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案例《琥珀》
四 學習故事的前半部分
1、現在我們每個人都是文學家,發揮文學家的想像,看看有什么感受。
聽范讀,閉目想象故事中的畫面.
說感受(文學的想象):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生1: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生2: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
生3:這是一個緊張的故事。
生4:這是一個恐怖的故事。 ……
評議:通過想象,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進入情境,陶冶情操,是情境教學的特色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這里注意啟發學生的不同的個體感受,并都加以充分的肯定。一句:“文學家”暗示了對學生的期待和肯定,使學生獲得鼓舞。
2、慢慢品味,相信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感受。這么多同學這么多獨特的感受,說明你們都有成為一個文學家的素質。現在我還要考考你們,有沒有成為科學家的素質。科學家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善于“推測”。
請看考題:
只有滴下來松脂的足夠大,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松脂滴下來的時機足夠巧,才能________________.
(學生踴躍作答,略)
評議:“考考科學家”是教學手段方面的呼應,有調動學生情緒“更上一層樓”的效果。
師: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我已經發現了不少小科學家。科學家的另一個特征是善于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運用書中的材料造句,用上下列關聯詞語。
因為……所以…… 之所以……是因為……
只有……才…… 如果……就……
學生討論3、4分鐘左右,然后分組匯報。
評議:學生要做出這組題目并不容易,需要對課文認真閱讀分析,找出內在聯系,然后才能運用上這些關聯詞語。這是“淡化分析,著重感悟”的體現。教師基本上沒有講解課文,主要就是通過學生的讀和練來讓其獲得感悟。在這里,重組課文語言是運用語言的訓練;找出語言的邏輯關系是思維的訓練;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方法和學習品質的訓練。
小結:通過以上的練習,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是真的發生過,不是憑空的想象,而是科學的推測。我們還有一個收獲,就是在我們班發現了很多未來的小科學家。(師又笑著說)這么好的素質,可不要放棄,希望大家以后能夢想成真。
3、現在的這個松脂球就是琥珀,對不對?(不對)
師:想象它一直掛在這棵老松樹上,掛下去,會不會變成琥珀?(不會)
為什么?
生:一直掛下去的話,它就會變沒有了。
生:一直掛在這里的話,他就會風化的。
4、所以科學家又推測了下面的變化,齊讀第8自然段。
表達練習:科學家之所以推測陸沉海升,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議:要把學到的知識變活,成為主體掌握的可資運用的東西,從而轉化為能力,還應該具備一個外化的過程———不盡入于心,還要出于口。通過表達,通過嘗試運用,使知識富于動態性和潛在的發展性。
5、知識拓展,地球上這樣的變化很多,比如現在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一億年前是海洋,人們在那里發現了很多的海洋生物化石;而現在的中國臺灣,一萬年以前是和祖國大陸聯系在一起的。
評議: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學生所獲不菲。
四、情感滲透
這篇課文講了一只蒼蠅和一只蚊子的故事,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故事,讀讀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