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冀教版美術教案04冊
[冀教版美術教案04冊]第16課《大街上》教學設計第一稿:冀教版美術教案《大街上》的教學設計
學 科:美 術
年 級:二年級
課 型:綜合·探索 大街上——冀教版美術教案04冊
教學內容:美術(河北美術出版社)第四冊第十六課《大街上》
教材分析:
冀教版美術教案,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的教學內容,《大街上》屬于綜合·探索的類型。其教學目的是在了解主要的交通標志,幫助學生明確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嘗試在繪畫創作中表現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教學內容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冀教版美術教案在教學中應盡量選用比較直觀的教學手段,以利于孩子的認知達到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學生分析: 大街上——冀教版美術教案04冊
通過將近兩年時間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經能夠熟練的表現物體的平面形象,并且已經具有了懵懂的立體意識,產生了空間表現和立體創作的心理需要。這節課選擇了二維立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
設計思路:
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分為聆聽導入——回憶形象——突破難點——提出要求——創作表現——集體賞評——課后延伸七個步驟。從學生耳熟能詳的聲音引入,進一步分析大街上的情景;通過范畫的展示,幫助學生明確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并且掌握主要的創作方法;提出創作要求的時候有意識的向學生介紹一些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凸現藝術的人文性;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給學生留下思索的余地,鼓勵他們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集體講評時始終抓住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講評,適當對學生創作中的其他問題予以點評;最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下節課的平面繪畫創作,留下思維空間,保持學生對美術活動的持續關注。
教學目標:
情感領域:引導學生體驗多種表現形式的樂趣。
認知領域:分析、感受物體間的前后遮擋關系。
能力領域:能夠用二維立體的方法表現物體的前后遮擋關系。
教學準備:錄制聲音、制作示范教具、制作展示模型,剪刀、膠棒、彩紙、彩筆、素描紙。
教學流程:
一、聆聽導入
播放錄音,學生分辨這是什么聲音,引出課題“大街上”。
(直入主題,喚起學生的直接記憶)
二、回憶形象
繼續聽錄音,思考:大街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描述自己聽聲音后產生的聯想,集體交流。
(用聲音刺激學生主動回憶起有關主題的事物,為進一步的創作表現打下基礎。)
三、突破難點
出示范畫,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
將范畫中的一些車輛豎起來,進一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這輛公共汽車的在哪輛車的后面?
(用實物比較的方法突破教學的知識點)
問:老師還想豎起這座房子,行嗎?
追問:是誰擋住了它?
進一步提問:要想豎起這座房子,應該先把什么豎起來呢?為什么?
(進一步明確物體的前后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些車輛和建筑能夠豎起來呢?
學生交流討論,研究制作方法。
(學習這節課主要用到的創作方法)
四、提出要求
出示展示用的模型——空蕩蕩的十字路口,問:你想制作些什么放在這個路口?
小結,可以制作建筑、車輛、行人等。
(結合交通安全知識進行提示,體現藝術的人文性。)
五、創作表現
學生自主進行創作。教師結合實際出現的問題隨時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