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出示:買一個乒乓球要2元,買6袋乒乓球需要多少元?
(學生紛紛開始在本子上做,有的做了沾沾自喜,有的困惑著)
反饋交流:
生1:這個題目太簡單了,只要2×6=12(元)就可以了。
生2:不對,這個題目是不能做的。
師:(故作驚訝狀)怎么會不能做呢?
生:因為不知道一袋乒乓球到底有多少個?
(學生紛紛點頭同意)
師:出示完整的情景圖
(每袋乒乓球有5個,買一個乒乓球要2元,買6袋乒乓球需要多少元?)
學生嘗試
反饋交流:
生1:5×6=30(個)30×2=60(元)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第一步求的是6袋乒乓球一共有30個,再根據每個乒乓球2元,求出一共多少元錢?
生2:5×2=10(元)10×6=60(元)
師:你能說說這樣做的理由嗎?
生:我第一步5×2=10(元)求的是一袋乒乓球的價錢,知道了一袋乒乓球的價錢是10元,再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需要多少元錢。
生3:2×6=12(元)12×5=60(元)
師:那你能說說2×6=12(元)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
師:誰來幫助他呢?
生4:這一步求的是,假如每袋乒乓球只有一個,那么6袋乒乓球的價格是12元,再乘5,也就是每袋5個了。
(學生大多數聽不懂)
師:完成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完成問題的時候,要挑選自己最理解最擅長的方法。
【反思】
在課的一開始,出示了一個錯誤的題目,其實是無法完成的,學生在小小的“上當”過程中,開始注意信息之間的聯系,覺得求一個中間量的重要性,這,也就是這堂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課的關鍵之處,而且這一環節,也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了課堂氣氛。在出示了完整的題目以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完成,再在班級中進行交流,既展示了學生原始思維,又能使學生聽取別人的意見,完善自己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都得到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