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克、千克、噸的認識》第一課時導與學預案設計
導與學目標:1、在同學們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的情境中,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噸=1000千克,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在掂、估、稱、說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會解決與質量有關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超市內的問題、船的載重量等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體會質量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導與學重點:克、千克、噸的認識和對常見物品質量的估計,
導與學難點:建立克、千克、噸的質量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盤秤一個、天平若干、一袋鹽、一粒豆子等。
學生準備:搜集關于克、千克、噸的有關資料、各種面值的硬幣等。
導與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不喜歡進行賽跑比賽?假如老師在咱班進行以此賽跑比賽,你們愿不愿意參加?可是這次老師要給比賽增加一點難度,要求在咱班的和中(一胖一瘦兩個同學)選一個,背著他跑,如果要你選的話你會選誰?為什么?(同學們都選擇體重比較輕的同學)
師:大家都一致同意選了,因為體重比較輕,而體重比較重。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千克、噸。(板書課題:克、千克、噸)的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閱讀課本,檢查預習。
出示預習提綱:
★觀察課本第二頁情境圖,請畫出你發現的數學信息。
★請根據你畫出的信息,提出有關克、千克、噸的問題,如果你所提問題與課本問題不同,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表示較輕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 )大約重1克;
★表示較重的物品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千克;1000克=( )千克。
★計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 )作單位,可以用字母( )表示。( )大約重1噸;1噸=( )千克。
★你用的什么方法知道的?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嘗試解決自主練習第1、2兩題。
★通過預習你有哪些收獲、疑惑以及發現,請你在練習本上寫下來。
1、請學生根據預習提綱,再次精讀課本。檢查預習提綱的填寫情況。
2、按照預習提綱的順序,集體訂正,請把錯誤圈起來。
第一是讀出你畫出的數學信息。
第二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預設:1克、1千克、1噸各有多重?2千克、3噸有多重?等,對于課本上沒有的問題,老師重點板書,一會解決。第三、四、五因為都是填空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都應該填對。
第三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預設:掂一掂 稱一稱、估一估等。
第四通過預習你還有哪些疑惑?預設: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3克、5克有多重呢?
★2袋食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4千克有多重?
★1噸到底有多重?10噸有多重?……
(二)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這個環節大膽放給孩子,通過預習有部分孩子一定知道怎么解決。老師適當進行引導理解)
★1粒花生米、1枚2分硬幣真的大約重1克嗎?★2袋鹽真的重是1千克嗎?
1、稱一稱。學生用天平稱來進行驗證。(向學生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及使用方法)
2、掂一掂。1克、1千克的輕重。請你把1枚2分硬幣(1克)和兩袋食鹽(1千克)分別放在兩只手中掂一掂,感受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