3)師引讀:暮春三月,長江邊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生交流找到的詞語,配圖理解。)

  2、誰愿意讀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大家去過黃鶴樓嗎?(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教師介紹相關資料。)

  (3)說說黃鶴樓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生交流)

 。4)文中是怎樣描寫黃鶴樓的呢?學生從文中找找詞語后交流。引導學生借助圖片理解詞語,再讀句子。

 。5)齊讀全段。

  3、終于,李白舉起酒杯,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

  指名讀,讀后師生評價,再指名朗讀。

  4、此時,友人登上了船,白帆漸漸遠去,誰愿意讀讀第4自然段。

  指名讀,讀后生評價,師指導讀,再指名讀,齊讀。

  5、師引讀: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生讀詩句。

  學生給“按捺不住”換個意思相近的詞來理解這個詞。

  6、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

  7、師創設情境:是啊,文章寫了李白在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送別的事,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1)生齊讀古詩。

 。2)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內容與詩句相對應,畫一畫。(課件出示)

  (3)師生合作齊讀句子。

  8、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體會到兩位大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呢?(生交流,師板書:依依惜別)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體會他們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檢測導結

  課件出示:

  1、想一想,連一連

 。1)抬頭向上看                  凝視

 。2)從高處向低處看              仰視

  (3)注意力集中地看              俯視

  (4)站在高處向遠處看            環視

  (5)向四周看                    遠視

  2、我會填

  課文記敘了(       )在(           )為(         )送別的事,抒發了詩人與朋友之間的(              )之情。

  板書設計:

  25、黃鶴樓送別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別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借助課件讀懂課文;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感受李白與孟浩然分別時的情景。小組合作,自讀感悟,表演,創設情境,探究抓住重點句子感悟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濃濃情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整體感知,重點研讀、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掌握內容,領悟內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再現李白與孟浩然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朗讀感悟、想象表達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和詩句意思,體會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放松心境,準備上課

  二、吟誦詩歌,做好銜接

  指名背誦有關“送別”的詩篇。

  (設計意圖:營造一種送別的氛圍,將學生帶入送別的情境中,為學習新課做好銜接。)

  三、回味生活,再現情景。

  在《長亭送別》的音樂聲中,學生回顧生活中與親人、朋友離別的情景,適時導入新課。

 。ㄔO計意圖:這一設計,目的是喚起學生已有經驗,在回味生活中,再現離別情景。)

  四、讀詩導入,揭題設疑

 、“人生自古傷離別。”楊柳依依,長江岸邊,說一聲再見,道一聲珍重,其中夾雜著多少無奈。 剛才大家吟誦了不少有關送別的詩歌,下面我們就來看這一首由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3、自讀古詩,試說詩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4、指名交流。

  5、談話激趣:學貴有疑。讓我們打開課文,它文中包詩,對這首詩作了較好的擴展和闡釋,我想通過認真讀了課文后,不需要老師講,同學們自己就明白了。

  6、(媒體出示課題)黃鶴樓送別,讀題質疑——誰與誰送別?什么時候?怎樣送別?黃鶴樓在哪兒?……

  7、(媒體播放錄象)黃鶴樓的簡介。過渡:那么在這俯臨長江、飛檐臨空的黃鶴樓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ㄔO計意圖:錄像中長江岸邊、黃鶴樓上、煙花三月,景色優美……學生多感官參與,初步感知:誰與誰送別?什么時候?怎樣送別?黃鶴樓在哪兒?……)

  五、初讀課文,了解梗概

  1、(多媒體出示)

  1)、選擇你喜歡的朗讀方式認真讀課文,遇到你喜歡讀的或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弄明白課文寫了誰與誰在哪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 交流,板書(李白 孟浩然)

  4、(多媒體出示第一小節):范讀,(畫面顯示)。

  5、(多媒體突出)“餞行”,齊讀,聯系生活,說說“餞行”的意思。

  六、精讀課文,引導探究。

  1、過渡:在這大好的季節里,景色美如畫,可李白卻要為好友孟浩然餞行,他們是怎樣揮灑滿腔的離別情的呢?讓我們進一步研讀,到課文中去領略和感受吧!

  2、(多媒體出示)

  1)、仔細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們此時的心情可以從文中哪些語詞感受到?用“——”線劃出;

  2)、與同桌一起品讀所劃的語詞,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學生研讀課文,品位語言。

  4、交流探討,適時評價。

  師: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

  學生交流(板書 :依依惜別之情),根據回答點擊,(多媒體相應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拍闶窃鯓永斫“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朴“因為……所以……”的句式引讀: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生接讀)

 、侵笇Ю首x這句話。(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繼續談朗讀體會

 、保ǘ嗝襟w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潘伎迹簭倪@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平涣。(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窃僮x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⑷交流。(指導: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⑸指導朗讀。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

  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⒉根據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牛c擊出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指導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誰?)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在課文中就是指……生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悄闶窃鯓永斫“永世不絕”的?

  ⑷指導朗讀(那我們自由讀讀這段話)。(出示背景圖)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揭示了閱讀活動的本質: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性活動。閱讀不應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積極主動地思考、尋求問題的答案,通過個性化的閱讀積累、個性化的思考、表達,使“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

  3、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多媒體出示話別畫面)

  1)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

 。ㄖ笇В鹤⒁馑麄兊膭幼,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2)指名表演,引導評價。

 。ㄔO計意圖: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感悟能力,還可以從表演更好地中感受主人公的別情依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七、激情渲染,大膽想象

 、币x第四小節。(多媒體出示文字)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相應動畫)江上沙鷗點點(相應動畫)。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 (生接讀)。

 、玻ǔ鍪揪渥樱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相應動畫)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朴帽硌莸男问嚼斫“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小組交流再指名交流。)

  八、理解古詩,體會別情

  1、(過渡)為好朋友送別,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動,他把滿腔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 (媒體出示古詩及要求):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讀一讀這膾炙人口的詩,找一找與文中與詩意相符的語句,連起來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2、指名學生口述詩意。

  3、(媒體配樂)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詩所蘊涵的依依惜別之情。配樂朗讀,品讀體會。

 。ㄔO計意圖:俗話說:“情由境生。”一時書聲朗朗,音樂如流水般傾瀉,學生能更好地體味文字,別情依依,情意濃濃,詩味盎然。)

  九、自主合作,自由作業

 。ǘ嗝襟w出示):

  1、讀一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課文的理解。

  2、演一演 與本小組成員合作,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

  3、找一找 課外積累更多的送別詩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

  黃鶴樓送別

  把酒話別

  李白 孟浩然

  吟詩作別

  依依惜別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情感的好課文。

  設計思路: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宜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意思

  采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有效地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詩意。

  二、 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通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入情入境,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達到感情上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學習本文,采用朗讀的方法應為:個別讀、小組讀、悟讀、感情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5

  華薇 發表

  2、以“課文是如何寫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的呢?”來統領教學。在學生自讀感悟后,學習課文的第2、3、4節。主要的教學抓手是引導學

  生品詞析句。在對語言文字的推敲、涵詠中體會李白和孟浩然之情的深情厚意,分別時那份濃濃的不舍情。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這三段不同的寫作角度,即分別通過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環境描寫來表現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感

  情的。尤其是第四節的情景交融,值得品評,那隨風飄蕩的楊柳,那點點的沙鷗,絕非閑筆——它們似乎也被感染,而和孟浩然“依依惜別”

  。這情景交融才引來李白的詩興大發。

 。ǖ谝环段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黃鶴樓送別)本文轉載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 篇16

  【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描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

  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

  、理解。”閱讀教學不可避免的要理解文中的詞句蘊含的感情,傳統的語文教學常因教師的教師的繁瑣分析而使學生陷于被動接受狀態,久而

  久之,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的能力降低,個性化閱讀更是無從談起。

  【案例】

  呂老師在12月29日執教五年級《黃鶴樓送別》一文過程中采用以詩導入的方法,使學生在詩意中享受語文,然后回憶“文包詩”的前例,喚醒

  學生已有經驗。進入課文學習,在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中完成了初讀,便開始理解感悟課文,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好。老師出示了文中主插圖。

  師:請看這幅圖,美嗎?

  生:真美!

  師:有哪些美麗的景物呢?

  生1:垂柳!

  生2:桃花!

  生3:黃鶴樓!

  生4:長江!

  這個學生回答后學生中有陣小小的動蕩,很顯然有人不同意。老師并不急于下判斷,而是進行了追問。

  師:長江看得見嗎?

  生4:看不見!

  師:那你為什么這樣說?

  生4:因為我認為圖中空白處是霧氣,而霧氣中就應該是長江。

  該學生真是具有一雙慧眼,真正讀懂了這一幅畫,因為他融入了課文,并真正的透過自己的已有知識以及細致觀察來參與學習。老師此時因勢

  利導,引導孩子們來領略這一組詞語的美,并讀出它們的美來。

  師:很好。這優美的春景正是因了它們而更加美好,讓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它們。讀詞!

  生:暮春三月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師:美嗎?

  生:美!

  師:讀出美來!

  生再讀

  然后教師基本上采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只是在學習“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讓學生有透

  過圖來理解。最后,在畫面的映襯下,教者讓學生嘗試連貫起來說說這幅畫面,學生說得很好,聲情并茂。教者由此引入詩歌,情境中的朗讀

  也很好。

 。ǖ谝环段木W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黃鶴樓送別)本文轉載

  【分析與反思】

  呂向東老師執教的《黃鶴樓送別》特別重視對詞句的感悟。這一片段中,呂老師預設的目標應該是朗讀感悟送別時江邊的美景,可他并不急于

  直奔主題,而是先以詞串形式展現暮春江畔、黃鶴樓、江面這三幅畫面,讓學生帶著欣賞享受的心態去讀、去想象,進而情不自禁的把它們聯

  系起來,教師達成預設目標。這樣的環節設計不僅使課堂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也帶給學生審美的教育,使學生閱讀主體地位充分顯現。

  首先,教者特別珍視學生自身對文本的體驗。學生的每一次閱讀,教者總是給予引導性評價,如“很美,再美點,誰來?”美感的產生因人而

  異,教者沒有給學生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是讓學生盡情抒發胸中的想法。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正是有了教者這種寬容的引

  導,學生才能一步步深入的挖掘出語言文字的美更使美麗的語言文字化身為美麗的畫面。

  其次,教者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其實,《黃鶴樓送別》文中主插圖應是一幅寫意山水畫

  ,一切只是寥寥數筆。以“繁花似錦”來說,圖中僅有一簇桃花。試想,如果老師要用物來啟發學生,互聯網中有多少美麗的花朵?只是那樣

  一來,“繁花似錦”在學生的腦海中就是那幅照片,就仿佛某影星演過西施,在觀眾的心中西施就是她一樣。具體化的東西往往不會得到所有

  人的肯定。于是,那樣的“繁花似錦”在有的人心中可能就不會美麗?山陶呓o的恰是意向性的東西,所以學生有無限遐想的空間,朗讀的個

  性和韻味也就有了依托。

  最后,要說的是學生的獨特體驗要珍視,絕不是說對學生的閱讀行為不予干預。教師適時的點撥、補充、糾正是必不可少的。它們能使學生的

  閱讀感悟在一個愉悅的環境中向著目標順利邁進。像現在的一些閱讀課堂,教師不敢說話,似乎一說就是不尊重學生,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學生的知識積累、人生閱歷還很單薄,又是難免產生一些狹隘的想法,站在高出的我們就要適時地拉一把扶一把,那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這樣才能使他們在熱愛語文的同時珍愛生活。挖

  掘學生心中的美感,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讓學生讀出美來,讓他們知道:

  暮春三月、煙霧彌漫、繁花似錦是美的

  楊柳依依、沙鷗點點、白帆片片是美的

  友人遠去、天涯盡頭、形單影只同樣是思念的美麗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黃鶴樓送別》練習題(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與評析(精選14篇)

    執教:廣西欽州市第七小學洪美慧地點:河西會場記錄:尋找方向學生: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學生師:送別是(老師說了一段非常煽情的文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課文,讀課題(用了三個不同的導語讓學生讀課題)生讀。...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6篇)

    【教學過程】一、課前音樂《煙花三月》二、簡介詩人1、師述:剛才那首歌好聽嗎?其中有句歌詞叫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知道是誰牽住誰的手在黃鶴樓話別嗎?3、引出并貼板書:李白孟浩然3、講故事:這兩位大詩人是一對好朋友呢,他們的...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5篇)

    教學要求:1、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3、初步感受中華古詩文的博大精深,喜愛中國古典文化。...

  • 實用的《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6篇)

    一、說教材 1、說對教材的解讀 本課的文體是一篇“文包詩”,描繪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達了朋友間依依惜別的真情,展現了李白創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名詩的情境和過程。...

  • 國標五年級《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點擊數:80國標五年級《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二、 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

  • 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6篇)

    設計構想:1、不論如何設計,但要實用、高效。2、有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3、緊緊扣住文本進行教學,教學圍繞學生展開。...

  • 黃鶴樓送別 教案(精選12篇)

    教學內容:25、黃鶴樓送別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3、品讀詩文,體會詩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通用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自儀征漫網點擊數:143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案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學會本課九個生字,一個二會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

  •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精選13篇)

    老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板書課題老師:請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師書寫課題。...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要求:1.精讀課文,初步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讓課堂飄溢濃濃語文味——《黃鶴樓送別》案例分析(精選16篇)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蘇州市語文學科帶頭人、平江實驗學校副校長惠蘭老師在星海學校執教此課的第二課時。 教學片段:師:哪些場面能感受依依惜別之情,把你的體會畫出來,找出句子、詞語,甚至是標點,寫出你的感受,...

  • 讀出了美——聽呂向東老師執教《黃鶴樓送別》(精選13篇)

    【背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描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

  • 《黃鶴樓送別》——特級教師徐善俊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第一課時師:你聽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況?生:了解到你是校長。師:少了一個字。“副”生: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長,教語文的。教語文的副校長。特級老師。師:都會聽。...

  •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教學實錄及點評(精選17篇)

    一、扣文眼,輕輕走進惜別之境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讀一讀課題。(生讀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再讀一讀。(生再次讀題)課文講誰送誰?生:李白送孟浩然。...

  • 黃鶴樓送別 教學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教學重難點:1. 詩文對照, 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

  •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人妻三级中文无码视频 | 93在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 在线日韩 | 午夜免费国产体验区免费的 | 国产亚洲精品无 | 一本久道在线 | 久色欧美| 懂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av | 欧美一级一片 |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系列 | 免费a级午夜绝情美女图片 岛国免费视频资源 | 青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在线中文av |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www.com香蕉|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湄公河 | jizz超清| 国产乱妇乱子视频在播放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 www99视频 | 2021国产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毛片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 欧洲vodafonewifi18大豆行情 | 久草热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 草草视频免费 | h漫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久免费高清 | 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 在线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 人妻网站成熟人妻VA网站 | 国产免费www | 欧美成年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人人97超碰国产公开结果 | 色翁荡熄又大又硬又粗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