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精選16篇)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發布時間:2023-08-05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精選16篇)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初步設疑:

  ⒈課文講了誰在什么時候,為誰送別呢?(板書:李白 孟浩然)

  ⒉根據回答出示并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為好朋友送別,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動,他吟出這樣一首詩

  ⒊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自讀古詩,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問題。

  談話激趣: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學貴有疑。我想通過認真讀了課文后,不需要老師講,你就明白了。讓我們回到黃鶴樓上。讓我們回到黃鶴樓上。

  二、精讀課文,引導探究。

  ㈠學習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黃鶴樓的句子。

  ⒉課件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覺得黃鶴樓怎么樣?

  ⒊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讀讀課文,體會一下。

  ⒋學生交流(板書 :依依惜別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⑴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⑵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引讀: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生接讀)

  ⑶指導朗讀這句話。(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㈡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⑴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⑶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⑷交流。(指導: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⑸指導朗讀。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李白)

  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⒉根據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⑴出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指導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誰?)

  ⑵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在課文中就是指生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⑶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⑷指導朗讀(那我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

  ⑴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指導:注意他們的動作,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⑵指名表演。

  ㈢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讀第四小節。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生接讀)。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時的楊柳、沙鷗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現呢?

  ⒊齊讀第四節。

  過渡:但是友人還是離去了,李白內心很激動,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㈣、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齊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什么叫膾炙人口?

  三、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們的問題也解決不少了。說說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⒉李白把這么多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后來這首詩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你知道什么叫膾炙人口?

  ⒊師生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小結并布置作業 :

  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深情厚誼,回去請同學們摘錄感受最深的句子。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2

  設計理念:

  1、由點到面,感悟情感

  2、引導想象,觸發情感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問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

  聯系語言環境體會詩人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做到詩文交融。

  教學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由詞入手、初人情感

  過渡: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長江邊哪些美景?

  1、出示:暮春三月、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鴟點點、俯臨長江、飛檐臨空

  2、用心地讀讀每個詞,你看到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3、齊讀

  (設計意圖:由詞入手,漸人文本;美美讀詞,初人情感。這些都為學生理解文本,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做好了鋪墊。另外,引導學生讀詞,說出理解,無疑引導學生讀中恩,讀中想,有助于后續教學環節的展開。也體現了為學而教的教學理念)

  (二)由點帶面、感悟情感

  1、就在這傷感而又美麗的煙花三月,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他們的心情是怎樣呢?

  2、從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呢?請同學們讀2-4小節,畫出有關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詞語,甚至是標點,談談自己的感受。

  3、學生邊默讀邊勾畫

  4、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文字投影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寫出人物的動作,感受到他們的惜別之情。

  A、他們是在欣賞醉人的春色嗎?

  B、古代交通落后,離別容易,相見難,他們一別以后要十年后才得以相見,因此,他們的心情此時是什么樣?

  C、誰能讀出這樣的情感?

  (2)文字投影

  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從這里你還能體會到什么?

  B、哪些詞體會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

  C、孟浩然是個怎樣的人?學過孟浩然的哪些詩?

  D、引導學生讀

  (設計意圖:本環節抓住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主線――“送別”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別”,體現了教學設計從整體人手的理念。另外引導學生抓句子,談理解,談感受,使得學生由內而外的表達,擴散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身心,促進了學生的表達,再通過引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引發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學生在讀中說,說中品,漸漸地沉浸在“依依惜別”的氛圍之中。)

  (三)角色表演、融入情感

  1、誰愿意做做那傷感的李白,如果你真的是他,你認為在我們班誰會是你的知己孟浩然呢?

  2、學生表演并評價

  (設計意圖:這里的“演”不是裝飾,是為了再現話別情境。拉近古近距離。以“演”促讀,以評促讀,讀中感悟,讀中體驗,感受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這種“演、評、讀”有機結合的方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優化了教學效果。)

  (四)由圖想象融化情感

  1、(出示插圖)“相見對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你們看,江邊這醉人的桃花似乎也收斂了笑容,他們在為這對友人的分手而傷感。

  2、(音樂起)你們看到柳樹了嗎?你們覺得柳樹好像怎么樣了?

  3、不忍離別但是終須別呀!李白佇立江邊,望著一江春水,不忍離去,此時他會在想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文本中的插圖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充分利用這一文本資源,引導學生細觀畫面,引導學生圍繞美景想象,給景以人的靈性,人的情感,起到了強烈的渲染,學生深受感染,融化在離別的憂傷里,欲罷不能。)

  (五)配樂讀詩升華情感

  1、多少年過去了,每當我們和親朋好友離別的時候,依然會滿懷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出示: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課文學到這兒,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出相關詩句的意思。

  3、在這美麗的陽春三月,李自和孟浩然的這段故事成為一段千古佳話,有人把他們之間的故事寫成了一首詩。(出示詩讓學生配樂朗誦)

  4、希望同學們的友誼也能和李白與盂浩然一樣天長地久,如那滔滔的江水永世不絕。

  (設計意圖:由樂曲導人,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發,同時凄婉惆悵的樂曲一下子把學生的情緒帶入佳境,學生感傷的情懷隨之升騰,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傷感的音樂中學生動情地誦,感傷地讀,那傷感的情懷彼此傳遞,那思念的話語靜靜地流淌,那感動的真情打動人心直至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主題文本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會課文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課文中的四字成語和常用語。

  2.感悟文本主題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從李白的幾首離別詩中體會詩人寄情于水的詩歌文化。

  3.培養言語品質

  在四字成語或常用語的感情朗讀中喚起鮮明意象。

  圍繞“依依惜別”的感情去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性。

  在模仿遷移表達和想象表達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感受。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詞語,指導朗讀。

  煙霧迷蒙 俯臨長江 楊柳依依 依依惜別 膾炙人口 浩浩蕩蕩

  繁花似錦 飛檐凌空 沙鷗點點 按捺不住 譽滿天下 永世不絕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一個詞語,學生模仿朗讀對應的詞語,要讀出畫面、語氣和情感。

  (二)詩文對照初步朗讀感知

  1、課前板書:黃鶴樓送別,朗讀課題,讀出感情。指出課文特點。

  (黃鶴樓在湖北武漢,揚州是江蘇省揚州市,它們都在長江邊上,黃鶴樓在西面,揚州在東面。所以說“西辭黃鶴樓”。)

  2、從課文中找找哪些語句表達的就是這首詩的意思。用直線“_________”劃出來。然后交流一下。老師讀一句詩,讓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感悟詩情

  1、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當時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1)誰來讀讀第一自然段。板書:之景

  (2)師:你覺得送別時的環境怎么樣?那就請你美美地讀一讀,把同學和老師帶進那迷人的送別場景。

  2、假如第一段側重寫的是黃鶴樓送別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側重寫送別之什么呢?讀讀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樣,用一個字概括。討論并板書:之情。

  (1)指名朗讀,體會這是一種怎樣的離別之情。討論板書:依依惜別

  (2)什么叫依依惜別?“依依”什么意思?“惜別”什么意思?(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3)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________,一會兒遠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除了藍天白云和江上景色,還可能仰望什么,遠眺什么?比如:溫暖的春日、雄偉的黃鶴樓、點點白帆、滾滾江水、飛翔的沙歐等)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_______低垂的楊柳,一會兒_______似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5)集體朗讀第二節,體會依依惜別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個特定的送別之景當中,深藏著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接著,課文又寫了送別之什么呢?請讀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個詞語概括。

  (1)出示: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能讀出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請抓住關鍵詞句你圈圈劃劃,并做批注。

  (2)交流。

  (李白對孟浩然十分敬重,兩人的友誼十分深厚。在談出感受后,通過朗讀體會感情。)

  ①重點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指導朗讀,問: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樣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領悟后再感情朗讀,層層疊加。)

  隨機補充:

  從《李太白集》里,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出示):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教師解釋: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華橫溢,名聞天下。年輕時遠離官冕車馬,年紀大了又歸隱山林,常與松云為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華,一生不貪圖榮華富貴,人品高尚純潔,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導朗讀重點句。

  李白說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我們以前學到過孟浩然寫的詩嗎?出示: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指導集體朗讀詩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詩篇譽滿天下(幾乎家喻戶曉)的才華。然后指導朗讀課文重點句。

  ②重點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指導朗讀。對比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藍天下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純潔無暇)再比如:卻像這雄偉的黃鶴樓名垂千古,卻像這三月的繁花美麗動人,卻像這杯中的美酒清純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師讀旁白。

  4、黃鶴樓送別,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再寫到送別之語。接下來,又側重寫送別之什么呢?讀讀第四自然段,討論并板書:之舉

  (1)在送別之舉中,你又從哪里讀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別之情?討論,隨機出示:“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隨機理解:佇立(長久地站立)、凝視(聚精會神地看)指導有感情朗讀

  (2)好友已經乘船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久久不愿離去。此時,他的內心會想些什么呢?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寫李白此時的內心活動。

  (3)交流,點評。

  5、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指導有感情朗讀

  (3)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寫到送別之語、寫到送別之舉,最后寫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別之詩。(板書:之詩)請你再仔細讀讀這首詩,你覺得這首詩哪里蘊含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說說理由(蘊藏在煙花三月中、孤帆遠影中、碧空的盡頭中、滾滾長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離別詩,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詩歌文化。

  1、李白寫過很多的送別詩,而且十分喜歡把離別時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

  (1)出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是我們曾經學過的李白寫的一首送別詩《贈汪倫》,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在這首詩里,李白把離別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倫感情深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別》(唐 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另一首送別詩,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這首送別詩當中,李白先寫了酒店周邊環境非常美麗,酒店里已經釀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來相送,大家頻頻舉杯暢飲美酒。最后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說“請你們問問這東流的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在這兩句詩里,李白把離別的情誼寄托在哪里?(寄托在東流水當中,也就是長江水當中,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但李白覺得自己與金陵朋友的離情別意比長江水還要長。)

  (3)出示

  《渡荊門送別》(唐 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又一首送別詩。“荊門”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長江邊。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從荊門的渡口與朋友們告別。一共有六句詩,寫了李白離開荊門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最后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你們說,李白一路上游覽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為什么最后還是十分憐愛這來自故鄉的水呢?(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將“寄情于水”的詩句整合在一起朗讀:

  出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小結

  讓學生看著板書,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生:之情,寫到送別——生:之語,寫到送別——生:之舉,最后寫到送別——生:之詩。表達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生:依依惜別之情。通過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別詩作,我們發現李白寄情于水的詩歌創作現象,這是一種詩歌文化現象。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詩歌閱讀中關注這種文化現象。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通過詩歌、課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詩歌、課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背景,引出課文題目。

  1.全班同學一起背誦兩首古詩《靜夜思》、《春曉》。

  2.師評: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解它們的作者嗎?

  3.板書李白,孟浩然,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相關知識。

  (1)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與杜甫并稱“李杜”。

  (2)孟浩然,唐代詩人,湖北襄陽人,他和王維友誼深厚,史稱“王孟”。他潔身自好,他剛直不阿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

  (3)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二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

  4.導入課題,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學生書空。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自由朗讀全文,將課文讀通、讀順、讀流利。

  2.提問解題。

  (1)黃鶴樓在哪里?出示圖片。

  明確:位于湖北武漢長江江畔,名勝之一。

  (2)誰送別誰?

  明確:李白送別孟浩然。(板書)

  (二)理解詞語,感悟詩歌意境。

  1.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 按捺不住 膾炙人口 譽滿天下 浩浩蕩蕩 永世不絕。

  2.朗讀詞語,把字音讀準確,把詞串讀出節奏。

  3.個性化朗讀詞語,要求:按自己所理解的詞語意思來朗讀(準確,有節奏)。

  4.指名逐節朗讀,學生質疑,教師注意采用各種方法指導理解,相機進行朗讀,加深理解。

  重點指導:

  “餞行”,提醒學生注意形旁理解;

  “俯臨”,比較黃鶴樓和長江的高低理解;

  “飛檐”,看圖理解;

  “比鄰”,聯系成語“比肩繼踵”的“比”理解;

  “楊柳依依”,看圖想象,說說感受即可;

  “沙鷗點點”,畫簡筆畫示意;

  “佇立”,聯系上文“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理解;

  “膾炙人口”,教師解釋月字旁和肉有關,“膾”,指細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指導學生寫好“炙”字。

  5.過渡:有一天,孟浩然決定“順江東下,前往揚州”,李白就在黃鶴樓上為他“餞行”,凝望著孟浩然的帆船漸漸遠去,李白情不自禁地吟出了這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一齊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古詩的節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交流匯報朗讀的效果。

  (4)自由讀文,找出文中表示詩句意思的語句。

  (5)檢查、交流。

  明確:a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b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7.教師小結:回想當年,李白一定也懷有這種種感受,他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請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朗讀這首詩。

  三、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家人聽,請他們為你打分。

  2.完成習字帖,寫好字,爭取得“優”。

  第二課時

  課前播放《送別》,渲染情境。

  一、導入,輕輕走入離別之境。

  1.讀題導入。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的是誰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3.過渡:也許都是詩人,他們成為好朋友,他們一起游玩祖國的山水。我們猜想他們在黃鶴樓會做些什么呢?(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此時此刻,李白與孟浩然即將分離,他們心情如何?打開課文,快速瀏覽,哪個詞語最能表達他們的心情?同意嗎?(板書:依依惜別)

  4.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呢?請你把這深厚的感情送進這個詞,讀這個詞。

  5.過渡:此時,他們在黃鶴樓一會兒……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扣文眼,初步感受惜別之情。

  1.出示第三自然段

  2.看屏幕,齊讀“藏”。藏的是什么?(藏的是深厚的友誼,離別的傷感。)一個藏字包含了多么深厚的情意啊,誰能讀出這種情意?

  3.過渡:離別之時,正值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此景此情,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4.一起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品語言,深層理解深厚情誼。

  1.不忍別時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引讀李白的話。(出示李白的話)

  2.離別之言,情真意切。自由讀讀李白的話,你能讀出哪些感情?

  (1)交流:從六個“您”和“夫子”體會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仰慕、尊敬指導朗讀:加進人物的提示語讀。誰能讀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

  (2)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他敬仰孟浩然的什么呢?(詩篇、人品)

  杜甫是這樣評價——清詩句句盡堪傳。孟浩然的詩句句優美,每句都值得代代相傳。所以李白說,您的詩篇——(引讀)

  李白不僅敬仰孟浩然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贊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包括注釋),指名讀詩。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注釋: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3)結合注釋,能看懂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什么人格嗎?齊讀《贈孟浩然》。

  (4)這樣的孟浩然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呢?請同學朗讀李白的話,讀出李白的敬仰之情。

  (5)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你還能讀出什么?(感情深,不忍離去)從哪兒知道的?指名讀最后一句。

  (6)指導朗讀:這杯中盛的僅僅是滿滿的酒嗎?一切的一切都在這酒中,再一次飽含深情地讀讀李白的話。

  (7)同學們,你們就是李白,輕輕地站起來,舉起你的酒杯。一只手不夠尊敬,這是捧,再高點,面對你的兄長老師,你會深情地說——(齊讀)“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4.引讀: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到——“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5.簡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詩,言下之意是什么?(安慰李白。)

  7.分角色朗讀。現在,這邊的同學是李白,這邊的是孟浩然,再次走進詩人的心靈深處,再次感受這份濃濃的離情別意吧!(配樂)

  四、巧練筆,真切體驗依依別情。

  1.音樂繼續,師范讀第4節。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佇立嗎?佇立前面還有個詞(依然)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李白是在欣賞江上美景嗎?是在仰望藍天白云嗎?他站在江邊干什么?

  3.這離別之情就在久久的佇立中,李白似乎還有許多話要對好朋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上幾句。

  4.讓我們一起聽聽詩人的心情。岸邊楊柳依依,目送孟浩然的船越去越遠,心里默默地說——

  五、吟詩句,再次回味離情別意。

  1.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尤其在古代,為何江面上只有一只孤帆呢?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孤帆包含了詩人對孟浩然的深情。再來讀讀這首詩。

  2.配樂領讀,誰想在音樂聲中深情誦讀?你讀出了李白的心聲,誰還想來讀。真好,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在這煙花三月,送別好友前往揚州,多想一同前往,面對滔滔江水,再次深情地吟誦到——

  3.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見證了一場千古絕唱。登樓遠眺,浮想聯翩。如果你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兩個人——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你一定會深情地吟誦到——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六、拓展延伸

  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來千古名篇,讓我們再來感受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明確: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七、作業布置

  1.摘抄積累本課生動優美的詞語。

  2.在古詩中反映朋友離別的詩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并向同學介紹自己搜集的送別詩。

  八、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別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別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5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5課《黃鶴樓送別》。

  [教材解讀]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環境。課文中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互照,情景同現。敘述了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好友孟浩然餞行的事,描繪了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美景,抒發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無限依戀的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難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圖片、音樂、文字等)

  (四)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直接揭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誰能說說這首詩是誰為誰而作?

  2、自主定位:這節課在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二、設疑讀詩,反復指導:

  1、回憶第8課《成語故事》中學到的“畫龍點睛”的意思。以此為契入口,找尋“題眼”。

  2、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證明自己的觀點。

  師相機進行停頓的指導。

  3、再讀詩句,發揮想象,說說李白是怎樣送別的?

  再次所復朗讀詩句,相機進行平仄的指導。

  三、詩文對應,通讀感知:

  1、你們認為學習這首古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2、提出學習要求: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

  第二步:讀:多讀幾遍所找的句子。

  第三步:說: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著把全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3、帶著問題:全文中哪個詞語最能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的情景?或者說最能表達兩位詩人之間的情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四、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交流最能表達兩位詩人之間情感的詞語。(板書:依依惜別)

  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

  交流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古詩一、二兩句:

  (1)(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①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指名讀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②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他們的行為與心情。   

  ③指導讀。    

  (2)(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①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②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指導反復朗讀。

  ③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李白)

  (3)(出示句子)“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①說說你對“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的理解。

  ②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指導反復朗讀孟浩然的話。

  ③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孟浩然)

  (4)詩文對照:(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品讀課文前三段,談體會。

  ②同桌分角色練讀,找好朋友對讀,并分角色表演讀。

  3、感悟古詩三、四兩句:

  (1)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詩句,并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看,看動畫演示。二讀,讀文中句子。三悟:領悟一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四品:品讀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理解詞語,反復品讀句子:

  ①“楊柳依依”與“依依惜別”中的“依依”進行推敲。

  ② 依然“佇立”,聯系上下文理解,并與“站立”比較。

  ③“凝視”有“看”的意思,例舉含有“看”的意思的詞語;與“看”進行區別。

  (3)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他會想些什么呢?

  (4)這真可謂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齊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友人離去了,李白內心很激動,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什么叫“膾炙人口”?

  (2)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李白除了用酒菜送別、用目光送別,還用了什么送別?

  (3)齊讀第五自然段。

  5、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1)齊讀。

  (2)大概地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你覺得這首詩好在哪里?

  (4)再次朗誦這首詩。

  (5)小結:有感情地朗讀,這已經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了。若能有感情地背誦才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自由多讀課文,再開始背誦。

  2、配樂,嘗試背誦。

  3、配樂跟唱古詩。

  六、拓展練習:

  1、交流送別詩。

  2、摘錄本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6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3)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4)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4、師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生: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愿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閱讀專題

  (1)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閱讀專題

  (2)大詩人李白寫的詩,你準備怎么做呢?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7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黃鶴樓的影片剪輯。

  同學們,短片中的這座高樓叫——黃鶴樓。(板書課題:黃鶴樓)你想到了哪些詞來形容它?

  黃鶴樓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有“天下絕景”的美稱,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都在這里駐足停留,李白就曾在這里送別了好友孟浩然,(板書課題:送別)還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誰勇敢地站起來給大家讀一讀,注意讀得字正腔圓? 

  學生一朗讀:讀得字正腔圓,真好。誰再來讀一讀,讀出古詩的節奏?

  學生二朗讀:很好,讀得有板有眼。

  b、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這個題目我們可以有許多讀法。有的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語調平平)。有“送別”的味道嗎?如果你這樣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充滿感情)有感覺嗎?有味道嗎?讀詩爭取讀出這種感覺和味道,你們自己再試著讀一讀這首詩,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好,按自己的節奏讀。

  c、誰再來讀一讀?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

  學生一:好一個“故人西辭黃鶴樓”,有味道,誰還想讀?

  學生二:好一個“唯見長江天際流”!

  d、來,我們一起讀,讀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覺。

  二、感悟詩情

  真好,同學們,詩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學生一:我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好,你感受到了詩人之間的送別之情。誰有別的印象和感覺?)

  學生二:我感受到了孟浩然是在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哦,很美的一個季節。其他同學的感覺呢?)

  學生三:我感受到了李白送孟浩然送了很長時間。船都沒有了蹤跡,李白還站在長江邊上。(是吧,這一點留給你的印象特別深。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把體會到的感情讀進去,讀到詩的字里行間去。)

  三、精講課文

  (一)緊扣“情”字,自學課文。

  情是詩的靈魂。(板書:情)這首千古絕唱的名詩又飽含著怎樣一番深情呢?請大家打開課文,默讀這篇文章,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仔細地找找表明兩個人送別時情景的句子,然后試著寫寫你的理解和感受。明白嗎?默讀。(會思考的人是智者。智慧在寧靜中產生。懂得截取精華的是佼佼者。)

  (二)緊扣“情”字,函詠體味

  1、課文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學生一:課文講了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的故事。(你說清楚了送別的人物和地點,誰還能說得具體些?)

  學生二:課文講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的故事。

  2、那就讓我們一起跟隨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齊讀第一段)

  出示句子: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什么是餞行?(可見李白對這次送行是多么重視啊!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好這句話。)

  3、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后再也不會相見,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呢?

  學生一:我覺得李白和孟浩然彼此都很難過。

  學生二:我覺得一對好朋友就要分開,他們都很舍不得,都不愿意分開。(你們真懂這兩位詩人的心啊,用文中一個詞來說就是“依依惜別”。板書:依依惜別。)

  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誰來用朗讀表達這份難舍的情意?

  學生一朗讀:難過得不知道說什么好。一會兒……一會兒……,誰還能讀得更難過,更舍不得?

  學生二朗讀:一個離別,一個送別,多么依依不舍啊。

  離別是他們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對遙遙無期的再次會面,他們誰都不忍心去觸動。我們一起把這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4、離愁別緒在心底,而情難啟,而口難開,可有些話總得說出口,聽一聽兩位大詩人是怎樣話別的?(聽錄音)

  出示句子:“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你能用表演來傳達這份依依惜別之情?先把兩個人說的話讀通順,然后配上動作,自己在下面練習表演,開始。

  下面我們要招聘小演員了,誰想演李白?

  學生一:你想演李白,那請你讀一下李白的話,大家認真聽,我們來評評看,是不是合格?(學生讀)

  學生評價:(好,你為什么用這種語氣讀?不好,為什么?你能讀得比他好嗎?)(確定小演員)

  下面來挑選演孟浩然的同學,讀了孟浩然的話,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一: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雖然暫時分別了,但是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么意思?你還感受到什么?)

  學生二:感受到了孟浩然如同一位兄長和老師,勸慰李白不要因為離別而難過。

  誰來把孟浩然的話讀好?指名讀(確定小演員)

  現在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這樣,你們先練一遍,其他同學站起來,找到自己的好搭檔也來練一練。如果沒有搭檔就坐在座位上自己練習。

  表演前,下面的同學有什么寶貴經驗要告訴這兩位同學?給他們指點一下。

  開始表演。

  生活中突然就要失去一個良師,一個益友,一個兄長,一個知音了,李白能不難過,能不傷神嗎?一齊讀(“孟夫子,……滿飲此杯吧!”)

  還沒分別呢,李白就擔心哪天才能再見,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對于這次分別,他是多么的不舍呀!再讀(“孟夫子,……滿飲此杯吧!”)

  真是蘭舟未發已盼君回呀,面對友人的道白,面對故人的深情,孟夫子感動極了,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隨后安慰起自己的好兄弟。齊讀(“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帶著你的理解,用如兄長,似老師一般的口吻,再安慰安慰李白。齊讀(“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5、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出示句子: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同學們,你們說李白在江邊佇立了多長時間,理由是什么?

  學生一:送了一個小時,因為從船離開黃鶴樓到消失在天邊大約需要一個小時。

  這么長時間,李白會想些什么呢?

  學生一:想當初,我們一起吟詩作賦,把酒言歡,攜手同游,好不快哉。

  學生二:想當初,我們秉燭夜談,同塌共枕,真是形影不離呀。

  學生三:而如今,我們天各一方,遠隔萬水千山。

  學生四:不久后,我們一定還能重逢,孟兄,我還在此地等待您的歸來。

  多么真誠的朋友,多么真摯的友情呀,一齊滿含眷戀之情地讀: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6、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起讀……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站起來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小結全文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但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那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多么深厚的情誼呀!(板書:情誼深厚)

  五、積累拓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自古多情傷離別,多少文人墨客因離情別緒而留下千古名篇。上節課,老師布置同學們收集一些送別詩,誰來給大家誦讀一下。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別

  依依惜別

  情

  情誼深厚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認讀“誼”和“暫”,形近字辨析“暮”“幕”和“唯”“維”;查詞典理解“膾炙人口”、“譽滿天下”;推敲詞語“依依惜別”和“楊柳依依”中“依依”的含義,區別“佇立”和“站立”,“凝視”和“看”,探究用詞的準確,并積累一些含有“看”的意思的詞語。

  2、將故事與古詩對照閱讀,通過詩文互照,情景同現的方式,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感情,熟讀成誦。

  3、拓展閱讀送別詩,選擇一首,模仿課文來寫一寫文包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送別

  同學們,課前讓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別詩,誰想先來跟大家交流?

  二、讀詩激趣

  1、確實“人生自古傷離別。”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流淚。他們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里有一首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古詩。

  請同學們自讀古詩,想一想這首詩所蘊含的情感,你了解嗎?(朋友間的深厚情誼)。

  2、【說得真好,詩源于情,這首詩之所以膾炙人口,背后還有一個動人的情感故事,故事的題目是:黃鶴樓送別】

  【不了解,是吧?沒關系。這首詩背后有一個動人的情感故事,學習完這個故事,你一定能對這首詩有所了解。故事的題目是:黃鶴樓送別】

  3、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但是學文先讀詞,這些詞語你會讀嗎?出示詞語:(指讀)

  煙霧迷蒙、依依惜別、譽滿天下、永世不絕、按捺不住、膾炙人口……

  過渡:那么在黃鶴樓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

  1、選擇你喜歡的朗讀方式美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餞行。)

  相機理清:人物、地點及課文主要內容。

  你真會學習,一下就抓住了故事的主人公——(板書:李白孟浩然),知道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伺機介紹“黃鶴樓”那就在這享譽盛名的黃鶴樓上,一對友人即將要分別了,這就是黃鶴樓送別(點課題)。

  2、細心的同學發現沒有,其實我們剛才說的主要內容在一個自然段中已經告訴我們了,那就是第一自然段。誰想再來讀一讀這個寫出了文章主要內容的段落?

  那你知道什么叫“餞行”嗎?聯系生活,說說“餞行”的意思。(餞:設酒食送行。餞行:為遠行的人擺酒宴。)

  3、那是在什么時候“餞行”呀?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雨迷蒙,繁花似錦。多么美的景色啊!再看看課本上的插圖,你還能想到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生談)多美的詞,多美的景,讓我們把這種美讀出來。指讀描寫景色的話(生評價)女生讀。

  4、就是在這“煙花三月”的時節,孟浩然要離開了。男生,讓我們來送一送他吧。男生讀第一段。

  四、精讀課文

  (一)第二自然段

  過渡:在這大好的季節里,景色美如畫,可李白卻要為好友孟浩然餞行,他們是怎樣揮灑滿腔的離別情的呢?

  1、讓我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看一看離別之際,李白和孟浩然的心情如何?

  ▲交流探討:

  2、師:就在這俯臨長江、飛檐凌空的黃鶴樓上,一對好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誰已經找到了?

  【1】(板書:依依惜別)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這種依依惜別之情他們有沒有表現出來呢?而是——藏在心底,這個“藏”字用的太好了,他們是怎么藏的?(生談)兩個一會兒正是告訴了我們,兩位友人正在借欣賞景物來隱藏內心的離別之情呢。

  ★那我能不能將“仰望、遠眺”位置互換?(不能,“仰望”向上看,“遠眺”:遠遠地看。角度不同。)

  【2】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他們一會兒……(生接讀)

  【3】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流露出兩位詩人深深的情誼。誰愿意來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指讀。齊讀。

  (二)第三自然段

  過渡: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請大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要求:1、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2、用“—”劃出李白說的話,用“~”劃出孟浩然說的話。

  3、選擇其中一位的話,談談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交流探討:

  哪個小組愿意先來交流有關李白的內容?

  【1】此時他的心情如何?(敬仰和依依惜別)

  (1)學生談到兄長和老師時補充:當時孟浩然早已詩名遠揚。李白比孟浩然小,結束江南之游后特來拜訪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孟浩然在詩詞創作上給了李白悉心的指導,所以李白稱他是兄長和老師。

  (2)學生談到人品令人敬仰、詩篇譽滿天下時補充:

  李白曾有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3)談到:何日才能再見面:還沒分別呢,李白就期盼何日才能重逢。足見對于這次分別,是多么的不舍呀!

  (4)李白短短的三句話中,竟用了六個“您”字,足以看出他是何等的敬仰孟浩然。

  【2】指導朗讀

  (1)志同道合的友人即將遠行,今后再也不能月下吟詩、花間暢談,怎不令人傷心難過!誰來試試,讀出李白的敬仰與依依惜別。

  (2)李白的酒杯中難道僅僅是酒嗎?杯中還有他對孟浩然的祝福、友誼和敬仰。請把這種敬仰與不舍讀出來吧(齊讀)

  過渡:相見時難別亦難,李白的心情,孟浩然能不理解嗎?哪個小組來接著交流有關孟浩然的內容?

  【1】(1)“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的意思你理解嗎?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說:天底下只要有一個知心朋友,即使他遠在天邊,也像是靠在一起的鄰居。

  孟浩然此時引用這句詩,就是想告訴李白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引讀

  (2)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3)孟浩然不但忍住離愁還寬慰李白,真不愧是——兄長,是老師。誰來帶著你的理解,如兄長,似老師一般安慰李白。(指名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一個滿懷仰慕,敬上臨別之酒,一個寬慰友人,道聲情意深長。同學們,你們能演好這話別的場景嗎?哪個小組來把他們的依依惜別表現出來。(配樂表演)。

  ▲小結:就在這暮春三月、煙霧迷蒙的長江邊,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即將順江東下前往揚州的孟浩然餞行,這就如詩句中所說: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種詩中有文,文中有詩的課文,我們就稱它為“文包詩”。讓我們再一起分角色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來感受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女生李白,男生孟浩然)

  五、總結升華

  分離就在眼前,有太多的話沒來得及說,有太多的情未來得及訴,看著友人即將離去,李白又會做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六、作業

  1、嘗試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完成習字冊。

  板書:

  黃鶴樓送別

  孟浩然依依惜別李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指名說)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一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請同學們讀一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1)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自由朗讀詩歌,讀出古詩的節奏。

  (3)交流匯報朗讀的效果。

  二、談話激趣

  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學貴有疑。我想通過認真讀了課文后,不需要老師講,你就明白了。讓我們回到黃鶴樓上。

  1、根據詩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句子(劃線并同桌討論)。

  2、匯報對應朗讀(教師中間過渡,反復對應朗讀,當堂背誦)。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對應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2)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對應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三、精讀課文

  (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讀第四小節。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生接讀)。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時的楊柳、沙鷗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現呢?

  ⒊齊讀第四節。

  過渡:但是友人還是離去了,李白內心很激動,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并齊讀。

  (2)什么叫“膾炙人口”?

  (3)現場出示題單填空,借助課文理解古代漢語意思。

  辭下盡唯

  四、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們的問題也解決不少了。說說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⒉李白把這么多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后來這首詩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你知道什么叫“膾炙人口”?

  ⒊師生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五、小結并布置作業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認真完成大練習冊。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9

  教材分析

  這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文包詩”體裁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文章所描繪的場景,詩人所處的時代離學生的時空距離較遠,理解詩人之間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走進故事,走進古詩,走進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些讀書方法,如:邊讀邊想,邊讀邊做批注,體會句子含義等。學生想象力較豐富,能通過自

  己的感受個性化的閱讀。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還有所欠缺。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能力目標: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訓練學生自我感悟的能力。

  情感目標:情感目標: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輕輕走入離別之境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課,齊讀課題。

  2、課文寫誰送別誰?板書:李白 孟浩然

  3、打開課本,快速瀏覽全文,哪個詞最能表達他們此時的心情?

  4、“依依惜別”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導讀。

  (二)、抓文眼,初步感受惜別之情

  1、現在,也讓我們一起來到長江邊,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離情別意。誰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2、看大屏幕,一起讀一讀紅色的字。“藏”的什么?既然是藏,愿意讓對方知道嗎?從哪個詞知道的?誰能讀出這種情感。

  3、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三)、品語言,深層理解深厚情誼

  1、不忍別,終須別。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

  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指名讀。

  2、請同學們自由讀這段話,你能從李白的話中讀出哪些情感?

  3、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體會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以及不舍離別之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三段。

  5、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師背第四段)指名生讀。

  6、同學們,知道什么叫“佇立”嗎?“依然佇立”呢?

  7、指導學生體會友人離別時難舍難分的情感。

  (四)、扣詩眼,升華感悟離情別意

  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

  出示詩。1、 題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孤”呢?

  2、 指導學生抓住詩眼,升華離別之情。

  3、 指導學生讀、背詩。

  4、 小結升華情感。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0

  一、本課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說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思,并會背誦這首詩。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暫時"、"凝視"說話。

  (2)逐步學會基本的自學古詩的方法。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本課時教學目標:

  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本上,學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逐步學會自學古詩的方法。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5黃鶴樓送別

  2、這節課的學習中你想學到什么呢?

  二、詩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有幫助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4)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詩句。

  (5)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小結: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上一生讀。

  b.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小結: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a.生讀中說體會(結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品讀談體會。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4、師生小結: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誰能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師生小結: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總結,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2、問:(小博士提問):同學們現在誰愿意告訴大家今天你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

  3、練:(小博士挑戰):同學們,我這兒有一項以小組開展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閱讀專題(1):閱讀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

  閱讀專題(2):閱讀大詩人李白寫的詩,我準備……,你準備怎么做呢?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1

  (一)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別》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課文以飽滿的情感、如詩的語言,描繪了大詩人李白在長江邊送別好友孟浩然的感人場景。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所以我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意思,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抓住關鍵語句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感受友情的可貴;

  4、學習理解表示“看”的詞語,并積累運用。

  教學重難點:

  文中字里行間處處飽含著詩人濃濃的惜別之情,但因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缺乏這樣的生活經驗,不易于體會這種情感,只有指導他們去學習課文,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品讀、體會。因此我把“品讀關鍵詞句、想象送別的情景, 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作為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提示目標

  1、首先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要學生說清楚時間、人物、地點、事件,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2、找出文章中最能表達他們心情的詞語——“依依惜別”,順勢導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關鍵詞句、想象送別的情景, 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

  (二)略讀課文,聚焦惜別

  這個環節中出示一個學習單,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能體現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詞語和句子,并寫好閱讀感受,然后在自己寫好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內交流,最后用朗讀來體現依依惜別。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的方法,有一定的默讀速度,能通過自己的個性閱讀來理解、欣賞文本,獲得正確的情感、審美體驗。能抓住關鍵詞體會情感,具有一定的品讀能力。但有些孩子存在羞澀心理,即使思考了,怕出錯而不敢或不主動發言,因此會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不夠高。所以,我盡量地給他們搭建一個四人小組合作地平臺,讓他們自己有了一個靜思默想的過程之后再在小組內充分地交流,這樣,學生就有感受而談。

  三、細讀課文,感受惜別

  如:

  句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在體會這個句子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字“藏”,藏的是什么?然后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藏,問問學生,你現在就是是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情感藏?孟浩然又為什么而藏?理解之后,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地把這句話讀好了。

  句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在體會李白的話時我也同樣讓學生找出體會深刻的詞語來談自己的理解。如“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面”體會不舍;因為這句話不僅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依依不舍,還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因此我又引導學生找出體現詩人敬仰友人的關鍵詞:“夫子、您、兄長、老師、請”等。并通過多次引讀來讓學生讀出敬仰與不舍的情感。除了敬仰之情還有贊美之情,贊美“詩篇譽滿天下”,“人品”令人敬仰,在這里補充介紹夢孟浩然的《春曉》以及李白的《贈孟浩然》,讓學生借助注釋了解他的這種拋棄榮華富貴、不為名利的人品。而孟浩然說的話在我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理解,抓住王勃的這句詩,最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中體會情感。

  句3、“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

  在品讀這句話時,我主要由問題:此時的李白在做什么?來引出“佇立”“凝視”“依然”進行理解體會李白的戀戀不舍。由此引入關于“看”的詞語的訓練。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表示不同的方式或角度的“看”的詞,我讓學生說完后記下來。又為了能讓學生學會運用 “看”的詞,我設計了選詞填空的習題來加強訓練運用。這樣讓知識落實得更到位,達到鞏固內化的作用,做到有效教學。

  最后在這個環節進行了課文的補白、拓展練筆,及訓練學生的想象寫作能力,又能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加深情感的熏陶。

  總之在品讀的過程中我圍繞著中心問題:“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來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句子,通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齊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精讀課文,升華情感

  體會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后,順理成章的引出古詩。本文是一篇“文包詩”,我告訴學生本文“文包詩”的寫作特點,文是詩的詮釋,詩是文的精華,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與詩句相對應得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這樣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五)當堂檢測,信息反饋

  1、誦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在充分感悟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思后,我讓學生練習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學生自然能讀出詩的韻味、詩的情感。同時,學生的激情已經很好地調動起來了,背誦這首詩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2、展示幾首送別詩讓學生選取其中的進行朗誦。

  關于送別的詩有很多,由課內的送別詩引出課外的送別詩,這樣可以讓課堂知識得到延伸,擴大課堂的信息量,又能學生充實知識。

  3、作業布置:

  選其中的一首送別詩,學著課文編一個小故事。請你們的老師辦一個“送別”賽詩會,看誰的故事編得精彩!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2

  一、創設情境,導入學習

  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

  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古往今來,當我們面對離別的時候有誰能那么坦然呢?昨天我們一起來到了黃鶴樓,和作者一起又經歷了一次朋友間的離別,在暮春三月,李白卻送走了摯友孟浩然,那情景歷歷在目,作者的那首詩仍在耳邊回蕩:(出示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指名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歌曲《干杯,朋友》

  1、聽著聽著,你感受到了什么?

  2、歌聲唱出了朋友間深深的友情,濃濃的不舍,這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我們現在喜歡用歌聲來表達這種情感,而古人最喜歡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呢?對啊,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朋友間的友誼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你看,昨天我們一起來到了黃鶴樓,和作者一起又經歷了一次朋友間的離別,在暮春三月,李白卻送走了摯友孟浩然,那情景歷歷在目,作者的那首詩仍在耳邊回蕩:(出示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指名讀: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齊讀古詩

  二、自學課文,感悟離情

  自學要求:多么深情的詩啊,這是李白心靈的產兒,飽含著他對孟浩然的濃濃的情誼,文也如此,字里行間的豐滿盈潤,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你的心去讀一讀每一個字,感受一下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畫出讓你感受最深的的句子,多讀一讀,想一想,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也可以相互說一說。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集體交流,品悟真情

  a:1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2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3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尤其從哪些詞句中你體會到了這種真情?

  1如:“敬仰”李白敬仰他的什么?孟浩然有哪些品質令人敬仰呢?(引導想象:孟浩然是怎樣對李白的?

  人品:補充介紹給學生:李白敬重孟浩然的人品有詩為證,《贈孟浩然》:(生讀)師簡單介紹詩意。

  令人敬仰的除了他的人品還有他的什么?

  “詩篇譽滿天下”什么叫譽滿天下?你讀過他的詩嗎?(指名說)

  多不多?好不好?指名讀好“譽滿天下”

  指導朗讀:當時李白還是初出茅廬,而孟浩然已經是頗有名氣的詩界名士了,就像現在的文學作家秦文君,梅子函一樣有名,只要提到他的人、他的詩,沒人不知道的。和這樣的的人做朋友你會感到怎么樣?讀出你的——(指名讀句1)

  (可以補充介紹給學生:李白稱孟浩然為什么?(夫子是古人的一種尊稱:我們稱孔子為什么?李白稱孟浩然為――看出什么?)指名讀1齊讀1

  過渡:真令人敬仰,這種敬仰之情還表現在什么地方?

  2(兄長和老師,在你心里對兄長和老師是怎么樣的?李白稱孟浩然為兄長和老師是發自內心的嗎?從什么地方看出?(從結識開始就、一直)讀出你的真心(指名讀2)再讀再評

  言由心生,再讀讀李白的話,除了著深深的敬意還有什么?

  3(滿飲此杯;杯子里裝的是什么?平時的酒是什么味的?李白的這杯滿滿的酒里有什味?為什么?)

  總結:不管是甜味,還是苦味,不管是酸的還是辣的,這酒里飽含的是李白對孟浩然的濃濃的情意,深深的敬仰,依依的不舍,創設情境:李白端起酒杯,用你的情和你的話來請孟浩然滿飲此杯吧!指名讀句

  (引導評:聽了你的讀我可以喝下?口酒,誰能讓孟浩然滿飲此杯?再讀)

  引讀:勸君更進一杯酒,千言萬語涌心頭,終于,李白端起酒,對孟浩然說————(齊讀李白的話)

  引讀:賢弟啊,你的這杯酒我一滴也不會灑,你的這份情我一絲也不會忘,孟浩然接過酒杯——然后說道——

  出示: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然后說道:“王勃說的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1、自由讀讀孟浩然的這段話,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聽了他的話你的心里怎么樣了(寬慰、不難過……)

  3、不愧是令人敬仰的大詩人啊,此時此刻他把這種深深的眷戀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反而去安慰李白說——指名讀(評:真朋友總是希望對方能開心)——齊讀

  b出示: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依依惜別”這種情是藏在那里的?表面上他們是怎樣做的?

  (引導學生體會:做做這個動作,一會兒——一會兒——,讀讀這兩小節,他們一會兒還會怎樣?這里的景色不美嗎?從哪些詞語體會出來的?自由讀讀它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畫面)如果讓你來到這里你會怎么樣?他們呢?(這么美的景色卻沒心欣賞,他們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指名讀:陽春三月,桃紅柳綠,如此明媚的春光絲毫動不了他們的心就因為他們心底那份強烈的——,足可見他們的友誼——!誰想來讀讀這兩小節?

  4、讀著讀著,你想用哪兩句詩來概括這兩段內容呢?(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誰來讀?(指名幾人讀)讀出了你的依依惜別,尤其從哪兩個詞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深情?“故人”的意思就是——

  過渡:課文還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的這種深情厚誼?

  c出示: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哪些詞讓你感受最深?

  1、“佇立”(體會古時候的船是怎樣行進的來體會時間的長)?

  “凝視”是什么意思?李白深情地凝視著什么?(可以引說:開始是一只——慢慢的變成了一片——,隨后隨著江風漸漸遠去的是——最后——)

  2、從省略號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中似有千言萬語無法割舍的是朋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如果你是李白,當看到你的兄長、你的老師、你的摯友孟浩然在自己的眼中漸行漸遠,漸行漸遠時你會想些什么?

  3、引讀:一個省略號寫盡了千言萬語,道出了李白滿腹的心聲,傳達著他的深請,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登船離岸,李白依然——,船漸行漸遠,只看到模糊的帆影了,李白——,最后連帆影也消失了,李白——只見——

  4、思考:順著江水流去的還有李白的什么呢?

  小結:說的多好,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是李白無盡的思念和祝福啊!指名讀(配樂)

  5、其實,這段內容是詩的哪兩句?指名讀(評:多濃的情誼啊!流不盡的是李白對孟浩然那濃濃的情誼)6、過渡: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出示)誰是李白來吟誦這首詩?

  (評:飽滿的情感,橫溢的才情,造就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名詩還有誰來讀 真不錯,所有的情感都凝聚在了這首詩中 李白就在我的身邊)

  同學們,有相聚就有別離,此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讓我們一起來吟誦吧(齊讀詩)

  四、拓展延伸

  唐詩三百首,吟盡萬般情,你還能吟誦出其它的送別詩嗎?

  五、練習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送別詩,學習、借鑒課文的寫法,把它改寫成一篇文章!

  設計理念

  一、導入:由歌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歌曲中把學生的思緒帶入文本中,從而讓學生走進課本。

  二、整體感知:先讓學生認真聽課文范讀,以次理解古詩的內容,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對課文有了初步的整體印象,接著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去理解課文內容。如讀李白的話,引導學生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語,體會他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們何時才能再見面”感悟他對孟浩然的難舍之情。讀孟浩然的話,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永世不絕”等詞語的理解,體味人物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惜別之情。

  三、探究:在理解過程中的基礎中,讓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詞句的意思。通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詩的意思,此時我又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認識。

  四、角色表演:在學生對詩人的感情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后,我還安排了一個“原始重現”的過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進步。“因此我讓學生自由合作,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通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這一設計,學生訓練面廣,先讓學生同位練說,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自信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體會友人離別時的心情了。個個受益匪淺。有效地合作,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養成了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想像不僅是形象思維,更是藝術思維。

  五、小結質疑:這個環節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談談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收獲,并提出還沒有弄明白的地方。

  六、作業設計:1、收集分別的詩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2、寫分別的一段話。(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落實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策略的研究為突破口,以問題帶動,引發思索,來體現課程改革。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3

  教學目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音樂,(可能的話多媒體)

  (過渡:伴音樂)

  相聚意味著別離。朋友,我走了,為我送別。

  眼前迷蒙的煙霧系不住過往的飛鳥,濃濃淡淡日子里的瑣碎似云影般隨風輕擺,擱淺心情之舟,我試圖打開耳朵聽盡這一季五音之外的聲音,我試圖翻盡書頁捕捉一切淋漓盡致詞句,我試圖用一種恬靜而亙古不變的素語來形容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彩,這一季枝枝葉葉都是離情,這一季千縷暇思已邁上枝頭。這是怎樣的季節,怎樣的離情啊(導出第一自然段:或范讀或聽錄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齊讀

  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邊出示黃鶴樓圖片)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文章的字里行間透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你能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用筆劃劃。

  第二段:找出:一會兒……一會兒……

  送君千里終需一別,黃鶴樓下,李白、孟浩然舉酒話別:指名讀李白的話

  孟浩然何嘗不是如此:自讀

  體會友情之深(李白的話理解時應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孟浩然的話理解時要抓住“海內……”“永世不絕”等詞句)

  練讀、分角色讀

  表演

  (過渡)朋友要遠行了。也許會回來,也許不會。我曾經歷過無數次的離別,我甚至以為,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離別,但是,也許正是這絲絲入耳的幽揚音樂,又或者是那茫茫的江水,讓我又一次莫名地陷入了一種傷感。我注視著這煙波中的長江,如同注視著生命里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細節。假如情緒可以溶化,我想,此刻我的心便已漸漸溶化在了這東去的江水里,有些苦澀。

  我心中似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我無法割舍你,我的朋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如果此時你便是李白,當朋友登上小船,當朋友的身影在自己的眼中漸行漸遠時,你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想的是什么?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詩人感情

  是啊,詩人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隨即說出詩句)

  你此時,能感悟詩句的意思和詩句中蘊涵的全部感情了嗎?

  交流

  你還能說出些古人用來寫離情的詩句嗎?

  小結

  不必努力去記憶一些往事里的細節,因為這些恍如就在眼前,如此的具體,又如此的親切。

  我們相互注視的時候,在彼此的眼中似乎還可以看到曾有過的歡笑和眼淚。無論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還是在有點陰郁的雨中,這個城市,都曾留下曾經共同散著步前行的身影。

  人總是要離別的。在這暮春時節,記憶依然可以在草長鶯飛里流淌。我想,話別,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時間,可是友情,卻是一輩子的……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過程】

  一、課前音樂《煙花三月》

  二、簡介詩人

  1、師述:剛才那首歌好聽嗎?其中有句歌詞叫“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知道是誰牽住誰的手在黃鶴樓話別嗎?

  3、引出并貼板書:李白孟浩然

  3、講故事:這兩位大詩人是一對好朋友呢,他們的友誼是中華文壇上的一段佳話:話說李白年輕時風流瀟灑,挎一把寶劍,帶一個酒壺,離家出走,云游天下,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名滿天下的孟浩然。當時,孟浩然比李白大了整整12歲,但年齡的差異絲毫沒有影響兩人的交往,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常常一起游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是,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了,兩人心中是那么依依不舍,李白還特意在當地最豪華、最有名的酒樓——黃鶴樓,為好朋友設宴送行(這種設宴用酒食為他人送行就叫,出示詞語:“餞行”),李白與孟浩然那餞行的場面是十分感人的,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這感人場面,一起來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齊讀課題)

  過渡:課前你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三、檢查自讀情況

  (一)檢查詞語(以詞串的形式出現)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一江春水浩浩蕩蕩

  1、出示詞串,指名讀(①好,讀得非常準確,但聲音不夠響亮!②齊讀)

  2、指導:同學們,發現了嗎?這里的詞語都是寫景的,所以每一個詞中都藏著一道景、一幅畫,下面老師想跟你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這樣:我讀一個左面的,你們就讀一個右面的,我們要努力讀出詞語中藏著的畫面來。

  3、指導讀“俯臨長江飛檐凌空”:讀得真好,同學們,你們看這第二組詞語是描寫什么的?(黃鶴樓)看,這就是“黃鶴樓”(出示圖片一),問:你看到了什么?(它建在高山之巔,俯下身子能見到滔滔的長江,這就叫——出示詞語“俯臨長江”)感覺怎么樣?(看上去很有氣魄!)讀出這種感覺來。讓我們再走近去看看(出示圖片二),問:這黃鶴樓與一般的建筑有什么區別?(它那每一層的檐角都高高地向著天空翹起,這就叫——出示詞語 “飛檐凌空”。)同學們,這“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多么雄偉壯觀啊!來,一齊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你們看,像這樣邊讀邊想象畫面,可以把詞語讀得更有味道!

  4、下面誰再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寫了詩人孟浩然在煙花三月要去揚州了,好朋友李白在黃鶴樓為他餞行,并吟誦出一首名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

  (二)檢查讀詩

  1、出示詩篇,這就是《黃》,它可是一首膾炙人口(出示“膾炙人口”并齊讀2遍)的好詩,齊讀兩遍,問:你們知道“膾炙人口”的意思嗎?(理解“膾炙人口”)

  2、誰又能來讀好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呢?

  3、指名讀(①字音讀得準確、詩句也讀得很流暢!②誰能讀得更好些,要能讀出詩的節奏,讓大家感受到一些詩的韻味來。誰來試一試。)

  4、點撥:同學們,要真正讀好這首古詩,還需要我們讀懂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情感。老師告訴你們這篇文章是一篇文包詩,所以詩的意思和情感就藏在課文中。

  7、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速讀課文并從文中找出與這些詩句相對應的語句,并把它們畫下來。交流并出示。

  8、都找準了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它們。(我讀右邊的詩句,你們讀左邊的語句)

  9、詩的大體意思我們理解了,那么還有哪些具體的字詞不理解嗎?

  10、學生就不理解的質疑:(相關語句中有的詞語解釋一起找一找、說一說)

  “之”:往、去

  “盡”:盡頭(是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天的最末端。)

  “西辭”:板畫,說明:因為黃鶴摟在揚州的西面,所以孟浩然要到揚州去就必須辭別西邊的黃鶴摟,所以叫“西辭”。

  “下揚州”:板畫,說明:因為黃鶴摟在長江的上游,揚州在長江的下游,所以孟浩然去揚州要坐船順流而下,所以說“下揚州”。

  11、教師就“孤舟”質疑:

  (預設1:“孤帆” 就是孤單的小船。師評:是的,“孤”在這里有孤單、單一、單獨的意思,這些都是“孤”的本意,但想想在這里,“孤”僅僅指人孤單嗎?有沒有更深的含義呢?)

  (預設2:其實這里的“孤”不僅是指船孤獨,而且也指孟浩然、李白孤獨。師評:你真會讀書,的確這里的“孤”字表面上寫“船孤”,實質是寫“人孤”,這個“孤”字充分反映了兩位好朋友的內心世界。大詩人用字果然精妙!

  (三)、詩文對照,讀出感情 

  1、通過剛才這么一對照、一交流,大家對詩中詞句的意思一定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初步感受到了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下面讓我們再來好好地讀讀這里的詩和文。請女同學讀文,男同學讀詩,女同學的任務比較艱巨,要用聲情并茂的朗讀把男同學帶進詩的的意境中去。(男、女分角色讀)

  2、詩很美、文也很美,你們的朗讀更美,從中,我聽出了一份濃濃的情,這究竟是一份怎樣的情呢?文中有個詞直接概括了出來,誰能快速地找到它。指名回答,相機板書:依依惜別

  3、師問:依依惜別是什么意思?請你把這份深厚的感情送進這個詞,一齊讀一讀。

  五、精讀2—4小節,感悟“依依惜別”之情

  (師一邊板書,一邊說: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好好體會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請問:兩位詩人有沒有一開始就把這份依依惜別之情直接表達出來?(引出并出示第2節。)

  1、研讀文章第2節,感受“依依惜別”之情。

  ①師抓住“藏”字質疑:他們是怎么藏的呢?(映紅“仰望”“遠眺”“有意不去觸動”)

  ②同學們,注意到這兩個動作了嗎?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都表示看的意思)追問:“仰望”是怎樣看?“遠眺”又是怎樣看?(生答老師動作演示)

  ③我們知道此時正值煙花三月,黃鶴樓畔的景色的確值得一看,但此時這兩位好朋友真的有心欣賞這美景嗎?

  指名說并小結:是的,他們只是希望分別的時刻來得晚一些。同學們,一個“藏”字(板書“藏”)里面包含了多么濃厚的情誼啊(板書“情”),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讀出這份不舍之情。

  過渡:同學們,此時無聲勝有聲啊!但是,不忍別終須別,分別的時刻很快就在眼前了,兩人心中的這份依依惜別之情(指板書)再也無法隱藏,瞧,李白終于舉起了酒杯,說道——(引出并出示第3小節中“李白”的話)

  2、研讀文章第3小節,再次感受“依依惜別”之情。

  ①齊讀李白的這番話。

  ②李白的話在告訴孟浩然什么?你能讀懂嗎?請你再讀讀這段話。

  a感受到了敬仰、贊美

  (預設1:學生談到“您”時師述:對, “您”是一個敬辭,數一數這里一共用了幾個“您”字?(六個)這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非常強烈。)

  過渡點撥:李白不但一口一個“您”的稱呼孟浩然,他還怎么稱呼孟浩然?

  預設2:學生談到“夫子”時,追問:一般的人能稱“夫子”嗎?(引導理解在古代只有有學識、有品行的男子才配稱為“夫子”) 師述:是啊,李白稱孟浩然為夫子,可見在李白的心目中,他的學識之——淵博,品行之——高尚,這讓李白無限之——敬仰!)

  預設3:學生談到“兄長和老師”時啟發:從這個稱呼中,你又聯想到什么呢?引導學生自述:年長12歲的孟浩然一定像一位兄長一樣把年輕的李白當弟弟照顧著;又像一位老師把李白當作自己的學生精心培養。所以,李白無限敬仰地稱他為引讀——兄長和老師”。

  過渡點撥: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么呢?(引出“敬仰孟夫子的人品和詩篇”)

  預設4:

  【人品】

  師述:是的,李白還曾寫過一首贊美他人品的詩《贈孟浩然》,(出示詩篇)詩中寫道:(引讀——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借助注釋,你們能讀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么樣的人品嗎?

  交流:他胸懷磊落,飄逸灑脫;他拋棄了榮華富貴,遠離官場,不羨權貴;他只愿臥于松下云間,遠離世俗,淡泊名利。

  【詩篇】

  過渡:李白敬仰他的人品,還敬仰他“譽滿天下”的詩篇。“譽滿天下”是什么意思?能否給它找個近義詞。(名滿天下、馳名中外、天下聞名、婦孺皆知等)

  你知道孟夫子的詩嗎?師生齊背古詩《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出口吟誦。可見孟浩然的詩真的是譽滿天下啊!

  怪不得“詩圣”杜甫都這樣稱頌他的詩句:清詩句句盡堪傳。引述:意思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雋永,每一句都足以——永世流傳。

  小結過渡:就是這樣一個德才兼備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深深敬仰呢?可是他們就要分別了,李白是多么不舍啊!再讀這段話,看看哪些地方也讓你感受到了這份不舍?

  b、感悟到了“不舍之情”

  (預設1:學生談到“何日才能再見面時” 師述:古時候,交通不發達,通訊條件也極其落后,這一別,也許——(生答:一生都見不到)所以他們還沒分別,李白就在想著——“何日才能再見面時”。

  預設2:這種不舍之情還“藏”在哪里?學生談到“滿飲此杯”時點撥:這酒杯中盛滿的僅僅是酒嗎?還有什么?師述:是啊,里面盛著不舍,更盛著他們深深的情誼!讓我們和李白一起滿懷著敬仰與不舍,向孟浩然表白自己的心吧!(看屏幕齊讀)

  過渡:教師口述孟浩然那番話的提示語(引出并出示孟浩然的話)

  生:齊讀孟浩然的話

  師:看,他引用了王勃的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下若比鄰。屏顯紅色

  師:孟浩然引用這句詩想告訴李白什么呢?

  生交流:我們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師:是的,也就是說再大的空間也無法阻擋他們的友情。

  師:他還運用了一句——(比喻句屏顯紅色),他把他們的友誼比作——江水。

  師:這里的“永世不絕”既是指長江之水,更是說他們的友誼——(源遠流長、地久天長)是的,再長的時間也不能沖淡他們之間的友情。

  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位兄長和老師在寬慰著他的兄弟和學生呢?誰來像孟浩然一樣寬慰一下他的兄弟。(注意神態)

  ③讀了兩位好朋友的“話別”場面(板書:話別),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兩人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指板書)。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兩位大詩人的內心,分角色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分兩大組讀,老師讀旁白。)

  過渡:多么感人的話別場面,下面就讓我們也隨同李白一起去江邊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引出并出示第4小節)

  3、精讀文章第4節,進一步感受“依依惜別”之情。

  ①請同學們小聲地讀讀這段“目送孟浩然”的文字(板書:目送),邊讀邊琢磨:這段文字中又有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兩位友人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呢?(指板書)

  ②學生自讀并交流:

  預設1:當學生提到“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時, 師述:這是寫景的句子,但句中的楊柳、沙鷗似乎也有人的情感,你們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下面這段話說完整嗎?先自己試試看。

  出示填空:岸邊柔軟的柳枝在風中輕輕搖擺,好像;江上一只只沙鷗在船頭久久盤旋,仿佛。

  指名交流,教師小結:同學們,像這樣借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的方法叫“借景抒情”。(課件出示“借景抒情”)

  預設2:當學生提到“佇立” 指名說說它的意思,問:他這樣“長時間地站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依依惜別之情)

  預設3:當學生提到“凝視” 為它找一個近義詞(注視)這兩個詞都表示“看”的意思,那老師直接把它改成“看”字,請你們再讀讀,體會這樣一改有什么感覺?(“凝視”是指集中全部注意力地看著一個地方,更能表達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深情。)

  ③瞧,這江邊的一景一物、李白的一舉一動間都飽含著 “依依惜別”之情。來,讓我們全體起立,佇立在楊柳依依的岸邊,凝望那漸行漸遠的帆船,一起深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配樂齊誦第4 自然段)(師評:從你們瑯瑯的書聲中,老師聽出你們不僅讀懂了詩意,也讀懂了蘊含在詩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那就是——(指板書:依依惜別)

  六、感情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引讀古詩:故人已乘白帆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將一腔的離愁別緒化成了這首詩——(生讀古詩)

  (音樂起)朋友珍重,一路平安,后會有期,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將心中的千言萬語化成了這首詩——(生讀古詩)

  七、拓展積累送別詩(音樂漸弱)

  預設1:自古多情傷離別。不僅是李白,古時候的詩人個個都是重情重義的,他們寫了很多送別詩,我們忘不了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時的殷殷囑托:洛陽親友如相問——(生接);我們忘不了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時的知心道白:勸君更盡一杯酒——(生接);我們也忘不了高適《別董大》時的豁達開朗:莫愁前路無知己——(生接);我們更忘不了李白《贈汪倫》時的深情厚誼。這樣的詩句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些送別詩,好好地讀一讀、背一背,用心體會詩人間濃濃的惜別之情。

  預設2:自古多情傷離別,不僅是李白,古時候的很多詩人都寫下了這樣的詩篇,出示詩句齊讀。

  八、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并說說意思。

  2、積累并背誦送別詩。

  3、挑戰題:仿照課文,選一首送別詩,以文包詩的形式寫一篇文章。

  提示:發揮想象,呈現畫面

  反復誦讀,理解詩意

  展開聯想,設計對話

  精心組織,以詩作尾

  【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這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主題單元──“走進名著”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文包詩”體裁的課文,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課文是古詩的擴展和闡釋,古詩是課文的濃縮和提煉,詩文對照,情景同現,是培養學生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難點分析

  文章所描繪的場景,詩人所處的時代離學生的時空距離較遠,理解詩人之間的感情是教學的難點;走進課文,走進古詩,走進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設計理念

  1.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通過“詞”──“ 句”──“ 段”的版塊教學,為理解詩意,體會情感這一“內核”這一教學目標服務。

  2.以讀為主,以詩為主,詩文對照,適當拓展。

  3.按照“找──劃──讀──想──說”的線條指導學生學習。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

  1.學生通過查閱字典,認識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詞。

  2.自由讀文章2──3遍,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教師準備:教師應對詩歌的寫作背景、李白和孟浩然的詩歌有所了解。

  (三)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3、初步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詞,讀通課文。

  2、能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人的一生往往并不完美,總是聚少離多。相聚的時候人們滿懷喜悅,分別的時候又總是那么憂傷。古今中外,有許多的詩人都在詩中抒發過分別時難舍難分的感情。

  2、回憶所背誦的關于送別的詩詞。引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指導讀詩

  1、投影古詩。學生自讀、互讀。

  2、老師指導讀詩(注意節奏、音調、感情)并范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3、學生有感情地練讀,指名讀。

  抓住文包詩的特點,引出詩,指導學生讀通讀順,進而轉入新課的學習。

  三、初讀課文

  1、 試著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借助拼音自學生字詞。

  2、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四、初悟課文

  1、 引導看圖。

  (1)圖上畫的是什么?

  (2)你能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3)你能用自己的話把圖上的景色描寫出來嗎?

  看圖說話,情景交融,學生能很好地發揮自由想象能力。

  (4)站在江邊的詩人是哪位?你能說說他心中想什么嗎?

  2、 導入。

  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孟浩然也是帶著依依惜別之情離去的。如果我們能繪聲繪色地朗讀,讓遠去的孟浩然能感受到李白此時此刻的心情,那該多好啊!要想做到這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悟出詩情來。

  3、 提問。

  文章哪些地方能具體表現出李白與孟浩然的依依惜別呢?將有關句子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深入體會。

  (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老師指導學生體會。

  (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和老師……

  師生理解。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中感悟課文的意境。

  2、理解詩的意思,想象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3、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在品讀中想象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精讀課文,引導探究。

  ㈠學習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黃鶴樓的句子。

  ⒉課件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覺得黃鶴樓怎么樣?

  ⒊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讀讀課文,體會一下。

  ⒋學生交流(板書 :依依惜別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⑴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⑵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引讀: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生接讀)

  ⑶指導朗讀這句話。(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潛心會文,熟讀精思,引導學生沉下心來學習,認真思考,就能取得效果,反之就沒有什么效果。所以,在這個時候,我設計了一問一思的方法,有效地杜絕了思維跑馬的現象。

  ㈡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⑴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⑶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⑷交流。(指導: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傷感>。)

  ⑸指導朗讀。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李白)

  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⒉根據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⑴出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指導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誰?)

  ⑵“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在課文中就是指……生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⑶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⑷指導朗讀(那我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

  ⑴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指導:注意他們的動作,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⑵指名表演。

  在這個教學環節,我布置學生表演,在自由理解的基礎上,自由表演,自由發揮,自由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且這不單是語言的訓練,更是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

  ㈢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讀第四小節。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生接讀)。

  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這兩個詞語意味深長,能引起人的無限想象,引導學生去玩味,去品味,感受李白的內心世界。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時的楊柳、沙鷗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現呢?

  ⒊齊讀第四節。

  過渡:但是友人還是離去了,李白內心很激動,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㈣、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齊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什么叫“膾炙人口”?

  二、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們的問題也解決不少了。說說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⒉李白把這么多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后來這首詩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你知道什么叫“膾炙人口”?

  ⒊師生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小結并布置作業

  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深情厚誼,回去請同學們摘錄感受最深的句子。

  [1] [2]  下一頁

  學生課堂上交流的離別詩,我整理了一下,李白所寫的離別詩也是比較多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課前思考:

  《黃鶴樓送別》是一首文詩兼美的文包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卻不同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一種深情體貼的送別。從李白、孟浩然兩人關系來看,雖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是一種富有詩意的送別。也正是基于這一點,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想在課堂在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離別情境后,讓學生找自己的朋友,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分角色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進行說話練習。這一設計,學生訓練面廣,先讓學生找好友練說,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上臺演一演,學生自信心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也能充分體會友人離別時的心情了,個個受益匪淺。有效的合作學習,讓學生獲得了更多的思考和表達的機會,養成了良好的與他人合作的習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想象不僅僅是形象思維,更是藝術思維,從而產生了1+1>2的效果。

  教學反思:

  在對本課的教學中,我不但關注了表達了什么,還關注了如何表達的問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以下四點體會:  

  1、讓課堂從繁瑣、僵化中走出,以簡潔、開放的環節設計引領學生浸染在語言文字之中。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我以為這課的難點與重點之一便是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兩位大詩人之間那非同尋常的情感。這就要求一切的教學行為必須為這點服務,抓住“核心”所在,避免“節外生枝”,以提高課堂效率。

  2、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在關注“表達了什么”的同時,必須不遺余力地引導學生關注“如何表達”這一問題。因此,對第2、3、4節的處理就不能僅僅滿足于體會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更應從寫作的角度,挖掘教材資源,讓學生在可觸可感的語文材料中,感受課文別具匠心的寫法,為習作做好必要的“知識儲備”。

  3、“文包詩”這種課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文中,通過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當課文的處理入木三分了,對詩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對一些關鍵詞的點撥、推敲是為了更深入地感受詩的意境。

  4、《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先后提到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這就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應該是語文積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通過此課的學習,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更多送別詩的興趣,將學生帶入絢麗多彩的古詩百花園中,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抹上絢麗的一筆。

  課前思考:

  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課文敘述了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好友孟浩然餞行的事,描繪了長江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陽春美景。

  “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朗讀這句,既可以品詩,在詩中對應“故人”、“黃鶴樓”、“煙花三月”,人、地、時盡在,又可以感受到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柳絮翻飛,是煙是霧;繁花亂眼,似云似錦,正是陽春三月春意最濃時。在此情此景下,年輕而又浪漫的李白送別同是風流瀟灑的孟浩然,別情也如詩如畫。

  課文中還有一些景物描寫,更多的寄托著情感。例如——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讀來令人回味。

  但在教學中需注意的正如韋老師提到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別詩,但它不僅有依依惜別之情,更多的是李白表達自己的敬仰與向往。在教學中可以緊扣李白的為人,以及課文中李白目送的那一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體會。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黃鶴樓送別》時,就抓住“依依惜別”這個詞,沿著情感的緯線,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感悟兩位大詩人的深情厚意。同時我還覺得文章的寫作方法也很值得一提,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及周圍的環境來表達這種依依惜別之情。但因為擔心講寫作方法而沖淡文章的感情線,所以我只是點到為止。

  在教學“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著句時,讓學生讀后,領悟到黃鶴樓,是李、孟兩人友情的見證地,這里曾多次留下他們多次愉快的交往。黃鶴樓本身也是傳說中的仙人飛天之處。“俯臨長江,飛檐凌空”,又使它無形中添了一分仙氣。在分別時刻漸漸逼近時,他們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千言萬語寄托于眼前仙景,眷戀之情躍然紙上。詩中雖找不出可對應之處,然,這正是作者的高妙。景、人、情盡顯,為理解古詩營造了一個十分好的意境,讀來是那么地親切自然,觸境生情。再讓學生找句中一個藏字,更能說明他們的友誼深厚。

  上一頁  [1] [2]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 篇16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結合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綠線中的只識不寫)。

  3、通過詩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和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詩文。

  2、領悟詩文深邃的意境;感受朋友間的深情。

  3、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預習:自學字詞;讀通課文;簡單批注;提出問題。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朗讀(師生互動)。

  3、說說詩句大意。(教師簡評:說得不好不要緊,讓我們一起學完了《黃鶴樓送別》一文,我相信大家不但會理解詩意,而且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別(分步板書:①板書“黃鶴樓”,介紹有關地理位置及歷史;②板書“送別”,理解意思;③讀題,指導讀出“別”味。)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分節讀課文。(教師視具體情況加以指導)

  2、結合課題,理解課文大意:

  誰送?送誰?(板書:李白、孟浩然)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速讀第一自然段(30秒)。

  2、合上書本,看誰了解的信息多?(匯報、交流。)

  時間:暮春三月;地點:長江邊的黃鶴樓;人物:李白、孟浩然;事件:餞行(結合語言環境理解詞義)

  3、以讀促悟。(讀出暮春三月的美;讀出將要惜“別”的情。)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兩位大詩人,一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①他們的心情怎樣?②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默讀2、3自然段。

  2、討論:

  ①“……,一會兒……,一會兒……,……”(不去觸動,依依惜別)

  ②李白的語言;(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何日再見、滿飲此杯等)

  ③孟浩然的語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暫時、永世不絕等)

  (以上三句話由多媒體出示,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并作簡要板書,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和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你就是李白,你就是孟浩然會說些什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因為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話別”場面誰也不清楚,編寫教材的人也是想象的,學生也可以嘗試。)(這一環節的訓練比理解原文更重要)

  五、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過渡: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教師引讀:)“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學生跟讀后文)

  1、多媒體出示:“友人登上了船。……流向天邊……”

  (在這段話中,最能反映李白惜別之情的有哪些詞?)

  (“佇立、凝視”,這兩個詞表面看起來如雕塑一般,但是透過這種“平靜”,我們可以看到李白的內心怎樣?)

  (反復朗讀,想象意境,加深感悟。)

  過渡: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一膾炙人口的詩篇——

  2、多媒體投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朗讀。

  3、說詩句意思。

  4、朗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師指導要到位)

  六、拓展:

  課文從孟浩然登船之后就沒有再寫到他,假如你是孟浩然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呢?(討論,由學生想象關于孟浩然別李白后的內容,并且完成板書。)(抓住詩文的空白進行想象)

  七、學生質疑:(視質疑內容,隨機而定,教師也可適當提問。)

  八、小結:(略)

  九、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小練筆:孟浩然別李白

《黃鶴樓送別》教案范文(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0篇)

    教學要求:1. 精讀課文,初步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黃鶴樓送別》教案(精選14篇)

    教學要求: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過程】一、課前音樂《煙花三月》二、簡介詩人1、師述:剛才那首歌好聽嗎?其中有句歌詞叫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知道是誰牽住誰的手在黃鶴樓話別嗎?3、引出并貼板書:李白孟浩然3、講故事:這兩位大詩人是一對好朋友呢,他們的...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目標:1.學會本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通過詩歌、課文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5課《黃鶴樓送別》。[教材解讀]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環境。...

  • 25.黃鶴樓送別 教案

    一、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黃鶴樓送別》教案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這篇課文的知識與技能是讓學生學會7個生字,認識兩個不寫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或達到背誦的效果,然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人之間的依...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要求:1. 精讀課文,初步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重點: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 黃鶴樓送別教案

    教學內容:25、黃鶴樓送別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語言理解詩句的意思。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3、品讀詩文,體會詩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

  • 《黃鶴樓送別》說課稿(精選7篇)

    一.教材簡析《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于“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

  • 《黃鶴樓送別》教學案例(通用15篇)

    聚散兩依依,聚亦歡喜,散也美麗 。因而,在很多藝術作品中常常描繪到送別的場面:有的令人蕩氣回腸,有的令人悲痛欲絕,有的令人依依不舍,有的令人勇往直前不管它激起了觀者的何種情懷,但它總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 《黃鶴樓送別》(精選15篇)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 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之二點擊數:114國標五年級語文《黃鶴樓送別》教學設計之二黃鶴樓送別 第一課時 [課時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黃鶴樓送別》教學實錄與評析(精選14篇)

    執教:廣西欽州市第七小學洪美慧地點:河西會場記錄:尋找方向學生: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學生師:送別是(老師說了一段非常煽情的文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課文,讀課題(用了三個不同的導語讓學生讀課題)生讀。...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亚洲AV中文乱码一区二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第一页 | 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 |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 多男一女野战高潮做爰视频 | 欧美一级毛片视频 |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 一道本在线 | 娇小japansex黑人另类 |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尤物 | 久草片免费福利 | 511yc影院免费理论片 | av性网站| 先锋影音9porny自拍啪 |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四川少妇BBBB槡BBBB槡 |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 一级一级毛片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狠狠色噜噜综合社区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 日本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99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 久久久国产免费 | 中日韩在线视频 | 日本高清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 亚洲www色|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AV | 国产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免费黑人精品 | 免费观看日韩一级片 | www爱射网站avcom| 久久WWW免费人成人片 | 久久精品xxx | 18禁男女无遮挡啪啪网站 | 特一级黄色大片 | 初尝黑人嗷嗷叫中文字幕 | 国产v片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观看 | 国产福利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