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學問》教學案例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6-27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訓練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能夠進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維更加富有條理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握手引入
師:陳老師第一次和我們3(1)班的同學一起學習,感到非常高興,很想認識每一位同學。請問你叫什么名字?很高興認識你(伸手,握手的姿式),咦!我要和這個小組的每一個同學握手需要握幾次?
生:和我們這個小組的同學握手,一共需要握四次。
師:笑笑和我們在一起已經學習了三年多了,是再熟悉不過的朋友了,今天他也想和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握一次手,同學們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
生:和我們全班的同學握手一共需要握40次。
師: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在這特別的日子里,笑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想讓你們幫幫他,你愿意嗎?
(出示衣服,兩件上衣,三件下裝。)
(反思:上課伊始,和學生親切的談話的形式,自然而然的提出問題,“老師和一個小組的同學握手需要握幾次?”以及“笑笑和全班的同學握手又需要握幾次?”其實,在簡單的握手中,就隱藏著搭配的學問,通過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生能夠理解“一配幾”的搭配方法。)
二、探索學習
情境一:穿什么衣服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師:笑笑從衣柜里拿出兩件上衣、三件下裝,要配成一套衣服,你們幫幫她,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師:“一套”是指什么?
生1:一件衣服和一條褲子就配成了一套。
生2:一件衣服和一條裙子也可以配成一套。
師:也就是說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裝就是一套。
師:按照這樣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們猜一猜,可以搭配出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生1:6種
生2:5種
……
師:那么請你們拿出學具卡片,擺一擺,小組長選好記錄員,記錄員把你們這組搭配的結果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在記錄卡上,其他的同學趕快動手配一配吧!
(學生活動,孩子們拿出漂亮的衣服卡片興趣盎然的動手搭配著……)
師:很多小組已經搭配完了,誰愿意把你們搭配的結果上來匯報一下。
生1:我們這組搭配了5種穿法。用一件黃色的上衣配黃裙子,用一件紅色的上衣配褲子……
生2:我們這組搭配了6種穿法。用一件黃色的上衣配褲子,黃色的上衣配紅裙子,黃色的上衣配黃裙子,紅色的上衣配褲子,紅色的上衣配黃裙子,紅色的上衣配紅裙子。
……
(一個學生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去演示。)
師:那要配成一套衣服,你們覺得應該配出幾種不同的配法呢?
同意6種配法的請舉手。
(全班同學幾乎都伸出了小手)
師:看樣子,同學們都認為一共可以搭配出6種不同的配法。
師:可是這組排了5種,他們出現了什么問題?問題在哪?
生:這組同學肯定是在排的時候排掉了,沒有排全。
師:也就是說出現了“遺漏”的現象,所以我們在搭配的時候要注意不遺漏。
(板書:不遺漏)
師:這幾個小組的排全了,比一比,哪種搭配的方法比較好,那么看看,怎樣配,更能做到不遺漏?哪種搭配方法最不容易遺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