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人教版三上第3單元教后記
數學人教版三上第3單元《四邊形》教后記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認識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從學生喜愛的玩具、圖形、各種書本等實物中抽象出其中某個面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帶著新奇的目光去觀察,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大家自己的發現,有的是已經學過的圖形,有的是沒學過的,這時我就抓住機會,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沒學過的圖形又有什么特點?它們有相同的特點嗎?從而得出四邊形的特點。隨后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分類,學生有的按是不是直角分,有的按直角的多少分,有的按對邊是不是相等分,有的按對邊相等的多少分,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
數學人教版三 上第3單元《認識平行四邊形》教后記
在本課開始,我用變魔術——把長方形邊成平行四邊形這個小活動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對平行四邊形這個圖形形成了最初的表象,對學生本節課后繼續學習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然后通過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小組派代表說說用什么辦法驗證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邊形,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及其特性等活動,課前我就在考慮,放手讓學生驗證他們的猜想,放手放到什么程度,學生會不會出現小組學習時的冷場,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我想問題不會太大。學生的操作結果證明,學生的思維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學生用了量、折、撕、剪、畫等方式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對幾何圖形的教學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數學人教版三上第3單元《周長》教后記
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我首先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呈現一只螞蟻爬樹葉邊線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習題上圖形的邊,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接著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周長,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后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學得比較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