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教案(精選15篇)
《如夢令》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ㄓ蓪W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趯W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鄞痤}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僖淮谓加沃,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瓉碓~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ㄟx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如夢令》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展示,初識詩人
1、我們剛剛學過《夏日絕句》,哪位同學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絕句》這首詩。
3、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李清照在這首詩里為什么如此懷念項羽呢?
4、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5、教師小結,投影出示:
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寫得一首雄渾奔放詩。女詞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從這首詩我們感受到詩人的滿腔激憤感慨之情,及詩人鮮明的人生價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詞卻寫出來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寫照。
二、自學質疑,理解詞意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寫照。
1、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如夢令》,反復讀,一直到把這首詞讀清爽了、讀順口了為止。
2、提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3、師生合作朗讀,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這首詞有哪些字詞你理解不了的,請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5、互動探究:先小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級交流。
6、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幻燈片:
常記:時;貞浧。
溪亭: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不早了。
爭渡,爭渡:“爭”,怎的意思;爭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厲害。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興致。很盡興。
7、互動探究: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這首詞的意思,然后將詞意寫下來。
8、學生嘗試著說一說這首詞的大概意思。
三、讀悟詞情,精講點撥
1、同學們,讀古詩詞,我們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還應體會詞的意境及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首詞,你的腦海中會想到哪個詞來表達你讀這首詞的感覺。
2、提學生說說自己的感覺。
3、同學們,讀這首詞給人以高興的感覺,讀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你會感到高興嗎?
讀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你會感到高興嗎?
讀岳飛的“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你會感到高興嗎?
4、那我們讀《如夢令》這首詞我們會感到高興呢?請同學們靜靜地再讀一讀《如夢令》,找一找,詞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兒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呢?你可以在書上做一些記號。
5、請問詞中哪個字眼兒告訴你,詞人很高興?請學生說說自己所畫的詞。
6、把“興盡”二字圈出來,一起讀,讀出感覺來。
7、詞人因高興而多喝了兩杯,結果怎么了?請讀出這濃濃的醉意。
8、詞人為何“不知歸路”? 僅僅沉醉于酒嗎?請你品品“沉醉”這個詞,還有什么也醉人呢?(美麗的景色、快樂美好的心情)
9、詞人“不知歸路”也許是應為“沉醉”,也許是應為“日暮”,也許是詞人興致很高,流連忘返。
10、詞人因“興盡”而“沉醉”,因“興盡”而“晚回舟”,結果搞錯了方向,詞人到哪了?
11、請把“藕花深處”畫下來,此時的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
請學生說。
12、我們學過一些關于荷花的古詩,能背一些嗎?
13、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投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督稀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稅凵徴f》宋.周敦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缎〕亍窏钊f里
小娃撐小船,偷采白蓮回——杜甫
14、這么美的藕花,這么美的環境,可此時詞人心情怎么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5、你讀出詞人此時的心緒嗎?
16、此時詞人可著急了,就在這慌亂無主,奪路而歸的當兒,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17、此時此刻,詞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樣?
18、請大家帶著自己對詞人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話。
四、領悟意境,再識詞人
請同學們品讀每個詞每句話,邊讀邊想,隨詞人一起郊游,走進李清照所描繪的意境中。展開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讀感悟的情況。注意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想象。
教師投影出示
、砰_始時,詞人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面里有什么呀?
、圃谶@樣的美景中,此時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窃诨丶业穆飞,詞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詞人心情怎樣?
2、交流展示:指名說說自己所感悟出來的詞的意境。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與詞人一道,走進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灘鷗鷺”,讓我們獲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實這叫“詞中有畫”。畫中還有人,你們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因為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使整首詞組成了一幅活動的畫,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沉醉了的、無憂無慮,活潑甚至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快樂的美好的心情。
4、齊讀這首詞。
5、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第一女詞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金兵入侵后,與丈夫趙明誠避亂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她的后期詞則充滿了濃重的傷感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7、同學們自由讀一讀。
五、簡介常識,欣賞歌曲
整首詞,詞人只用了33字就寫出了這么豐富的畫面和情感,這就是詞的特點:含蓄、凝練。
1、說到詞,誰來說說曾經學過的“詞”。
2、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撥。出示投影:
詞,全名為“曲子詞”。“曲子”是曲調,“詞”則是與這些曲調相諧和的唱詞。由于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傳,現在我們所能欣賞的,就只剩下文辭了。故“曲子詞”今之省稱為“詞”。詞是我國傳統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譜填寫,句式長短不一。
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示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3、請欣賞歌曲《如夢令》,隨歌曲一起吟唱。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沉醉 日暮
不知歸路 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一灘鷗鷺
ˎ̥【設計說明】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而且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六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學案中我從友情提示、自主預習、互動探究、讀故事,完成練習四個方面設計,各有側重,意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起到“以問導讀、以問促思”的作用。在鞏固案中我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從填詞句,解釋詞意,判斷對錯,想象詞景,改寫散文,到課外拓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鞏固教學效果。在教案中以交流展示,了解詩人;自學質疑,理解詞意;讀悟詞情,精講點撥;展開想象,領悟意境;簡介常識,欣賞歌曲這一思路進行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詞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從而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最終關注教學目標的有效生成。
《如夢令》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7
《如夢令》教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爆F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ǘ┩瓿赡繕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ㄓ蓪W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ㄈ┩瓿赡繕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倮蠋熍錁贩蹲x
、趯W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鄞痤}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瓉碓~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谠谕瓿闪艘陨系沫h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W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ㄟx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ㄋ模┬〗Y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索!
《如夢令》教案 篇4
教學設計表 學科:語文 授課年級:小學六年級 學校:武進區焦溪小學 教師姓名:莊彩華 章節名稱 如夢令 計劃學時 1學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該詞。 2、 初步了解有關詞的知識和詞人李清照的生平、詞風。 3、 通過品讀想象詞的意境,感受李詞清新自然,細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風格,感受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難點:通過品讀想象詞的意境,感受李詞清新自然,細致委婉,情景交融的風格,感受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解決措施:品讀語言文字,感受詞的音韻和意境美。借助多媒體資源創設詞所描繪的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悟詩情;開展比較性閱讀,加強積累,提升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教學設計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激趣導入,走近李清照。由說詞、背詞到走近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初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詞風,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初讀全詞,整體感知。學生自由讀詞,教師恰當引導,指導學生把詞讀正確、讀流利,尤其是要注意讀出詞的節奏和韻味。 三、品讀想象,感受意境。引導學生緊扣詞句展開想象,將凝固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借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學生豐富的生活積累,與詞人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感受詞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品味詞作,感悟李詞的獨特魅力。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展。推薦另一首《如夢令》,與課文進行比較性閱讀,進一步感受李詞的風格,提升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五、布置作業,鞏固內化。朗讀背誦二首詞,將詞改寫成現代文,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進一步搜集閱讀李詞,加深對李詞的了解。 依據的理論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讀中想象,讀中感悟,開展比較性閱讀,拓展深化。 信息技術應用分析 知識點 學習水平 媒體內容與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導入新課 學生在前面已學習了一首李清照的詩《夏日絕句》,對李清照已經有了一點了解。 出示李清照的肖像畫和相關的文字介紹,播放優揚的古箏曲。 在學生簡要介紹后再由多媒體出示 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李清照,特別是對她的詞風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利于本課的學習。 初讀全詞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自讀的能力。 《如夢令》一詞的文本,錄音播放范讀。 多媒體出示全詞,讓學生自由朗讀,提出三讀的要求。由于學生讀不到位,再播放范讀。 通過三讀,能讀通讀順全詞,并能讀出詞的節奏與韻味。 品味想象 學生對詞已有相應的閱讀能力,能根據詞的描述,再加上個人的情感體驗,合理地展開想象,也具有了一定的表達能力。 三幅圖:1)溪亭日暮圖;(2)藕花深處圖或視頻;(3)爭渡驚鷺圖。再加入相應的詞句。 根據學生的想象逐一出示圖片或視頻,再出示相關的詞句。 緊扣詞句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喚起學生豐富的生活積累,與詞人的情感產生共鳴,感悟李詞的獨特魅力。 比較閱讀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欣賞能力。 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與《聲聲慢》 同時出示二首《如夢令》,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再出示《聲聲慢》,老師配樂范讀。 通過比較二首《如夢令》,感受二首詞表達情感的不同點。再結合閱讀后期的作品,進一步感受李詞的風格。 教學過程(可續頁)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走近李清照。 1、板書:李清照。師:同學們,前一段時間我們曾讀過李清照的一首詩《夏日絕句》,誰能來背一背? 2、這首詠史詩,連用三個典故,卻毫無堆砌之感,卻氣貫長虹,雄渾壯闊,完全不似出自一個女子之手,與其詞風也炯然不同。對于李清照,你還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讀全詞,整體感知。 1、多媒體出示《如夢令》,指出《如夢令》是詞牌名,然后提出朗讀要求:把詞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和韻味。 2、指名練讀、評議。 3、聽范讀,集體朗讀。 三、品讀想象,感受意境。 (一)說詞意。 1、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注意抓住詞中關鍵的字詞) 2、指名說詞的意思。重點理解“興盡”“爭渡”的意思。“爭渡”可以有二種理解:一是怎么渡;二是搶著劃船。 3、小結:剛才我們用了一大段的話才把這首詞的意思說清楚,但是這首詞只用了多少字就把意思說清了?(三十三字)由此可見,詞的凝練。 (二)品詞境。 1、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怎么讀活呢?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就是說,要能從詩或詞中讀出畫面來。再請你低聲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可以先自己練說一下。 2、組織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點撥,出示相關的多媒體畫面或視頻) (1)溪亭日暮圖 (2)藕花深處圖 (3)爭渡驚鷺圖 3、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爭渡驚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入”,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4、讀活了這首詞還不夠,還要能讀透。你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這首詞呢? 5、最后我們還要來背一背。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展。 1、很明顯,這首詞反映了李清照少年生活的無憂,反映了詞人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在同一時期,李清照還寫了一首《如夢令》,讓我們來讀一讀,比一比,看看二首詞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2、出示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3、引導學生比較二首詞的異同。(可從詞牌、字數、描寫的內容、表達的形式、情感等不同方面加以比較) 4、這二首詞都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作品多是反映他前期的 詞章,多數是描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后,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公元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風格沉郁凄愴。如《聲聲慢》。出示該詞,師范讀生大致感受其愁即可。 5、總結:歲月匆匆,千年的時光已悄然而逝,然而,時光帶不走詞人的恒古才情,帶不走詞人的萬古愁心。而今,李詞仍是我國古詩詞園地中的一株奇葩,受到無數后人的喜受。李清照本人也當之無愧地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希望同學們課后能更多地去閱讀一下李清照的詞作,進一步了解李清照,感受我國古典詩詞的魅力。 五、布置作業,鞏固內化。 1、背誦二首《如夢令》。 2、根據詞展開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3、繼續搜集閱讀李清照的文章,進一步了解李清照。 背誦李詩《夏日絕句》 生簡要介紹李清照的生平、詞風和對后世的影響。 自由讀詞,同桌互讀。 個別讀 聽范讀、集體朗讀。 自由練說詞意。 個別練說,重點理解“興盡”“爭渡”的意思。 讀詞想畫 說說自己腦中出現的畫面。(可以描述、也可以運用相關的古詩和文章) 齊讀整首詞。 生用一字概括整首詞。(可以是“醉”、“憶”、“誤”、“興”只要有理均可。) 背誦全詞。 聽錄音朗讀。 比較二首《如夢令》的異同。 聽老師范讀《聲聲慢》,大致感受詞情。 借助舊知,引出新知,使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期待。 課前讓學生搜集了一些有關女詞人的資料,對于詞人的生平學生比較了解,然而對于詞風及對后世的影響這二個方面學生了解不多,因此,在此,教師有必要對詞人作一點簡要的介紹,讓學生對詞 人的詞風有個大概的了解,便于詞的閱讀。 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學詞的方法,起到舉一反三之效。 引發學生的想象是本課的一大難點,教師應用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想象不全的地方、表述不當的地方加以提示與引導。同時,適當借助一些多媒體手段,會起到時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內容因為課上時間太緊,沒有還得及教學。 在前面教給學生學詞的基本方法上,再進行比較性閱讀,進一步提升學生品詞的能力,豐富學生對詞的認識。同時,也是真正地把課堂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去品味,感受詞的獨特魅力。
《如夢令》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一、初讀感知。
1、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圖片。
同學們,咱們先來欣賞這張圖片,知道她是誰嗎?對,她就是我國古代的一位才女——李清照。簡介李清照。(出示資料)
2、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古典文學的園地,走進唐詩宋詞營造的藝術氛圍,一起來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
二、美讀全詞
1、先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
2、讀詞還要把握節奏,同學們可以自己試著邊讀邊畫一畫節奏。
3、同學們讀詞,光讀通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課前我們都已經預習了,通過預習你們一定理解了不少,我們先來交流交流,看看你已經明白了多少?
4、看來大家都已經能夠大體了解這首詞的意思了,一次愉快的郊游經歷李清照只用了33個字就把他寫清楚了,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讓我們再來讀一讀整首詞,邊讀邊想象你們剛才所描繪的情景。
三“醉”字入手,品讀詩詞。
1、現在,老師請大家再次默讀這首詞,仔細想一想,這首詞是圍繞哪一個字來寫的?
2、那我們先一起來品這個“醉”字,讀了這首詞,你從哪兒看出李清照醉了?
3、說得非常好,連自己回家的路都不懂了,竟然走錯了,看來李清照真的醉了,那是什么讓李清照醉了?再次讀一讀整首詞,想一想。
。ㄒ唬┟谰。
李清照喝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好朋友在一起,品著美酒,你一杯我一杯,美酒讓李清照醉了。(師板書:美酒)
(二)美景
亭臺樓閣:
1、她僅僅是喝醉了嗎?想想還有什么令她沉醉?
(師板書:美景)
2、那是一幅怎樣的美景呢?展開自己的想象,能具體說一說嗎?
3、多美的意境啊,現在你能讀好第一句話嗎?(指名讀3個)我們全班一起讀一讀荷花:
1、同學們再想想,還有什么美景讓李清照陶醉了?(荷花)
2、是呀,你瞧,(出示圖片)你能結合剛才看到的和自己的想象說說作者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3、這樣的美景,還讓你想起怎樣的詩句?
4、你們說得真好。此時已是黃昏了,一切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是一個清香四溢,幽靜而神秘的世界。詞人和她的朋友們就是這樣一路欣賞著美麗的荷花,陶醉了,才會誤入其中。
5、現在,誰來讀好第二句話?指名讀,全班齊讀。
鷗鷺:
1、動動腦,還有沒有美景讓作者陶醉?出示鷗鷺圖片
2、讀了最后一句話,你的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我們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展開自己的想象。
3、是啊,這樣的情景還真是難得一見啊,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
4、誰能帶著你的體會讀讀最后一句話?多有趣啊,你的朗誦讓老師也陶醉了,還有誰想試一試?
。ㄈ┟狼
1、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再想想,在這樣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在溪邊的亭子里聚會,除了飲酒,他們還可能做些什么?
2、李清照和她的伙伴們在黃昏美景中縱情詩酒,你說他們能玩夠嗎?(不能)
3、對,他們沒玩夠,只是天晚了,不得不回去。那我們前面提到的“興盡”實際上指“興未盡”。不僅因為美酒、美景,還因為詞人和自己好伙伴在一起的那種美好情誼,讓她深深陶醉。
板書:美情
4、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李清照一個“醉”字,讓你們品出了那么多東西。其實不管“興”也好,“記”也罷,“醉”也好,還是“誤”也好,作者是“字字如金”。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醉”所以“誤”,因為“醉”,所以常常記得,寫得多好呀!
現在誰將整首詞讀讀好?指名讀。
5、他的朗讀仿佛將我們帶入了那段美好的時光,徐老師也想讀讀,也想感受一下李清照少女時代的快樂和悠閑。行嗎?(配樂朗誦)
師讀。還有誰想讀?(兩人)齊讀。
讀著讀著,我們已能將這首詞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吧,就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來讀一讀吧。ㄔ俅闻錁防收b)
四、拓展延伸。
1、拓展閱讀:
、拍晟俚睦钋逭丈钍侨绱说目鞓贰⑿腋,老師這里還有她的另一首詞:出示《昨夜雨疏風驟》自己讀讀看!
、茖Ρ瘸鍪尽冻S浵と漳骸泛汀蹲蛞褂晔栾L驟》,放在一起,你又有什么發現?
《如夢令》就是一個詞牌,所有的《如夢令》都是一樣的結構,一樣的字數,一樣的旋律。你還知道那些詞牌名嗎?(漁歌子、清平樂、卜算子、滿江紅、念奴嬌、憶少年、聲聲慢、雙雙燕、菩薩蠻……)
為了區分,有時我們就將詞的第一句話作為詞的題目。那這首詞的題目是什么呢?
讀詞我們還要把握節奏,根據今天的學習你能讀好這首詞嗎?
2、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
五、課后作業:
1、課后,我們可以再次走進李清照,走進她那一首首淺唱低吟的婉約詞,推薦大家讀一讀她的晚年名作《聲聲慢》。
板書設計:
如夢令
美酒
美景
美情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默讀等方式大體把握詞的主要內容:回憶“醉游”的歡樂。
2、通過《如夢令》的語調、韻律、節奏等來體味“沉醉”的程度,“陶醉”的感覺。
3、通過“想象心靈的動畫”來品味詩歌優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2、嘗試領會詞的意境,提高鑒賞能力。
《如夢令》教案 篇6
師:我聽說,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全校古詩詞大獎賽,同學們都在積極地準備著,F在,我出示畫面,大家根據畫面聯想古詩詞,看誰聯想得快?特別提醒一下:吟誦的時候,最好吟出古詩詞的味道來。
1、《尋隱者不遇》山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清平樂 村居》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看出來有沒有聽出來,前三首都是古詩。第四首是一首詞。這一節課,我們要再次好好感受一下詞的魅力。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幻燈片出示)
師:請大家自由朗讀這首詞,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正確、讀通順。(學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給我們聽聽?(指名一人讀)
師:讀得真好,“興盡晚回舟”的“興”是個多音字,“誤入藕花深處”的“藕”是個生字,他都讀準了。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老師想問問大家,“興盡晚回舟”的“興”為什么要讀第四聲呢?
師:哦,我明白了。有個成語叫“乘興而來,興盡而返”(讀)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趁著興致而來,興致滿足了就返回了。那這首詞中的“興盡”就是指------5
師:同學們,讀古代的詞,注意好詞句的節奏和停頓,就能讀出它的韻味,讀出它的音樂美來,請大家欣賞錄音《如夢令》,注意他朗讀時候的節奏和停頓。
師:想不想自己練練,也讀得這么好聽?(試試吧)
師:(指名讀) 來,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夠,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看注釋、看畫面、問老師、問同學。。。。)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ㄗ哉f—同桌說)
師: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師:曾經有人評價李清照的這首詞是“以尋常語繪精美畫”,那么這首詞描繪的究竟是怎樣精美的圖畫呢?請大家閉上眼睛再次欣賞錄音,邊聽邊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ㄤ浺簦
師: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稍停頓)用一段話把你看到的一個畫面描寫下來,好嗎?
師: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來說說看?
生:( )( )( )
師:真美!是詞中那句話讓你想到了這么美的畫面呢?(據答出示:常記溪亭日暮。。。。)
師:你剛才說得那么美,相信你一定能讀好它。(生讀)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我為之沉醉。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會在西亭邊做些什么呢?( )古人都喜歡飲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李清照盡管是個女子,但在她的許多詞里,都提到了酒。我們繼續,他們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 )
師: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者花香,酒香,他們吟詩、彈琴、唱歌、下棋,玩得多盡興啊!這景象怎能不令人沉醉呢?這就叫酒不醉人( ),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行文字。( )
師:繼續交流,你仿佛也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呢?
生:( )( )( )
師:這么美,怪不得詞人看得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誤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出示:興盡晚回舟。。。。。)讀
師:在這樣的藕花深處,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很多描寫荷花的古詩來,你想到了嗎?
生:( )
師:有詩有畫,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再讀( )
師: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于是(出示讀:爭渡。。。。。)
師:讀了這兩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 )
師:真是一幅熱鬧的畫面,讓我們來讀出這份熱鬧。(讀)
師:詞中有這么一個字“驚“,誰驚了?
生:
師:鳥背人驚,人背鳥驚,讓我們再來讀,讀出熱鬧,讀出歡快,讀出驚喜。
生:( )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麗的畫面。你們看,因為欣賞“西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這些畫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人(有鳥),這真是一幅流動的畫面!來,一起讀整首詞,讓我們在這流動的畫面中再次沉醉。
師:人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猜一猜李清照當時生活怎樣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她的詞獨樹一幟,登峰造極,被稱為“詞國女皇”。和你們猜測的一樣,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中,生活在她的眼里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我們品讀這一首詞,其實也是在品讀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少女時期的那一段美好的生活。
李清照中年的時候,宋兵與金兵作戰,節節敗退,李清照流亡江南,丈夫也去世了。她承受著國破、家亡、夫死的悲痛,晚年生活孤苦凄涼。那么,李清照后期生活的轉變使她的詞風又產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感興趣的同學下課之后可以繼續去讀她的詞。
《如夢令》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ㄓ蓪W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倮蠋熍錁贩蹲x
、趯W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ń處煾鶕䦟W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僖淮谓加沃,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Ξ嫷脑u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W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W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如夢令》教案 篇8
盛新鳳教學實錄:《如夢令》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師:咱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肯定是學了很多很多的古詩,對不對?誰是咱們這個班里面古詩念得最有味道的一個?推薦一個?
師:(對著大家指出的學生)這樣吧,你帶著大家來念幾首古詩,好不好?
生:(學生領念)《春曉》、《望廬山瀑布》。
師:同學們腦海中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吧,今天時間關系咱們不往下念了,這節課盛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寫的詞。知道詞嗎?
生:詞語。
師:哦,他說詞是詞語。盛老師告訴你錯了。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
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又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歡你,讀讀。
生:(讀詞)
師: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讀通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的時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第一句咱們可以這樣讀“常記/溪亭/日暮”。來,在位置上練讀一下。
生:(讀全詞)
師:節奏感把握得挺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
師:你自己能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生: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記得在溪邊黃昏的時候看日落。
師:在那里看日落時的情景。是嗎?不錯的,她這么說,咱們能聽懂她的意思嗎?能聽懂就可以了,來,往下說。你還能讀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歸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師: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師: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嗎?或者說是忘記(回家了)。
師:再往下說
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他開船的時候開到有荷花的地方。
師:對,劃船的時候。那個時候船沒有機器的,劃的。劃到哪兒去了?
生:(齊說:荷花深處去了。)
師:是的,荷花深處去了。
師:接著說。
生:我理解的是興(xīng)盡晚回舟
生:興(xìng) 盡晚回舟,他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結果到了荷花的深處。
師:他這么說咱們明白嗎?他說“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興盡了”,你能不能說明白點?
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她的興奮已經沒有了。
師:興奮沒有了,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嗎?他說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覺得是幸好有晚回來的船只。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你怎么理解?
生:我覺得是應該朝霞沒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師:她看著看著,陶醉在里邊了,但是,天都黑下來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實這個“興盡”是興未盡,但是因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師:還有最后兩句沒人說,誰來說?
生:我解釋的是驚起一灘鷗鷺。意思就是她在開船的時候不小心進入了荷花的地盤。然后荷花里邊有許多的鷗鷺,被她船一開進來就全部飛走了,就是驚起一灘鷗鷺。
師:荷花深處,不是荷花的地盤。然后劃船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誰讀明白了?
師: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在搶著劃船,這個時候把一灘歐鷺給驚起來了。
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說把咱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說長不長?
生:長
師:可是這一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咱們先來讀讀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讀。
生:(讀一、二句)
師:“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生:我想起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詩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陽的日落。
師:太陽的日落。這話怎么說,說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他剛才的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幫助你一下,你們看。襟w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沉醉不知歸路。她是這樣讀的,你也來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深情朗讀。)大伙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仿佛看到那樣的情景了,再來一次。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大聲地、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吧!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看。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在干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在看景色。
師:看景、吟詩、作對,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蹅冊僮x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讀兩句)。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再讀一讀,品一品。
生:“藕花深處”。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請讀讀第三句、第四句。
生: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三)畫面3:一灘鷗鷺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中聯想起畫面來了?自己讀下去。
生:“一灘鷗鷺”。
師: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他們可能在說,讓我先走,讓我先走。
生:怎么辦呀,劃不出去了。
生:我聽到了歐鷺翅膀拍打的聲音。
生:還聽到了非常急的“嘩嘩”的劃船的聲音。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聽到這樣的聲音的?
生:爭渡
師:因為她們在搶著劃船。真會讀書。
生:還聽到溪水聲。
師:溪水被船槳擊起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鷗鷺在叫。
師:鷗鷺叫聲響不響?
生:響。
師:你怎么知道有這么響?
生:因為上面說驚起一灘鷗鷺,是“驚起”的,又不是憑空飛起來的。
師:是啊,它是一下子受驚了之后,突然“撲拉拉”飛上了天空。
生:而且她是驚起“一灘”鷗鷺,一群鷗鷺全部被驚起,一起叫所以很響。
師:你想啊,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皳淅币宦,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這樣劃船能把歐鷺驚起來嗎?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劃得再有勁一些,你再來試試。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想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說)
生:多么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
生:驚喜。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兩句。
四)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 “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盛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熒R讀)
四、瘦讀全詞、品味語言。
師:同學們真能干。讀著讀著就把這首詞讀胖了,讀美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板書:瘦)
師:你能不能讀著讀著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生:我覺得是一個字“美”。
師:確實是美的,可惜這里邊沒有直接寫“美”字。
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只有美景才能讓她沉醉,我認為是醉。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來了?
生:它有日暮,有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認為是醉。
師:那就請你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醉)
生:我覺得這個字應該是“夢”,“如夢令”的“夢”。
師:盛老師告訴你,“如夢令”是個詞牌名,它分開來是沒有特定的意思的。不過我想聽聽你說夢的理由。
生:就是作者寫的這首詞像夢一樣的很美。
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生:我覺得是“記”,因為整首詞都是在寫她記著的東西。
師:她回憶怎樣的美景?
生:她記得溪亭日暮,記得藕花深處,還記得一灘鷗鷺。
師:你們覺得這個“記”字有道理嗎?(有)請你去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記)
生:我認為應該是“暮”。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她看了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為留戀剛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的深處。然后才清醒過來。
師:她為什么要這么著急地劃出來?
生:因為她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入的很深了,所以這么著急。
師:白天的話用得著這么著急嗎?(不用)還是因為“暮”對不對?請你寫在黑板上。(生板書:暮)
生:我認為是 “興”,因為她興致很濃,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記了回家的路,所以后來才誤入了藕花深處,驚起了一灘歐鷺。
師:有道理。其實她是興未盡,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時候有了意外的收獲,其實一“興”未平又起一“興”。請你也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興)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
“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生:陶醉在鷗鷺飛起來的時候。
師:美景中。
生:記憶里。
生:還陶醉在日暮里。
生:陶醉在荷花的清香中。
生:陶醉在誤入藕花深處(的快樂中。)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盛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字數一模一樣,都是33個字。
生:我發現它們同行的每個字都是對應的。
師:句式一樣的,是嗎?
生:題目一樣,作者也一樣。
師:題目你還記得叫什么?就是咱們說的?(生齊說:“詞牌名”。)你還發現什么了?
生:我發現格式都一樣。
生:最后一個韻母都是“u”
生:都寫到了醉。
師:哪一句?
生:“濃睡不消殘酒”
師:李清照的詞中還有很多也寫到喝酒了,有興趣可找出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如夢令》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誦、情景再現,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總結鑒賞詩詞的方法,掌握自主鑒賞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三、教學難點:嘗試領會詞的意境,提高鑒賞能力。
四、教法學法:誦讀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課件出示圖片。師:咱們先來欣賞張圖片,感覺怎么樣?她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誰嗎?她最擅長作詞。你們知道詞嗎?
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
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如夢令》這首詞嗎?迫不及待了吧,請大家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什么意思?(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1、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開始吧!
2、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3、師: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師: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生:“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這個詞,你腦海當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生朗讀。
師:你們看啊!
。ɡ蠋熯叢シ湃章涿谰斑吤枋觯狐S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
師: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師:這個“藕花深處”,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師: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2、陶醉在美麗的意外中。
師: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從哪個詞語中聽出來的?
師: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師:是啊,這可是意外的驚喜!所以是“鳥驚人也驚!”
師:那簡直是大自然的奇觀啊,這發生在一瞬間的大自然的奇觀,看得他們心都醉了!他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意外中。
師:再讀。
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師:詞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咱們再從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生:(學生讀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資料。)
師:為什么這么開心?
生:因為李清照她年輕時候的生活非常優越,家庭幸福美滿。
師:是啊,年輕時的李清照一直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
咱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跟詞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生齊讀,師生合作讀,生背誦。)
師:這樣難忘的郊游經歷她能忘得了嗎?
師:這樣身心釋放的快樂能忘得了嗎?
師: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記得,經常地回憶啊,所以是“常記溪亭日暮”。
師:詞人因樂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她喝的是什么酒?
4、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熒R讀)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師:剛才我們在學古詩詞時掌握了一種本領,就是把詞“讀胖”,咱們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師: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學生說字眼,說理由,并板書。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如夢令》教案 篇10
張上明 [原創]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語文{試用本)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中,選了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課本在注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的“爭渡”時,是這樣注解的:“[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劃過去。‘爭’通‘怎’!惫P者認為,將“爭渡”的“爭”解釋為“怎”,有損文章的表現力,也似乎難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夢令》一詞的內容是追敘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詞所寫的是其中的一個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于“沉醉”而“不知歸路”,才有“興盡晚回舟”,結果“誤入藕花深處”。也正是由于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里才有了慌張。而心里的慌張表現在行動上則“爭渡、爭渡”忙亂不已,連“溪亭”邊的“一灘鷗鷺”也被“掠起”了。特別是連續的兩個“爭渡”,將當時的慌忙之情表現得一覽無余。顯然這里的“爭”字解釋為“爭著”、“盡快地”比較合情合理。
再從“爭”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來看主要有三:(1)爭奪,競爭。(2)爭辯,爭論,(3)規勸(讀音為zheng)(見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釋“爭”為“怎”極少見到。況且如果在這首詞中將“爭渡”的“爭”釋為“怎”的話,詞中所描繪的慌亂忙碌的情景就蕩然無存。如果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談論或者思考,沒有忙亂、焦急之中聲勢不小的劃船激水,又怎么可能“驚起一灘鷗鷺”呢?
(該文發表于《語文報》初中版315期2002\1\21)
《如夢令》教案 篇11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如夢令。
二、初讀感知。
1、生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適時糾正學生的讀音,指導關鍵字詞的讀音。
3、學生齊讀詞。
三、細讀全詞,古文今譯。
1、過渡: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2、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適時指導 “暮” “醉” “爭渡爭渡”等字詞的意思。
3、這首詞用了多少個字?(三十三)
小結: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1、引導學生:學古詩詞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2、學生討論,適時板書:醉
五、牽引“醉”線,分層解讀。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過渡: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2、引導學生想象 “溪亭日暮”這個詞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3、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4、過渡: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對對子,看風景……
小結: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5、小結,繼續討論:好!大伙兒還能從哪些詞語當中讀出這個“醉”字來?
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所描寫的畫面。
這種畫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6、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結:那場面多壯觀啊?疵襟w: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如夢令》教案 篇12
一、對聯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如夢令》。上課之前,有的同學光 顧和老師聊天了,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兩副對聯,請同學讀一讀。
一生讀:大明湖畔趵突泉邊 故居在垂柳深處
漱玉詞中金石錄里 文采有后主遺風
。ㄔS多學生舉手想讀)
師:先不念了,誰能猜著,老師為什么要寫這副對聯?
生:因為這副對聯是李清照寫的,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詞。
師:錯,不是李清照寫的,再猜。
生:右邊描寫的是李清照去玩兒的地方的情景,左邊是描寫李清照的才華的。
師: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離十了,不是李清照寫的,但是和李清照有關系。昨天我請同學們查資料,看來同學們都沒有查著類似的資料。大明湖、趵突泉是兩處名勝,在山東省的濟南市。大明湖旁、趵突泉邊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處。李清照一生寫了許多詞,后人就將她的詞編撰在一部書里,這部書就叫《漱玉詞》!妒裨~》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學過《西江月》,辛棄疾的集子叫《稼軒長短句》。《金石錄》也是一本書,是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寫的一本書,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專家學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狀的石頭。
生:還有金子。
師: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屬類的一些東西,如銅質的一些東西。比如說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專門研究這些文字,這些人就叫金石學家,是非常有學問的人。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遺風,后主是誰?有句詞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詞。
二、檢查預習結果
1、初步了解
師:下面,我來檢查預習結果。預習的程度:會讀是一種,會背是一種,讀懂了又是一種,你們覺得你們屬于哪一種?
生:會背。
2、請三生板演
師:好。請三個同學到黑板上默寫。我聽說有一個叫高士奇的同學寫字特別好,請你來寫前兩句;另一個女孩寫三、四句,最后兩句由那個男孩來寫。把字寫得大大的,讓大家都能看清楚。
。ㄈ逖,老師的檢查仍在繼續。)
3、和其他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師:我繼續檢查其他同學的預習情況:題目是《如夢令》,詞牌名,誰來告訴老師,詞有什么特點?以前學過詞嗎?
生:學過《清平樂(yuè)》
師:是清平lè還是清平yuè?
生:是yuè,因為詞是在宮里去唱的,樂是樂曲的意思,所以就應該讀yuè。
師:非常準確。詞最早是有曲子的,有譜的,F在有許多詞牌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比如《清平樂》《漁歌子》《水調歌頭》。他說出了詞的一個特點:最早是配樂演唱的。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
生:詞有詞牌名和題目。
生:詞不是四句,而且每一行的字數不一樣。詩一般都是四句。
師:詩只是四句嗎?
生:還有的八句。
師:詩有的一行七個字,有的一行五個字。詩的要求十分嚴格,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詞有一千多種,格式非常自由。
關于詞我們今天就說到這兒,下面來看這幾位同學寫的情況。
4、檢查三生默寫情況
(師轉身領學生一起檢查同學默寫情況。)
第一句:常記西亭日暮。
生:應該是“溪”,不應是西。
師:為什么是小溪的溪?一會兒要說到。我們繼續看……
第三句:興記晚回舟
“記”應該改為“盡”
師:興讀“xìng”還是“xǐng”?
生:xìng
師:為什么?
生:非常高興。
師:有興致的意思。
第四句:誤入藕花山處
生:“山”應為“深”。
師:“藕”是本課的一個生字,他寫對了。通過檢查我們發現,有的同學雖然會背了,但是沒有注意本課的幾個生字,有幾個字很容易寫錯,如“溪亭”是溪水邊的亭子,而不是西邊方向的亭子,所以不是“西亭”;“暮”是日字底,而不是巾字底,為什么呢?
生:日薄西山。
師:“沉”不要寫成“沈”。把“盡”寫成“記”表明沒有理解詞的意思,一會兒我們再解釋。
三、讀詞質疑
師:下面我要提問第二個問題,因為有的同學說了,這節課我們是帶著任務來的,您一定要多問問題。我可以問問題,你們也可以問我問題。你們都已經預習這首詩了,你讀懂了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不著急舉手,可以認真思考一下,大家打開書,請一同學讀一遍。
。ù笃聊怀鍪尽度鐗袅睢罚
一生讀詞。
另一生再讀。
師:請問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生:“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取渡過。
師:對不對呢?我們先作為一個問題寫下來。(板書:爭渡)
生:是詞人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理解完這首詞我們再解答誰的答案對?你可以接著提你的問題,也可以說你讀懂了什么?比如說這首詞寫的是什么?
生:我認為寫的是李清照在溪亭喝酒,喝醉了之后不知歸路,一不小心進入了藕花深處,于是和鷗鷺爭著渡河。
師:這位同學把詞完整地串了一遍,他認為是寫了一件事。說是:有一天到溪邊去玩兒,迷路了,誤入藕花深處這樣一件事。
生:我認為是:坐船到溪邊的亭子里游玩,去了以后喝了些酒,然后醉了,到了晚上不知道怎么回去了,劃著劃著就跑到藕花深處去了,很著急出來,就驚起了一灘鷗鷺。
生:題目為什么叫《如夢令》呢?
師:詞都有詞牌,詞牌就規定了這首詞的格式,比如《西江月》是一種格式,《如夢令》又是一種格式,詞有長有短,“令”是最短的一種詞。剛才同學們都發現了這是寫了一個過程,一件事,現在我們具體來看看,寫了什么樣的一件事情?在這樣的事情中李清照經歷了什么?
四、研討詞意
師:我們先看前兩句,誰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生: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李清照經常記起這件事。她喝醉了,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她說了一個非常好的詞的解釋——經常想起這件事,所以說這是一次回憶,不是剛才發生的事。那么,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
生: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的一件事。
師: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在溪邊亭子里他們做了些什么呢?
生:他們在亭子里喝了些酒,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師:是自己喝悶酒嗎?
生:她還可能約了一個或一些朋友,一塊兒游玩,一塊兒喝酒。
師:還可能是什么情況?
生:還可能是去慶祝某件事,比如說得了獎。
師:總之,是在高興地喝酒,游樂。誰來解釋三四句?
生:李清照微醉以后,回家的時間有點晚了,所以她不小心就進入藕花深處了。
師:為什么會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呢?
生:因為她喝酒喝多了。
師:因為“沉醉不知歸路,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大家想一想,藕花深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
生:藕花就是一些荷花、蓮花,荷花結蓮藕,所以叫藕花,它們很漂亮。
師:有一首詩叫……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雖然此時不是映日的荷花,但是無窮碧的荷葉一定給李清照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這也是一處美景,作者玩夠了要回家了,誤入藕花深處去了,之后怎樣呢?誰來說后兩句?
生:之后想渡出來,結果不小心驚起了一灘水鳥。
師:讓我們回到開始的問題:“爭渡”是什么意思?
生:爭先恐后的劃船。
師:東劃劃,西劃劃,爭著劃。還有別的解釋嗎?
生:爭渡就是和誰爭一件什么事?和藕花爭。
師:有的同學說和鷗鷺爭,有的同學說和藕花爭,到底怎么個爭法?
生:非常著急的劃船,就是想劃出來。
師:爭先恐后,都想先劃出來,這時,驚起了一灘鷗鷺,為什么驚起一灘鷗鷺呢?
生:因為水里有鷗鷺。
師:是的,為什么被驚起呢?
生:因為劃著劃著,驚動了水鳥,水鳥比較怕人,所以被驚起來了。
師:還有別的說法嗎?
生:因為他們劃的特別著急,這時候太陽落山,水鳥正在睡覺,他們弄的水波紋或者說弄出來的那種聲音驚動了水鳥。
師:日已薄暮,水鳥都已經休息了,這時,他們劃船的聲音驚起了一灘鷗鷺,多美的景象!
生:我還在想剛才的問題,應該是和藕花爭渡,因為前面說“誤入藕花深處”,那些水鳥應該不是在水里睡覺,應該是在荷花深處做窩,荷花的響聲把它們驚醒。
師:誰和藕花爭渡呢?
生:李清照
師:李清照誤入藕花深處了,可能枝蔓把小船纏住了,這種理解也非常好。大家如果沒有問題的話,我還有一個問題:剛才大家都認為,李清照喝了點小酒,有些微醉,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么,我們整個讀完詞之后,感覺“沉醉”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
生:沉醉就是喝的酒特別多,找不著回家的路了。
生:被美景沉醉了,特別喜歡,所以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五、讀人悟詞
師:你說的是沉醉于美景的意思,這時,李清照的心情怎樣?我們不說了,一起讀出來,自己先練習讀。
生自由練讀。
師:請同學來讀,要讀的比剛才有進步,因為已經了解了整個詩意。
一生讀
師:你覺得你讀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贊嘆美景。
師:沉醉于美景之中,誰再來讀?
一生讀
師:你們聽出了李清照的什么心情?
生:前面是高興,后面是著急。
師:高興又著急,一種興奮的心情。
師:下面,教師配上樂,大家齊讀一遍,老師起頭。
生配樂齊讀
《如夢令》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教學重難點
同目標2
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法學法
情景想象法,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大家知道“詞家三李”都有誰嗎?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白),背兩首他的詩。其實,李白不只是“詩仙”,他還是“百代詞曲之祖”。
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煜),背幾句他的詞。李煜被稱為“詞圣”。
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姓李,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是婉約派的開山之宗,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詞,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學生看視頻:簡介李清照)
二、了解有關詞的基本知識
1、你們學過哪些詞?(《長相思》、《清平樂·村居》、《憶江南》)
2、你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么?
(詩每句字數一樣,而詞不是。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可配樂演唱。詞有的分上下闋。詞有詞牌名,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韻律。
3、《清平樂》是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如夢令 憶江南 水調歌頭 西江月 虞美人 )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了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我們今天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在學習詞的時候,要打開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三、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自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準一個多音字“興”,認清一個生字“藕”的字形;讀對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讀;齊讀(隨機糾正錯音)
3.聽配樂范讀(課件)
4、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一起商量商量。
5、交流:
(2)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3)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4)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
(5)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
(6)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7)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8)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9)指名學生說說詩的大意
(10)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品讀悟情
1、經同學們這么一聯想補充,這首由30幾個字組成的高度凝練概括的詞立刻豐滿具體起來了,我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那么多美的畫面。來,一起讀這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2、你們真能干,自己就能讀懂詞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詞眼”,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來,讀讀這首詞,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隨機板書學生的答案)
3、圍繞“醉”來感悟
文章是怎樣圍繞這個“醉”字展開的?是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陶醉了?(板書:醉)
(1)、陶醉于美酒、美景
這首詞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讓你讀懂這個“醉”字?
、 一二句描繪了一幅“溪亭日暮”圖
1、咱們先來讀讀一、二句
從哪里讀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為何會“不知”?)
“沉醉”是啊,同學們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什么時間?(日暮)
你的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日暮時湖邊的美景。
交流: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看著這樣的景色,你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哪些詩句?
(如:;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雖然這里不是長江黃河,但落日美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請你調動想象說一說
(生:喝酒 生:聊天 生:做詩、對對子 生:看風景。)
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板書: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讓我們閉上眼睛帶著濃濃的醉意讀一讀
還有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醉了?我們讀下去
畫面2:誤入藕花深處
、诶^續交流:三四句描繪了一幅“藕花深處圖”
從“藕花深處”這句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一番。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樣的荷塘使你聯想起哪些詩句?
(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多美的荷葉荷花呀!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
2、太美了,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3、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等他們警醒起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將船劃到了藕花深處,可見他們真的是醉了!于是開始――“爭渡,爭渡”,讀下去!
如果剛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話,那現在該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詞人陶醉于美麗的意外
的景色中。(板書:美景)
(2)畫面3:爭渡驚起鷗鷺
1、此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聽——嘻嘻哈,嘩啦啦……你聽到了什么?(聽到了鷗鷺的聲音、聽到了劃漿的聲音、聽到了詩人的笑聲、聽到了爭吵的聲音……)
從哪些詞聽出來的?(驚、爭渡)
2、古代的女子平時受到的約束比較多,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那種少女活潑的天性也就全部流露出來了,大聲的笑哇叫啊,那場面多么歡快熱鬧! 讀出他們搶著劃船的熱鬧情景! 指名讀
3、你還看到了什么?給大家描述一下。
仔細看——看到了什么?(鷗鷺飛起來了。)多不多?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一灘)如果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話,那么眼前該是——“一灘鷗鷺上青天”了。?
4、是啊,她們拼命地劃著船,水聲,笑聲,叫聲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皳淅币宦,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天空,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詞人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驚喜 師:為什么那么驚喜?
生:壯觀的景象令人驚喜;因為白鷺落下的地方就是岸邊了。
師:這真是美麗的意外!該是多么意外的驚喜啊!所以是“鳥驚人也驚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讀“爭……驚……”
、芸粗谰埃分谰,還伴著這美麗的意外。詞人深深地……(醉了)。這難忘的郊游的經歷她忘的了嗎?所以這首詞一開篇就說“常記”。
5、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她陶醉在日暮時的美酒中,陶醉在沁人心脾的荷香中,陶醉在鷗鷺驚飛的意外中,陶醉在與朋友相約游玩的快樂里,她的心都醉了!(板書:游玩樂趣)
(3)美好的生活讓她陶醉
我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從這首詞中猜測到李清照當時生活得怎么樣嗎?(幻燈出示:適當補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小結:的確,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當中,生活在她的眼睛里邊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她記下的美好的生活場景,(板書:美好生活)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那次難忘的郊游。有感情的齊誦這首詞。
曾記得:人悅時,鳥亦歡顏,花也笑。
李清照早年時生活如此幸福美滿,那么他晚年生活境況如何呢?
五、請同學們再欣賞一首她晚年寫的《聲聲慢》,你聽一聽,體會體會,感覺有什么不同。
1、 聽配樂朗誦。(視頻)
2、聽了這首詞你感受到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境況怎樣?
(凄涼、慘淡、愁苦)
師:你從哪些句子當中讀出了她的這種苦和愁?請你把句子讀出來。
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師:一連串的疊詞表達了她的愁和苦。
生:“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師:這滿地的黃花在她看來都憔悴了。
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這樣的情景一個“愁”字怎么概括的了啊!
生:“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師:看到以前為她傳遞過書信的大雁,更讓她傷心。
生:“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師:這樣的情景她覺得太難挨了。 生:“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薄
師:夠了,同學們,這首詞當中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詞人內心深處吐出來的愁和苦。兩首詞同樣出自李清照之手,但所表達的感情截然不同,一喜一悲。這是為什么呢?
探詢凄苦原因。
3、 學生再看資料。(課件出示李清照晚年生活狀況資料)
4、看了這段資料,大家知道原因可吧。在國破、家亡、夫死,晚年無家可歸,流亡在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的情況下,她的詞的風格發生了變化。
6、 指導讀。(齊讀前兩句兩句)從疊詞當中您體會到了什么。痛苦,傷心,絕望,無助……讓我們再讀這一句話。讀得再慢一點
7、你覺得她在尋覓什么?(往日的歡樂、幸福的家園、完整的國土、親人、友情。 美好的生活!)
師:但這一切不復存在了!敖杈茲渤畛罡睢谑沁@無法排遣的痛苦心情化作了一行行心酸的文字。再讀第一句。
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姐到孤苦無依的悲慘老婦,一代詞人李清照飲盡了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
生:齊背《如夢令》。
總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么這么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我想,這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里邊的一種價值。
六、布置拓展作業
1、課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詩詞、文章來細細品讀,并能用今天課上所學的知識去分辨分別是她什么時期的作品;同時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積累。
2、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
(1)請會畫畫的同學課后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
(2)或者用你的生花妙筆將其改寫成一篇散文。
《如夢令》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詞的意思,根據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3.感受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品味意境,體會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點撥、討論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一)《如夢令》課件資源
1.收集有關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2.收集有關“靖康之變”的相關資料。
3.收集有關《如夢令》這篇課文的相關教學資源(文字、視頻、圖片資料)。
(二)多媒體教室
五、教學過程:
。ㄒ唬⿲
1.背誦古代詩詞,溫故知新。
2.比較詞與詩,略說不同。
3.交流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上課伊始,談話交流:六年的小學生活讓我們積累了許多古代詩詞,現在,你還記得哪些?學生回憶曾學過的詩詞之后引出詩與詞的比較。接著告訴學生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這時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學生齊聲朗讀之后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
設計意圖:回憶古代詩詞是為了溫故而知新。課件顯示課題和作者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營造與本文相融合的美好意境。出示李清照的相關資料則是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
。ǘ┏踝x
1.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說說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師生活動:重點抓住“常記”“沉醉”“興盡”“爭渡”等詞語理解詞義。最后歸納課文敘述的主要內容。
2.聽讀課文,體悟情感。
聽課文錄音,說說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呢?
設計意圖:自由讀詞的目的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并熟悉文本,從整體上感知課文。文本是學習的根本。在學生朗讀之后點評“興”字的讀音則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聽課文錄音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古詞的魅力,體會古詞朗讀時舒緩的語速和連貫的氣息。質疑交流目的是為了引發學生思考。讀懂“常記”“興盡”等詞語的意思,為讀懂整首詞的大意、把握情感、感知意境作鋪墊。
。ㄈ┘氉x
1.細讀課文,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2.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ㄕn件出示課文動畫)
學生相互比較動畫與課文并思考:動畫中哪些景物課文中寫到了,哪些沒有直接寫出來。在共同探討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1)引導學生想象“溪亭日暮”的畫面,抓住一“醉”字,用自己的話說說是怎樣的情景。
。2)引導學生想象“藕花深處”的畫面,抓住一個“誤”字,體會作者無比激動和陶醉的心情。
。3)引導學生想象“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的畫面,抓住一個“爭”字,一個“驚”字,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一幅畫面描寫出來。
3.小結:體會本文詞眼——“醉”。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全文,想一想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作者的心情。
設計意圖:從動畫入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說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也是語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看詞想象畫面,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深刻體會作者美好生活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ㄋ模┭葑x
溪亭日暮的寧靜恬淡,藕花深處的神秘幽香,一灘鷗鷺的壯觀驚喜。這一切,留在少女時代的李清照的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記,常常不自覺的輕輕吟唱起這首詞;匚赌谴坞y忘的郊游。你聽——
(課件播放歌曲《如夢令》)
學生邊聽,邊跟唱。再次基礎上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讀詞:注意“沉醉”、“誤入”、“爭渡,爭渡”、“驚起”等詞語包含的情味和意味。
設計意圖:出示歌曲《如夢令》是使學生受到古文化的熏陶,再一次感受作者的情感。
。ㄎ澹┍茸x
(課件出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寫得清新明麗,生動活潑。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邊讀邊想象,詞人又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從中讀出了詞人怎樣的心情呢?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境,作者筆下的景物也不一樣了。讀詞,我們要能透過景物,讀出作者的心情。兩首詞,讓我們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讀到了不一樣的李清照的詞。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兩首詞進一步鞏固詞的學習,了解詞人李清照。
。┛偨Y
今天我們領略了一幅幅優美的畫卷。感受了作者快樂和幸福的美好時光。讓我們齊聲誦背全文,在誦背中結束今天的學習。
《如夢令》教案 篇15
一. 話題引入,初讀全詞
1.導入揭題。
2. 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3.指讀,指導讀詞要求
4.同學們,請你根據詞語解釋,先想一想這首詞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說一說。
5.輕讀,體會一下詞中傳遞出詞人和朋友們怎樣的心情?
6.你是從詞中哪些詞語感受到的?
二.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1.反復讀幾遍詞,圈圈劃劃,想想詞人和朋友們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調整)
(1)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不知歸路——為什么會“不知歸路”?只有她一個人喝醉嗎?真的是快樂的酒醉啊,讀—
溪亭日暮——詞人和朋友們看到了怎樣落日的美景,會說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讀—
(2)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興盡晚回舟——什么“游興”滿足了?怎么讀?
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到了荷塘深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讀—
(3)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為什么要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讀——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還聽到了什么聲音?咱們也和詞人快樂地爭渡,讀——
(4)再讀,感悟詞人不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還“沉醉”于“情”。
三.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對照比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
四.布置作業,閱讀拓展
1.練筆:嘗試著將這首詞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2.推薦上網瀏覽有關李清照的專題網頁,閱讀詞人的其他作品。
如夢令
酒
沉醉 景 快樂
情
設計理念:
1.詞中有畫的想像必須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詞境。
2.繪出文字的畫面--傾聽文字的聲音--品嘗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內涵。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誦,以“沉醉”為切入點,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2. 有感情地吟誦詞。
教學重點及難點:
1.以“沉醉”為切入點,想像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時間:四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