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5》教案(通用12篇)
《綜合活動5》教案 篇1
設計思路:秋天到了,桂花開了,幼兒園里撲鼻而來一股桂花香。“老師,老師,什么味道這么香啊!”小朋友們紛紛地嚷道。我們尋著這股香味來到了幼兒園的桂花樹下,認識了桂花,小朋友們還把掉在樹下的桂花撿起來放在手心里,細細地聞著這股香味,還討論著像什么等!看著孩子們對桂花如此感興趣,我找來了這則優美的小故事,通過舒緩的音樂、漂亮的圖片、優美的文字和香香的桂花,在活動中提出了對教材美學因素的挖掘,根據目標要求,設計的提問主要側重于對語言美的品讀,通過幼兒對作品的感悟、對語言美的體驗、對意境美的感受、對自制作品的享受等,培育了多方面的審美心境,喚起新的審美注意和審美渴望,產生更宜人,感人,化人的審美化效應。
一、活動目標:
1、能仔細地傾聽、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所描述的“桂花開,小魚游”的美好景色。
2、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礎上嘗試著制作桂花發夾,體驗自己制作桂花發夾帶來的成就感。
3、 體驗老桂花樹的愛意。
二、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學會欣賞美。
2、難點:能用連貫、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三、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
2、每個幼兒一枚鐵發夾,桂花若干。
3、音樂《秋日私語》。
4、課前讓幼兒觀察桂花飄落的情景。
四:活動過程:
一、 引題。
1、聯想桂花飄落的情景。師:“秋天到了,一陣涼爽的秋風吹過,老桂花樹隨著秋風輕輕搖擺,落下了一陣香香的桂花雨。桂花落到了哪里?”(教師邊說邊做動作)
2、猜猜小小魚會把桂花當什么。
(1)小河里飄滿了香香的味道(出示第一幅背景圖小河),你們看!把誰吸引來呀?”(出示小魚的圖片,粘到第一幅背景圖上)(
2)請小朋友們想想小小魚會把落在小河里的桂花當做了什么呢?”
(3)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小小魚到底把桂花當做了什么?”
二、 欣賞故事。
1、教師完整地配音樂講第一遍故事。(邊講邊出示后面的圖片)
(1)教師提問:小小魚把桂花當做了什么?”(發夾)
(2)給故事取名字:我們給這個故事取個題目吧。
2、幼兒再聽一遍故事。
(1)小小魚失去了桂花發夾,它心里會怎么想?(小小魚失去了桂花發夾的時候,感到很傷心)
(2)小小魚的伙伴們對小小魚怎么說的?后來它們去了什么地方?(小小魚,別哭了,我們到小河的上游去看看吧,說不定會幼很多很多的桂花發夾的,我們大家也都想要一枚桂花發夾呢!)
(3)老桂花樹是怎樣接待小小魚和它是我伙伴們的?對它們怎么說的?”
(4)圖片中哪個地方最美?你覺得故事里你最喜歡哪句話?為什么?”
三、 制作桂花發夾。
1、教師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其制作方法。
2、教師分發材料,幼兒制作。(教師播放音樂)
3、教師觀察并進行指導
四、結束
1、(音樂停止)這時候秋風又吹起來了,飄下了許多桂花。(幼兒拿著做好的發夾做動作)
2、飄啊飄,飄到了小河里,變成了那么多漂亮的發夾,小動物們一定很喜歡的!我們把做好的發夾去送給更多的小動物吧!(教師邊說邊帶著出場)
附故事:小小魚的桂花發夾秋天到了,小小魚在河里快活地游著。遠處飄來了一朵桂花正好落在小小魚的腦袋上。小小魚高興地說:“我有一枚桂花發夾了。” 太陽下山了,小小魚回家睡覺。可桂花發夾漂在水面上。小小魚依依不舍地對桂花發夾說:“晚安,桂花發夾,明天早上見。” 第二天早上,小小魚發現桂花發夾不見了,桂花發夾跟著河水去了遠方。小小魚傷心地哭了。小小魚的伙伴們來了,他們一起去找桂花發夾。啊!多么美麗的地方呀!金色的桂花把天空也映成金色的了——。老桂花樹笑瞇瞇地說:“多么可愛的小魚兒呀!我送給他們每人一枚桂花發夾吧!”只見老桂花樹伸了伸腰,落了一陣香香的桂花雨,給每一條小魚都戴上了一枚桂花發夾。小魚兒們高興地說:“謝謝老桂花樹!” 戴著桂花發夾的小魚兒們回家了,遠遠望去,就像一片金色的朝霞,在小河里漂浮,美麗極了。
《綜合活動5》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宋玉新小朋友從家里拿來一個娃娃,是用乒乓球和酸奶的瓶子、碎布制作的,班上的孩子可高興了,你摸摸,我看看,有的還說,我也會做,通過這件事,我想到,現在孩子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物質條件也非常的豐富。在家長的影響下,大多數的幼兒對用過的廢舊物品一扔了事。那么能不能讓幼兒有意識的收集一些廢舊的材料,進行變廢為寶的制作呢?在收集廢舊材料的同時,培養幼兒的節儉的意識。我就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體驗快樂制作的同時,變廢為寶。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會用廢舊物品來制作自己喜歡的玩具或用具。
2、通過談話活動,幫助幼兒了解到廢舊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們在平時可以有意識的收集一些廢舊材料。
2、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知道廢舊材料還可以再次被利用。
難點:用廢舊物品進行制作。
四、教學準備:
課前知識準備:提前讓幼兒在家里收集盒子或瓶子等廢舊材料。
場地準備: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玩教具布置一個展覽會的場景。
材料準備:分四組,廢舊的各種盒子;廢舊的瓶類;廢舊的紙類;廢舊的紙杯、餐盤、飯盒(清洗干凈)。
操作工具準備:膠水、剪刀、雙面膠、膠帶。輔助材料:水彩筆、色卡紙毛線、沙粒、吸管等。
五、活動過程:
(一)通過展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去參觀一個有意思的展覽,小朋友好好看看展覽品,可以用手拿來玩一玩。看看這些展覽品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通過談話活動,了解廢舊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們要注意有意識的進行收集。
師:1、小朋友,展覽會上你們看見了什么?它們是用什么東西做的?
2、我們平時應該怎樣收集這些廢舊的材料?哪些廢舊材料可以收集?哪些廢舊材料不能收集?
3、說說你想怎樣變廢為寶。
教師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利用幼兒收集的廢舊材料來制作一件喜歡的玩具或用具。
1、講解活動規則。
2、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材料。
(四)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五)對幼兒制作的作品進行講評。在制作活動中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1、繼續制作沒有完成的作品。
2、利用幼兒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覽。
《綜合活動5》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習性。
2、通過觀察、交流、討論等,發現螞蟻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參加探索活動,知道要愛護螞蟻。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螞蟻的特征
2、小螞蟻若干,小昆蟲盒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螞蟻,引起幼兒的討論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長得很小很小,仔細看一看,會是誰呢?
二、展開
1、課件演示:
幼兒有序地從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
2、教師:看清楚了嗎,螞蟻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流。
3、提問:
(1)頭上有什么呀?觸角是直直的嗎?(觸角、眼睛、嘴巴)
(2)螞蟻的觸角有什么用呢?
(3)螞蟻的身體分成幾個部分啊?(頭、胸、腹)
(4)螞蟻有幾條腿?長在哪里?
4、教師螞蟻的.外形特征。
螞蟻由頭、胸、腹組成,頭上長著一對觸角,一雙眼睛和嘴巴,身上長著六條腿。
三、觀看課件,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1、討論:小螞蟻的家在哪兒?
2、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螞蟻的主要生活習性。
四、拓展經驗
觀察各種各樣的螞蟻,比較不同。(大小、顏色、花紋)
教師:螞蟻的種類可多啦,我們就有600多種。
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討論。)
《綜合活動5》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看看、摸摸、聞聞、嘗嘗,,初步認識蘋果的特征,知道蘋果是一種有營養的水果,吃蘋果對身體有好處并喜歡吃蘋果。
2、嘗試將色彩紙條撕成小紙片,學習在指定范圍內拼帖小紙片,掌握拼、貼技能,發展手指的靈活性。
3、知道吃蘋果的衛生常識,懂得果皮和核不能亂扔。
活動準備:
1、紅、黃小紙條若干、操作卡(畫有蘋果的紙)。
2、固體膠、抹布、實物蘋果、一個布袋。
3、兒歌《大蘋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出示蘋果,激發興趣。
出示神奇的口袋架,讓幼兒猜里面放著什么。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口袋",請你來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幼兒回答后,老師故作神秘:點一點、搖一搖、手指收攏放開"咕嚕咕嚕,請-出-來",老師從布袋中拿出蘋果。)
二、幼兒觀察蘋果,了解其外部特征。每組一個蘋果
1、請你們看一看老師手里的蘋果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感知圓圓的)
2、用鼻子聞一聞,蘋果有什么味道?(香香的)
3、用手摸摸、捏捏,蘋果有什么感覺?(很光滑的、硬硬的)
三、觀察了解蘋果的內部特征。
1、教師:蘋果的外面是什么?蘋果柄、果皮(解釋果皮)蘋果的里面是什么?果肉,之前你吃蘋果的時候蘋果里面還有什么呢?
2、我們來一起看看小朋友說的對不對?
切開蘋果,里面是什么顏色的果肉?里面會是什么?蘋果核
4、橫切蘋果,引導幼兒再次觀察。
通過橫切和豎切后蘋果的對比,引導幼兒發現橫切蘋果,蘋果核成五角星。
四、通過品嘗,了解蘋果是一種有營養的水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1、師:我們都吃過蘋果,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吃蘋果,想不想吃?小朋友知不知道在吃蘋果前要做什么啊?(洗手,洗蘋果)教師念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師教幼兒念一遍兒歌)是的,吃蘋果前除了洗蘋果還要洗一洗自己的手。現在請大家吃蘋果,嘗完之后請你告訴我它是什么味道?每組將蘋果切成小塊好請小朋友品嘗。(提醒幼兒要將吃剩的果皮、果核丟到垃圾桶里)
2、幼兒自由品嘗蘋果后,引導他們討論蘋果吃到嘴里的味道。(酸、甜、脆等)
3、告訴幼兒一種有營養的水果,吃蘋果對我們身體有好處。
教師小結蘋果的特征,教育幼兒多吃蘋果。
五、引導幼兒觀察撕貼畫,激發對撕貼畫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一只非常特別,非常好看的蘋果,大家想不想看?"想"(老師魔法變出撕貼畫)看看這只蘋果是用什么做的?小朋友想不想也來貼一只大蘋果?
2、教師示范講解撕紙的方法。
教師出示紙條,讓幼兒看看是什么?紙條師:紙條象一條長長的毛毛蟲,讓我們學小雞把毛毛蟲吃掉好嗎?請小朋友用雙手的食指與大拇指捏住紙,一邊念兒歌,一邊將紙條撕成一小塊一小塊。(毛毛蟲,長又長,小小雞,快快來,一口一口吃掉它)幼兒練習撕紙。
3、教師講解示范拼貼。
將紙片翻過來,抹上漿糊,再貼在蘋果的輪廓內,紙片不能重疊在一起,不要貼到輪廓外面。
4、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六、展示作品。
展示好的作品,表揚畫面整潔,能將紙片貼在輪廓以內的幼兒。
七、聽賞兒歌《大蘋果》。
師:小朋友們高興嗎?大蘋果也很高興,讓我們和它一起舞蹈吧!(提醒幼兒將小椅子輕輕放進去,同老師一起做動作)
活動延伸:
認識更多的蘋果種類,青蘋果,蛇果…….
《綜合活動5》教案 篇5
教具構成:
紅色球、紅色積木、紅帽子等寶寶熟悉的物品3-4件,其它不是紅色的物品1-2件,每人一份。
教育目的:
學認紅色,讓寶寶接受第一個共性概念,那一詞不單指一物,而是指許多顏色相同的物品。
活動過程:
①教師出示布遮住的小筐:“寶寶看,這里有什么呢?”說完教師拿開遮布,一一出示紅色的玩具,告訴寶寶:“這是紅色的小球。”這是紅色的積木“這是紅色的帽子,這些都是紅色的”說完,教師把筐里所有的紅色玩具拿出,展示給寶寶看,讓寶寶感知紅色。
②教師拿起小筐里剩下的玩具,告訴寶寶:“這些都不是紅色”說完,教師發給每人一筐玩具,家長和寶寶一起玩,家長可用語言提示寶寶:“把紅色的小球給媽媽。”當寶寶拿對后,家長立即親親寶寶,給予獎勵,然后再鼓勵寶寶:“把紅色的積木給媽媽”當寶寶拿錯時,家長可用身體語言,如搖搖頭,擺擺手,告訴寶寶拿錯了,再扶著寶寶的手去拿“紅積木”。
家庭指導:
在寶寶心目中,看到的第一件紅色物品就叫紅色,其他則不確定,因為過去的寶寶所以認識的都是一物一名,沒有接受過共性的概念,而理解真性的概念要比認識一件物品更要難得多。所以在教寶寶認顏色時千萬不要急躁,讓寶寶記住大家紅色物品后,才能逐漸理解紅色指的是色彩。
《綜合活動5》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所展現的想象境界,感受詩歌中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基調。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創造精神。
3、讓偶爾初步感知詩歌中擬人手段的運用,引導幼兒學習,運用擬人手段進行創編活動。
活動準備:
1、根據作品教學要求,制作貼絨教具一套。
2、準備各種廢舊紙盒、積木、大插塑和彩紙、油泥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二、基本活動。
建造“我的快樂小屋”
1、創設幼兒接觸大自然和操作實踐的機會,幫助幼兒體會詩歌所表現的想象圖景。
2、在幼兒熟悉小詩,并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和勃勃生機。
3、幼兒自己動手建造“快樂的小屋”。給幼兒提供彩紙、油泥等材料,使幼兒能給“小屋”刷上顏色,裝飾門窗,并動手捏出自己想象中的動物朋友。
畫出“我的快樂小屋”
三、結束部分。
《綜合活動5》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涂色“郵筒”
活動目標
用綠顏色油畫棒進行大面積地涂色。
活動準備
畫好郵筒的作業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1.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動。
2.托兒練習大面積涂色,不涂到線外。
《綜合活動5》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萌發愛爸爸的情感,樂于贊美自己的爸爸,感受爸爸的愛。
2、在觀察、想象、表演中感受讀圖與文的快樂、享受閱讀的樂趣。
3、大膽的嘗試運用“爸爸像………一樣………、”描述爸爸,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活動準備:PPT、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稱:
一、談話導入
教師:我聽說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一個節日,是什么節?(父親節),說說父親節你為爸爸做了什么?
小結:寶貝們爸爸有你們這樣給他過節心里一定很開心,感覺到特別的很幸福。
二、趣聽故事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一本很有趣的書,和爸爸有關的書,想不想看?(出示PPT)
2、教師:這就是這本書的封面,這個故事叫什么名字?(我爸爸)這是你爸爸嗎?這是誰的爸爸?這是一位中國爸爸嗎?你從哪里看出來他不是的?(頭發是帶一點黃色)還從哪里看出來?(他的眼睛是藍色的)我們的眼睛是什么顏色?(黑眼珠,我們是中國人)
3、教師:告訴你,他確實是一位外國爸爸,是一位英國大畫家安東尼—布朗的爸爸,大畫家安東尼-布朗把爸爸的事兒寫進了故事書里和小朋友一起來分享關于爸爸的故事。我們一起看看。
4、教師:你覺得這個爸爸看上去怎么樣?誰來說說!誰能告訴我他的杯子里會是什么?是茶嗎?(咖啡)我們中國爸爸喜歡喝茶,外國爸爸一般喝的都是咖啡,你看看他穿的衣服,長的怎么樣?你們的意思是這個爸爸長的不帥,看上去懶洋洋的對嗎?
5、教師:可是安東尼說,這是我爸爸,他真得很棒,你們相信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提問:誰來了?(大灰狼)大灰狼來我們家了多可怕呀,可是你看看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這是個怎樣的爸爸呀?(勇敢)
6、教師:他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月亮在哪里?(天上)可是你看看我爸爸敢跟月亮比高低,月亮真的在他腳底下,瞧瞧我爸爸厲害吧?
7、教師:再看看,哇!他還會走高空繩索,這個繩索可不是在地球的哦,在天空,而且不會掉下來。往下看,誰來說說我爸爸敢干什么?他敢跟大力士摔跤(PPT)
8、教師:在看看安東尼的爸爸還會干什么?(跑步)跑的咋樣?對,在運動會的比賽中,他輕輕松松就跑了個第一名,瞧瞧爸爸頭上有什么?云彩都圍著他給他加油。
三、回顧故事
1、教師:現在你來說說我爸爸,剛才我可聽到了有人說他丑,現在請你來說說看,我爸爸怎么樣?
四、學會感恩,學會愛
2、教師:我們的爸爸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提問:爸爸呢?爸爸到那里去了?變成了什么?像馬一樣的爸爸在干什么?爸爸用的餐具是什么?他用的餐具和我們中國爸爸也是不一樣的。)
3、教師:接下來爸爸還像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這回說爸爸怎么樣?我們看看安東尼是怎么說的?“我爸爸游得象魚一樣快”
4、教師:接下來請你們來說:這是什么?加上動作說,爸爸像大猩猩強壯
五、學會愛
教師:誰來說說?“我爸爸真的很棒”我們看看平時爸爸為逗我們開心,爸爸在干什么?(做鬼臉)做鬼臉是干什么?,你們沒笑,我來挑戰他。誰來挑戰我?
教師:平時是爸爸都我們笑的,我們學會了搞笑也可以逗誰笑了?有時候他會做一些傻事,他做了什么?你還喜歡爸爸嗎?
小結:其實我們的爸爸并不一定特別棒,他就像安東尼的爸爸一樣,看上去可能也長得不出眾、不一定很帥、不一定很能干但是在我們心里我們依然覺得他帥,仍然覺得他勇敢,真的很棒,除了這些安東尼的爸爸還有一些很特別的地方。
六、課堂總結
教師:我們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得很勇敢是為了保護我們,他的溫柔是為了讓我們更舒適,他為我們唱歌,為我們跳舞,讓我們快樂成長,所以如果現在讓你對爸爸說一句話你想對他說什么?回到家的時候別忘了也像安東尼一樣撲進爸爸的懷里,說出你想對爸爸說的那句爸爸我愛你。
(播放輕音樂,師幼放松)下課
《綜合活動5》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有尊敬,熱愛園內工作人員的感情。
2.學會一句感謝的話:“您辛苦了,謝謝您!”
活動準備:
1.教師已在日常活動中(散步、離園等)帶幼兒參觀過工作人員的工作場所。平時幼兒
與他們有較親密的接觸。
2.幼兒園的工作人員如:園長、花工、廚師等來班上做客。
活動過程:
1.歡迎客人。
教師告訴幼兒今天班上有許多的客人來訪,用描述或表演的方式說明這位客人的工作性
質,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
2.與客人共度一段時光。
請客人和孩子分享一件事,如:和幼兒一起唱歌、念mp3/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兒歌講故事、吃點心、玩游戲……
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說說他可以幫孩子什么忙,體驗工作人員對自己的關心。
3.謝叔叔阿姨。
每人說一句話感謝叔叔阿姨,如:“您辛苦了,謝謝您。”
建議:
1.分感知廚房人員、花工等工作。
2.提醒幼兒在見到園內其他工作人員時能主動問早、問好。
3.引導幼兒幫叔叔阿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幫助花工拔草、給花澆水。幫助廚房工作人員擇菜等,愛惜叔叔阿姨的勞動果實,如:不挑食、不倒飯菜、不損壞花木等。
4.在閱讀區引導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畫冊》(第一冊P18)的內容。
《綜合活動5》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認識福娃的名字、外形特征及蘊含的意義,喜愛福娃;
2.了解福娃和奧運的關系,產生向往奧運、期盼奧運的情感。
活動準備:課件制作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福娃,激發認知興趣
帶來了可愛的朋友,他們是中國北京20__奧運會的吉祥物,是誰呢?掌聲歡迎福娃
二.紹福娃,了解意義
1.什么名字?名字里的秘密?
2.福娃都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為什么?結合幼兒的說法通過教師講解和課件演示等方法逐一介紹福娃的不同色彩、不同圖案的意義。
三.福娃擅長的體育項目
1.福娃們喜歡運動,每個福娃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體育項目,你能猜出來嗎?為什么?
利用課件進行競猜,了解福娃的運動,并激發幼兒喜愛福娃的情感。
四.激發情感,引出設計者
1.你喜歡福娃嗎?喜歡哪個福娃?為什么?
2.這么可愛的福娃是誰設計出來的呢?簡單介紹福娃設計者韓爺爺。
五.和福娃一起做運動。
1.奧運會就要來了,是什么時候呢?離現在還有幾年呢?08年全世界的朋友都到我們中國北京來看奧運,參加奧運,中國來了這么多的客人,真了不起。我們中國的運動員也要參加比賽,你希望他們取得怎么樣的成績呢?
2.福娃現在在做什么嗎?他們呀正在和運動員一起鍛煉身體呢。福娃說:把身體練得棒棒的,到08年高高興興歡迎全世界的朋友呢。小朋友,我們愿意和福娃一起鍛煉鍛煉嗎?
3.在音樂中模仿福娃的運動,結束。
《綜合活動5》教案 篇11
設計背景
我們班的幼兒對圖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非常感興趣,于是,我設計了這節圖形游戲課。目的是培養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幼兒用各種不同的圖形進行拼圖,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訓練。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加深對圖形的認知。
2、培養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游戲,加深對圖形的認知,培養幼兒圖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
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請幼兒分別說出圖形名稱。
二、想一想:
教師出示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圖片,請幼兒分別說說圖形像什么?(教師:當小朋友看到一個圖形時,就會想到很多物體。比如看到圓形,就會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陽、皮球等,我們經常用這種方法,以后我們就會越來越聰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圖形拼搭
教師讓幼兒取出任一種圖形進行嘗試性的拼搭活動,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種圖形變成不同的圖形,例如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組合在一起,可以變成一個正方形等。)
2、不同圖形的拼搭
教師在引導幼兒拼圖時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圖樣給幼兒看,可以先對幼兒進行一定的啟發:比如拼帆船時,可以告訴幼兒用兩個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圖形拼成一艘船。
建議:教師巡回時可給予個別指導,并將幼兒的有趣拼搭介紹。
3、教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游戲,發現了很多個圖形可以組合成各種各樣有趣的圖樣。只要我們多動手多動腦,就會拼出越來越多的圖案。
幼兒興趣較濃,整節課每位幼兒都得到動手動腦的機會。在用不同的圖形拼搭時,有個別幼兒還不能按時完成。
《綜合活動5》教案 篇12
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科學精神。
2、引導學生讀一篇科學家的故事,并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本次綜合活動,了解什么是“科學精神”。
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活動過程:
一、 理解“科學精神”
1、 激趣導入,揭題
什么是科學精神呢?是不是只有科學家才具有科學精神呢?(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對“科學精神”的理解和體會。)
2、 引導學生回憶這一單元里所介紹的各位科學家,想想他們所具有的精神品質。
二、 感受“科學精神”
1、 同學們都認識了哪些科學家?他們各自具有哪些科學精神呢?下面我們來開個有關科學的讀書會。
2、 幻燈出示:
①我想讀篇科學家的故事,推薦一本介紹科學家的書。
②我在雜志上看到一個有趣的科學實驗,我想一邊演示一邊向同學講解。
③我想朗讀科學家的文章。
3、 師引導:從上面的三點中選擇一個,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 那么,你還認識哪些科學家?你是通過什么途徑認識他們的?從你認識的眾多科學家中,你最想了解誰?
三、 破除“迷信”
1、 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是違反科學的現象?
2、 請你簡單談談對迷信的認識。
3、 思考并討論:你打算怎樣進一步了解這些事情的真相呢?
四、 描述科學
1、 幻燈出示:
①我遇到過《一個這樣的老師》中講的那樣的事。
②我科學地安排時間,對各方面進步都有幫助。
③……
同學們可從以上選擇或自擬一個話題進行寫作。
2、 學生構思、寫作,老師巡回指導。
五、 布置作業:
1、 以“科學精神”為題,出一份手抄報。
2、 與同學交流: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對科學精神的認識與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