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創意設計——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
課題:一、《字的創意設計》教學目標“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字的創意設計 1.了解字體裝飾藝術的特點,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學習字體設計方法,能從漢字的義、形和結構特征出發,對漢字的筆畫和結構作合理的聯想和變形,創意出美觀形象的美術字。字的創意設計 2.從設計和創意美術字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充分體會美術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學習用美術語言表達思想,提高審美文化素養。字的創意設計 3.了解中國古老漢字的歷史及構成,感受漢字的奧妙和藝術魅力。增進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激發愛國主義熱情。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 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xx年前倉頡造字的傳說開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時期在龜甲和動物胛骨上刻寫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文字,古老的漢字承載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漢字篆、隸、行、楷、草不同字體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書法藝術,成為中國造型藝術寶庫的瑰寶;從古到今,漢字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漢字的演化還直接促進了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 漢字起源于記事圖畫。它遵循造型美、對稱美、均衡美及意象美的構成法則,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并將其單純化。它是用來傳達信息、記錄思想的一種媒體。本課程通過文字的創意設計,從基本技巧、構成法則及結構、比例、平衡、節奏、韻律、點畫筆調、均勻與重心以及文字設計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方面,創作出有個性、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力的字體,并將設計出來的字體根據主題進行編排和變化,從而構成最美的設計效果。 在當代平面設計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對圖形的說明,起著與圖形的互補作用。經過了藝術加工的美術字具有美觀、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整齊醒目的特點,具有剛勁、細膩、浪漫、形象等特殊意境,給人以千姿百態的美的享受。在不少的設計中,文字本身就是圖形的情況也常有發生,在報刊、雜志、書籍,展覽會、環境布置、商品包裝、廣告宣傳等方面的美化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其實帶有裝飾性的美術字并非現代的產物,早在30xx年前就已出現,并且形態優美,如鳥書、蝌蚪文、鳳尾書、芝英篆、金剪書等。這與傳說中倉頡造字時的“頡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查龜紋鳥跡之像,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相吻合的,由此可見,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博采眾美,因情生文,因文見情,將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融為一體,從漢字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注入了美。 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本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廣,我們可以分三課時來教學。 第一課時為古老漢字文化的介紹和現代美術字的欣賞。 第二課時為基本美術字體的了解與練習。美術字的基本字體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宋體字,第二類是黑體字。大量的變體美術字,都是在宋體、黑體的基礎上變化產生的。 宋體字:其風格特點是典雅工整、嚴肅大方。筆畫形象特征是橫細豎粗,豎畫起筆、橫畫落筆、轉折處都有裝飾角。點如瓜子、撇如刀、捺如掃。這類字體比較適合閱讀,所以在報刊、書籍以及招貼海報、包裝裝潢、書籍封面等的文字設計中廣泛使用。 黑體字:其風格特點是結構嚴謹,筆畫單純,渾厚有力,具有強烈的視覺震撼力,其筆畫特征是橫豎從視覺上看粗細一致,筆畫方頭方尾,方黑一塊。因此,也叫等線體、方體。 第三課時為字的創意和設計應用,注重文字的形象創意方法,加入文字圖形化的設計,從而拓展文字的表現空間,也可以通過運用電腦輔助設計,使得文字造型的變化更加多姿多彩。通過試著設計一些簡單的字體,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審美文化修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從學校教育來說,學寫美術字,對促進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創美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2.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漢字的歷史,掌握美術字體藝術設計的基本知識、技巧、方法。 難點:字體設計的創意。對學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使他們能抓住字義、字形、結構等漢字基本特征,靈活、合理地進行變體,使原字體變得更形象、美觀、活潑,達到創新的目的。●方案1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尺子,蠟筆或水彩筆 (教師)課件,教學錄像《三十六個字》,范作,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圖片 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多種字體的同一組美術字,認一認、說一說這些是什么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小結:美術字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一種字體,具有美觀醒目的特點,我們在書刊、廣告、包裝等方面都能看到,如果我們每位同學都能寫出一手漂亮的美術字,那該多棒啊! (3)揭題:《字的創意設計》。 2.了解文字歷史,感受傳統文化。 (1)出示一個象形文字,說說這個字在古代是怎么寫的?( 如:日、月、山、水、草、木、魚、牛、鳥等字。) 日 月 水 牛 (2)了解這個文字的變化過程。 (3)觀看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4)說說觀后感。 3.欣賞評述,小組研究。 (1)欣賞、了解常見的美術字字體。 認識宋體美術字以及它的三種變形——老宋體、仿宋體和新宋體。 認識黑體美術字。 認識變體字。(教師用電腦演示不同字體格式的變化) (2)認一認,找一找美術書、語文書、報刊雜志中的各種字體。 (3)研究宋體字和黑體字的特點。 (4)仔細欣賞和放大字體,比較宋體字和黑體字的區別, 研究這兩種字的特點。 4. 抓住特征,審美體驗。 (1)結構分析:平衡穩定;布白勻稱;穿插變化。 (2)特征分析:字形方正;橫平堅直;大小統一;四邊靠壁。 (3)了解基本筆畫的特點。 “點入水滴撇似刀,橫窄豎寬捺如掃,左鉤右鉤鵝進食,橫到盡時有三角。” ——宋體 “橫平豎直,筆畫等粗,粗壯有力,莊重醒目,結構均勻,方頭方尾! ——黑體 (4)感受宋體和黑體字的美及其特點。 5.作業練習,展評修改。 (1)分別用“黑體”和“宋體”書寫“永”字。 永 永 根據字數多少確定字體大小,并劃好字格。 分析字的結構、筆畫,并合理安排布局。(左右、上下、里外、半封閉結構等。) 輕輕勾出字的單線結構,用筆要輕。 筆畫統一,以雙勾字形法畫出筆畫。 修整細節。 選擇顏色進行填色,填色一般先畫輪廓,再在中間填色。 (2)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3)展評:對照“筆畫形狀是否統一,結構是否穩妥,文字在格內是否滿格,大小一致”的要點,共同評議優劣。 6.課后延伸,拓展研究。 收集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尺子,蠟筆或水彩筆 (教師)課件,范作,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種裝飾性美術字、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圖片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導入課題。 欣賞各種現代美術字,認一認這些是什么字?請學生在黑板上書寫“藝”字,直接導入課題。 2.欣賞評述,博古通今。 欣賞中國古代的美術字(如:鳥書、蝌蚪文、鳳尾書、芝英篆、金剪書等中國古代美術字。)、數字和英文美術字。(主要為英文字體的設計。) 3.研究創意,啟發思維。 (1)討論“藝”和四川電視臺臺標“四”字書寫特點及規律,介紹筆畫的變形。 (2)欣賞一組變體美術字,說一說這些字的“創意”在哪里?找出其特點: ①筆畫變化。 欣賞書中范字,提問:“衣”字主要抓住了哪一筆畫的變化? 有幾何形體變化,如:圓形、方形、三角形…… 有形象化處理,如:變點為花朵形、草形、蝴蝶形…… 筆畫相連:平連、豎連、斜連; ②結構變化。 有意識地將某些筆畫進行夸大、縮小、移位來獲得新穎的效果。可以一筆破框,兩筆破框;改變框形:變成圓形、拱形、扇形、平行四邊形…… ③字形變化:改變字體的外形,可以是整個字的幾何形體變化,如:圓形、梯形、平形四邊形等。 ④立體變化:平行透視、成角透視……聚光、成角、凹凸等,畫出字的三維空間感。 ⑤形象變化:以字義出發,將整個字作形象化處理。 木:變體后繪成四截木料疊成。 冰天雪地:變體后繪冰紋,畫上積雪。 尖:變體成上部小下部大。 曲:變體成曲線狀。上更多美術教案 …… ⑥裝飾變化:肌理、漸變、字內裝飾、字外裝飾。 ⑦光影變化:疊影、明暗、倒影、投影等。 總結:變體美術字變化的方法無論多么豐富,都要表現出整體和諧、統一、完美的藝術特點。 4.創意設計,作業練習。 (1)設計自己的名字或尋找合適的字、詞,設計有創意的字體。 (2)要求:寫出設計意圖,即創意。 5.作業欣賞,開拓思維。 (1)作業展評,小結。 (2)收藏、保存同學的作品。 第三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尺子,蠟筆或水彩筆等工具 (教師)課件,范作,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圖片 教學過程 1.欣賞學生作品,復習導入。 (1)欣賞學生的作業,講評新穎生動的創意設計作品。 (2)提問:你認為字形創意設計的作用是什么?字的創意設計可以應用在哪些地方? (3)小結。 2.欣賞招貼商標,創意剖析。 (1)了解著名文字商標、招貼的創作設計過程。 (2)請上節課完成優秀作業的學生介紹創作經過。 (3)欣賞、討論經典文字商標的創意及招牌的創意。 (4)課件動畫演示變體美術字。 3.選擇創意形式,表現創造。 (1)確定設計內容。(如:廣告語,商標,招牌,版報題頭、題花等。) (2)尋找內容的個性特征。 (3)選擇合適的材料及表現形式。 (4)對初步選定的文字,結合內容從各種角度,不同的構成形式、變化形式,按一定的構成法則進行揣摩、構思。 (5)草圖表現,修改定稿。 作業練習:設計一個報頭或題花。 4.學生創作表現,個別輔導。 學生作業設計開始,進行針對性指導;對好的、有新意的設計進行表揚,以此來啟發其他同學。 5.師生共同評價,深入體會。 (1)自己評:介紹作品的創作過程。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6.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1)了解和關注電視、影片中的動畫文字創意設計。 (2)保存學生作品。布置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穹桨付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常用作畫工具。收集各種商標、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 (教師)準備宋體、仿宋體、新宋體三種美術字和分解宋體、黑體美術字的基本筆畫的掛圖,教師范作,變體美術字的圖片 教學過程 1.欣賞范作,導入課題。 (1)欣賞教材上的變體美術字或教師的范作,(可以是招貼廣告中的文字剪貼)并進行分析、講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欣賞一幅毛筆書法作品和一本書的封面文字,進行比較,說說文字的功能及用途。 2.了解歷史,了解古漢字。 (1)出示或書寫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猜一猜它是什么字? (如:日、月、山、水、草、木、魚、牛、鳥等字。) (2)書寫、講解這些文字的變化過程。 (3)教師可以在宣紙上用毛筆書寫幾個不同字體的漢字。如:篆書、隸書、正楷、行草、宋體、黑體等。 (4)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和對漢字藝術的理解。 小結: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自50xx年前倉頡造字的傳說開始,到3400多年前殷商時期在龜甲和動物胛骨上刻寫的“甲骨文”,再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文字,古老的漢字承載著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漢字篆、隸、行、楷、草不同字體的演化,形成了自成一體的書法藝術,成為中國造型藝術寶庫的瑰寶;從古到今,漢字的形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漢字的演化還直接促進了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在當代出版印刷中應用最廣的兩種字體:宋體和黑體字。 3.探討創意,感受創意。 (1)請全班字寫得最好的同學到黑板上書寫幾個簡單的漢字。(教師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了方框,要求學生將字寫入框內) (2)介紹、演示宋體和黑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及變化過程。導入宋體和黑體美術字學習,重點對筆畫、結構及同一組字的大小統一、筆畫粗細統一等作詳細介紹。 學習方式的指導:“你發現這種字體有什么特點?”引起學生思考、討論與觀察,尤其讓學生感受美術字的規范性和裝飾性的特點。以“永”字為例、出示不同字體的范畫。 ①宋體:端莊大方,筆畫橫細直粗,點上尖下圓,橫畫收筆有頓角,筆畫轉折時頓角明顯。 ②仿宋體:挺直、秀麗,筆畫橫直較細,起筆、收筆都有明顯的頓角。 ③ 黑體: 筆畫方頭方尾,醒目有力。 (3)討論、小結。 美術字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實用字體,有著整齊、 醒目、美觀、易認的特點,是開展宣傳、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橫幅標語、黑板報、墻報、會場布置、展覽會, 以及商品包裝和裝潢,各類廣告、 報刊雜志和書籍的裝幀上等都離不開美術字。 4.欣賞范作,分析比較。 (1)出示兩個字,探討判斷哪個是黑體、哪個是宋體字。 (2)介紹不同字體在電腦設計中的應用。 (提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問或直接逐一介紹印刷品中的各種字體。) 5.作業練習,體驗創意。 (1)書寫一個宋體和一個黑體字。 打格:根據應用場合的需要,確定字的大小和形狀。一般學生容易忽視打格子,因此,此步驟應強調。 布局:美術字的布局首先要了解字體的組織結構和基本筆畫的特點。布局時應根據每個字的組合結構,劃分各部分的比例。 定骨架:用單線劃出字形,用筆要輕,筆跡宜淡。 雙勾字形:筆畫要統一,按骨架的位置畫出筆畫。 填色:按需選擇顏色,填色一般先畫輪廓,再在中間填色。(提示:也可以寫一下這兩種字的基本筆畫。) (2)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作業師生評價。 (1)作業展評。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對照“筆畫形狀是否統一,結構是否穩妥,文字在格內是否滿格,大小一致”的要點,共同評議優劣。 7.課外拓展、延伸。 (1)收集各種商標、招貼、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圖片。 (2)提供探索性的主題:了解中國古老漢字的歷史和起源。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學生優秀作業,范作,廣告招貼、商品包裝、報刊標題等剪貼圖。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欣賞比較。 (1)出示學生作業,總結前課學寫宋體、黑體美術字的情況,肯定優點、指出缺點,以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出示各種變體美術字掛圖,讓學生觀看、比較它與宋體、黑體美術字的異同。 (3)教師小結:變體美術字是在宋體美術字、黑體美術字的基礎上,把筆畫、字形作了改變或夸張,使其更具裝飾性的一種字體。書寫時根據文字的內容,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字形、筆畫、結構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使之具有多樣的自由變化和藝術感染力,從而達到強化文字的精神含義的目的。 2. 小組討論,研究創意。 (1)研究美術字的寫法: 講演結合,先說明變體美術字的實用意義。按課本所示的三種常見變化規律,講授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設計和書寫方法。著重提出:筆形的變化,講究實用性、可讀性、藝術性等。 (提示:在講解變化的方法時,為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如冷飲店的“冰”字,或讓學生自己進行聯想。) (2)板書:特點:生動活潑、趣味性強。 用途:多用于廣告招貼,商品包裝,報刊標題,書籍的書名等。 3. 尋找內容,設計構思。 (1)引導學生對課本字例作評議,以拓寬學生對文字創意設計的思路。 (2)探討文字中其中一個筆畫變化的情況:找一件物品替代。 (提示:利用直尺、水彩筆等工具,在“火”、“果”、“雨”、“日”中任選一例,設計并繪制成變體美術字。) 4.學生創作,巡視指導。 (1)選一個字或一個詞,如“美”或“浪花”等,根據文字的內涵來構思創意的形式,體會變體美術字的適應性。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5.小結拓展,保存作品 (1)自己評:讓設計好的學生上講臺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方法、過程。 (2)師生共評:對能寫出有創意的美術字的學生給予鼓勵。 (3)保存學生作品。 (4)課后收集各種商標、招貼、廣告、印刷品中的美術字圖片。 第三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學生優秀作業、范作、各種板報、招貼、宣傳廣告、商標等掛圖 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 (1)欣賞學生的作業,講評優秀的創意設計作品,并由此進行啟發、引導。 (2)提問:你認為字形創意設計的作用是什么?字的創意設計可以應用在什么地方? 讓學生欣賞課本內范例和課件范例,啟發學生進行美術字變形、裝飾、色彩、美化的思維。 (3)小結。 2.創意分析。 (1)欣賞美術字在商標、招貼中應用的范例。 (2)討論分析商標及招牌的創意。 (3)小結:有創意的美術字能吸引人,其生動性和趣味性很強,裝飾效果很好,有些美術字本身就是一幅圖案。 3.表現創造。 作業練習:設計一個報頭或題花、或封面文字設計、或廣告招貼、或商標文字設計、或招牌設計等。 4. 創作輔導。 學生作業設計開始,進行針對性指導;對有新意的設計進行表揚,以此進一步啟發其他同學。要求:字型變化有序,裝飾美觀。 5.互動評價。 (1)自己評:介紹作品的創作過程。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6.小結拓展。 (1)了解和關注電視、影片中的動畫文字創意設計。 (2)保存學生作品。布置下一節課的準備工作。課外資料1.美術字的書寫規律。 (1)方正:由于漢字的結構是方形,所以美術字的外圍要方正。筆畫一定要橫平豎直,擺正放穩,才顯得端莊大方。 (2)勻稱:在安排美術字的結構時,要使字體的筆畫分布勻稱,合理協調。如果筆畫或大或小,或緊或松,就會造成字體松散或者擁擠。 (3)穿插爭讓:美術字的筆畫、部首各有不同。為了使字的筆畫之間互相呼應,重心穩定,就要對字的某些筆畫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安排,使其穿插有序,爭讓合理。所謂穿插,就是對美術字的筆畫交叉延長;所謂爭讓,就是對字的某些筆畫向前爭搶一步,而有的筆畫就要向后退讓一步。 (4)頂格、縮格、出格:頂格,就是將美術字的主要筆畫或邊緣筆畫頂住字格,但是要注意恰到好處,不能過頭。縮格,是將某些字的筆畫向回收縮,因為有些字的外周筆畫與字格邊線相平行,在書寫時就不能壓住或靠緊字格的邊框線,要收縮調整,如“國”、“司”、“日”、“山”、“南”等字。否則,這些字會顯得肥大而不協調。出格,是三角形、菱形之類的字書寫時,可以將其點、撇、捺的筆端適當出格,如“人”、“會”、“命”等字。出格也要注意適可而止。 (5)密收:漢字的筆畫有疏有密。寫美術字時,對于筆畫稠密的字,要適當收縮或者減細其筆畫,以避免這類字過大而使得字格盛不下,如“健”、“鍛”、“警”、“譬”等。對筆畫稀疏的字,要力求開闊,撐足字格。2.最古老的漢字: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文字。中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最古老的漢字則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甲”是烏龜的甲殼,“骨”是牛羊的胛骨。殷商時代沒有紙,人們把要記住的事情刻在這些甲骨上,后世就把這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至少有30xx年的歷史了。 最近,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認為近年在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那些陶器口的外沿上刻畫的圖像符號,可能是漢字產生初期的一些簡單文字。西半坡的仰韶文化距今約有6000多年,那些刻在古陶器上的圖像符號如果是漢字的話,那么它就是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漢字了。4.漢字的起源:中國古書里記載文字是倉頡創造的。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摹他的形象,創造了文字。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啟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這種種傳說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廣大勞動人民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慢慢地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從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國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遺址(今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發現了早在60xx年前半坡人創造的具有文字性質的刻畫符號和繪畫、雕塑、裝飾品等藝術作品。半坡人的刻畫符號多保留在彩陶上,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國文字。 近年來,山東莒縣陵陽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處遺址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距今已有4500多年)。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圖像文字,共發現了10多個單字。這些文字是按照實物的形狀描繪出來的,所以稱為“象形字”。字體的結構與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漢字的構成主要有三種方法: (1)象形法:這是最原始的文字,例:“日、月、水”等等。這些象形字經過逐漸演變,到后來都改變了原字的形體,有的筆畫減少了,有的筆畫增添了,由不規則變成了有規則、方正的字體。 (2)會意法:象形字比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們不能表達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創造了另一種造字法--會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號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號來表達一個抽象的意思。 (3)形聲法:形聲法把表示聲音的聲旁和表示意義的形旁搭配起來,組成很多新字。例:“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結合。據統計,形聲字占漢字的90%左右。漢字的形成和發展,適應了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成為人們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5.有關文字的知識: 光:古時候,光字的下半部是一個跪坐著的人,上半部是一團燃燒的火。一個人在黑夜里舉著火把來到人們中間,就給大家帶來了光明。 冰:冬天來了,河面上結起了厚厚的冰。如果你仔細瞧瞧,就會發現冰層里面有不少裂紋,這就是古人寫的冰字,F在,冰字是在水字邊上加兩點,因為冰是由水變來的呀。 行:行,就是走的意思。走在什么地方呢?走在道路上。在這個十字形的道路口,你可以行到南、也可以行到北,這就是古人寫的行字。 采:樹上結滿了果子,我們用手去采果子。一個個果子都采完了,只剩下手和樹,F在,采字的意思就更多了。 美:古人喜歡把羽毛插在頭上,這樣看上去又漂亮又神氣。今天的美字,也能找出頭上插著的羽毛。 父:很久很久以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生活在森林里。那時候沒有弓和箭,爸爸每天拿著棍子去打獵。所以, 意思就是一只手,拿著一根棍子,它代表能干的父親。板書設計:字的創意設計——浙版美術一年級美術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