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精選13篇)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1
【教材簡析】
《童年的朋友》出自教科版語文教材五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 “快樂讀書屋”。這是一篇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寫的是6歲時的“我”一開始要當拳擊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來練拳,在我準備練習前,望著小熊快活的樣子,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jīng)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立誓永遠不想當拳擊家了。課文似乎把讀者也帶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沒有生命的,并提醒大家要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本單元以“難忘童年”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抓重點詞句理解含義,領(lǐng)悟表達的情感。本文是這個單元的最后一課,要通過在講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開展自主學習來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間真摯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間真摯的情感。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巧妙導入,誘發(fā)閱讀期待
童年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有居住了12年的小屋,有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的田園生活,相信也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前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板書:童年的朋友)
【設(shè)計意圖】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愿意表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他們對玩具朋友的回憶。
二、切入重點,明確學習目標
進入“快樂讀書屋”,打開書95頁,首先找同學讀一下題目上方的文字。誰來說說學習這篇文章,我們應(yīng)把握的重點是什么?(課件出示學生凝練后的學習重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之間真摯的情感。
【設(shè)計意圖】由學生自主尋找并把握學文的重點,把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展開自主學習。
三、提出要求,自讀整體把握
明確了學習課文的重點,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1、出示讀書要求:(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能讀出感情;
(2)邊讀邊想:“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它和“我”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2、學生根據(jù)讀書要求自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讀書要求清楚明白,學生在讀書要求的引導下開展的讀書活動,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容充分。
3、對照檢查,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情況的檢查:認讀詞語開火車領(lǐng)讀 如:拳擊家、形影不離、硬邦邦、沉默、克制等。
(2)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誰?它和“我”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誰?板書:玩具小熊 (一只什么樣的玩具小熊?)
一身巧克力色。兩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來的——黃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個紐扣后補上的。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燈片):“我”一開始要當(拳擊家),拿童年的朋友 ——小熊來(練拳),但是“我”后來想到(小熊曾經(jīng)帶給我的快樂),于是“我”改變主意,永遠不想當(拳擊家)了。
板書:要當 不想當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用填空形式降低了難度。
四、巧設(shè)話題,體會交流感悟
1、默讀第18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關(guān)系怎樣?(非常親密)
2、讓學生說一說通過哪個詞語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板書:形影不離
3、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4、再讀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體寫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離,用直線畫出來。
5、指名回答。(出示幻燈片):那時我走到哪里都帶著它。吃飯時讓它坐在旁邊,用調(diào)羹喂它;睡覺時我也讓它躺在旁邊,對著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給它講故事。
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嗎?帶著你的體會讀讀。想象還有什么時候?(指導學生讀出“我”回憶美好往事的甜蜜。)
讀出“我”和小熊關(guān)系的親密無間,讀出曾經(jīng)的難舍難分。
引讀:所以“那時候,我愛它,—————”(一心一意地愛它)
因為那是“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
教師總結(jié):那時的我甚至為了它,把命獻出來都舍得。帶著這份感情再來齊讀這兩句話。的確,我和小熊就是這樣一對形影不離的朋友。
所以已被丟棄在筐底的、殘缺不全的小熊依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對我笑著”,而我卻想拿它練拳擊,我真的很————。我想對小熊說:“ ——————————。”(此時,你就是那個曾經(jīng)與小熊為伴,與它形影不離的小熊的主人,你想對它說點什么,把你此時想說的話寫在書上。)
的確,這是小作者最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他陷入了深深的疚愧之中。
可為了不讓媽媽從聲音里猜出“我”的心事來,“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掩飾了內(nèi)心的自責,哪種方式?
直擊最后一段,抓動詞“轉(zhuǎn)過臉去,沉默了好長時間”“仰起頭,想把眼淚憋回去”(動作描寫)
這種具體可感的心理描寫,作者是怎樣呈現(xiàn)給讀者的呢?你能嘗試著歸納一下作者展開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嗎?
1、通過動作,反映人物心理《童年的朋友》
2、直接刻畫,交待人物心理(剛才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
3、通過想象,表現(xiàn)人物心理《賣火柴的小女孩》
4、通過環(huán)境,烘托人物心理《十里長街送總理》
布置作業(yè):請嘗試著用其它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呈現(xiàn)文中“我”當時內(nèi)心的自責。
【設(shè)計意圖】
五、總結(jié)全文,遷移拓展閱讀
童年的朋友只是這只小熊嗎?也許是更多的可愛至極的玩具,也許是那些最親最近的人,也許是幾本精彩絕倫的故事書。對,是所有曾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同學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們好好珍惜吧!
推薦閱讀:高爾基 前蘇聯(lián)作家 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其中《童年》中的同名作品《童年的朋友》。你知道他童年的朋友是誰嗎?(他的外祖母)為什么把自己的長輩稱為“童年的朋友”?不妨課余時間拿來讀一讀。
六、板書設(shè)計: 童年的朋友
形影不離 一心一意
(玩具小熊)
真正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2
蘇教版七年級下第一課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莫運亮
教學設(shè)想:本文是一篇自傳體小說的節(jié)選,教學時應(yīng)根據(jù)自傳體的特點,結(jié)合教學實際,應(yīng)用到平時的寫作指導中,同時還應(yīng)學習本文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抓住外貌描寫,分析人物性格
教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寒假,請大家說說,你在假期里見到了童年的朋友了嗎?前蘇聯(lián)作家高爾基,他的童年的朋友,會是誰呢?是不是跟大家一樣,寫的也是他童年的小伙伴?要知道答案,我們今天就一同走進高爾基的童年生活吧!
二、作家簡介
1、你了解到高爾基的哪些情況。(提問學生,先由學生先說一說)
2、教師補充說不到的情況。
三、課堂互動過程(一)
1、生字詞語音檢查(加點字注音)
先由教師出示卡片(或ppt課件),列出下面詞語,提問學生。
咕噥( )噗噗( )發(fā)綹( )顫動( )胸脯( )兜起來( )
馬鬃( )詛咒( )兩頰( )鑲銀( )嗅煙草( )
然后由課代表,教學生拼讀這些詞語,并當場聽寫出“噗噗”“發(fā)綹”“兜起來”“馬鬃”“詛咒”這幾個詞語。
2、各學習小組根據(jù)課文,各提出一個問題考察其他各組。
3、課堂討論:本課中的外祖母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老人家?
4、教師提出以下問題作為課堂練習
(1)本文采用第幾人稱進行敘述?
(2)本文的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地點?
(3)本文出現(xiàn)的人物有哪幾個?為何要簡單的交代母親?
(4)課文采用外貌描寫的方法,請問作者具體寫到了外祖母的方面?
(5)課文有幾處寫眼睛,為何要突出的寫她的眼睛呢?(體會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
(6)課文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請問:有哪幾句是比喻句?本體、喻體分別是什么?
(7)課文出現(xiàn)兩個破折號,作用是什么?
(8)結(jié)尾段的“黑暗”指什么?“光明”又指什么?
(9)為什么說外祖母“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最知心的人,成為我最了解、最珍貴的人”?
四、課堂互動過程(二)
抽出本班的兩個男生,要求學生當堂完成100字的人物外貌描寫比賽,看誰寫得快,描寫得象。
五、課后練習
1、收集開學第一個星期本班發(fā)生的主要事跡,在練習冊中寫出三四件。
2、對課堂進行的外貌描寫進行補充完善。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3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體會作者對小熊朋友真摯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教學方法: 讀寫結(jié)合
教學準備: 小黑板,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時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導學生不僅說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還要說說無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學生喜愛的玩具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對玩具朋友的回憶。
3.過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代,今天,我們跟著一位外國作家走進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認讀字音,理解字義。
2.學習詞語:拳擊家、代替、形影不離、硬邦邦、沉默、克制。學生開火車領(lǐng)讀詞語。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誰?我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誰?
3.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燈片):“我”一開始要當(拳擊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來(練拳),但是“我”后來想到(小熊曾經(jīng)帶給我的快樂),于是“我”改變主意,永遠不想當(拳擊家)了。
四、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小熊的?(顏色、眼睛、雙手)
2.具體說一說它的顏色、眼睛、雙手分別是什么樣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關(guān)系怎樣?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4.思考:“我”為什么流淚了。
五、學習完這篇文章談?wù)勛约旱母惺?/p>
總結(jié):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心是最可貴的,讓我們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六、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聯(lián)想句能讓句子中的事物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起來。
七、布置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加部首組成另一個字,再組詞。
青( )( )( )( )( )( )
京( )( )( )( )( )( )
2.把自己童年的一個玩具朋友介紹給同學,告訴大家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故事。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外國兒童文學作品。課文寫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小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jīng)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并且立誓“永遠也不想當拳擊家了”。
文中的“我”對童年的朋友充滿的感情,連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顯傷感的故事不禁將讀者帶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沒有生命的。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8個。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2.默讀課文,邊讀邊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按要求圈劃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課前老師先送一首詩給大家,《朋友在,心就在》。(配樂詩朗誦)
2、每個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段最美好的時光里,總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談話時要引導學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擺設(shè)、書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出示課題齊讀:童年的朋友)
二、自學課文:
1、學生根據(jù)要求自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出示自學要求:
⑴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通課文。
⑵邊讀邊想: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誰?長什么樣?
朗讀時,我們要注意以下這幾個詞,(讀詞正音)重點指導正確書寫“降”、“匙”“抹”“邦”。
3、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生點評)
4、交流:“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玩具小熊長得什么樣?
5、指導朗讀小熊外貌的句子,動作理解:投降。
三、閱讀教學
1、玩具小熊長得這么可愛,我為什么要打他呢?小組學習,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問題,我們共同來討論、解答。
⑴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⑵邊讀邊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⑶和組員討論問題,解疑或存疑。
2、歸納學生的問題,提出疑問。
作者為什么說小熊是他童年時代形影不離的朋友?
作者曾經(jīng)想當拳擊手,后來為什么改變了主意?
3、質(zhì)疑解疑1。
作者為什么說小熊是他童年時代形影不離的朋友?你能在課文的第3小節(jié)中,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嗎?(出示找到的句子)
⑴交流后指導朗讀。
⑵整理句序。
⑶整體朗讀。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嗎?帶著你的感受讀讀。
⑷“形影不離”是什么意思?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
⑸運用課文的語句練習說話。
我和小熊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
4、質(zhì)疑解疑2。
⑴作者曾經(jīng)想當拳擊手,后來為什么改變了主意?
⑵指導朗讀第三節(jié)后半段,讀出我內(nèi)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
⑶進行說話練習: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睛對我笑著,而我卻想拿它練拳擊,我真的很 。我對小熊說:“ 。”
5、說說這篇文章讓你感受到什么?(可自由講,稍作點撥)
6、同學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們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許是一些人,也許是那些可愛的玩具,也許是幾本精彩的故事書…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親密情誼,感受那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師生配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復習字詞。
五、指導書寫“練”
【課后實踐】
說說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誰?寫一個發(fā)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間的一個故事。可以展開恰當?shù)南胂螅涯銈冎g的感情體現(xiàn)出來。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5
開場白:
朋友是一面鏡子,永遠能照出最真實的你,
朋友是救命稻草,永遠在你最需要時出現(xiàn),
朋友是人生旅途的驛站,供你休憩,
朋友是可以停泊的港灣,任你停泊。
是的,這就是真正的朋友。而我今天選的課題是貼近小學六年級孩子生活的一篇文章《童年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及思考:
它《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最后一個主題單元《告別童年》中的一片拓展閱讀課文,也是本版本小學教材中的最后一片課文。和本單元的精讀課文《我們上路了》、《學步》、《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比較而言,前兩篇在于勵志,而《童年的朋友》則為將畢業(yè)的孩子送上人生中最有價值的禮物:熱愛生活,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童年會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回憶的東西,但成長中的我們卻常常將他們忽視了,就在不經(jīng)意的一剎那,忽又恢復了那美好的純真的記憶,這時候我們又往往會因曾經(jīng)的漠視而自責、懊悔。成長意味著成熟,成熟以后卻有著對童年的眷念。本文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長大以后有了很多新奇的想法,卻忽視了童年的伙伴,甚至想蓄意踐踏它,到后來他終于意識到了這一點而表現(xiàn)出一種懊悔。
本文的視角用兒童的語言,真實地流露出一個孩子特有的心聲。在懵懵懂懂之中,向往著各種各樣的工作,而且目的極為單純,甚至在大人眼中極為可笑。比如,當天文學家是為了不睡覺去觀察星星,當一名遠航船長是為了到新加坡去買一只逗人的小猴,渴望當?shù)罔F司機只是為了帶上拿頂神奇的帽子到處走走而很快,“我”又在第二天急著想當一位拳擊家了。這一切樸實自然地敘述,活化出了孩子的天真稚氣。而“我”為了成為全家最有力氣的人,想弄一個梨練拳擊。媽媽找出了我小時候的玩具小熊,使我非常興奮,因為“我”終于有了一個“梨”甚至比“梨”還好。就在我為此而興高采烈時,“我”突然意識到:這個“我”準備用來練拳的小熊,曾經(jīng)是“我往日最好的朋友,童年真正的朋友”,它是那么友好的看著“我”笑,“而我卻想拿他練拳”,一時間自責、懊悔襲上心頭。
作為12歲左右的六年級孩子,他們在漸漸的成熟,漸漸的長大。內(nèi)心中充滿著令人感動的豐富情感。在頻頻向童年揮手作別,不斷告別童年的點點滴滴時,面對這樣一篇構(gòu)思獨特的課文,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挖掘他們幼稚的心理,體會童年的快樂生活以及學會珍愛朋友、珍惜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呢?基于對這些思考,我確定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通過分析與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和想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充分體會“我”與小熊之間的深厚情誼。感受童年的快樂,懂得要珍惜童年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得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感受我與小熊之間的深厚情誼,體會童年的快樂。
2、抓住重點語句,反復閱讀文章中感人至深的片段,從而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以情來感染學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珍惜一切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設(shè)置情境,導入新課
1、師動情朗誦歌曲《朋友》中的部分歌詞,(“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話 一輩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不曾孤單過 一聲朋友你會懂 還有傷 還有痛 還要走 還有我”)提問:“誰是我們童年的朋友?”
[通過熟悉的歌詞,孩子們的注意力迅速的轉(zhuǎn)入課堂。同時,激發(fā)起了他們學習的樂趣,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開始了語文的學習。學生是學習的學習的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口語表達的機會,增強了他們表達的自信心。]
2、學生匯報。
3、過渡:讓我們一起看看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德童年時的朋友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些什么事?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感知全文內(nèi)容。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2、再次勾畫讀課文,交流好詞。
[在尊重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先整體感知全文內(nèi)容,再交流好詞。語文教學就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他們在祖國的優(yōu)美文字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這一切都是在字詞的基礎(chǔ)上來實現(xiàn)的,因而我很重視這方面的訓練。]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1、體會童年的快樂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童年的“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
當“天文學家”“遠航船長”“地鐵司機”“美術(shù)家”“旅行家”“拳擊手”(2)、感受文中“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怎樣?
(3)、結(jié)合自身,交流、暢談內(nèi)心的想法或理想,感受自己的童年。 你的心中又有哪些沖動呢?
(4)、回文再次感受童年的快樂。齊讀課文2、3自然段。
[先從文本出發(fā),抓住課文的語句,感受文中的 “我”的快樂,再調(diào)動孩子主觀生活及情感體驗,再次感受自身童年的快樂,最后又回歸文本中去,感受童年的快樂。做到了從文本中來,又回到文本中去,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2、懂得關(guān)愛朋友、珍惜美好的事物
(1)、快速默讀課文4-21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我”要改變當拳擊家的念頭?
(2)、學生匯報。
(3)、抓住重點語句,比較我對待小熊的前后態(tài)度
當初“我”和小熊是怎樣相處的? 理解:形影不離
指導朗讀、體會快樂心情。 板書:(快樂) 關(guān)愛
我即將怎樣對待它的?抓住重點語句“兩只眼睛一大一小”讓學生進行想象:為什么兩只眼睛會一大一小?我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我的心情怎樣? 板書:(難受)傷害
(4)、找語句體會我因為傷害朋友后的難受心情。
(5)、指導行為:我們應(yīng)怎樣對待朋友,應(yīng)該對自己曾經(jīng)傷害過的朋友怎樣表示歉意呢?對待朋友我們應(yīng)該持一種什么態(tài)度呢?
[在充分感受了童年的快樂后,抓住“我”對待小熊的前后態(tài)度進行對比,抓住關(guān)鍵語句想象了我對小熊的傷害,體驗“我”因傷害朋友后的難受,在體驗內(nèi)心感受由快樂到難受的落差中明白尊重、關(guān)愛朋友,童年才能更加快樂。]
(7)合作探討、交流匯報:生活中,誰還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又應(yīng)該怎樣對待朋友他們呢?(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學生之間的探討交流,使得他們對朋友的認識、對生活的態(tài)度在有限的范圍內(nèi)做到了資源共享。語文源自生活,又回歸生活。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及不同的發(fā)展需求,將“朋友”延伸到一切美好的事物中,激發(fā)了孩子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三 、總結(jié)全文、深華情感
1、教師小結(jié)、發(fā)出倡議。(“------讓我們共同珍惜童年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做一個熱愛生活得人吧!”)
2、齊唱歌曲《朋友》。(知錯能改的“我”會因為不傷害童年的朋友——小熊,而變得更加快樂,童年中知錯能改、懂得珍惜身邊一切美好事物的你們也會因此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擁有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共同唱響歌曲《朋友》!)
四、作業(yè)布置
1、摘錄文中的片段
2、習作《對不起,————》
想象作文《小熊眼睛的背后故事》
六、板書設(shè)計
童年的朋友
(快樂)關(guān)愛
我 小熊
(難受)傷害
七、教法和學法
(一)、設(shè)置情景,驗情悟理
1、詩歌情境、歌曲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本課中,我創(chuàng)設(shè)多種情境進行教學。如在導入新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創(chuàng)設(shè)詩歌情境,朗誦歌曲《朋友》中的高潮語句,讓孩子們的注意力迅速的轉(zhuǎn)入課堂。同時,激發(fā)起了他們學習的樂趣,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開始了語文的學習。在本課的最后總結(jié)全文、深華情感部分中,又再次創(chuàng)設(shè)歌曲情境,以孩子們齊唱歌曲《朋友》將這節(jié)課的氣氛推向高潮來,讓孩子們在歌聲中懂得珍惜朋友,懂得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整節(jié)課在孩子們熟悉的歌曲《朋友》中開始和結(jié)束,顯得渾然一體。
2、想象情境
在體驗童年快樂的這一部分中,孩子們在已有的經(jīng)驗基礎(chǔ)上,在預設(shè)的情境中,暢談自己的理想,以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憧憬美好的夢想、感受著童年的快樂。其中一個孩子這樣回答道:“我想當一頭小豬,躺在軟軟的沙發(fā)上,吃著零食,看著動畫片。”頓時課堂上爆發(fā)出笑聲,孩子們幼稚的內(nèi)心活動也就真實的流露出來。在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體會童年的快樂這一教學重點也就不攻自破了。在比較我前后對待小熊不同的態(tài)度這部分內(nèi)容時,文中出現(xiàn)這樣一句話:“小熊坐在我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兩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來的——黃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個紐扣做的。”“為什么會這樣?我和小熊之間曾經(jīng)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又一個問題情境控制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調(diào)動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情緒高漲、智力振奮,大膽想象,既體驗到了自己在開啟智力時的愉悅,又對文中一些關(guān)鍵語句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這一工具性的特點。
3、問題情境
問題往往能開啟孩子們的思維,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節(jié)課的教學是脫離不了問題的。這節(jié)課中,我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如:誰是我們童年的朋友?當初“我”和小熊是怎樣相處的?給學生提供了口語表達的機會,增強了他們表達的自信心。
現(xiàn)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gòu)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jié)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及不同的發(fā)展需求,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延伸語文課堂的問題:生活中,誰還是我們的朋友?讓課堂變得生成,讓語文教學又回歸生活。同時,激發(fā)了孩子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
(二)、體驗教育、貫穿始終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的教學建議: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整節(jié)課,我始終抓住“我”內(nèi)心活動為主線,依托于教材,讓孩子的內(nèi)心和文中“我”的內(nèi)心活動保持一致,讓孩子走入“我”的心靈,感受我童年的快樂,感受我傷害朋友后的難受。在“體會童年的快樂”這部分內(nèi)容中,以先從文本出發(fā),抓住課文的語句,讓學生感受文中的“我”的快樂(“我”有哪些新奇的想法?“我”的童年怎樣?),再調(diào)動孩子主觀生活經(jīng)歷及情感體驗(你的心中又有哪些沖動呢?)再次感受自己童年的快樂,最后又回歸文本中去感受童年的快樂(齊讀2、3自然段)。做到了源于文本,又回歸于文本中,讓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緊接著在“懂得關(guān)愛朋友、珍惜美好的事物”這部分內(nèi)容中,讓孩子在體驗了快樂情感鋪墊后,以“我”對待小熊的前后態(tài)度進行對比為突破口,抓住關(guān)鍵語句想象了我對小熊的傷害,體驗“我”因傷害朋友后的難受,在體驗內(nèi)心感受由快樂到難受的落差中明白尊重、關(guān)愛朋友,童年才能更加快樂。在合作、探究、交流“生活中,誰還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又應(yīng)該怎樣對待朋友他們呢?”之后,教學重難點中的第3點也就順理成章的落實了。
(三)、立足文本、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分析語言現(xiàn)象,在字、詞、句、篇的聯(lián)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體會文章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在尊重學生認知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先整體感知全文內(nèi)容,再交流好詞。默讀、精讀、合作讀、個性化朗讀等形式都在課堂中呈現(xiàn)出來。如在課文的19自然段,“我和小熊相處”的這部分可進行對比性朗讀,先讀描寫我以前對待它的語句,再讀描寫現(xiàn)在我即將把它當成拳霸子時它可憐的樣子。對于 “形影不離”的理解,可以師生合作再讀課文的19 自然段。
(四)、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的是自讀自悟以及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自讀中感知全文內(nèi)容,在自讀中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6
童年的朋友
江蘇省泗陽中學
教學目標
1、掌握本文生動傳神的人物描寫,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對高爾基的深遠影響。
3、學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2、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的寫法。
教學時數(shù)
2教時
教學安排
第一教時側(cè)重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和對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第二教時側(cè)重對能力的培養(yǎng)和遷移,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引讀
導語設(shè)計:
朋友是一杯酒,越能是困難的時候,越能品味到他的真誠;朋友是一盞燈,在我們最黑暗的時候,是他給我們以無窮的力量,走出困境;朋友是冬日的暖陽,在我們?nèi)松牡缆飞希撬麄兲幪帪槲覀凃?qū)散陰霾。真的,真摯的朋友給我們鼓勵,給我們力量。在每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是朋友幫助我們登上成功的頂峰,到達理想的彼岸。童年的高爾基從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是他的外祖母給他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今天,我們就一齊來學習他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童年》中的《童年的朋友》。
(板書課題)
字詞檢查:
發(fā)綹 馬鬃 詛咒 顫動 敏捷 兩頰
文學常識:
高爾基 蘇聯(lián)作家。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劇本《小市民》。
二、初讀
我們平常所交的朋友,一般都指在學習上、生活上幫助我們的同學、同事、伙伴,但作者為什么把自己的長輩稱為“童年的朋友”?
1、教師范讀課文
2、思考:
⑴我為什么把外祖母稱為“童年的朋友”?她給我的影響有哪些方面?
⑵作者是通過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⑶說說你對文中外祖母的印像,并請你為“外祖母”畫一幅肖像。
(通過解決三個問題來整體感知課文,結(jié)合學生所畫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
3、學生交流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形成板書。
外貌描寫
朋友——外祖母:
語言描寫
三、品讀
1、教師:讀過課文,我們感覺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寫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你認為描寫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選擇一至兩句并批注。
⑴學生朗讀,作批注;
⑵并小組合作學習,小組間交流,小組各成員輪流問,其它同學匯報學習的成果;
⑶小組選出精彩的批注,上講臺作匯報;其它小組作評價
⑷教師總結(jié),重點強調(diào)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側(cè)面烘托在文章中的運用。
2、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給作者哪些深遠的影響。
(通過外祖母的語言描寫外貌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寫了外祖母的眼神,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板書:充滿愛心,慈愛和藹,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堅強、樂觀。)
四、遷移
1、我們學習了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了解到他的外祖母給他深刻的影響,你童年時代的最難忘的朋友是誰?你能學習課文的某些寫法,用簡潔的文字描繪出你心目中的好朋友的形象?
2、學習了本文,我們掌握了人物描寫的手法,尤其是通過描寫眼睛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請你們學習這樣的寫法為你的同桌描繪出他的形象,表現(xiàn)他的性格。
4、你學過本文后,你學到了什么?
(主要從人物描寫手法,側(cè)面烘托,語音、修辭等方面談?wù)勛约旱氖斋@。)
五、鞏固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理字詞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背景:
這是一篇外國兒童文學作品。課文寫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小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 “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jīng)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并且立誓“永遠也不想當拳擊家了”。
文中的“我” 對童年的朋友充滿的感情,連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顯傷感的故事不禁將讀者帶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
教學片段:
片段一:鉆研教材,滲透人文。
當我初讀文章,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抓住“形影不離”這個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形影不離”;想象朋友之間“形影不離”的情境;以朗讀為主要訓練目標,加以想象、句式練習和口語表達的訓練;最后得出珍惜友情的感嘆。
備課時,我抓住了課文中的一句話:“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時真正的朋友……”中的“真正的朋友”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真正感受到怎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來之不易,讓大家珍惜身邊的每一份友情。這個目標成為這篇文章最終的教學重點。
片段二:環(huán)環(huán)相扣,調(diào)動興趣。
一節(jié)課有一個一個的環(huán)節(jié)組成,但又不能忽視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時老師就是一個“穿針引線者”——進行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過渡。過渡語言的設(shè)計是在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基礎(chǔ)上的,是教師課堂應(yīng)變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恰如其分的過渡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將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列舉其中片段:
師:起先作者是那么急切地想當拳擊家,最后卻放棄了這個愿望,是誰讓他改變了想法呢?
生:是小熊。
師: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呢?課文哪幾小節(jié)具體寫到了小熊?快速讀課文。
……
師:小熊雖然破舊,但它是那么的可愛逗人,它陪伴“我”渡過了童年時代。“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怎么樣呢?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概括么?
——形影不離
師:哪些句子寫出我們之間形影不離的情景了呢?
……
師:多么甜蜜的場景啊!讓老師不由地想起小時侯躺在媽媽的懷里聽著故事,慢慢入睡的情景。真羨慕小熊能有這樣一位朋友!
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里,學生的表現(xiàn)是課堂上的亮點,主導地位的老師也是一種亮點,兩者相輔相成課堂將星光點點。
教學反思:
《童年的朋友》,這篇文章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文章讀來讓人回味無窮,寓意深刻。我在本次執(zhí)教過程中感觸頗深,收獲不少。
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以往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此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不夠,因此學生對于文中的重點句讀得不夠味。今后還需要不斷地改進。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8
一、談話式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段美好的時光里,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呢?(指三名同學說)
過渡: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貓、小狗或者陪伴你長大的布娃娃。著名作家—維·德拉貢斯基就有這么一個童年的朋友,你想知道他童年的朋友是誰嗎?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童年,找回他童年的朋友。(出示題目)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帶著這些問題,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把握脈絡(luò)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想想它和作者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根據(jù)學生的匯報交流情況總結(jié):課文主要寫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小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給我?guī)淼目鞓罚腋淖兞酥饕猓僖膊幌氘斎瓝艏业墓适隆?/p>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受
你過去的理想是什么?現(xiàn)在的理想是什么?你呢?(指三名同學回答)
過渡:童年的理想不是唯一的,是善變的,作者童年也是這樣的,課文是怎樣寫作者的理想善變的?
學生匯報:有時,我幻想當一名遠航船長,到老遠的新加坡去,為自己買一只逗人的小猴兒。有時,我覺得當個勇敢的旅行家也不壞,像阿連·蓬巴爾那樣,光靠吃生魚,橫渡大洋。這個蓬巴爾旅行結(jié)束后,體重減了二十五公斤;我呢,體重才二十六公斤!要是我也像他那樣去橫渡大洋的話,天哪,旅行完了我的體重只剩下一公斤了!萬一有一兩天我捉不到魚呢,那會瘦得更厲害呢!把這筆帳算完后,我便放棄了這個念頭。
想當一名遠航船長只是為了買一只逗人的猴兒,放棄當旅行家的念頭的理由卻十分幽默,那你就帶著幽默的語氣再讀一讀。(指名讀)
過渡:作者的理想善變還表現(xiàn)在:
學生匯報:第二天,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要當一個拳擊手了。因為我在電視里看了一場歐洲拳擊冠軍賽。拳擊手們你來我往打得真來勁!接著電視又播放了他們的訓練片段。訓練時候他們用的是皮制的“梨”,那是個橢圓形的有分量的沙袋。拳擊家們使出全身的力量來擊打這個“梨”,為的是鍛煉自己的攻擊力。我看上了癮,也想成為我們院里最有力氣的人。
你從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心情?(迫不及待,渴望)
那你就讀出作者迫不及待渴望的心情。
過渡:課文除了直接告訴我們作者理想是善變的,還通過什么描寫來烘托作者理想的善變?(如果學生找不出,可引導)
“沒有‘梨’,你就隨便玩兒點兒別的吧。你反正什么也干不成。”通過父親的談話,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匯報:體會到了“我” 的理想善變,也感受到了父親對我的不屑一顧,請你讀出來)
這是通過父親的語言描寫,從側(cè)面烘托描寫,我們在寫作時,應(yīng)該應(yīng)用這種寫作方法,會突出人物特點。
過渡:是啊,童年就是這樣色彩斑斕的,曾經(jīng)的理想是那么的強烈,但真正把舊時的朋友當作練拳的“梨”時,卻又放棄了,為什么?下面請同學們找出“我”放棄當拳擊家的原因。
(生匯報):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兩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有黃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媽媽后來用一個紐扣做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樣大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著我,兩手朝上舉著,似乎在開玩笑,說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過渡:作者把小熊舉手的動作想像成投降,對這樣一個繳械不殺的可愛的朋友,我怎么能忍心鍛練自己提臂力呢。
(生匯報):我瞧了它一會兒,突然想起以前我跟它形影不離的情景來了。……,而我卻想拿它練拳……
過渡:是啊,美好的回憶后,我對小熊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了,是哪個詞語讓你體會到了和小熊的深厚感情。
(生匯報):形影不離。
你怎么理解?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我和小熊形影不離?你能體會出作者此時的心情嗎?
(生匯報):對往事的甜蜜回憶,對自己的想法的自責。
過渡:是啊,回憶往事,心情是甜蜜的,想想現(xiàn)在的想法,又是自責的,那你就把這種不平靜的心理讀出來吧。(指一名學生讀)
過渡:回想起過去形影不離的畫面,作者猶豫了,流淚了,由原來的迫不及待的想當拳擊家到現(xiàn)在再也不想當拳擊家了,故事的結(jié)尾是不曾預料的,但也在情理之中,誰會把曾與自己形影不離的朋友當作“出氣筒”呢,我們應(yīng)該珍惜帶給我們快樂的一切事物。
四、情感體驗
1、朗讀課文,這篇文章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匯報):充滿歡樂的童年生活;珍惜帶給我們快樂的一切事物。
2、童年的美好回憶是最珍貴的,經(jīng)歷了這次情感的轉(zhuǎn)變,替作者想一想,小熊現(xiàn)在怎樣?作者會怎么說呢?
(學生暢所欲言)
五、總結(jié)全文,遷移訓練
同學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們珍惜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許是一些人,也許是一些可愛的玩具,也許是一本精彩的故事書。
同學們,你童年的朋友是誰?寫一寫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故事吧,展開恰當?shù)南胂螅涯銈冎g的感情體現(xiàn)出來。
板書:
童年的朋友
形影不離
迫不及待想當拳擊家 不再想當拳擊家
美好回憶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9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間真摯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小熊之間真摯的情感。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巧妙導入,誘發(fā)閱讀期待
童年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有居住了12年的小屋,有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的田園生活,相信也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前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板書:童年的朋友)
【設(shè)計意圖】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愿意表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他們對玩具朋友的回憶。
二、切入重點,明確學習目標
進入“快樂讀書屋”,打開書95頁,首先找同學讀一下題目上方的文字。誰來說說學習這篇文章,我們應(yīng)把握的重點是什么?(課件出示學生凝練后的學習重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我”與童年的朋友之間真摯的情感。
【設(shè)計意圖】由學生自主尋找并把握學文的重點,把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展開自主學習。
三、提出要求,自讀整體把握
明確了學習課文的重點,下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
1、出示讀書要求:(1)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能讀出感情;
(2)邊讀邊想:“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它和“我”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2、學生根據(jù)讀書要求自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讀書要求清楚明白,學生在讀書要求的引導下開展的讀書活動,使學生與文本對話從容充分。
3、對照檢查,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情況的檢查:認讀詞語開火車領(lǐng)讀 如:拳擊家、形影不離、硬邦邦、沉默、克制等。
(2)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誰?它和“我”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誰?板書:玩具小熊 (一只什么樣的玩具小熊?)
一身巧克力色。兩只眼睛一大一小,小的是原來的——黃色,玻璃做的;大的白色——是用一個紐扣后補上的。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燈片):“我”一開始要當(拳擊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來(練拳),但是“我”后來想到(小熊曾經(jīng)帶給我的快樂),于是“我”改變主意,永遠不想當(拳擊家)了。
板書:要當 不想當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用填空形式降低了難度。
四、巧設(shè)話題,體會交流感悟
1、默讀第18自然段,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關(guān)系怎樣?(非常親密)
2、讓學生說一說通過哪個詞語最能感受到“我”和小熊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親密。板書:形影不離
3、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4、再讀這一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具體寫了“我”和小熊的形影不離,用直線畫出來。
5、指名回答。(出示幻燈片):那時我走到哪里都帶著它。吃飯時讓它坐在旁邊,用調(diào)羹喂它;睡覺時我也讓它躺在旁邊,對著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給它講故事。
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嗎?帶著你的體會讀讀。想象還有什么時候?(指導學生讀出“我”回憶美好往事的甜蜜。)
讀出“我”和小熊關(guān)系的親密無間,讀出曾經(jīng)的難舍難分。
引讀:所以“那時候,我愛它,—————”(一心一意地愛它)
因為那是“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的————”(真正朋友)
教師總結(jié):那時的我甚至為了它,把命獻出來都舍得。帶著這份感情再來齊讀這兩句話。的確,我和小熊就是這樣一對形影不離的朋友。
所以已被丟棄在筐底的、殘缺不全的小熊依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對我笑著”,而我卻想拿它練拳擊,我真的很————。我想對小熊說:“ ——————————。”(此時,你就是那個曾經(jīng)與小熊為伴,與它形影不離的小熊的主人,你想對它說點什么,把你此時想說的話寫在書上。)
的確,這是小作者最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他陷入了深深的疚愧之中。
可為了不讓媽媽從聲音里猜出“我”的心事來,“我”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掩飾了內(nèi)心的自責,哪種方式?
直擊最后一段,抓動詞“轉(zhuǎn)過臉去,沉默了好長時間”“仰起頭,想把眼淚憋回去”(動作描寫)
這種具體可感的心理描寫,作者是怎樣呈現(xiàn)給讀者的呢?你能嘗試著歸納一下作者展開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嗎?
1、通過動作,反映人物心理《童年的朋友》
2、直接刻畫,交待人物心理(剛才的讀寫結(jié)合訓練)
3、通過想象,表現(xiàn)人物心理《賣火柴的小女孩》
4、通過環(huán)境,烘托人物心理《十里長街送總理》
布置作業(yè):請嘗試著用其它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呈現(xiàn)文中“我”當時內(nèi)心的自責。
【設(shè)計意圖】
五、總結(jié)全文,遷移拓展閱讀
童年的朋友只是這只小熊嗎?也許是更多的可愛至極的玩具,也許是那些最親最近的人,也許是幾本精彩絕倫的故事書。對,是所有曾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同學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們好好珍惜吧!
推薦閱讀:高爾基 前蘇聯(lián)作家 代表作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其中《童年》中的同名作品《童年的朋友》。你知道他童年的朋友是誰嗎?(他的外祖母)為什么把自己的長輩稱為“童年的朋友”?不妨課余時間拿來讀一讀。
六、板書設(shè)計:
童年的朋友
形影不離 一心一意
(玩具小熊) 真正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認識生字8個:“拳、玻、璃、紐、羹、邦、憋、稍”;積累“克制、一心一意”等8個詞語。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形影不離”意思。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3、默讀課文,邊讀邊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按要求圈劃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喚起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帶給我們快樂的一切事物。
教育重點:1、在閱讀中認識生字8個:“拳、玻、璃、紐、羹、邦、憋、稍”;積累“克制、一心一意”等8個詞語。理解“形影不離”意思。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教育難點:默讀課文,邊讀邊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按要求圈劃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制作課件。
教育時間:1課時。
教育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齊讀
二、學習字詞
1、指名帶讀生字,指導書寫:拳、羹、憋
2、出示詞語,齊讀
三、研讀重點段落,體會人物情感
(一)介紹“朋友”
1、聽課文錄音:這位童年的朋友是誰?介紹這位“朋友”
出示:
小熊坐在我的面前,一身巧克力色。兩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來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紐扣代替的。小熊用它那不一樣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著我,兩手朝上舉著,似乎在開玩笑,說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板書:小熊
2、指導朗讀
3、齊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熊?(可愛,滑稽,討人喜歡,陳舊)
出示:小熊用它那不一樣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著我,兩手朝上舉著,似乎在開玩笑,說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
(小熊并不是真的會說話,而是看到它雙手上舉的樣子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這樣寫把小熊寫活了。也讓我們讀了以后感覺到小熊的可愛和滑稽。)
(二)體會情感
1、“我”和小熊的感情怎么樣?用文中的詞語說一說。
板書:形影不離
理解:形影不離:彼此關(guān)系密切,經(jīng)常在一起。
出示:那時我走到哪里都帶著它
2、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 “我”和小熊形影不離?
出示:吃飯時讓它坐在旁邊,用調(diào)羹喂它;當我把什么東西抹到它嘴上時,它那張小臉兒就十分逗人,簡直像活了似的;睡覺時我也讓它躺在旁邊,對著它那硬邦邦的小耳朵,悄悄地給它講故事。那時候,我愛它,一心一意地愛它,為了它,把命獻出去我都舍得。
3、比較句子
當我把什么東西抹到它嘴上時,它那張小臉兒就十分逗人。
當我把什么東西抹到它嘴上時,它那張小臉兒就十分逗人,簡直像活了似的。
(小熊在“我”眼中仿佛有了生命,是活生生的了,是“我”不可分離的朋友。)
4、引讀第3自然段
(三)了解始末
1、過渡:我為何要拿小熊練拳,結(jié)果怎樣呢?
2、了解始末,同桌分別讀第1、第4、5自然段。
板書:我 拿小熊練拳,再也不拿小熊練拳
四、總結(jié)全文
1、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我”想拿小熊練拳,可是看到它,讓“我”想起 “我”和小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所以“我”再也不拿小熊練拳。
我們還體會到了,這些句子加上作者的想象,使句子更生動、有趣、活潑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11
《童年的朋友》教學反思
《童年的朋友》通過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小節(jié)告訴孩子們,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珍惜保存,文中作者的朋友——小熊被小作者描寫得十分詳細、生動,可見作者與它的相處不是一天二天,甚至作者好久以前與小熊的點點滴地都那么清晰地刻在他腦海,所以當作者想對小熊揮拳相向時,不但下不了手,還流出熱淚。
一、在導入課時,我通過談話“每個人長大后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時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嗎?”開門見山的引出了本文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本。同時,也進行了說話訓練,用“我的童年朋友是( ),因為( )。”的句式發(fā)言。
二、整體入手,把握重點。
《童年的朋友》全文圍繞著“形影不離”這個關(guān)鍵詞展開描寫。上課伊始她就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表達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guān)系?并讓學生找出相應(yīng)的段落,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題找出課文的重點段落。
三、直奔重點,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品詞賞句,體會情感。
課文重點段——第三段很適合用來落實讀懂文章內(nèi)容的訓練。而在閱讀教學中,則抓住形影不離這個詞來展開,讓學生說說什么叫形影不離?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離?通過圈畫有關(guān)的詞句,朗讀句子,了解作者內(nèi)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小作者與小熊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的真情,以及對小熊的愛,提高了朗讀的有效性。
《童年的朋友》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童年的朋友》時, 我逐步引導讓孩子們自己思考,你曾經(jīng)和你的玩具有什么形影不離的情景,學生的想象竟超出了老師想象的空間,"當我乘涼時,我把小熊抱在懷里,和我一起欣賞月亮里的嫦娥".當我踢足球時我也讓他坐在旁邊,他舉著雙手好似在為我鼓勁加油……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lǐng)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最后,我覺得應(yīng)該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如何變成自己的情感.我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jié)時,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體會文中的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朗讀時孩子們充滿著激情,飽含著對玩具小熊無比的喜愛之情……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如何把文中的語言加以積累,我設(shè)計了一個說話練習,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當然,在教學中有很多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得不夠,因此學生對于文中的重點句讀得不夠味.我的時間還不是把握得最好,朗讀的次數(shù)和深度都沒有到位, 也是因為有了想面面俱到的心理.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復習鞏固來不及完成了.
《童年的朋友》教學反思
《童年的朋友》這篇課文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文章讀來讓人回味無窮,寓意深刻。通過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小故事告訴孩子們,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珍惜保存,文中作者的朋友——小熊被小作者描寫得十分詳細、生動,可見作者與它的相處不是一天二天,甚至作者好久以前與小熊的點點滴地都那么清晰地刻在他腦海,所以當作者想對小熊揮拳相向時,不但下不了手,還流出熱淚。我在教學過程中感觸頗深,收獲不少。
在導入課時,我通過議論“每個人長大后都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段時光是我們共同擁有的,美好的,那就是童年,你能介紹一下自己的童年朋友嗎?”開門見山的引出了本文課題,使學生能較快地融入課本。同時,也進行了說話訓練,用“我的童年朋友是( ),
因為( )。”的句式發(fā)言,復習因果關(guān)系的句式。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在教學中我一直以充滿激情的狀態(tài)進行教學,除了讓文本中的情來感染學生,更易我的激情來渲染、熏陶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shè)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小熊的可愛之處了!我提出:“你們讀讀課文,覺得文中的小熊是一只怎樣的玩具,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你能通過朗讀體現(xiàn)出來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竟然要拿曾經(jīng)給過我快樂的小熊來練拳時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就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語境,學生真正領(lǐng)悟了作者的自責、內(nèi)疚、慚愧,那種情很自然的溢于言表。通過圈畫有關(guān)的詞句,朗讀句子,了解作者內(nèi)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對自己的自責。在練習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讓學生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加上作者的想象,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與它的深厚友誼。班中有一部分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較上層次,他們能抓住重點地詞來說或自己的感受,并聲情并茂地朗讀,帶動了其他的學生,故而,對課文地朗讀也有了情感上的推動。
只有當老師也融入到課文中去,才能帶著學生進入課文,體會深刻的寓意。最后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寫寫和自己玩具朋友的故事,我先給學生作一個示范:“課文學到這兒,喬老師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們……我真想對他說:朋友,你曾經(jīng)……因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么精彩!” 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童年朋友,仿照課文第二、三小節(jié)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紛紛拿起筆寫著自己的心理話,雖然語言簡樸,可感情真摯,真正體會到了朋友的真諦。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心靈上得到了共鳴,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后,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lǐng)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會進入高潮。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12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3個,會寫6個字,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2、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文中“我”與伙伴小熊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回憶童年美好時光、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段最美好的時光里,總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板書:童年的朋友)
二、初讀課文,把握脈絡(luò)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匯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一類叫做形聲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例如:這課生字中的“癮”,就是這樣的形聲字,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記住它們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生字也是形聲字,如何記住它們?
2.學生再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它和作者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時的玩具小熊。課文講“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jīng)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再也不想當拳擊家了”。)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受
(一)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當時有一個怎樣的心愿?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1.學生帶著問題讀文,思考。
2.匯報:(迫不及待地要當一個拳擊手)
3.朗讀課文,要讀出作者對當拳擊手的渴望。
過渡:這么強烈的愿望,在當那可愛的舊玩具小熊——“我”兒時的好伙伴充當了練拳的“梨”后,被放棄了。
(二)精讀課文重點段,想一想,是什么讓“我”又改變了想法?在文中勾畫出重點的詞句,細細品味。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圈畫重點詞句。
2.匯報交流:
作者與“小熊”之間深厚的情誼。想想:課文中哪個詞語寫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guān)系?(形影不離)“形影不離”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我”和小熊形影不離?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嗎?帶著你的感受讀讀。(指導學生讀出“我”內(nèi)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自責。)
3.回想起這些溫馨的畫面,作者猶豫了。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想象一下,補充下面一段話。
小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對我笑著,而我卻想拿它練拳擊,我真的很。我想對小熊說:“。”
(三)學習最后一段。
故事的結(jié)果,大家預料到了嗎?(指名讀文)說說你的感受。
《童年的朋友》教學設(shè)計 篇13
教學目標:
1、 認識生字3個,會寫6個字,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2、 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感受文中“我”與伙伴小熊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教學準備:學生回憶童年美好時光、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式導入
每個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段最美好的時光里,總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yǎng)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蘇聯(lián)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板書:童年的朋友)
二、初讀課文,把握脈絡(luò)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匯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一類叫做形聲字,它的字形中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讀音,一部分表示這個字的意義。例如:這課生字中的“癮”,就是這樣的形聲字,了解這些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記住它們的字音、字形和意思。
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生字也是形聲字,如何記住它們?
2.學生再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它和作者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指的是“我”童年時的玩具小熊。課文講“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jīng)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再也不想當拳擊家了”。)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受
(一)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當時有一個怎樣的心愿?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1.學生帶著問題讀文,思考。
2.匯報:(迫不及待地要當一個拳擊手)
3.朗讀課文,要讀出作者對當拳擊手的渴望。
過渡:這么強烈的愿望,在當那可愛的舊玩具小熊——“我”兒時的好伙伴充當了練拳的“梨”后,被放棄了。
(二)精讀課文重點段,想一想,是什么讓“我”又改變了想法?在文中勾畫出重點的詞句,細細品味。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圈畫重點詞句。
2.匯報交流:
作者與“小熊”之間深厚的情誼。想想:課文中哪個詞語寫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間的關(guān)系?(形影不離)“形影不離”是什么意思?課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我 ”和小熊形影不離?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嗎?帶著你的感受讀讀。(指導學生讀出“我”內(nèi)心的不平靜,既有回憶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自責。)
3.回想起這些溫馨的畫面,作者猶豫了。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想象一下,補充下面一段話。
小熊用那一大一小的眼睛對我笑著,而我卻想拿它練拳擊,我真的很。我想對小熊說:“。”
(三)學習最后一段。
故事的結(jié)果,大家預料到了嗎?(指名讀文)說說你的感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回顧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理解內(nèi)容,體會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我”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這篇文章讓你感受到什么?(可自由講,稍作點撥)
二、重溫重點段的描寫,進一步體會感情
1.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作者與玩具“小熊”之間的親密情誼,感受那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的后三個自然段)
2.童年的美好回憶是最珍貴的,我想作者肯定還有很多話沒有說,經(jīng)歷了這次情感的轉(zhuǎn)變,替作者想一想,小熊現(xiàn)在怎樣,他會怎么說呢?(請你試著仿照課文寫法,合理想象)
三、總結(jié)全文,遷移訓練
1.同學們,童年生活的回憶是美好的,讓我們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吧,也許是一些人,也許是那些可愛的玩具,也許是幾本精彩的故事書…
2.布置作業(yè):
說說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誰?寫一個發(fā)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間的一個故事。可以展開恰當?shù)南胂螅涯銈冎g的感情體現(xiàn)出來。
有時間可以當場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