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活動:填一填,說一說 教材分析
教材說明教材通過讓學生設計作息時間表、調查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調查睡眠時間等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鞏固時間的認識和計算,養成從小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逐漸培養學生從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教材提供了兩個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應用時間的例子。
1.制作作息時間表。
由于小學生一天的學習、活動相對比較固定,為了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充分的休息,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作息時間表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展示了幾名學生制作作息時間表的情境,其中一名學生正在向其他同學介紹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表中第一欄是起床、離家、到校等項目,第二欄是這些項目發生的時間,這里的時間都是用12時計時法表示的。在這里,教材只是給出一個范例,具體選擇哪些項目,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可以列出目前生活的作息時間表,并反思這樣的作息時間是否合理。同時,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可以了解別的同學是怎樣安排生活的,哪些地方比自己安排得更合理,例如,有的同學除了把起床、睡覺、學習等日常生活列出來以外,還把課后的體育鍛煉時間也做了合理的計劃。通過同學之間互相借鑒和學習,學生可以為自己再制定一個更為合理的計劃,使學生養成從小合理利用時間、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
2.統計完成一些日常事件所需的時間。
教材通過讓學生統計小組內同學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和睡眠時間兩個例子,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時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另一方面鞏固了學生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圖中的黑板上給出了一個小組同學完成家庭作業時間的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每個同學完成作業的時間是不同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引導學生來討論一些問題,例如:現在的家庭作業負擔是否過重?為什么不同的學生在家庭作業上花的時間相差很多?等等。
教材上沒有給出小組內學生睡眠時間的統計表范例,學生可以仿照統計完成家庭作業時間的方法來進行。為了了解小學生睡多長時間才算充足,教材上給出了查閱書籍和上網查詢等不同的方式來獲取信息,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從不同渠道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學建議
1.這個實踐活動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
2.在讓學生制作作息時間表之前,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每天到校后學校規定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例如什么時候上早自習,什么時候出早操,什么時候上第一節課,使學生理解作息時間指的是比較固定的事件發生的時間,一些偶發事件(如某一天上午和媽媽上了一趟街)不能算作這一類型的事件。也可以讓學生先看一看學校課程表的結構,然后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時間做,并仿照課程表的設計思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作息時間表。不同學生的作息時間表中的活動應該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同學有每天鍛煉身體或練習書法的習慣,就應該有相應的欄目。所有的學生都完成以后,要引導他們互相交流、比較一下,看看別人的作息時間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例如,是不是自己睡覺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時間白白地浪費了,等等。通過同學間的交流,可以進一步修正自己的作息時間表,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時間。在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固然重要,但嚴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時間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