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 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外國兒童文學作品。課文寫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舊玩具“小熊”作為練習拳擊的沙袋,但是在“我”準備練習前,回憶起以往與“小熊”朝夕相處的點點滴滴,于是“我”自責不該忘卻“小熊”曾經帶給自己的快樂,改變了主意,并且立誓“永遠也不想當拳擊家了”。
文中的“我”對童年的朋友充滿的感情,連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顯傷感的故事不禁將讀者帶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沒有生命的。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8個。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2.默讀課文,邊讀邊聯系課文理解詞義,按要求圈劃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上課前老師先送一首詩給大家,《朋友在,心就在》。(配樂詩朗誦)
2、每個人都有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在這段最美好的時光里,總是少不了“朋友”的陪伴。你有哪些童年的朋友呢?為什么你覺得他是你的朋友?(談話時要引導學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擺設、書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是啊,這個“朋友”可能是你兒時的玩伴,也可能是你養過的小雞、小貓、小狗,或者是一只小熊、一個布娃娃。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蘇聯作家——維德拉貢斯基,讓我們聽一聽他的童年回憶。(出示課題齊讀:童年的朋友)
二、自學課文:
1、學生根據要求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出示自學要求:
⑴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讀通課文。
⑵邊讀邊想: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誰?長什么樣?
朗讀時,我們要注意以下這幾個詞,(讀詞正音)重點指導正確書寫“降”、“匙”“抹”“邦”。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生點評)
4、交流:“童年的朋友”指的是誰?玩具小熊長得什么樣?
5、指導朗讀小熊外貌的句子,動作理解:投降。
三、閱讀教學
1、玩具小熊長得這么可愛,我為什么要打他呢?小組學習,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提出你對課文不理解的問題,我們共同來討論、解答。
⑴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
⑵邊讀邊想,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⑶和組員討論問題,解疑或存疑。
2、歸納學生的問題,提出疑問。
作者為什么說小熊是他童年時代形影不離的朋友?
作者曾經想當拳擊手,后來為什么改變了主意?
3、質疑解疑1。
作者為什么說小熊是他童年時代形影不離的朋友?你能在課文的第3小節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嗎?(出示找到的句子)
⑴交流后指導朗讀。
⑵整理句序。
⑶整體朗讀。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嗎?帶著你的感受讀讀。
⑷“形影不離”是什么意思?你現在明白了嗎?
⑸運用課文的語句練習說話。
我和小熊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