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精選13篇)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發布時間:2023-01-08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精選13篇)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1

  反復讀<如夢令>有如下疑問:

  1、沉醉

  指喝酒而大醉?還是為欣賞溪亭的美景而醉?還是與友人談笑游玩陶然而醉?

  2、爭渡

  是因為誤入藕花深處與同伴們爭渡,還是作者自己奮力往外游而爭渡?

  3、插圖

  插圖的意思似是指李清照開懷暢飲而醉,獨自一人在爭渡。

  4、溪亭

  是指溪邊的亭子?還是指一個名叫“溪亭”的地方?

  snall一家之言,未必正確:

  1、關于第一點,我認為可以讓學生討論并提出自已的依據,而不必有標準答案,竊以為,三者兼而有之。寫這首詞的時候李清照的生活是舒適而悠閑的,酒醉,景醉,人醉都有是極有可能的。

  2、關于這一點,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會明白了。(先說明一下,我一直認為,搶著劃船是不太可能的,忙亂中不知怎么走,亂劃倒是有可能的)

  文章帖在下面: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喜歡宋詞的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李清照的《如夢令》,全詞淺顯易懂,就算沒有古文功底的人也能理解。于是,許多人就胡亂引用,特別是“爭渡,爭渡”更是被用來鼓舞人心,意思是“使勁劃呀,搶著渡”?吹枚嗔,就讓我不禁懷疑起來——李清照是怎么了?

  再來看一下全詞,意思大概是有一次到溪邊的小亭子里喝酒,天晚了,也喝醉了。由于天暗頭暈,劃著船走錯了路,回過神來時已到了荷花深處。關鍵是后兩句,絕大部分注家都說:這時大家都來精神了,搶著劃船,亂渡,他們這么一撲騰,把河灘的鷗鷺都嚇飛了!

  李清照缺心眼兒嗎?已經找不著路了,摸不著北了,還要那么傻呵呵地爭著劃船,往哪兒劃呀?明明是“興盡晚回舟”,又找不著北了,這時候應該著急呀,怎么還會搞劃船大賽?“溪亭”不會很大,坐不了幾個人,李清照大家閨秀,有頭有臉的人,高雅人的聚會不會像丐幫一樣成群結隊一大幫子,而只能是幾個人。這樣幾個文人雅士,不太可能同去同回(如果是住得很近的人,一般不會跑到距離大家都很遠的、遠到需要劃船且還能迷路的溪亭去喝酒聚會,應是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到溪亭聚集),更不可能好幾條船在一起,說不定當時只有李清照自己的一條小船(載不動許多愁的蚱蜢舟)。就算有兩、三條船,早不比賽晚不比賽,跑到荷花深處后、天已經黑了后、找不著回家的路了后,突然要舉行劃船比賽了,這不是神經病嗎?

  李清照當然不是神經病——八百多年來,中華大地上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也沒發現李清照是神經病。那她又怎么會寫出這么不可理解的詞且被那么多人傳唱引用呢?看來問題出在現在的注家和引者身上。因為他們不知道漢語在歷史長河中在不知不覺地變化著,李清照時期,“爭”既可以當“奮勇爭先”的“爭”講,也可以當成“怎么”的“怎”用,原因是,那時它們的讀音相同。其實現在在我所在的青島,當地老百姓依然把“怎么的”讀成zengmedi。

  這樣一解釋,全篇豁然開朗。由于和好朋友在一起,推杯換盞,不知不覺酒就喝多了,天色也晚了,這時趕緊回家吧,誰知又迷了路,猛然發現已經跑到“藕花深處”了,“怎么辦呢?怎么出去呀?”一著急,把河灘上的一群鷗鷺都驚飛了。前面寫了那么多的適意,這里遇到了一點小麻煩,有一點樂極生悲的自嘲,同時也有一絲隱含的貴婦人的百無聊賴。

  “文化大革命”培養的一群文盲偏要故作斯文,想引用古詩詞來形容他們大干快上的熱火朝天的勞動、運動場面,誰知弄巧成拙,露出狗屁不通的馬腳來。

  那么在以前“爭”真的可以當“怎”解嗎?我們就還回到宋詞里來尋找證據吧。

  北宋有位詩人叫林逋,他死后五十多年李清照才出生,這個人有怪癖,種梅養鶴,終生不娶,被人稱為“梅妻鶴子”,他曾寫了一首《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邊潮已平。

  “爭忍有離情”中的“爭”,不應理解為“怎”嗎?

  比林逋早出生134年的羅隱,說這個名字好多人可能不知道,但他的詩卻是每個人都能背出一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在一首詩里也用了一個“爭”字。這首詩也挺有名,叫《柳》。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意思很明確,說柳樹你自己家的柳絮尚飄無定所,怎么還能懂得用你的柳絲牽絆遠行的人呢。

  說到了柳,有人就想起了柳永,那我們就拿柳永的詞來檢驗一下,其實柳永詞里,把“爭”當“怎”用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僅舉一例。

  采蓮令

  月華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憑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斷腸爭忍回顧”是“斷腸爭著忍回顧”還是“斷腸怎忍回顧”?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據理力爭”了,哈哈。我們再來解釋另一個常用詞——爭奈!盃幠巍痹诠旁、詞、文中大量存在,現在還有人在附庸風雅地用著,這里我們可以把它翻譯成白話文了,就是“怎奈”或“無奈”。

  最后,本著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我們給李清照的《如夢令》重新標點。

  3、關于這點,可以讀讀“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個故事,圖只是為給學生以形象的感覺,不必過分深究;再者,大家酒散了,自己一個人回家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當然這是在第二點考證的基礎上的推論。

  4、從李清照詞中描寫的景物看,溪邊的亭子可能性很大,地名的可能性極小。

  參考資料: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鑒賞】

  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佳作。

  首聯破題。“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閑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扳潘肌保侵冈娙嗽谀纤螠缤鲋,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的區別。不了解首旬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才能透過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僨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韻。

  頷聯緊承一二句!案邩湓鲁醢住,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馀思”呼應。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馀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不正說明他感慨至深嗎!

  頸聯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閑坐數流螢”,獨坐無聊,只得藉數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復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本平,然用‘穿’、‘數’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弊阋娫娙擞米种。

  末聯寫景!昂翁帩O歌起,孤燈隔遠汀!币宦暵曈崎L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馀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

  附詞語釋義

  溪亭

  臨溪水的亭子。 唐 張祜 《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 宋 李清照 《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誦學過的詞《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六盤山》。

  2、出示《清平樂村居》、《清平樂六盤山》,導說詞牌名和題目分別是什么。

  3、在比較中簡略帶過詞牌在押韻、句式、字數上有規定。

  4、今天,我們學習另外一首詞,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讀詞

  1、詞牌名是——,題目是——

  2、指名讀詞,像這樣具備1、3、4、5、6句押韻、第5句反復、共33字特征的詞牌叫——

  3、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力爭讀出節奏、韻味。

  4、檢讀:

  正音:興、藕;理解藕花,寫字。

  節奏——可以與理解意思結合

  5、導入理解意思

  三、解義

  1、自學,嘗試理解全文的意思。不理解的字、句打問號,然后同桌相互探討。

  2、集體交流、探討字義、句義。

  3、想象畫面,情景相生。

  完成練習:

  想象情景:

  時常想起從前的一個日落時分—————————。

  興致得到滿足后,很晚了才——————————。

  四、解惑、品詞

  解惑,圍繞“醉”字品味詞中之景、事、情、理。

  醉而忘返——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而返——晚(興致不易滿足)

  花又醉人——誤,無意中的過失;花醉誤?——緣何至深處?;酒醉誤?情醉誤?暮夜誤?

  爭渡爭渡——動作、性情醉人

  鳥驚人醉——一灘,滿灘。

  沉醉往事——寫下《如夢令》(常記——)

  1、細讀課文,展開想象,引導學生捕捉看到的畫面——可以劃出。

  2、討論、交流。

  溪亭日暮——一道殘陽鋪水中、三亞落日、酒逢知己千杯少、景也醉人何必酒……

  (1)、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并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溪亭日暮圖”,讀出“溪亭日暮”的美。

  (2)、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品讀“沉醉”:還有什么也醉人呢?

  (3)、朗讀——濃濃的醉意。(酒微醉,人陶醉)

  藕花深處——接天蓮葉無窮碧,小荷才露尖尖角、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1)、想象“藕花深處”的畫面。

  (2)、李清照怎么會來到“藕花深處”的?抓住“誤入”、“深處”,體會詞人的心情。

 。3)、朗讀——醉。

  一灘鷗鷺——幾葉扁舟競渡,一灘白鷺驚飛

 。1)、品讀兩個“爭渡”,比較疊句,感受熱鬧有趣的場面,體會著急歡快的心情。

  (2)、想象“驚起一灘鷗鷺”的畫面: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讀出“一灘鷗鷺”的壯觀。   

 。3)、朗讀——鳥驚人醉。

  3、小結。

  李清照已完全陶醉于美酒、美景、美情之中。

  導讀全詞:沉醉往事——寫下《如夢令》(常記——)

  五、延伸、比較閱讀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注釋:

  雨疏風驟 :狂風暴雨

  綠肥紅瘦:綠葉多紅花少

  1、比較兩首詞:字數、句式、重疊、“醉”字相同;“醉”字表達的具體內容、感情有所不同。

  2、讀背這兩首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3

  教學目標:

  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人稱“千古第一才女”,創“易安體”的李清照

  記憶課下文學常識

  2、介紹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寫悠閑生活,韻調優美

  南渡后多懷鄉憶舊,情調憂傷

  二、理解意涵

  1、朗讀這首詞,說說這首詞中出現了哪些人物、場景、對白?

  人物:主仆兩人 

  場景:春雨后的屋中   

  對白:“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2、結合杜甫《三絕句》:“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聯系下文,說說李清照昨夜縱酒的緣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見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經歷風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況如何

  4、既然如此關切,念念不忘,李清照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試”體現出她怎樣的心理?

  很關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對

  5、從“卻道”的“卻”字,你能品讀出詩人怎樣的心緒?

  她心中早已知曉海棠花的境況

  對侍女粗心的不悅

  6、“知否,知否?”怎樣朗讀才符合詩人當時真實的情感?

  對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無人理解的無奈

  7、“綠肥紅瘦”寫出了什么?詩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處?

  寫出海棠花經歷一夜風雨后可能的景象。僅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擬人的手法,更凸顯詩人的愛花惜春之情

  8、作為一名女子,詩人的惜春其實還有怎樣的一層含義?

  惜青春時光的短暫易逝

  三、朗讀與總結

  1、理解女詩人惜春之后更為細膩的心緒后,帶著這一份理解,再回過頭來看前文,你對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閃、不忍有了怎樣的認識?

  2、在跟深切的理解詩人內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讀詩歌,在朗讀過程中重讀并重點感受以下字詞:“試”“卻道”“知否,知否?”“應是”。讀出詩人內心復雜幽微的情感波瀾。

  3、歸;納語言風格——言淺意深,含蓄曲折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4

  盛新鳳教學實錄:《如夢令》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師:咱們從一年級到五年級肯定是學了很多很多的古詩,對不對?誰是咱們這個班里面古詩念得最有味道的一個?推薦一個?

  師:(對著大家指出的學生)這樣吧,你帶著大家來念幾首古詩,好不好?

  生:(學生領念)《春曉》、《望廬山瀑布》。

  師:同學們腦海中的古詩詞還有很多吧,今天時間關系咱們不往下念了,這節課盛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寫的詞。知道詞嗎?

  生:詞語。

  師:哦,他說詞是詞語。盛老師告訴你錯了。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

  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又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歡你,讀讀。

  生:(讀詞)

  師: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讀通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的時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第一句咱們可以這樣讀“常記/溪亭/日暮”。來,在位置上練讀一下。

  生:(讀全詞)

  師:節奏感把握得挺好。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好不好?開始吧!

  師:你自己能夠讀明白哪一句詞的意思了?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生: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記得在溪邊黃昏的時候看日落。

  師:在那里看日落時的情景。是嗎?不錯的,她這么說,咱們能聽懂她的意思嗎?能聽懂就可以了,來,往下說。你還能讀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歸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師: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師: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嗎?或者說是忘記(回家了)。

  師:再往下說

  生:誤入藕花深處。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他開船的時候開到有荷花的地方。

  師:對,劃船的時候。那個時候船沒有機器的,劃的。劃到哪兒去了?

  生:(齊說:荷花深處去了。)

  師:是的,荷花深處去了。

  師:接著說。

  生:我理解的是興(xīng)盡晚回舟

  生:興(xìng) 盡晚回舟,他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結果到了荷花的深處。

  師:他這么說咱們明白嗎?他說“高興盡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興盡了”,你能不能說明白點?

  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她的興奮已經沒有了。

  師:興奮沒有了,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嗎?他說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覺得是幸好有晚回來的船只。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你怎么理解?

  生:我覺得是應該朝霞沒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師:她看著看著,陶醉在里邊了,但是,天都黑下來了,這個時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實這個“興盡”是興未盡,但是因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師:還有最后兩句沒人說,誰來說?

  生:我解釋的是驚起一灘鷗鷺。意思就是她在開船的時候不小心進入了荷花的地盤。然后荷花里邊有許多的鷗鷺,被她船一開進來就全部飛走了,就是驚起一灘鷗鷺。

  師:荷花深處,不是荷花的地盤。然后劃船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

  爭渡,爭渡,誰讀明白了?

  師: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吭趽屩鴦澊@個時候把一灘歐鷺給驚起來了。

  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說把咱們剛才說的話寫下來,你說長不長?

  生:長

  師:可是這一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咱們先來讀讀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讀。

  生:(讀一、二句)

  師:“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了?

  生:我想起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詩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陽的日落。

  師:太陽的日落。這話怎么說,說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他剛才的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幫助你一下,你們看啊(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把這種美通過朗讀傳遞出來。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沉醉不知歸路。她是這樣讀的,你也來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深情朗讀。)大伙一起來讀讀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盛老師仿佛看到那樣的情景了,再來一次。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和她的朋友們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大聲地、七嘴八舌地說出來吧!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看。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在干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在看景色。

  師:看景、吟詩、作對,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蹅冊僮x這兩句,讓我們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讀兩句)。

  二)畫面2:藕花深處

  師:除了這個溪亭日暮讓你想起了這么美麗的畫面之外,還有哪個詞也讓你想起了美麗的畫面了?再讀一讀,品一品。

  生:“藕花深處”。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請讀讀第三句、第四句。

  生: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三)畫面3:一灘鷗鷺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中聯想起畫面來了?自己讀下去。

  生:“一灘鷗鷺”。

  師: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他們可能在說,讓我先走,讓我先走。

  生:怎么辦呀,劃不出去了。

  生:我聽到了歐鷺翅膀拍打的聲音。

  生:還聽到了非常急的“嘩嘩”的劃船的聲音。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聽到這樣的聲音的?

  生:爭渡

  師:因為她們在搶著劃船。真會讀書。

  生:還聽到溪水聲。

  師:溪水被船槳擊起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鷗鷺在叫。

  師:鷗鷺叫聲響不響?

  生:響。

  師:你怎么知道有這么響?

  生:因為上面說驚起一灘鷗鷺,是“驚起”的,又不是憑空飛起來的。

  師:是啊,它是一下子受驚了之后,突然“撲拉拉”飛上了天空。

  生:而且她是驚起“一灘”鷗鷺,一群鷗鷺全部被驚起,一起叫所以很響。

  師:你想啊,她們叫哇,笑哇,聲音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撲拉拉”一聲,一群鷗鷺沖破夜幕,飛上藍天,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她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l來讀一讀這兩句?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這樣劃船能把歐鷺驚起來嗎?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劃得再有勁一些,你再來試試。

  生: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師:你想此時此刻,詞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說)

  生:多么開心。

  師:是啊,那是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

  生:驚喜。

  師: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詞人驚喜的心情。寫得多好啊。再來讀一讀。

  生:讀最后兩句。

  四)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 “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盛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熒R讀)

  四、瘦讀全詞、品味語言。

  師:同學們真能干。讀著讀著就把這首詞讀胖了,讀美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板書:瘦)

  師:你能不能讀著讀著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生:我覺得是一個字“美”。

  師:確實是美的,可惜這里邊沒有直接寫“美”字。

  生:醉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只有美景才能讓她沉醉,我認為是醉。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醉來了?

  生:它有日暮,有藕花,還有一灘鷗鷺。讓人沉醉在里面,所以我認為是醉。

  師:那就請你把這個字寫在黑板上。(生板書:醉)

  生:我覺得這個字應該是“夢”,“如夢令”的“夢”。

  師:盛老師告訴你,“如夢令”是個詞牌名,它分開來是沒有特定的意思的。不過我想聽聽你說夢的理由。

  生:就是作者寫的這首詞像夢一樣的很美。

  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的。

  生:我覺得是“記”,因為整首詞都是在寫她記著的東西。

  師:她回憶怎樣的美景?

  生:她記得溪亭日暮,記得藕花深處,還記得一灘鷗鷺。

  師:你們覺得這個“記”字有道理嗎?(有)請你去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記)

  生:我認為應該是“暮”。

  師:你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她看了日暮以后就非常沉醉。她不知道回家了,然后到了晚上才回家,但是因為留戀剛才日暮的情景,竟然把船劃到了荷花的深處。然后才清醒過來。

  師:她為什么要這么著急地劃出來?

  生:因為她覺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入的很深了,所以這么著急。

  師:白天的話用得著這么著急嗎?(不用)還是因為“暮”對不對?請你寫在黑板上。(生板書:暮)

  生:我認為是 “興”,因為她興致很濃,看了溪亭日暮,很沉醉,忘記了回家的路,所以后來才誤入了藕花深處,驚起了一灘歐鷺。

  師:有道理。其實她是興未盡,天晚了不得不回去,回去的時候有了意外的收獲,其實一“興”未平又起一“興”。請你也寫在黑板上。(生板書:興)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

  “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生:陶醉在鷗鷺飛起來的時候。

  師:美景中。

  生:記憶里。

  生:還陶醉在日暮里。

  生:陶醉在荷花的清香中。

  生:陶醉在誤入藕花深處(的快樂中。)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盛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字數一模一樣,都是33個字。

  生:我發現它們同行的每個字都是對應的。

  師:句式一樣的,是嗎?

  生:題目一樣,作者也一樣。

  師:題目你還記得叫什么?就是咱們說的?(生齊說:“詞牌名”。)你還發現什么了?

  生:我發現格式都一樣。

  生:最后一個韻母都是“u”

  生:都寫到了醉。

  師:哪一句?

  生:“濃睡不消殘酒”

  師:李清照的詞中還有很多也寫到喝酒了,有興趣可找出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5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師:今天盛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

  生:讀過。

  師:讀過哪首詞?

  生:《長相思》!

  師: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詩的話每一句的字數是一樣的,詞的字數不一樣。

  師: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師:你們學的《長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長有短?

  生:是!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詩是沒有分的。

  師:對!有的分上闕和下闕了,有的也沒有分的。

  生:《長相思》是詞牌名,它不是題目。

  師:所以詞有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的詞牌名?

  生:“憶江南”。

  生:“西江月”。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想迫不及待地讀讀這首詞了吧?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生讀詞。

  師:平時你們是不是喜歡大合唱?(笑)我可喜歡聽一個人讀。誰愿意一個人來讀一讀?

  生(女)讀。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

 。▽W生默讀)

  師:小聲地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生: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經常和她的朋友去溪邊的亭子里玩。

  師:“暮”指的是——

  生:就是說,李清照記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邊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師:哦,你這樣說咱們都聽明白了。

  師:好,接著往下說,你還學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盡興還不回家。

  師:你從哪個詞讀出來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師:是啊,作者就向我們記敘了一次郊游的經歷。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釋中有。

  師:哦,看來,看注釋也是一種很好的學詞方法。

  師:那么這個“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師:盛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生:我是說“誤入藕花深處”這句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他們乘著小舟,準備回家,但是他們不小心劃到了荷花池里。

  生:他們就在荷花池里玩,然后他們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的?還有一句,誰來說?

  生:因為他們玩得很開心,嘻嘻哈哈的,把那些鷗鷺全部都驚起,全部飛起來了。

  師:“爭渡爭渡”就是?

  生:他們在那里拼命劃船,拼命劃船,聲音很響,然后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好,挺不錯的,剛才,同學們不知不覺地,就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讀胖”。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

  生:長!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字?

  生:三十三!

  師: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6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大家知道“詞家三李”都有誰嗎?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白),背兩首他的詩。其實,李白不只是“詩仙”,他還是“百代詞曲之祖”。

  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煜),背幾句他的詞。李煜被稱為“詞圣”。

  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姓李,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是婉約派的開山之宗,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詞,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學生看視頻:簡介李清照)

  二、了解有關詞的基本知識

  1、你們學過哪些詞?(《長相思》、《清平樂·村居》、《憶江南》)

  2、你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么?

 。ㄔ娒烤渥謹狄粯,而詞不是。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可配樂演唱。詞有的分上下闋。詞有詞牌名,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韻律。

  3、《清平樂》是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ㄈ鐗袅   憶江南  水調歌頭   西江月   虞美人 )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了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我們今天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在學習詞的時候,要打開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三、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自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準一個多音字“興”,認清一個生字“藕”的字形;讀對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讀;齊讀(隨機糾正錯音)

  3.聽配樂范讀(課件)

  4、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一起商量商量。

  5、交流:

 。2)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3)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4)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

 。5)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

  (6)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7)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8)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9)指名學生說說詩的大意

 。10)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品讀悟情

  1、經同學們這么一聯想補充,這首由30幾個字組成的高度凝練概括的詞立刻豐滿具體起來了,我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那么多美的畫面。來,一起讀這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2、你們真能干,自己就能讀懂詞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詞眼”,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來,讀讀這首詞,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隨機板書學生的答案)

  3、圍繞“醉”來感悟

  文章是怎樣圍繞這個“醉”字展開的?是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陶醉了?(板書:醉)

 。1)、陶醉于美酒、美景

  這首詞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讓你讀懂這個“醉”字?

  ①  一二句描繪了一幅“溪亭日暮”圖

  1、咱們先來讀讀一、二句

  從哪里讀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為何會“不知”?)

  “沉醉”是啊,同學們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什么時間?(日暮)

  你的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日暮時湖邊的美景。

  交流: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看著這樣的景色,你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哪些詩句?

  (如:;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雖然這里不是長江黃河,但落日美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請你調動想象說一說

 。ㄉ汉染啤 ∩毫奶臁 ∩鹤鲈、對對子  生:看風景。)

  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板書: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讓我們閉上眼睛帶著濃濃的醉意讀一讀

  還有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醉了?我們讀下去

  畫面2:誤入藕花深處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7

  一、聲情誦讀,導入新課。

 。ㄤ浺魴C播放古箏曲)教師聲情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同學們伴著這悠悠的古箏樂曲,讓我們一起走進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板書:如夢令)

  (多媒體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詞)

  二、初讀全詞,通讀全詞。

  師:《如夢令》是一首詞,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就是這樣的,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這首詞嗎?請大家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己讀吧!

 。▽W生放開聲音自由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讀詞)

  師:謝謝你,你是第一個勇敢地站起來讀書的孩子。剛才她在讀的過程當中基本上是通順的,流利的是不是?你們有意見嗎?沒有意見,我有意見,這里面有一個字是個多音字,“興盡”,這個字又讀xìng又讀xīng,什么時候讀xìng,什么時候讀xīng你們知道嗎?什么時候讀xīng?

  生:興奮。

  師:還有“大興安嶺”。但是這個“興”“高興”、“興致”的“興”卻讀第四聲,所以在這個地方你說應該讀第一聲還是第四聲?第四聲,咱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這一句)

  師:不錯,咱們再讀讀這首詞,這回第一個舉手的是誰?是一個勇敢的男孩子,就請你讀讀吧!

  生:(讀詞)

  師:你的聲音清脆響亮,口齒清晰。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節奏,讀出詞味道來了,你真棒!

  師:讓我們把握好節奏感一起來讀一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么你們能簡單概括一下這首詞寫了一件什么事嗎?誰來說一說?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們去郊游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李清照難忘的一次郊游。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師: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的品味。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詞,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生:(小聲讀詞)

  師:你從中讀出了哪些美麗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

  生:我感受到了藕花深處的幽靜與甜美。

  生:我看到一灘鷗鷺齊飛的壯觀景象!

 。ń處煱鍟合と漳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一)畫面1:“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你腦海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小溪邊有座亭子,那位詞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生:也就是詞人正在看黃昏時的景色。

  師:對,什么景色?

  生:美麗的景色。

  師:太陽落下來的景色,日落美景。畫面當中有人、有亭子,那個亭子是幾個角的?噢,是個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別致的。你想得這么美,肯定能讀好它。你來讀一讀。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你腦海中的畫面當中還有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著天,天空披上了一層紅紅的晚霞,一條小徑通向遠方。

  師:哦,你還看到了一條小徑。落日余輝,晚霞籠罩天空的情景,你們看到過嗎?怎么美?誰來描繪給大伙聽聽啊。

  生:天邊都是紅顏色的,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掛在天上……(學生覺得詞窮。)

  師:這個時候才感覺到語言的蒼白,是不是?來,你就讀一讀吧!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師:你們看啊,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人啊讓李清照情不自禁地吟誦出這樣的詩句 “常記溪亭日暮”。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難怪詩人此時已經——(生讀)“沉醉不知歸路”,你怎樣理解這句詞?

  生:我覺得詞人看到這美麗的溪亭日暮美景,陶醉其中,不想回家了。

  師:有道理,你能帶著那份沉醉來讀一讀這兩句詞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生:我覺得詞人不僅欣賞著美景,還與朋友開懷暢飲,喝酒喝多了而忘記了回家的路。

  師:你說的也很有道理,能讀出這份酒醉嗎?

  生: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里的“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陶醉也好酒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讓我們帶著這份醉意來讀這兩句,一定更有味道。

  指名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師: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畫面!讓我們一起讀出那濃濃的醉意吧!

  生:(齊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ǘ┊嬅2:藕花深處

  師:在那樣美麗的地方,詞人和她的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做些什么呢?

  生:一邊喝酒一邊作詩。

  生:一邊吃菜一邊賞景。

  師:哦,是在郊宴。

  生:他們可能會下下棋。

  師:對,詞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你想她還會做什么?

  生:我想他們還會彈彈琴,或是對對子。

  生:他們還可能會高談闊論。

  師:是!怪不得詞人是——(生讀)“興盡晚回舟”。

  師:此刻詞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生:他的心情是高興、愉快的!

  師:就請你讀出那份高興、愉快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你怎樣理解“興盡”?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太開心了,玩得很晚才回家!

  師:請你帶著那份高興讀一讀這句,相信你會讀得很好!

  生:我覺得詞人與朋友玩得很盡興,很過癮,天黑了就回家了!

  師:請你也讀出你理解的感情!

  生:我覺得詞人玩的還沒盡興呢,但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劃著小船回家!

  師:那此刻詞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會感覺很留戀,舍不得離開這里!

  師:那就讀出那份留戀與不舍吧!

  生:興盡晚回舟。

  師:就在詞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讀)“藕花深處”。“藕花深處”指哪里?

  生:就是滿眼都是荷花的地方!

  生:就是荷花池里!

  生: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一大片的。

  師:滿池都是。怎么美,你能說得美一點嗎?

  生:下面是綠綠的荷葉,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美麗極了。

  師:你想起怎樣的句子來了?咱們學過《荷花》一課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這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開了。有的在微風中輕輕舞動著。

  生:荷花的顏色真是五彩斑斕!有白色的,有深紅的,有淺紅的,有淡黃的,有粉紅的,美麗極了!

  生:碧綠的荷葉像翡翠做成的大盤子,荷花像是婀娜多姿的仙女,讓人目不暇接。

  師:你們仿佛看到了那滿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你能用優美的詩句來形容你眼中的荷花景象嗎?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生: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師:這就是寫黃昏時候荷花的情景的。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我想這個時候他們肯定是更加陶醉了。來,讓我們再次讀出那份沉醉!

  生: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師:在這兩句中,你覺得哪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

  生:我覺得是“誤”字!

  師:能用一個詞來代替這個“誤”字嗎?

  生:不知不覺

  生:情不自禁

  師:是啊!詞人看荷花看的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呀!讓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生:(齊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8

  《如夢令》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她也擅長詩、文創作,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她的《漱玉詞》。其詞帶有婉約清新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一位處境優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趨于孤寂而悲涼。總的看來,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并對后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跋ぁ保c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9

  張上明 [原創]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初中語文{試用本)教材第一冊第六單元《詩詞五首》中,選了宋朝女詞人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詞。課本在注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中的“爭渡”時,是這樣注解的:“[爭渡]怎么才能把船劃過去!疇帯ā酢!惫P者認為,將“爭渡”的“爭”解釋為“怎”,有損文章的表現力,也似乎難合上下文的意思。

  《如夢令》一詞的內容是追敘自己和朋友的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詞所寫的是其中的一個生活精彩片段。正是由于“沉醉”而“不知歸路”,才有“興盡晚回舟”,結果“誤入藕花深處”。也正是由于天色已晚,又迷了路,心里才有了慌張。而心里的慌張表現在行動上則“爭渡、爭渡”忙亂不已,連“溪亭”邊的“一灘鷗鷺”也被“掠起”了。特別是連續的兩個“爭渡”,將當時的慌忙之情表現得一覽無余。顯然這里的“爭”字解釋為“爭著”、“盡快地”比較合情合理。

  再從“爭”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來看主要有三:(1)爭奪,競爭。(2)爭辯,爭論,(3)規勸(讀音為zheng)(見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古代釋“爭”為“怎”極少見到。況且如果在這首詞中將“爭渡”的“爭”釋為“怎”的話,詞中所描繪的慌亂忙碌的情景就蕩然無存。如果僅有“怎么渡”,“怎么渡”的談論或者思考,沒有忙亂、焦急之中聲勢不小的劃船激水,又怎么可能“驚起一灘鷗鷺”呢?

  (該文發表于《語文報》初中版315期2002\1\21)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10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如夢令》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小傳】: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并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1989年版)

  【注釋】:

  常記:長久記憶。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爭渡:這里指奮力劃船渡過。有注“怎渡”者,不宜從。

  灘:明·毛晉汲古閣本《漱玉詞》作“行”。

  【賞析】:

  這是一首絕妙的大自然的贊歌。此首小令,為作者年輕時詞作。寫她經久不忘的一次溪亭暢游,表現其卓爾不群的情趣,豪放瀟灑的風姿,活潑開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藝術手法,創造一個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境界,清秀淡雅,靜中有動,語言淺淡自然。樸實無華,給人以強列的美的享受。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教學重難點

  同目標2

  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法學法

  情景想象法,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激趣導入

  大家知道“詞家三李”都有誰嗎?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白),背兩首他的詩。其實,李白不只是“詩仙”,他還是“百代詞曲之祖”。

  知道這個人嗎?(課件:李煜),背幾句他的詞。李煜被稱為“詞圣”。

  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也姓李,她被稱為“詞國女皇”。是婉約派的開山之宗,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詞,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學生看視頻:簡介李清照)

  二、了解有關詞的基本知識

  1、你們學過哪些詞?(《長相思》、《清平樂·村居》、《憶江南》)

  2、你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么?

  (詩每句字數一樣,而詞不是。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可配樂演唱。詞有的分上下闋。詞有詞牌名,每一種詞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韻律。

  3、《清平樂》是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如夢令 憶江南 水調歌頭 西江月 虞美人 )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了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我們今天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在學習詞的時候,要打開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聽,用嘴吟誦,用腦去思考,用心去想像。

  三、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自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準一個多音字“興”,認清一個生字“藕”的字形;讀對停頓。

  2、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讀;齊讀(隨機糾正錯音)

  3.聽配樂范讀(課件)

  4、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讀懂詞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一起商量商量。

  5、交流:

  (2)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

  (3)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

  (4)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

  (5)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

  (6)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7)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

  (8)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9)指名學生說說詩的大意

  (10)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品讀悟情

  1、經同學們這么一聯想補充,這首由30幾個字組成的高度凝練概括的詞立刻豐滿具體起來了,我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那么多美的畫面。來,一起讀這首詞。一邊讀一邊想象這幅活動的畫。

  2、你們真能干,自己就能讀懂詞了,但這還不夠,咱們還要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我們常說的“詞眼”,有信心接受挑戰嗎?

  來,讀讀這首詞,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隨機板書學生的答案)

  3、圍繞“醉”來感悟

  文章是怎樣圍繞這個“醉”字展開的?是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陶醉了?(板書:醉)

  (1)、陶醉于美酒、美景

  這首詞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詞語讓你讀懂這個“醉”字?

 、 一二句描繪了一幅“溪亭日暮”圖

  1、咱們先來讀讀一、二句

  從哪里讀出“醉”字了?

  交流:“不知”(為何會“不知”?)

  “沉醉”是啊,同學們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什么時間?(日暮)

  你的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說說日暮時湖邊的美景。

  交流: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輝當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

  看著這樣的景色,你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哪些詩句?

  (如:;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雖然這里不是長江黃河,但落日美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的亭子里干什么?請你調動想象說一說

  (生:喝酒  生:聊天  生:做詩、對對子  生:看風景。)

  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板書: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讓我們閉上眼睛帶著濃濃的醉意讀一讀

  還有什么讓他們深深地醉了?我們讀下去

  畫面2:誤入藕花深處

  ②繼續交流:三四句描繪了一幅“藕花深處圖”

  從“藕花深處”這句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用優美的語言描述一番。

  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這樣的荷塘使你聯想起哪些詩句?

  (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多美的荷葉荷花呀!這個時候啊,已經是黃昏了,一切都變得朦朦朧朧,“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四溢、色彩繽紛、幽靜而神秘的世界。鼻子里還可能會聞到陣陣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

  2、太美了,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

  3、當一彎明月如水般傾灑荷花時,眾人才猛然驚醒,等他們警醒起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將船劃到了藕花深處,可見他們真的是醉了!于是開始――“爭渡,爭渡”,讀下去!

  如果剛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話,那現在該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詞人陶醉于美麗的意外

  的景色中。(板書:美景)

  (2)畫面3:爭渡驚起鷗鷺

  1、此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

  聽——嘻嘻哈,嘩啦啦……你聽到了什么?(聽到了鷗鷺的聲音、聽到了劃漿的聲音、聽到了詩人的笑聲、聽到了爭吵的聲音……)

  從哪些詞聽出來的?(驚、爭渡)

  2、古代的女子平時受到的約束比較多,花香、酒氣,使詞人暫時擺脫了封建社會名門閨秀的重重枷鎖,那種少女活潑的天性也就全部流露出來了,大聲的笑哇叫啊,那場面多么歡快熱鬧! 讀出他們搶著劃船的熱鬧情景! 指名讀

  3、你還看到了什么?給大家描述一下。

  仔細看——看到了什么?(鷗鷺飛起來了。)多不多?你是從哪個詞當中讀出來的?(一灘)如果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話,那么眼前該是——“一灘鷗鷺上青天”了。?

  4、是啊,她們拼命地劃著船,水聲,笑聲,叫聲那么響,那么喧嘩,這個時候把棲息著的鷗鷺一下子驚飛起來!皳淅币宦暎蝗胡t鷺沖破夜幕,飛上天空,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這樣的情景詞人平時能看到嗎?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啊!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驚喜  師:為什么那么驚喜?

  生:壯觀的景象令人驚喜;因為白鷺落下的地方就是岸邊了。

  師:這真是美麗的意外!該是多么意外的驚喜啊!所以是“鳥驚人也驚啊!”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讀“爭……驚……”

 、芸粗谰,品著美酒,還伴著這美麗的意外。詞人深深地……(醉了)。這難忘的郊游的經歷她忘的了嗎?所以這首詞一開篇就說“常記”。

  5、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她陶醉在日暮時的美酒中,陶醉在沁人心脾的荷香中,陶醉在鷗鷺驚飛的意外中,陶醉在與朋友相約游玩的快樂里,她的心都醉了!(板書:游玩樂趣)

  (3)美好的生活讓她陶醉

  我們常說“景中藏情”,這首詞字里行間都向我們傳遞著李清照當時內心無盡的喜悅。你能從這首詞中猜測到李清照當時生活得怎么樣嗎?(幻燈出示:適當補充李清照的早年生平)

  小結:的確,早期時候的李清照一直生活在幸福美滿當中,生活在她的眼睛里邊充滿了色彩,充滿了愉快,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樂趣。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她記下的美好的生活場景,(板書:美好生活)讓我們跟隨李清照再次回憶起她那次難忘的郊游。有感情的齊誦這首詞。

  曾記得:人悅時,鳥亦歡顏,花也笑。

  李清照早年時生活如此幸福美滿,那么他晚年生活境況如何呢?

  五、請同學們再欣賞一首她晚年寫的《聲聲慢》,你聽一聽,體會體會,感覺有什么不同。

  1、 聽配樂朗誦。(視頻)

  2、聽了這首詞你感受到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境況怎樣?

  (凄涼、慘淡、愁苦)

  師:你從哪些句子當中讀出了她的這種苦和愁?請你把句子讀出來。

  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師:一連串的疊詞表達了她的愁和苦。

  生:“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師:這滿地的黃花在她看來都憔悴了。

  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這樣的情景一個“愁”字怎么概括的了啊!

  生:“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師:看到以前為她傳遞過書信的大雁,更讓她傷心。

  生:“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師:這樣的情景她覺得太難挨了。  生:“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薄  

  師:夠了,同學們,這首詞當中的每一個字幾乎都是詞人內心深處吐出來的愁和苦。兩首詞同樣出自李清照之手,但所表達的感情截然不同,一喜一悲。這是為什么呢?

  探詢凄苦原因。

  3、 學生再看資料。(課件出示李清照晚年生活狀況資料)

  4、看了這段資料,大家知道原因可吧。在國破、家亡、夫死,晚年無家可歸,流亡在外,飽嘗了生活的艱辛的情況下,她的詞的風格發生了變化。

  6、 指導讀。(齊讀前兩句兩句)從疊詞當中您體會到了什么。痛苦,傷心,絕望,無助……讓我們再讀這一句話。讀得再慢一點

  7、你覺得她在尋覓什么?(往日的歡樂、幸福的家園、完整的國土、親人、友情。 美好的生活!)

  師:但這一切不復存在了!敖杈茲渤畛罡睢谑沁@無法排遣的痛苦心情化作了一行行心酸的文字。再讀第一句。

  師:從一個無憂無慮的貴族小姐到孤苦無依的悲慘老婦,一代詞人李清照飲盡了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

  生:齊背《如夢令》。

  總結: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的創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甚至成為太陽系當中一道亮麗而獨特的風景。為什么這么說呢?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其中一座環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我想,這應該是在外太空惟一一個用中國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體了。這是很大的榮耀,這體現了李清照在人們內心世界里邊的一種價值。

  六、布置拓展作業

  1、課外可以找些李清照的詩詞、文章來細細品讀,并能用今天課上所學的知識去分辨分別是她什么時期的作品;同時能有心地背一背,作些積累。

  2、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

  (1)請會畫畫的同學課后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

  (2)或者用你的生花妙筆將其改寫成一篇散文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12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初步讀文

  簡介李清照;仡櫵鶎W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背誦。

  說一說詞和詩有什么不同?(相機引入“長短句”、詞牌名)簡介什么是詞牌名。

  從朱熹的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學習要求:用心展開想象,用眼仔細觀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誦。

  自由朗讀《如夢令》這首詞。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生讀。

  檢查學生的朗讀。

  個人讀——個人讀——集體讀(評價)

  提高要求:注意停頓,就會更有詩詞的節奏和味道。老師范讀一句,讓學生再讀這首詞。

  一生讀。(師評價)——個人讀——師生集體讀

  2、批文悟情,理清情線

  怎樣讀懂一首詞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釋、聯系上下文等,看插圖等。師概括。)

  用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

  交流每一句詩歌。

  第一句要處理的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

  第二句要處理的點:興盡、誤入。為什么會“誤入”?

  第三句:要處理的點:“爭渡,爭渡”!什么心情?作者為什么用了兩個爭渡?可以看出什么?

  感悟把詩歌讀“長”了的樂趣,體味詩詞含蓄之美。

  齊讀這首詞。

  3、想象畫面,以圖悟文。

  再讀這首詞,你能從中找到幾幅“畫”,“畫”的名字是什么?

  第一幅畫:“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語言說這個畫面。 老師引導品味畫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導朗讀。

  第二幅畫:“藕花深處”

  你看到了什么?你聞到了什么?

  品味畫面之美,想象畫面之香!讀得美一點,香一點。

  指導朗讀:讀得“美”一點,“香”一點。

  第三幅畫:“一灘鷗鷺”

  在這個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描述畫面,體會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驚喜。

  指導朗讀,帶著這種驚喜讀這句話。

  傾聽朗讀,閉目想象畫面。

  再次感情讀文,讀出美,讀出沉醉。

  小結本文:它是多么熱愛這美麗的大自然,熱愛著美好的生活呀!所以他醉了!

  再次感情讀文,讀出濃濃的醉意來。能背誦的同學試著背一背。

  4、欣賞吟唱,適度拓展

  古代的詞不僅可以當做畫來欣賞,還可以譜成曲來吟唱,如果你喜歡,就跟著視頻輕輕地唱起來。

  結尾:唐詩宋詞是祖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給予了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同學們課外時間多讀一讀唐詩宋詞,從這些文學的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作業設計:

  1、必做:朗讀背誦《如夢令》。

  2、二選一:

 、偎鸭钋逭盏钠渌~,讀一讀或唱一唱。

  ②小練筆:試著將《如夢令》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下來。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沉醉————興盡————爭渡

  溪亭日暮—(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詞。

  2、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詞的學習方法。

  3、通過品味詩詞的境界,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抓住字詞,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有感情的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李清照的資料。

  教學反思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回憶她一次郊游流連忘返,醉于景、醉于酒、更醉于情后誤入“藕花深處”的一次奇趣的經歷,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1、加強朗讀指導,體會詩詞音韻之美。讓詞“活”在學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學生的心里。只有解決了難讀的問題,才能解決“難入”(入情、入境)的問題。

  2、通過尋找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體會本詞的特有的“圖畫”美,并通過學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讓畫面有“聲”有“色”,并通過學生的連續想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成“動畫”。

  3、吟唱《如夢令》,既是對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對內容的藝術呈現。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幾處紕漏,比如:第二環節的想象部分不夠深入,過程銜接存在問題;吟唱部分收場過早,學生沉醉其中被硬生生的拉了回來;教學評價有幾處明顯不到位等。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 篇13

  《如夢令》和《漁歌子》這兩首詞含蓄、凝練。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想象畫面、品悟詩情,使學生不知不覺進入詞的意境,產生持久不斷的美感享受。

  片斷一

  師:欣賞著這樣的美景,此時此刻,想想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生1:站在溪邊的涼亭里,一邊喝著酒,一邊欣賞落日的美景。

  生2:欣賞著滿池的荷花,李清照和朋友們吟詩作樂、作畫。

  師:詩人就是有這樣的雅趣。

  生3: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微閉著雙眼,靜靜地享受著。

  師:多么愜意的享受啊!眼里看到的是無限美景,嘴里品到的是醇香美酒,鼻子里還聞到陣陣荷花的清香,那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屛覀儼迅惺艿降乃瓦M這兩句詞的朗讀中去。

  片斷二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在用力地劃槳,劃到東,劃到西,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她心里可著急了:“怎么辦?怎么辦?怎么劃去呢?”

  師:請你讀出詞人心中的著急。

  生1讀

  生2:我仿佛看到在河灘邊棲息著的一群鷗鷺鳴叫著,拍打著翅膀,沖破夜幕,飛上天空。

  師:多么壯觀的場面啊!你能讀出來來嗎?

  生讀

  師:還仿佛聽到了什么?

  生1:我似乎聽到了一群水鳥撲棱棱拍打翅膀的聲音。

  生2:還有翅膀與荷葉摩擦的沙沙聲。

  生3:我聽到漿劃過水面的聲音。

  生4:劃槳聲,溪水聲,還驚動了水中的魚蝦,從荷葉間不時躍出水面,發出“ 撲咚、撲咚”的聲音。

  師:你真有想象力,那你也試試寫一句詞?

  生4: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

  師:才女阿,都可以和李清照pk啦!

  片斷三

  師:據張志和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

  生1:釣到了好心情。

  生2:釣到了寫詞的靈感,所以才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漁歌子》。

  師:他一共留下了5首《漁歌子》。

  生3:釣到了自由的生活。

  生4:釣到了大自然中的樂趣。

  生4:我認為他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愉快”的“愉”。

  師:好一個不是“魚”而是“愉”!是的,詞人志不在魚,釣的是志趣。

  反思:“李清照玩累了,躺臥在小船里,沐浴在金色的余暉之中,靜靜地享受著。”“爭渡,爭渡,驚起一池魚蝦。”“釣到的不是‘魚’”而是‘愉’!”……學生那一句句閃動智慧靈光的語言,在課堂上汩汩地流淌,令我欣喜,讓我激動,更使我感到無比的幸福。我喜歡這樣充溢激情與靈動的課堂,喜歡傾聽學生靈動的聲音。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無限潛能被激發,靈動思想被點燃,他們就像小溪中的一條條魚兒,活蹦亂跳,蕩起一朵朵美麗的漣漪,而我只愿做魚兒的引路者、欣賞者。

鳳凰網友關于《如夢令》一詞的疑問及本人的解答(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盛新鳳教學實錄——《如夢令》(精選17篇)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師:今天盛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生:讀過。師:讀過哪首詞?生:《長相思》!...

  • 如夢令教學實錄(通用2篇)

    【教學過程】一、揭題導入師:板書:《如夢令》。(字寫得漂亮嗎?)一起把題目讀一下。(板書:宋、李清照)這首詞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中間用一點隔開,板書要考慮整體布局。...

  • 如夢令教學反思(通用2篇)

    如夢令教學反思《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 《如夢令》賞析(通用16篇)

    .《如夢令》教學實錄和教案.《如夢令》賞析.詩詞五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夢令,西江月)1詩詞五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夢令,西江月)《如夢令》課件《如夢令》課件《如夢令》mp3音頻課文朗讀詩歌五首(西江月 如夢令...

  • 《如夢令》拓展練習(精選16篇)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枕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上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1、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句子的意思。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上好,也擬泛輕舟。...

  • 如夢令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 如夢令 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初步讀文簡介李清照。回顧所學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背誦。說一說詞和詩有什么不同?(相機引入長短句、詞牌名)簡介什么是詞牌名。從朱熹的話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 《如夢令》教學實錄和教案(精選15篇)

    一、導入。今天我們開始學詞。詞是古代詩歌的一個分支,原來也稱曲、曲子詞,又因句子參差不齊而稱長短句,而最常見的是“詞”這個名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歌詞。詞,早先都是入樂的,要按照曲調的要求來寫,所以作詞又叫“填詞”。...

  • 如夢令教學教案(通用3篇)

    【教學目標】1、讀懂、理解字詞句子,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2、以誦讀為主,在多讀中逐漸推進學生的領悟能力。3、領悟表現手法,感受李清照言淺意深、含蓄曲折的語言風格!窘虒W重點】理解詩人曲折抒發的惜春之情。...

  • 《如夢令》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通用8篇)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1、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小結: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2、介紹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

  • 如 夢 令(精選16篇)

    如 夢 令主備人:王琴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顆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 《如夢令》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詞的有關知識。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 《如夢令》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過程: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生任意背誦兩首以前學過的古詩。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題目的不同。...

  • 如夢令 說課稿(精選5篇)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如夢令》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九課《詞兩首》其中一首!度鐗袅睢芬辉~所記述的內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講述作者曾經飲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氣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歸家之路,撐船到...

  • 如 夢 令(精選15篇)

    《如夢令》賞析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级毛欧美1级A大片免费播放 | 国产男女做爰高清全过小说 | 国产精品专区一 | 日韩一级视频 |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密臀 |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综合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软件 |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无限制 | 天天操人人射 | 人妻无码中文幕无码国产精品视一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蜜芽 | 91免费资源 | 国产精品a久久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来来去 | 狠狠狠狠狠操 | 91大神在线看 |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合精品 |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 | 97综合色| av影片网站 |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亚洲精品视频一二三 | 日韩黄色一级片 |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 国产免费让你躁在线视频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亚洲成人网络 | 免费日韩av片 | 2018日日夜夜操 | 大胆极品美軳人人体 | 97se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 97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在线 | 在线免费观看黄 |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青青牛奶 | 各种少妇正面着BBW撒尿视频 | 黄色特级大片 | 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