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領會本文生動形象描繪外祖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寫作特色。
2.過程與方法: 朗讀并仔細品味文中對外祖母眼神的描寫及本文細膩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外祖母對高爾基的深遠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篩選、歸納信息,理解外祖母是他的“朋友”的意蘊。
2.教學難點:文中對祖母眼神的描寫,學習本文細膩又飽含深情的語言。
【課時安排】二課時
【預習導學】
1.先標出小節序號,然后自讀課文一遍,遇到生字詞要借助工具書或注解理解(音形義)。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咕噥( )噗噗( )發綹( )顫動( )胸脯( )兜起來( )
兩頰( ) 馬鬃( )詛咒( )兩頰( )鑲銀( )嗅煙草( )
豐潤( )
3.用下列形似字分別組詞。
綹( ) 鬃( ) 詛( ) 鑲( )
咎( ) 鬢( ) 沮( ) 攘( )
4.文學常識:本文作者 , 作家,其自傳體三部曲是 、 、 。
5.理解文章結構(分為四個部分,請分別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6.思考:再朗讀一遍課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問可用鉛筆在書上圈點與批注。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品讀著這意蘊雋永的詩句,朋友之情讓人回味;“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吟唱著耳熟能詳的歌詞,朋友之情促人奮發。翻開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馳神往。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齡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卻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關懷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高爾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看幻燈片,了解高爾基的童年生活,了解其成長土壤
1. 走近作者。
高爾基(1868—1936),無產階級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為貧困生活所迫,他只受過兩年小學教育,之后便輟學作童工和學徒謀生,后自學成才。主要作品有《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列寧稱高爾基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杰出的代表”。
2. 了解背景。
高爾基童年寄居在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里,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地參加一份”。這是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在這樣的家庭生活里,生活像“鉛樣沉重”,高爾基的童年充滿苦難。所幸的是,他的周圍也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給了高爾基良好的影響,給了高爾基力量和支持。其中首推外祖母。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學中最光輝、最有人性、最有詩意、最有藝術魅力的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