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精選2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1
第六單元 英雄
單元備課:
本單元有家喻戶曉的人物故事,人激蕩人心的無名英雄;有為中國革命無畏無懼的英勇事跡,有為世界進程拋灑激情的高尚氣節;有古代兢兢業業的英雄,也有現代的卓爾不凡的偉人,既包容了中外的無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廣袤空間。教育學生在美德中體會人性中卓越的深邃內涵,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你,浪花的一滴水》
教學目標:1、熟讀詩歌,使學生感受到詩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學中注意引領學生進入詩中創設情境,能夠正確、流利、深情的誦讀全詩。
3、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進入詩中創設情境,能夠正確、流利、深情的誦讀全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幻燈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雷鋒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誰能他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雷鋒的故事很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不一一去說了。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感受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分組討論: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讀了這首詩,你對“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3、找同學朗讀詩歌。
三、再讀感悟。
1、指名朗讀詩歌。其他同學認真聽,感受這首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文賞析。
指導學生朗讀時注意重音,體會破折號、問號、嘆號所表達的語氣。
3、反復誦讀,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讓學生聯想雷鋒精神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舉例說明學習雷鋒楷模的事跡。
第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你能把讀了這首詩,你對“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訴同學們嗎?
二、品詩賞詩:
這是一首歌頌雷鋒精神的現代詩,作者以飽滿深情的筆墨抒發了對雷鋒同志的懷念與敬仰,詩句反復詠嘆了雷鋒用平凡、年輕的生命,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建設事業建立下的不朽功勛。
所以在賞析這首詩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在平凡中孕育著不平凡的哲理。
三、資源開發:
詩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辭手法,你能找出來,并說一說嗎?
四、拓展延伸:
當今社會中曾經有過以下一些談論,你能否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1、“雷鋒出國了”。
2、“雷鋒三月來了,四月走了”。
板書設計:
設疑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抒情
詠嘆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歌頌雷鋒精神的現代詩,作者以飽滿深情的筆墨抒發了對雷鋒同志的懷念與敬仰,詩句反復詠嘆了雷鋒用平凡、年輕的生命,為祖國、為人民、為革命建設事業建立下的不朽功勛。所以在賞析這首詩時,要引導學生體會在平凡中孕育著不平凡的哲理。
《金色的魚鉤》
教學目的:
1 、認識本課 4 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3 、練習快速閱讀,簡要地復述故事。
教學重難點:
練習快速閱讀,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導入新課。
1 、魚鉤,釣魚用的鉤子。課文所指的魚鉤是老班長的珍貴遺物。這是發生在紅軍過草地時的一個感人故事。請你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小結: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一位老班長接受黨的囑托,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光榮犧牲的故事。
二、默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學互相解疑,教師適時點撥。
解詞:
支吾:用話搪塞,說話含混躲閃。
安頓:安排妥當,使人或事物有著落。
衰弱:體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氣。
三、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可以分為幾部分?
1 、快速默讀,標在書上。
2 、小組討論后小結。
四、默讀課文,劃出文中使你感動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
1 、指名讀課文,讀后說說自己體會。
2 、圍繞老班長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老班長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采取讀讀——議議—評評的形式)
3 、小結提問:你對“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的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揭示中心,讓學生說一說,練習口語表達)
五、口語交際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解說員,你怎樣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呢?
1 、在小組里練習。
2 、各組派代表在全班介紹。
附:板書設計
肩負重任
老班長 安定情緒 舍己為人
困難重重 忠于革命、忠于黨
壯烈犧牲
教學反思:
在教學《金色的魚鉤》這一課的過程中,我注重了朗讀教學,要求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進行朗讀,并談談為什么要這樣讀,是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課文內容。
當讀到“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時,我說:“老班長為了照顧三個傷員走出草地,自己啃魚骨頭,直到眼睛看不見了,還摸索著為傷員挖野菜,為了傷員他快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面對奄奄一息的老班長,會有怎樣的感受?讓我也試讀一次吧!”我有感情地讀:“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靜,這時,我接著說:“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著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動了,也不能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學生個個情不自禁:“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悲切,”我問:“為什么這樣讀?”學生很快的回答說:“我希望我的喊聲能喚回老班長,只有這樣讀,才能表達對老班長無限感激與敬佩之情。” 深情發自每個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動著課堂里的每一個人。抓住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讀好,加深感悟,教學效果已經一目了然。
《白衣天使》
《白衣天使》一課講述的是南丁格爾從事護理事業和在護理事業上作出的杰出貢獻,以及在護理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向人們展示了一位執著、堅毅、勇敢堅強、無私無懼、用愛心和恒心為傷者帶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偉大形象。課文采用倒敘的方法開篇,然后講述她在護理事業上的成就及從事護理事業的曲折道路。課文的內容比較散,段落也不太清楚,所以理解課文時就無從下手。我翻閱了一些輔助用書,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后來,在《教學參考書》中的“教學建議”中看到。“本課可采用自由誦讀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從中了解課文,然后組織交流探究,體會思想感情”。于是我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進行評價,然后進行交流,交流讀懂的內容。學生讀文、交流后,對課文內容真的理解了。接下來,我又安排了集體交流,圍繞“你佩服南丁格爾嗎?為什么?”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全班八名學生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結合教材,有的結合生活實際,交流得非常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南丁格爾的偉大精神。這樣,我總感覺學生對課文掌握得還是不到位,總不像逐段學習理解那么深刻。于是,我又讓學生動筆寫,用不超過300字的篇幅寫出南丁格爾的事跡,而且要求不準看教材。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八名學生都寫出了南丁格爾的事跡,而且,趙雪微、李艷敏等同學還加進了自己的感想。這時我才相信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
從這節課中,我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不一定非得按照逐段分析去理解課文內容,如果我們能夠抓住一個中心問題,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完全可以理解課文,并且還可以使理解課文和體會文章中心一次完成。這樣,既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還減輕了教師的負擔,這樣一舉三得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在教學《白衣天使》一課時,就遇到了這樣的困難。課文講述的是南丁格爾從事護理事業和在護理事業上作出的杰出貢獻,以及在護理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向人們展示了一位執著、堅毅、勇敢堅強、無私無懼、用愛心和恒心為傷者帶去福音的白衣天使的偉大形象。課文采用倒敘的方法開篇,然后講述她在護理事業上的成就及從事護理事業的曲折道路。課文的內容比較散,段落也不太清楚,所以理解課文時就無從下手。我翻閱了一些輔助用書,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后來,在《教學參考書》中的“教學建議”中看到。“本課可采用自由誦讀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從中了解課文,然后組織交流探究,體會思想感情”。于是我便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進行評價,然后進行交流,交流讀懂的內容。學生讀文、交流后,對課文內容真的理解了。接下來,我又安排了集體交流,圍繞“你佩服南丁格爾嗎?為什么?”這個話題展開討論。全班八名學生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有的結合教材,有的結合生活實際,交流得非常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南丁格爾的偉大精神。這樣,我總感覺學生對課文掌握得還是不到位,總不像逐段學習理解那么深刻。于是,我又讓學生動筆寫,用不超過300字的篇幅寫出南丁格爾的事跡,而且要求不準看教材。結果出乎我的意料,八名學生都寫出了南丁格爾的事跡,而且,很多同學還加進了自己的感想。這時我才相信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
《蘇武牧羊》
【教學目標】
1 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并積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詞語。
2了解“蘇武牧羊”故事的內容。體會文中描寫蘇武言行句子所表達的含義,體會句子之間的關系,并嘗試有感情地朗讀。了解“旌節”所表達的含義。
3 感受蘇武歷盡艱辛,持節不屈、堅貞的民族氣節。
【教學重難點】
1、品味關鍵詞語來體會人物的情感。
2、感受蘇武在極其艱難的困境中,寧死不屈,忠誠于本民族與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崇高品質。
【教具準備】 課文中的插圖,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西漢中期,為了和平,漢武帝派蘇武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蘇武恭恭敬敬地接過漢武帝手中的旌節,離開長安——出示課文的第
1小節;19年后,他懷揣著旌節又回了故里——出示課文的第6節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比較第 1 和第 6 小節內容,發現“變化”。
1 認真讀這兩小節,你發現寫蘇武出使前后內容有些什么變化?
(學生交流時,出示媒體,相機介紹“旌節”——古代用彩色羽毛裝飾的旗子。)
2 自由讀課文思考: 19 年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因而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二)了解蘇武牧羊的內容,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評價之心。
1 自由讀課文,簡單交流“變化”的原因。
2 學習第 4 節和第 5 小節,出示:蘇武已受各種折磨。
(1)通過引讀使學生繼續感受總分的寫作方法。感受蘇武“心堅如鐵,毫不動搖”的愛國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計較的。“置之度外”連起來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具體的事例告訴了我們蘇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學習第 2 和第 3 小節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說蘇武參與匈奴內亂,要他認罪。蘇武抽刀自盡,寧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漢使衛律勸蘇武投降,蘇武痛斥衛律。
(2)指導朗讀,深入體會。
蘇武出示說的兩句話。請聯系文章的內容和蘇武的行為,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① “我是代表國家的,寧死也不能愛侮辱!”
過渡:蘇武是怎樣接過旌節的?
教師補充資料:當時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無一人能生還。因此當蘇武接過旌節時,就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
②“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漢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還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
u 蘇武是國家的使者,見了衛律似乎應該這樣說:“我是漢人的兒子,我不會背叛……,不會……”
u 比較兩種說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還有什么臉來和我說話”,這里的“我”指誰?
(通過變換說話的角度,體悟蘇武對背叛國家的叛徒的憎恨。)
4 補充李陵勸降的資料,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稱蘇武為“義士”,并說:“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導學生讀懂,“義士”的意思是——
5 小結板書。
(1)教師引讀板書。
(2)思考:你有什么發現。
(3)在蘇武的心中這“旌節”意味著——意味著——
(三)感悟蘇武“不變”的氣節。
師:整整 19 年啊,這 19 所使蘇武變成了滿頭白發的老人,這 19 年讓旌節脫光了羽毛,一切都變了,然而什么沒有變?
1 交流。
2 想像:蘇武終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時此刻,他在心里大聲呼喊些什么?
3 想像:來迎接蘇武的人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四)總結
媒體播放贊頌蘇武的歌曲及出示詞。
附板書:
整整 19 年 匈奴 蘇武
心堅如鐵、毫不動搖 氣節
握 抽刀自盡
舉 旌節 痛斥衛律
持 忍受折磨
教學反思:
一、有扶有放,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二、創設情境,以情動人;
三、交流信息,延伸課外閱讀
《南沙衛士》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祖國領土的最南端,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里煙波浩淼、一片汪洋,那里有豐富的漁業資源,那里蘊藏著豐富的石油等礦藏,這片神奇的國土就是祖國的南疆——南沙群島。你們想欣賞一下它秀麗的景色嗎?(放映南沙群島圖片)同學們,你們可曾知道,這里以前沒有土壤也沒有生命,是日夜守衛的人民解放軍在這里創造了奇跡,是他們捍衛國家海洋權益,這節課我們就走進他們的生活,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習英雄中的第五課《南沙衛士》
二、提出主線:
通過初讀課文,戰士們在駐守中遭受的種種困難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餓印象,并被他們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動,下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南沙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戰士們具有哪些精神品質,結合課文的內容談一談。再有感情的讀一讀課文,看怎樣讀才能更好的體現戰士們的精神品質。最后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所得。
三、匯報
1、缺淡水: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匯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士干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
(3)洗澡難
戰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戰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士們帶來的餓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
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小結:南沙群島地處赤道邊緣,高鹽、高濕、高溫,霧水是咸的,曬干后便是白白的鹽花,放在地上的溫度計,一兩分鐘便會曬爆。連以海為生的漁民都視其為生命的禁區。而勇敢的戰士們卻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戰士們不畏艱難的餓精神不正詮釋了英雄的真諦嗎?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 、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應重讀
3、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體會到什么?
四、欣賞錄象,激情朗讀
播放《南沙掠影》欣賞戰士生活狀況
帶著對戰士的 敬佩朗讀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
通過搜集資料,你對南沙的現狀和戰士的餓生活還了解哪些?
六、總結
板書設計:
南沙衛士
駐守原因
缺淡水,缺綠色植物 贊揚海防戰士無私的奉獻精神
美好祝福
教學反思:
文章通過細節描寫、動作描寫再現了英雄的本色,為了祖國人民的餓幸福。為了捍衛國家海洋權益。戰士們用自己的口號詮釋了英雄的真諦,那就是“吃苦不是標準,主動作為、艱苦奮斗、創造一流成績才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戰士們的精神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這種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鑄造了南沙的軍魂,他們不愧是祖國的餓英雄、不愧是南沙衛士。
第六單元同步作文:
寫作要求:
從本單元中選擇你喜歡的故事寫出真實體會。中心明確,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寫作指導:
1、仔細閱讀全文,確定主題。
2、聯系實際,擺事實,講道理。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2
第六單元
壯麗山河
6-1望岳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 過程與方法: 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心靈共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關于杜甫及《望岳》的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望岳》,能說說板塊的題目嗎?
這一冊板塊項目與12冊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12冊把泰山做為中華文明,泰山是一種文化)
2、敘述板塊題目
(體會泰山是一處名勝,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種)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三、師生共同賞析研讀古詩
1、(1)配樂朗誦《望岳》(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導學生朗讀 (4)教師范讀
2、指導學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
(2)引導學生質疑,學習釋疑。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品悟詩句,賞析。
設問:
(1)詩題為《望岳》,但全詩卻不風一個“望”字?
(2)全詩視望,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遠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頂所見)
4、引導學生思考:
詩言志,詩歌創作無一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作業)
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六、板書
遠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驚嘆、贊美、陶醉、豪邁
愿望
七、課后小結:
6-2 使至塞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2 過程與方法: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表情達意、遣詞造句的精妙,受到美的熏陶,感悟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引起共鳴。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有關難點的資料,有關本詩的資料。
教學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語: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常常用最精煉語言來展示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含蓄地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來學習王唯的《使至塞上》,體會一下如何透過精煉,含蓄的語言來準確把握詩歌的內含。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悟
1、 播放配樂詩朗誦《使至塞上》。
2、 點評:節奏、情感
3、 指導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解釋全詩
4、 師板書重要字詞。
(屬國、征蓬、漢空、 關、單車和候騎)
5、 了解作者——王維
(以學生為主,教師結合本詩的寫作背影補充。)
(顯示幻燈片2)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 引導學生質疑
2、 點拔、指導、解答、點拔要點
①體會詩歌意境 《使至塞上》指導了什么意境?
(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
②“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的含義及蘊含作者怎樣的情感。
(過了居延,就像“蓬羊”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延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③“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你能說說它的意境嗎?喜歡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④巡視相機指導
四、賞讀全詩,感情朗讀、背誦。
1、 齊讀全詩。
2、 交流朗讀后的感受。
3、 指導有感情朗讀。
(提醒學生注意節奏,要邊誦邊想,腦中要有畫面感,要融進詩的意境中,充分體味詩的美感)
五、拓展作業
1、 背誦、默寫古詩
2、 畫古詩:選喜歡的詩句畫下來。
3、 課外摘抄,高適、岑參描繪的邊塞詩。
六、板書
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異曲同工
“千幛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范仲淹《漁家傲》)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詞
1、 顯示生字詞。
2、 指導,點拔。
二、復習鞏固
1、 指名背誦、古詩。
2、 寫出描寫邊塞風光的句子。
三、課后小結:
6-3黃河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了解《黃河大合唱》的創作背景和其他相關內容。
2 過程與方法:反復朗誦并理解歌詞內容。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難點: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與黃河大合唱有關的文字及音樂資料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相機引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黃河大合唱》音樂片斷,以雄壯激越的音樂演唱和朗誦來感染、調動學生。
二、學生們把預習所查資料展出并匯報交流,共同了解《黃河大合唱》由八個樂章組成,《黃河頌》為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苦難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三、整體感知課文
1. 教師范讀后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確劃分“序曲——主體——尾聲”三個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體部分中“望”字所統領的內容?
4. “啊!黃河”在詩中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
5. 詩歌從什么角度表達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的?有何歷史和現實意義?
四、內容探究
1.頌歌的首尾如何呼應的?
2.為什么把黃河比作“搖籃”和“屏障”?
3.“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是不是病句?為什么?
4.探究課堂上生成的各種相關問題。
五、小結課文
六、欣賞音樂《黃河頌》
第二課時
一、概述上節課內容,組織《黃河頌》的朗誦表演
二、學唱《黃河頌》
三、組織學生表演唱(安排好領誦、齊誦、個人領唱和合唱,如學生能力強,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組織學生欣賞并演唱《保衛黃河》并討論:
為什么保衛黃河就是保衛國家?目標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黃河頌》。
五、比較閱讀《長江之歌》再次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如能閱讀和演唱結合效果更好。欣賞優美動聽的音樂,得到充分的藝術享受。
六、課后作業: 彈性練筆
1. 評析《黃河大合唱》其他樂章的歌詞。
2. 賞析你平日里喜愛的歌曲之一。
3. 為你熟悉的一段音樂填寫出歌詞。
七、板書
英雄的氣魄
英雄的故事
黃河頌 英雄的體魄
英雄兒女
八、課后小結:
表達——中華文明贊
【表達內容】
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蜿蜒曲折的萬里長城,黃河,泰山……中華文明如群星閃爍,照亮華夏的每一個角落。
這次習作,是通過演講的形式,來贊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寫一篇演講稿,演講稿的題目自擬。
【表達提示】
1.寫贊揚中華文明的演講稿,必須占有材料,從你搜集到的材料中,選擇你感興趣的來寫。
2.演講稿在結構上一般是:開場白、主要內容和結束語。
3.演講的語言要凝練,富有感染力。
4.演講時要配合恰當的手勢、動作,感情要充沛。
【交流評改】
1.在小組內感情充沛地讀一讀自己的演講稿,讓同學們指出演講稿中的問題。
2.比一比,看誰的演講最能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