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一起玩玩具(通用2篇)
美術教案-一起玩玩具 篇1
第一節我喜歡的玩具(2課時)
第二節做個玩具一起玩(2課時)
第三節 玩具的故事(2課時)
4.第1課時學生和教師作表演準備;第2課時學生進行戲劇表演。
美術教案-一起玩玩具 篇2
第一節 我喜歡的玩具(2課時)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玩具的形、色、玩具的來歷、玩的方法,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通過交流,感知藝術要素。美術教案-一起玩玩具 二、教學準備:玩具、《玩具兵進行曲》。錄音機。美術教案-一起玩玩具 三、教學過程 1.一起觀賞玩具。課前將學生帶來的玩具排列起來,便于學生有序觀賞。教師要注意觀察哪些玩具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2.為玩具分類。學生以小組形式選擇某一類玩具,通過對其造型、顏色、質地、性能及玩的方式等進行大致分類,如毛絨玩具、電動玩具、拼裝玩具、手動玩具、自制玩具等。教師針對引起學生強烈反應的問題,進行藝術要素和相關知識的介紹,如顏色、形狀、聲音特點等。 3.介紹自己的玩具。為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和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和交流自己玩具的特點。如果班級人數較多,可先分組進行,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介紹自己的玩具,鍛煉表述、交流的能力。 例如: (1)“請你猜一猜我的玩具是什么?”引導學生用聲音描繪、動作模仿、謎語等方式進行。 教學實踐介紹:在介紹自己的玩具活動中,一個學生抱著一個雪白的絨毛玩具,編了個歌謠,請大家猜他的玩具是什么。 “嗒嗒嗒,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沒等他說完,幾乎所有的學生在喊: “兔——子!”只見這個學生得意地將他的玩具上兩只長長的耳朵拉起來,哇!全體愕然:一只長著長耳朵的白熊。隨即教室內響起了朗朗的笑聲……教師及時地請學生用拍手重復這個令人開心的歌謠,并寫出了它的節奏譜。學生們很快掌握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節奏。在這里,音樂知識技能和學生的情感緊緊地聯系著,因此知識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訓練。這說明知識技能的傳授既可隨機,又可點擊,生動而有趣。 (2)“為什么這是你最喜歡的玩具?” (3)“你知道嗎?這個玩具很特殊。” (4)“我的玩具是這樣玩的!” (5)“玩具告訴了我一個故事。” 學生介紹玩具的內容十分豐富,介紹玩具的形式與表達方法更是多種多樣。這使學生感到每個玩具都有它的意義,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從而挖掘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并使這種情感達到相互影響、彼此觸動的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還有這樣的例子:教師讓每位同學先在小組中介紹自己的玩具,然后每組選舉一個小組作為“介紹精彩玩具”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一組同學故意將一名不肯把自己的玩具汽車拿出來的學生推薦上來了。只見他緊抱著那個玩具汽車盒子走到前面,面對著全班同學的等待,怯生生地說: “這是我奶奶留給我的最后一件玩具。”一句話使班里的氣氛突然變了,好奇的、等待的、淘氣的表情剎那間凝固了,一種說不出的情感籠罩著師生們。教師及時地抓住這個“情感體驗”的契機,告訴學生們: “當他打開玩具盒的時候,他親愛的奶奶好像來到我們中間,會和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你們愿意聽他們祖孫間的故事嗎?”學生們用力地點頭、拍手,那個孩子終于笑了。這時的玩具不僅僅是玩的載體,更是情感的依托,玩具具有了生命和情感的意義。事實上,藝術教學中,玩不僅僅是行為,也是相互交流、感染,更是教育。 4.變換方式玩玩具。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各類玩具中選擇一種,分別用不同的、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它的特點。如用有特色的聲音、動作、節奏、圖畫等。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參與活動,并能夠在活動中相互啟發、補充。這樣會有利于集中學生的集體智慧,自然地運用藝術要素。對玩具進行創造性的表現,變換方式玩一玩,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轉換,更增進了同學一起玩的樂趣。 四、評價建議 。 本節課采用過程性評價,例如,鼓掌評價學生的發言,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被他人接受和受尊重的快樂。還可采用隨機評價學生的表演,鼓勵學生的自我表現和想像創造,倡導學生相互合作。 五、教學思路拓展 1.在“變換方式玩玩具”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注意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生的形象表演、聲音的特色描繪、繪畫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指導。 2.在“為玩具的分類”活動中,可就學生對玩具的了解程度進行課堂內容的拓展。如:鼓勵學生收集與玩具相關的知識、故事、趣聞、音樂、繪畫作品、戲劇等,開展一次“玩具的世界多奇妙”的交流活動,展示學生學到的知識和各種能力。還可針對學生的興趣,如對玩具的創造、設計、發展等問題,求教于家長、社會人士,讓學生對玩具有更多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教學活動既有藝術表現又有知識積累。第二節 做個玩具一起玩(2課時)第二節課作為第一節課的延伸,設置更豐富的綜合活動。 一、教學目標 能發現、欣賞自制玩具的美。在繪畫、制作、游戲等活動中,結合運用藝術要素,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體驗在藝術創造中的樂趣與成功感。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商量、合作。 二、教學思路建議 “做個玩具一起玩”是結合運用藝術要素,進行自制玩具的教學活動。這種活動具有靈活多樣、因地制宜的特點。這里以“教學思路建議”,代替“教學過程 建議”,目的是使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興趣,深人挖掘本地區傳統藝術資源,從多種視角取材,發揮教師的創造性,自行設計有特色的教學過程 。 通過豐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動,使學生了解玩具中的人文情結,感受民風、民俗、民族傳統,培養他們從小學習、珍視民族文化藝術。 活動方式:做個玩具一起玩。可以美術和手工制作為切人點,教師和學生一起選擇、制作適合一年級學生能力的簡易玩具。如團紙球(集體或分組進行“打紙球仗”游戲);做紙牌(學生設計、制作,然后玩“紙牌”游戲);做棋子(收集廢棄的瓶蓋,制作象棋子、五子棋子等,然后一起“下盤棋”);做拼圖(先畫出圖畫,再進行裁剪,然后玩“拼圖游戲”)。教師也可根據本地區、本民族的玩具特色,圍繞動手制作展開豐富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愛玩的天性,讓他們一起在勞動中玩。 還可以進行“帶個自制玩具一起玩”活動。倡導教師和學生有意識地收集自制玩具,特別是那些帶有鮮明地域、民族、民間特色的傳統玩具,如空竹、不倒翁、泥娃娃、布老虎、撥浪鼓等。 還可以組織學生和長輩們一起玩玩具的活動。可先讓學生了解長輩們都玩過什么玩具,怎么玩。例如,抖空竹、挑棍兒、玩“拐”、放風箏等。看一看長輩們小時候玩具玩法的錄像或照片,了解、交流玩玩具中的趣聞,從中知道玩具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學生通過觀賞、了解、參與和長輩一起制作玩具,初步感受玩具中的文化和玩具中所包含的人文情結,體會更多的生活樂趣和親情。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實現課堂延伸。三、評價建議展示學生的作品,相互觀摩、評論。還可將學生的作品拍成照片存入藝術檔案夾。第三節 玩具的故事(2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在表演中能初步運用簡單的戲劇要素(如角色、語言、聲調等),以“玩具的故事”所展現的快樂與憂愁、幸福與悲傷,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展學生的即興創造能力,感受表演、合作的樂趣。 二、教學思路建議 1.這是一節表演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現有的玩具,和學生共同設置“主題”,創編“故事情節”,用擬人化手法扮演玩具“角色”。主題設置可以是:“快樂的玩具家族”、“小熊胳臂斷了”、“x x和x x x的故事”等。 2.學生利用玩具將生活中的體驗、情景,用形象的動作、聲音、表情等,進行戲劇表演。 3.教師還可選擇音樂片段為主題情節配樂,啟發學生感受音樂情緒對戲劇情節的烘托作用。4.第1課時學生和教師作表演準備;第2課時學生進行戲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