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交換玩?一起玩?
經過一個月的集體生活,孩子們漸漸有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意識,大家比較喜歡在一起玩同一種玩具。為了讓孩子學著與小朋友互動、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常常會說:“和小朋友交換玩具玩玩吧”也許有的孩子明白了,但是經過仔細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中還是有一些是不明白的,更是聽到有孩子在小聲議論著“什么叫交換?”對于這個問題,有的孩子會說:“就是交換玩具玩呀。”解釋清楚一些的孩子會說:“就是你把玩具給我玩,我的玩具給你玩。” 聽著孩子們的回答,似乎大家都明白了,可是真的明白了嗎?其實不然,獨生子女的個性決定了大部分的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卻不會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真正能主動把自己玩具給別人玩的孩子并不多,也許只有個別的孩子會這樣做。 孩子們交換玩具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鏡頭一:有的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嘴上說著我和你交換,可拿到小朋友的玩具后,連自己的玩具一起拿走玩去了。 鏡頭二:有的孩子和小朋友交換到玩具了,可是沒玩多久就從小朋友那里搶走了自己的玩具。 鏡頭三:有的孩子說著我和你一起玩,可是玩著玩著變成他一個人在玩了,朋友傻傻的看著他玩。 這些鏡頭天天都在教室里上演著,每當有孩子來告狀的時候,作為老師的你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呢?其實在我看來,小班的孩子不要急著讓他們交換玩具,因為他們對于“交換”這個詞的真正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而且小班的孩子愛護玩具的意識不是很強,對于小朋友的玩具還不熟悉,不會玩,在這個時候讓他們交換,弄壞玩具的可能性非常大,也許還會導致孩子們更加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當然孩子有交換玩具的意識固然最好,沒有的話老師也不用著急著天天要求他們交換玩具。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我們的引導需要轉變一下,還是組織孩子們一起玩玩玩具,讓玩具的主人來介紹自己玩具的玩法,來演示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能讓孩子們熟悉玩具的玩法,還能鍛煉孩子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膽量,豈不是一舉兩得。 從“一起玩”慢慢向“交換玩”發展,這樣更適合于小班的孩子,“交換”固然是愿意與同伴分享的表現,但是“一起玩”也是分享的一種,所以,不要用過高的要求來引導小班的孩子,要求還是放低一些,這樣更適合現在獨生子女孩子。老師們換一個指導語也許孩子們更加容易接受,也更利于孩子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