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記時法》案例分析
每次一上完公開課,我都會有很多感觸,在上完《24時記時法》一課后,看到同學們的表現,再看一看檢測的結果,覺得效果不是很理想,回想這一節課.有成功也有不足[片斷一]
師: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節目的片頭音樂呢?
生:《新聞聯播》
師:.誰能告訴《新聞聯播》在什么時間播放呢?
生一.:7:00。
師:能說得更具體些嗎?
生二:晚上7:00。
師:(板書晚上7:00)現在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播放《新聞聯播》的片頭音樂和視頻)請看,電視上顯示的是什么時間呢?
生:19:00。
.師:怎么會有19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記時方法。(板書:24時記時法)
[片斷二]
師:你們最喜歡過哪一個節日?
生:春節。
師:對,春節是我們每個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鐘聲是在什么時間敲響的?
生:夜間十二時。
師:(課件顯示鐘面)對,夜間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作為一日的開始,我們把這一時刻稱為0時。(配有彩條、畫面)這時,夜靜悄悄的,同學們大概早已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在夢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吧。
(繼續顯示畫面、鐘面、彩條)從0時經過1時、2時……到了早上6時,天已經亮了,這時我們也該起床了。這里的早上6時,用24時記時法你猜可以怎么說?
生:就說6時。
師:同桌把這兩種說法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
(繼續顯示彩條、上午8時和中午12時的畫面、鐘面)
誰來說一說這個畫面上是在什么時候,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根據學生的回答同時用表格形式板書上面的這些時刻。)
請同學們想一想,剛才鐘面上的時針走了幾圈?(1圈)經過了多少小時?
生:12小時
(繼續看畫面。)
師:時針繼續走著,(指向了下午1時的位置。)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
生:下午1時。
師:24時記時法就應該是?
生:13時。
師;說說你的想法?(繼續看畫面。)這時,同學們已經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生活了吧。
(繼續顯示彩條、下午3時、17時和20時的畫面、鐘面)
讓同桌互相說一說畫面上畫的是什么時候,在干什么。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接著上面的表格繼續板書。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又是夜間12時,夜深人靜,一天又過去了。這個時候,用24時記時法就是?
生:24時。
師:不過,大家看看它與第二天有什么關系呢?
生:就是第二天的0時。
(接著上面的表格板書這時刻。)
師:請同學們想想,剛才鐘面上的時針正好走了幾圈?一共是幾小時?
生:2圈,一共是24小時。
師:對,第一圈時針從0時經過1時、2時……一直走到12時,第二圈繼續從13時、14時……一直走到24時,這種用0時到24時來表示一天時間的記時方法我們就把它叫做24時記時法。
……
. 這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面,學習了時、分、秒的基礎上學習24時記時法,對于一些有關24時記時法的規律以及它與普通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但時間觀念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一.情境教學生活化。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新課程標準中也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所以在引入新課時我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學生感興趣的題材,讓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主動探索24時記時法的規律。實踐也證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變枯燥為豐富,變無味為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