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冀中的地道戰(精選16篇)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
作者郵箱: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理清課文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地道戰的產生及作用。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過程 :
一、了解單元要求。
二、導入 新課文,提示課題。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地道戰”的?
三、課堂預習。
1、默讀課文。
2、各自小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思考預習題。
4、提出不理解的內容。
四、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全文可分幾段?
。1—3)(4—7)(8)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討論交流。
。1)為什么稱“掃蕩”?
(2)敵人為什么修封鎖溝、封鎖墻?
3、總結第一段段意。
。ㄖv了地道產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
六、作業 :
1、朗讀課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地道的結構特點和地道戰的歷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讀后討論。
。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是在第幾自然段講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
(4)人們在地道里怎樣進行通訊聯系?
“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加引號?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3、總結段意。
(這段主要講地道戰的特點。)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句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了什么?第二句講了什么?
3、這段話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讀全文。
五、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作業 :
1、熟讀課文。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一張地道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練習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記敘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圖?!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舉例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中心?
。ㄟ@篇課文通過講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表現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三、了解記敘方法。
1、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將中心表達出來的?
2、討論。
3、小結:學習課文有條理地記敘。
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廁”“虛” 半包圍。
2、默記本課生字,然后寫在練習本上。
3、指名讀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
4、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指導結合句式了解詞語用法。)
五、作業 :
預習《赤壁之戰》。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2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以地道的特點為線索,有序地介紹了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以及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留下的驚人奇跡,對冀中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的斗志。
這篇文章可分三個部分,前面一部分說明冀中地道戰產生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對其作出高度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的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打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1.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不屈不撓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2.了解文章的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的基礎上,感受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清條理。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智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1.有條件的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搜集有關資料,以便對冀中地道戰有些感性認識。
2.課上可讓學生交流,也可由教師介紹時代背景,比如抗日戰爭、“掃蕩”與反“掃蕩”、抗日軍民開展游擊戰爭的情況。使學生通過交流和介紹,充分感受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和無窮無盡的智慧,并進入學習的情境。
3.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和敘述的順序時,可以采取學生提出問題、邊閱讀邊討論的方式,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問題,邊讀書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
4.為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看全文重點寫了什么,在重點部分的前后各寫了什么內容,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并從中感悟到這樣表達的好處。這樣的表達順序,使復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呈現出來,使人讀后對冀中的地道有比較清楚的了解。
5.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地道的示意圖。
6.本課生字的記認書寫,可以在講述課文的過程中隨文學習。也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前集中學習字詞,讓學生將自己認為較難記寫的字畫出來,分析音、形、義,加深記憶。
[參考資料]
周而復(1914—),現當代作家。生于南京。他的小說反映了中國不同時期的現實生活。代表作《上海的早晨》以改造民族工商業者為題材,塑造了富有個性的資本家形象,規模宏大,構思嚴謹,在國內外都有較大的影響。以抗日為題材的小說有長篇《長城萬里圖》,散文報告集《諾爾曼•白求恩》《晉察冀行》等。
冀,是河北省的簡稱。“冀中”是河北省的中部平原。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是打擊敵人的重要戰場。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進入困難時期,日偽軍“掃蕩”日益殘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裝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長期堅持平原游擊戰爭,開始利用地道與日偽軍進行斗爭。民兵依托地道,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在多次戰斗中給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清條理。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艱難的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智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教學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
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1)指名讀,齊讀。
。2)會認字:強調“廁”是平舌音,“棘”不要讀成“辣”!叭巍笔嵌嘁糇,在本課中讀rén,另一個讀音是rèn。
。3)會寫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不要寫成“纟”;“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寫成“扌”。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自然段)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自然段)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
板書:不計其數(形式多,數量多)
敵來我走(保存自己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1.抄寫本課要求會寫的8個字。
2.思考課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1)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ㄓ兴膫意思。第一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講地道的位置和高度;第三講地道里有許多洞,功用各別,生活設備齊全。第四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
。ㄩ_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每一段都有“孑口”。)
“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懊曰蠖础笔亲寯橙朔植磺迨裁词撬赖,什么是活道!版菘凇边@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人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險與窄。)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火攻、水攻、毒氣攻)冀中人民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4)人們在地道里是怎樣進行聯絡的?(一個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
。5)“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边@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贊揚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
。ǖ氐缿鸱鬯榱藬橙说摹皰呤帯。)(“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主題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
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構造和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怎樣進行通信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
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中”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①指名讀,齊讀。
②強調“廁”是平舌音,“辣”左邊最后一筆是撇,右邊要封口。比較:妨-紡惑-感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板書: 不計其數(形式多 數量多)
敵來敵走(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拍x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有四層意思。第一層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層講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層講地道里有許多大洞,生活設備齊全。第四層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频氐赖某隹谑窃鯓拥?有幾種情況?(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懊曰蠖础笔亲寯橙朔植磺迨裁词撬赖,什么是活道!版菘凇边@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之險窄。)
、恰跋敕皆O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热藗冊诘氐览锸窃鯓舆M行通訊聯系的?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人們一一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边@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對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許多辦法進行了總結,贊揚了冀中人民對敵人斗爭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3.填空:(書后第2題)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保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體會。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和特點,構造有得于隱蔽自己,打擊敵人;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氣,怎樣進行通訊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一步步深入地表達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板書: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氣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滅火
吊板擋毒氣
連通溝井放水
通訊聯絡
作業 設計:
一、抄寫詞語。(課后第四題)
二、多音字組詞。
橫h唍g( )h坣g( ) 擱g ( )g ( ) 都 d島( )d ( )
三、把括號里不合適的詞劃掉。
、偶街腥嗣瘢▌摻 創造 建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圃冢▽挻 寬闊 廣闊)的平原的地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
四、填空。(書后第三題)
五、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 教學設計者:呂冬生)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地道戰》。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中”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①指名讀,齊讀。
、趶娬{“廁”是平舌音,“辣”左邊最后一筆是撇,右邊要封口。比較:妨-紡惑-感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板書: 不計其數(形式多 數量多)
敵來敵走(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拍x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有四層意思。第一層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層講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層講地道里有許多大洞,生活設備齊全。第四層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频氐赖某隹谑窃鯓拥?有幾種情況?(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迷惑洞”是讓敵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孑口”這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之險窄。)
⑶“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热藗冊诘氐览锸窃鯓舆M行通訊聯系的?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人們一一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對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許多辦法進行了總結,贊揚了冀中人民對敵人斗爭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3.填空:(書后第2題)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體會。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和特點,構造有得于隱蔽自己,打擊敵人;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氣,怎樣進行通訊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一步步深入地表達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板書:
位置 高度
大洞 小洞 氣孔
出口
迷惑洞
孑口
土沙滅火
吊板擋毒氣
連通溝井放水
通訊聯絡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5
教學目標 :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記敘文如何使用說明方法介紹事物的。
2、讀懂課文,了解我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樹立民族自信心。
教學重點:
學習文章圍繞“地道戰是個奇跡”來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942-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我國華北敵后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修筑封鎖墻,封鎖溝,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政策?谷諔馉庍M入了最困難的時期。但冀中人民沒有屈服。
二、學習第一段:
1.朗讀第一段,說段意
。ǖ氐缿鸬漠a生和作用)
2.板書:地道戰的產生是為了粉碎“掃蕩”。
3.這一段中哪個詞最能概括地道戰的情況?
理解“奇跡”(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
4.課文從哪兒看出地道戰是個奇跡?
規模作用(1)保護人民(2)堅持生產(3)打擊敵人
三、過渡:
這是全文內容的概括,下文具體介紹了地道的式樣和特點,說明地道戰是個奇跡。
1.指名讀第二步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地道的式樣,并試著把它畫出來。
2.投影顯示,對照課文內容,看畫的對不對。
3.說說這種構造的地道有哪些好處。
a.不同用處的地道在固定的地點,便于辨別。
b.地道既隱蔽又不妨礙種莊稼。
c.大洞既牢靠,又能容納很多人。
d.小洞用處多,為人們生活提供方便。
e.氣孔設置,隱蔽又透氣,透光。
總結:這樣的結構可以有效地保存自己,正常生活,堅持生產,足以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
4.再讀第3節。
四、地道不僅能保護人民群眾,同時還巧妙地設置了一些御敵結構。
1.自讀課文第5節,找一找地道中設置了哪些御敵結構。
。ㄏ菘泳涠疵曰蠖存菘冢
2.設想:一群日本鬼子進了村,他們發現了一個地道口,請大家讀一讀第5節,想一想這群鬼子的下場會是怎樣的。
3.可用“一...就...”來說話,體現地道結構的巧妙。
“就算...也...”
總結:這樣的結構,使地道能攻能守,具有了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的特點。
五、敵人嘗到了地道的厲害,想方設法來破壞,什么火攻呀,毒氣攻呀,大家又是用什么妙法來防備的呢?
引讀:
敵人用火攻——
敵人放毒氣——
敵人用火攻——
六.那么人們呆在地道里是否就一無所知了呢?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請兩位同學介紹無線電和有線電。
總結:
文章從奇跡開始,到奇跡結束,展現了地道的一系列巧妙設計,從而說明了地道戰是個驚人的奇跡,反映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6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體會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但抗日戰爭畢竟距離現在太遙遠了,單憑課本中的文字,學生的想象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我運用以下方法:
一、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首先讓學生認真地觀看電影《地道戰》,課上又播放課文情景朗讀,使同學們全面了解地道戰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人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又讓他們仔細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部分?說說為什么?為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我引導學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并從中感悟到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使復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在教學時重點讓學生理解第四至七自然段,因為這幾個自然段闡述了地道的構造及特點。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的特點,讓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文字描述,畫出地道示意圖,并讓學生結合示意圖,作簡單的介紹。這樣學生一下子興趣盎然,讀起課文來就仔細了。整堂課都是學生參與,學生設計,真正當了教師!不足之處:學生畫好地道示意圖后,應指派組內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并畫出設計圖,再做作詳細介紹,我想會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及充分體會出課文表現出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民群眾無窮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認識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你們看過電影《地道戰》,讀過與《地道戰》有關的資料嗎?誰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十八課冀中的地道戰。
板書:18 冀中的地道戰,引導學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獨立完成。
(2)個人解決不了的與同桌交流。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點詞:堡壘、掃蕩、封鎖、孑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敵后游擊戰爭。
3.重點句: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后游擊戰爭。
三、精讀課文,深入學習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講了有關地道戰的哪些內容?
2.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1)介紹地道結構時,重點介紹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有何特點?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地道奇在哪里?
。ㄗ詫W、討論后板書:地道、地洞、氣孔)
然后再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ㄐ〗M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保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破壞從哪兩方面講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ㄐ〗M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從通訊聯絡方面的結構看:“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這些都說明了地道的“奇”。)
小結:(1)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讀過的課外書,看過的電影、電視,談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你能根據課文介紹畫出地道示意圖嗎?試著畫一畫。
3.播放情景朗讀。
四、總結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ㄏ戎v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式樣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談體會: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自悟,并通過播放影視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自讀自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讀、思、講、辯理解課文。充分利用影視資料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突破重、難點: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理解為什么說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明白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戰稱為抗日戰爭史上的“奇跡”。
探究活動
搜集抗日戰爭時期的英雄故事,比如《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雞毛信》《王二小》等等,召開放事會。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抗日戰爭中,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2、理解課文內容,分清課文的段落、層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抗日戰爭中,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私饧街械牡乩砦恢眉皯馉幈尘。
(二)理解重點詞語。
。ㄈ┏踝x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二、教學重點
。ㄒ唬┝私饧街械牡乩砦恢眉皯馉幈尘。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三、教學過程
。ㄒ唬┙忸}并介紹時代背景
1、板書課題后提問。
哪位同學來解釋“冀中”?在預習中你是怎樣理解的。
。ń涍^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簡稱!凹街小笔呛颖敝胁科皆。)
當你看到“地道戰”三個字時,你想的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ㄎ蚁氲暮芏,主要是為什么要開展“地道戰”?“地道”是什么樣的?怎樣“戰”呢?戰的結果又如何呢?)
2、介紹冀中地道戰的時代背景。
在抗日戰爭時期,具體一點說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國主義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對我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實行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在鐵路和大道的兩旁挖了很深的封鎖溝,挖出的泥土就用來筑成封鎖墻,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封鎖政策。為了粉碎敵人的“大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ǘ┙忉屧~語,理解重點詞語。
牢固:堅固、穩定。
防備:做好準備來應付攻擊或避免受害。
毒辣:心腸或手段惡毒殘酷。
吆喝:大聲地喊叫。
掃蕩: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掃清敵人。本課指日本侵略軍對我抗日根據地大舉進攻。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口:本課指地道里小得只容得下一個人爬過去的關口。
堡壘:在重要地點作防守用的堅固建筑物。
紡車:手搖或腳踏有輪子的紡紗或紡線的工具。
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的小灌木。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
不計其數:形容數目極多,無法計算。
無窮無盡:沒有窮盡,沒有限度。
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牢固:堅固、穩固。
隱蔽:借旁的事物來遮掩。
警戒:軍隊為防備敵人的偵察和突然襲擊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岔道:分岔的道路。
轉移:改換位置,從一方移到另一方。
。ㄈ┏踝x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全文共8個自然段,教師組織學生朗讀,然后分小組討論,概括各自然段的內容并板書。
第1自然段:介紹當時的情況。
第2自然段:地道戰的產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紹地道戰的規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體介紹地道里的構造。
第5自然段:介紹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紹地道怎樣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紹地道里的通訊聯絡。
第8自然段:介紹地道戰的結果。
2、課文主要內容: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創造了地道戰;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進攻;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3、為什么要開展地道戰?地道是什么樣的?怎樣“戰”的呢?“戰”的結果又如何呢?
。ㄋ模⿲W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ㄎ澹┳鳂I。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
(二)介紹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ㄈ┙Y合學生生活經驗和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ǘ┙榻B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三、教學難點
介紹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四、教學過程
。ㄒ唬┰O置情景,導入新課。
找四個同學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看老師演示表現課文內容的投影片。
(二)學習第一段。
這一段交待了地道戰產生的時間和背景。哪位同學知道為什么要開展地道戰呢?
。ㄒ驗榭谷諔馉帟r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鎖溝、封鎖墻,想搞垮我們的人民武裝,在這種情況下,冀中人民創造了“地道戰”,堅持敵后游擊戰爭。)
說得好。日本侵略軍修筑封鎖溝、封鎖墻,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間不能來往,不能聯合起來打擊敵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創造了“地道戰”,打擊敵人。這就是“地道戰”產生的原因。
。ò鍟悍怄i溝封鎖墻地道戰)
這一新的斗爭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處呢?
。ǖ3自然段有這樣一句話:“敵人來了,我們就鉆到地道里去,讓他們撲個空,敵人走了,我們就從地道里出來,照常種地過日子,有時候還要打擊敵人。”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地道戰”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護自己;二是能夠更好地打擊敵人。)
。ò鍟罕Wo自己打擊敵人)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話、哪個詞最能總結“地道戰”的情況?
(第一句話中的“奇跡”一詞。)
“奇跡”是什么意思?
。ā捌孥E”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地道戰”的確是個奇跡。課文又從三個方面給我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三)學習第二段,
這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為例,介紹了地道的樣式和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還可以分為幾層,怎樣分?
(這一段還可以分為地道的內部和地道的出口兩層。)
地道的內部構造分為哪幾部分?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默讀課文后按順序回答,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進行板書。
(板書:地道內部高、深、天洞、小洞、氣孔)
教師一邊板書一邊重復地道內部構造的特點,并在同學分析的基礎上,再次提出問題,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老太太把紡車也搬進來,還嗡嗡地紡線呢!闭f明了什么?
這句話進一步說明地道里既不氣悶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這里邊戰斗邊生產,充滿生活氣息。
課文是怎樣介紹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默讀后回答問題,教師板書重要詞語。
。ò鍟旱氐莱隹
口外:荊棘陷坑
口內:堅固的洞迷惑洞
死道:地雷
活道:口)
教師解釋重點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是李白詩里的一句話。講的是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稱。關,關口。莫,不能的意思。
教師結合板書小結這一段。
這一段對地道的構造及特點介紹得比較清楚,使我們學習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只是一百多種地道中的一種。地道的特點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夠打擊敵人。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道戰”的確是——
學生齊答:奇跡。
。ㄋ模⿲W習第三段。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敵人同樣說明這是“奇跡”。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
。〝橙讼敕皆O法破壞,冀中人民發揮聰明才智,想出許多妙計來防備。)
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
。ò鍟浩茐姆纻洌
。ㄓ谩巴痢焙汀吧场睖缁;吊板用來擋住毒氣;利用枯井暗溝防備水攻。任憑敵人想出什么毒計,冀中人民也有妙計來對抗。另外,因為地道都是通著的,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去。)
。ò鍟夯鸸ザ竟ニネ辽车醢蹇菥禍希
教師用箭頭將上下板書連接起來并小結,使學生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內容。
冀中人民還有更先進的方法保護自己,打擊敵人,因為他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發明了“無線電”“有線電”。我可要提醒同學們,這可不是現在的“手機”“呼機”,它是什么呢?請一位同學讀一遍下面這段話大家就會清楚了。
學生讀收,教師板書。
(板書:無線電——吆喝有線電——拉鈴)
組織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在書上及電影、電視節目中獲得的知識,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討論:
“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的含義。
教師要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第一課時后指導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用泥巴等材料做一個任丘的地道模型,也可以鼓勵學生畫一張冀中地道示意圖。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中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抗敵妙計,激發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最后使學生明白這句話是對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種種妙計的總結,同時贊揚了冀中人民對敵人斗爭的智慧和才能,點明了課文的中心。
(五)學習第四段。
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教師提出問題。
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有怎樣的地位呢?
。ú坏珗猿至松a,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尾?
(總結性的結尾,寫清了地道戰的結果和作用。)
請同學把開頭段和結尾段連起來朗讀,讓學生體會前后互應的作用。
教師板書。
板書:
為了粉碎“掃蕩”——“掃蕩”被粉碎了
簡直是個“奇跡”——留下驚人的'“奇跡”
(六)總結板書,進一步理解課文。
課文從“奇跡”一詞開始,到“奇跡”一詞結束。全篇課文通過對地道的構造、特點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擊敵人,以及地道在戰斗中所起的作用幾個方面的描寫,具體闡明了地道戰是個驚人的“奇跡”。從而說明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人民戰爭具有巨大的威力。
。ㄆ撸┱埻瑢W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ò耍┳鳂I。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并從中體會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并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4.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描寫古代戰爭的《赤壁之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描寫的是現代人民戰爭——《冀中的地道戰》。(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區中部,冀,河北簡稱。)你對“地道戰”有哪些了解?(啟發學生從看過的電影或書中談談自己對地道戰的了解。)
二、教師簡介背景知識。
三、提出學習要求。
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2.思考問題: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冀中地道的?
。2)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冀中地道的式樣和特點的?
。3)從課文中描寫地道的式樣和特點中,選擇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兩點,談談你對“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感受。
3.同桌或小組交流討論。
課文先講了地道產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接著講了地道的式樣和特點:式樣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氣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訊聯系等。學生交流時,可引導他們畫出相關語句,認真讀讀,體會體會。
4.結合課文內容,畫一畫地道的示意圖。
。ǔ螅﹤人畫。
(2)選擇畫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導體會“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的意思。
6.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0
《冀中的地道戰》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課文,也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要求我們教學時讓學生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進而體會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同時了解冀中的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1、《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作為目標提出來。課文的精華在語句之中,語句中有情感,有氣韻。而這一點不會自動顯露出來,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感受語言,體會語言,一定要讓學生去和課文中的語言“親密接觸”,我首先讓學生走進課文的語言中,然后讓課文語言走到學生的嘴上,走進學生的腦中,最后走進學生的心中。
2、由于地道的式樣多,有一百多種,有大洞、小洞、出口、氣孔、迷惑洞、孑口、廁所住人地等,構造非常奇特。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地道“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地道里面的.構造,同時設計一個情境“假設有一隊日本鬼子進村并且發現了地道,他們會有怎么樣的遭遇以及村民們又將怎么樣利用地道打擊日本鬼子”。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課文的文字描述,設計地道示意圖。
3、我在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和敘述的順序時,采取學生提出問題,邊閱讀、邊討論方式,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中的問題,邊讀書邊思考,理解課文內容。為突破難點,抓住重點,我引導學生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看全文重點寫了什么,在重點部分的前后各寫了什么內容,幫助學生弄清全文的寫作順序。并從中感悟到這樣的表達順序的好處是什么。這樣的表達順序,使復雜的冀中地道很有條理地表現出來,使人讀了對冀中的地道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
4、對于生活在現在的兒童來說,怎樣讓學生全面、清晰地在頭腦中形成對地道戰結構的了解,使他們認識到地道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特殊作用呢?單憑課本中的文字,學生的想像未免會受到一定的阻滯,畢竟距離現在太遙遠了。我在教學這篇課文前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認真的觀看電影《地道戰》,或給他們布置一些查詢有關資料的任務,并一起交流,全面了解地道戰所產生的歷史背景及人民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力。所以在教學地道戰的產生和作用,以及地道的式樣、構造及特點學生沒有投入學習當中,也沒有對地道有更全面的認識。
5、我原先設計讓學生邊讀邊畫地道戰的出口、大洞、小洞、岔道、孑口、氣孔、迷惑洞,每一部分的位置。讓學生對課文描述的地道做仔細研究和思考。再一次經歷了一次實踐創造“地道”的過程,這一目的就在于引導學生借助課文中的語句表達練習,進行拓展的訓。但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這一環節沒法完成。課后我讓學生完成。他們設計的地道是各種各樣,有的非常的巧妙,有的非常的合理,當然,也有的特別的粗糙。我讓他們在小組討論后,指派組內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并畫出設計圖,還要作詳細介紹。學生在交流完作品后說:我知道了課文中描述的地道“在廣闊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計其數的地道,橫的,豎的,直的,彎的,家家相連,村村相通…所以我覺得地道好像是一個迷宮;既能打擊敵人,又能保護自己;地道真是一個奇跡等”。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民群眾無窮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認識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你們看過電影《地道戰》,讀過與《地道戰》有關的資料嗎?誰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紹給大家?(學生介紹)這節課我們就學習第十八課冀中的地道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勾畫出不理解的詞句,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獨立完成。
。2)個人解決不了的與同桌交流。
。3)小組討論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點詞:堡壘、掃蕩、封鎖、孑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敵后游擊戰爭。
3.重點句:靠著地道這種堅強的堡壘,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堅持了敵后游擊戰爭。
三、精讀課文,深入學習
1.學生默讀思考:課文講了有關地道戰的哪些內容?
2.說地道戰是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那么它奇在哪兒?(圍繞“奇跡”這一中心詞深入學習地道的式樣和特點這一重點內容。)
。1)介紹地道結構時,重點介紹了哪幾個部分?每部分有何特點?通過這些內容的介紹,地道奇在哪里?
。ㄗ詫W、討論后板書:地道、地洞、氣孔)
然后再引導學生歸納:從總體結構看,地方隱蔽:街道下面、莊稼地下面;高深適宜:四尺多高,離地面三尺;構造齊全:住人、拴牲口、做廁所、氣孔;作用極大:保護群眾。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你又怎樣理解地道之“奇”?
。ㄐ〗M討論交流后,引導學生歸納:從隱蔽自己,打擊敵人方面的結構看,口外:隱蔽安全,堆滿荊棘,設置陷坑;口內:活道——“孑口”,死道——地雷!耙环虍旉P,萬夫莫開。”)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對付敵人的.破壞從哪兩方面講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ㄐ〗M討論交流后歸納:從對付敵人破壞方面的結構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溝相連;從通訊聯絡方面的結構看:“無線電”——吆喝聲,“有線電”——拉鈴聲。這些都說明了地道的“奇”。)
小結:
。1)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此時你們最想說什么?(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讀過的課外書,看過的電影、電視,談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結構十分復雜的地道,介紹得條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們一目了然,如臨其境。你能根據課文介紹畫出地道示意圖嗎?試著畫一畫。
3.播放情景朗讀。
四、總結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把地道戰這種斗爭方式講明白的?
(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式樣特點;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毒氣攻;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課文抓住了事物的幾個方面,有條理地記敘了地道戰,今后寫作時要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2.談體會:學了這篇課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
2.理清課文的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無窮的智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題,釋題。
1.同學們看過《地雷戰》、《地道戰》的電影,還記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樣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的嗎?
2.板書課題:冀中的地道戰
3.從課題來看,哪一個詞是中心詞?(地道戰)
“冀中”是河北省的簡稱,河北省的中部就叫“冀中”。
二、初讀課文。
要求:1.讀通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自學生字詞。(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3.理清課文層次,考慮分段。
三、逐題檢查、討論。
1.指名讀課文,并說出課文大意。
2.小黑板出示生字詞。
、僦该x,齊讀。
、趶娬{“廁”是平舌音,“辣”左邊最后一筆是撇,右邊要封口。比較:妨-紡惑-感
3.討論分段。
第一段(1~3)講地道戰的產生及其作用。
第二段(4~7)介紹了地道的式樣、特點。
第三段(8)講地道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地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
2.討論交流。地道戰是怎樣產生的?(為了……創造了……)
“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這是個總起句,課文從幾個方面分述地道戰簡直是個奇跡?板書: 不計其數(形式多 數量多)
敵來敵走(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3.結合課文內容解釋“掃蕩”“封鎖”。
4.總結第一段段意。
五、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練習一、二題。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2.讀講討論:
、拍x課文第4自然段,思考: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有四層意思。第一層講地道的式樣多,有100多種;第二層講地道有位置和高度;第三層講地道里有許多大洞,生活設備齊全。第四層講地道中有通氣孔,既透氣又透光。)
⑵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開在隱蔽的地方,用荊棘掩護,有的出口旁是陷坑;有的出口旁是警戒洞,迷惑洞;地道里的每一段都有“孑口”。)“迷惑”“孑口”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迷惑”是辨不清,摸不著頭腦的意思。“迷惑洞”是讓敵人分不清什么是死道,什么是活道!版菘凇边@里指地道里小得只能容一個人過去的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是:一個把住關口,一萬個人都打不進來。形容孑口之險窄。)
、恰跋敕皆O法”是什么意思?敵人是怎樣想方設法來破壞地道的?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火攻,水攻,毒氣攻)(用土和沙來滅火,;用吊板來擋毒氣;地道和枯井暗溝連起來,使水流走;還可以轉移到別的村子里去。)
、热藗冊诘氐览锸窃鯓舆M行通訊聯系的?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要加上引號?(人們一一個口傳稱“無線電”;用鐵絲拴小銅鈴稱“有線電”。)(因為不是真正的有線電和無線電。)“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边@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對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許多辦法進行了總結,贊揚了冀中人民對敵人斗爭的智慧和才能。)
3.總結段意。(這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對地道的式樣、特點作了詳細介紹。)
4.齊讀課文第二段。
二、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出地道的示意圖。
3.填空:(書后第2題)
第三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第二段,并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
第一句講了什么?和前面的哪句話相呼應?(地道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造了新的斗爭方式,這就是地道戰!保
第二句講了什么?(冀中人民堅持生產,還有力地打擊了敵人,是驚人的奇跡。)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地道戰是我國抗日戰爭史上驚人的奇跡。)
三、自由朗讀全文。
四、結合課文,學習句式,練習口頭造句。
如果……就……
不但……還……
五、練習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1.冀中人民是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為了打擊敵人,什么辦法都想出來了,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體會。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篇課文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地道的結構特點,歌頌了我國人民在對敵斗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六、了解記敘方法。
1.這篇課文講了冀中人民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頑強斗爭精神和無窮無盡的智慧。那么,課文的這一中心思想是怎樣一層層表達出來的呢?
2.討論:(引導學生弄清課文圍繞中心,先講地道戰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講地道的樣式和特點,構造有得于隱蔽自己,打擊敵人;然后講怎樣粉碎敵人的火攻、水攻、放毒氣,怎樣進行通訊聯絡;最后講地道戰在抗日戰爭史上留下了驚人的奇跡。)
3.教師總結。課文有條理地記敘了內容,一步步深入地表達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3
《冀中的地道戰》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記敘文,作者周而復。課文從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樣式結構及特點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說明,并對冀中的地道戰作了高度評價,熱情頌揚了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和頑強斗志。這篇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前一部分說明冀中的地道戰出現的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對地道戰作出了高度的評價;中間的重點部分則主要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課文中間的重點部分按由總到分的順序和空間轉換順序,先介紹冀中地道的總體結構,再分別介紹各種具體的設計樣式及其保護自己、打擊敵人、防止破壞和傳遞信息的功用,體現了它設計周密、易守能攻、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的特點。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自己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本文的語言簡潔明了,通俗易懂。我決定通過不同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孩子們在盎然的興趣引導下把課文讀熟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利用簡筆畫,畫出地道的結構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并體會人民群眾的智慧。
在教學“介紹地道的樣式及特點”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在學生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地道的樣式和特點的語句,然后現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地道的樣式的簡筆畫,然后讓學生仿照著根據課文內容畫一畫地道的樣式并注明每一種結構的特點。接下來小組討論,看一看誰畫的簡筆畫最符合課文內容,最后全班交流,完成課文的重點部分中地道的樣式的學習。
三、小組合作,用表演幫助學生理解地道的特點。
例如:在教學“孑口”的時候,我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分配角色,讓他們表演一番。在表演的時候,我提醒學生:敵人在地道里是怎樣行進的?守在地道里的八路軍戰士是怎樣做的?特別提醒學生,用道具木棒擊倒“敵人”的時候,下手一定要輕,做一做樣子即可,切不可用力上到對方。學生在表演之后進一步理解了“孑口”這一設計的妙處,對人民群眾的智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四、充分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
課文描寫的是抗日戰勝時期的故事。因為時間差,所以孩子們對那一段歷史不太了解。所以,我從電影《地道戰》中選取了一個片段,在課前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們對那一段歷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后,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以下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的不細致。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4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是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的。教師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著的孩子永遠不會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設計有挑戰性的問題,要營造主動探索的契機,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教學《冀中的地道戰》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組討論,在黑板上畫一畫地道的平面圖。
經過一番研討,有的小組在黑板上畫出了課本上描寫的地道平面圖,并做了解說。臺下起了爭論,課堂變成了“答記者問”。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于是我把黑板讓給了更多的學生。奇跡終于出現了!有一個小組設計出了課本上沒有寫到的地道結構平面圖,設計出了更精彩的利用地道戰斗的方式,同時解說:“為防敵人火攻,可在地道里設計夾層,里面裝滿沙子,需要時抽去木板,沙子洪水般流出,再大火勢都無濟于事。”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上窮蒼穹之高遠,下至海底之奇觀。因此教師在必要時應精心設計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才具有吸引力,才能催生學生的探究欲望,那正是學生思維爬坡的過程。爬坡看起來是艱難的,但在爬坡的過程中學生充滿著期待,充滿著激情,充滿著探險。學生只有經歷困惑、挫折、磨練,才能實現生命的成長。
學生因需要而閱讀,因興趣而閱讀,因疑問而閱讀。盡管有時學生的認識不全面,不深刻,甚至是幼稚的,但那畢竟是學生自己真實的思考,是他們自己真真切切感悟到的。知識的建構不能由他人替代。作為教師,要精心呵護每一個具有個性魅力的解讀主體。
學生的思維活動猶如登山的過程,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思維爬坡,使學生一步步登上山頂,經歷高峰體驗。提問的價值在于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活動,那些一問就懂、一步到位的問題沒有教學意義。課堂上,要聽到學生“思維拔節”的聲音。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閱讀話題,努力縮短學生視野與文本視野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編者,傾聽作者的聲音,解讀文本的內涵。
學生主動探索,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斷提升和思維習慣的不斷養成。
整堂課學生積極參與,認真設計,課堂氛圍非;钴S。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5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理解冀中地道的構造特點。學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地道戰的發生及作用。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進程:
一、理解單元要求。
二、導入新課文,提示課題。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樣了解“地道戰”的?
三、課堂預習。
1、默讀課文。
2、各自小聲朗誦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思考預習題。
4、提出不了解的內容。
四、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誦課文。
2、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全文可分幾段?
。1—3)(4—7)(8)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討論交流。
。1)為什么稱“掃蕩”?
(2)敵人為什么修封鎖溝、封鎖墻?
3、總結第一段段意。
。ㄖv了地道發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
六、作業:
1、朗誦課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地道的構造特點和地道戰的歷史位置。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進程:
一、溫習導入。
1、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詞。
2、有感情朗誦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讀后討論。
。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是在第幾自然段講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樣湊合敵人的進攻的?
(4)人們在地道里怎樣進行通訊聯絡?
“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加引號?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3、總結段意。
。ㄟ@段主要講地道戰的特點。)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句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了什么?第二句講了什么?
3、這段話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誦全文。
五、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依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一張地道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理解記敘辦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進程:
一、溫習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圖?!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舉例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中心?
。ㄟ@篇課文通過講冀中地道戰的發生、作用,以及地道的構造特點,表現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三、理解記敘辦法。
1、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將中心表達出來的?
2、討論。
3、小結:學習課文有條理地記敘。
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廁”“虛”半解圍。
2、默記本課生字,然后寫在練習本上。
3、指名讀本課呈現的生字新詞。
4、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ㄖ笇ЫY合句式理解詞語用法。)
五、作業:
預習《赤壁之戰》。
15冀中的地道戰 篇16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
2、學習理清課文條理。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地道戰的產生及作用。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過程 :
一、了解單元要求。
二、導入 新課文,提示課題。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地道戰”的?
三、課堂預習。
1、默讀課文。
2、各自小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3、思考預習題。
4、提出不理解的內容。
四、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全文可分幾段?
(1—3)(4—7)(8)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
2、討論交流。
。1)為什么稱“掃蕩”?
。2)敵人為什么修封鎖溝、封鎖墻?
3、總結第一段段意。
。ㄖv了地道產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
六、作業 :
1、朗讀課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地道的結構特點和地道戰的歷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讀后討論。
(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是在第幾自然段講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
(4)人們在地道里怎樣進行通訊聯系?
“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加引號?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3、總結段意。
(這段主要講地道戰的特點。)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句讀第三段。
2、這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了什么?第二句講了什么?
3、這段話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讀全文。
五、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作業 :
1、熟讀課文。
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一張地道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1、練習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記敘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圖?!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
2、舉例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中心?
。ㄟ@篇課文通過講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表現了冀中人民在對敵斗爭中的頑強斗志和無窮無盡的智慧。)
三、了解記敘方法。
1、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將中心表達出來的?
2、討論。
3、小結:學習課文有條理地記敘。
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廁”“虛”半包圍。
2、默記本課生字,然后寫在練習本上。
3、指名讀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
4、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指導結合句式了解詞語用法。)
五、作業 :
預習《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