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6篇)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圖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數,學生涂色
二、講授新課
1、成年人的頭長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組交流)
你能在這條線段上表示一下嗎?
4、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分子
——分數線
8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
6、成年人的上身長還是下身長?(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三、練習
1、自主練習2:看分數,涂顏色
2、自主練習3:火眼金睛辨對錯
說一說對不對,為什么?
3、自主練習4:先寫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先自己寫一寫,再在小組中交流。)
4、自主練習5:寫出下面的分數
5、自主練習6:先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
3分子
——分數線
8分母
教學反思:
分數的比較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加強鞏固與理解。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2
第四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簡單的的分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3、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分數,認讀
2、2/7是什么意思?
3、舉例說一個分數。
二、新授:
1、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當你長大成人的時候,身體各部分的比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嗎?出示掛圖
(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3、出示問題1:成年人的軀干和下肢共占身長的幾分之幾?
你能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嗎?(小組內交流)
匯報: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個1/8,4/8是4個1/8,3個1/8加4個1/8就是7個1/8,即7/8。
說說你喜歡哪種算法。
4、出示問題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長幾分之幾?
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自己完成)
匯報自己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算一算
先看圖,弄清圖意再解答。
2、自主練習2
學生自己完成練習
同位互相檢查。
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3
指名說說圖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練習
問題:一共涂了幾分之幾?
誰涂的多?多了幾分之幾?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學反思:
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比較簡單,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練習。有時候,在練習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因此必要的練習必須加強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青島版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72——73頁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掛圖)在這些變化中還存在許多數學問題。
你對哪個時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講授新課
他們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樣表示?(小組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沒有什么符號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讀作二分之一這樣的數,我們叫它分數。
4、教學書寫:
先寫“—”,再寫“2”,最后寫“1”
5、胎兒頭長占身長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紙條表示胎兒的身長,怎么表示一半?
6、嬰兒、成人的頭長也能用1/2表示嗎?用紙條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頭長在哪兒?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分數:1/2 1/4 1/8
8、學習書寫:
1/2:先寫“—”,再寫“2”,最后寫“1”
分數就這三個嗎?你還知道哪些分數?
三、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1/8讀作八分之一
教學反思:
通過看圖和實際的操作,學生對分數的含義認識比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數的認讀需要加強練習,一部分學生習慣從分子開始讀,導致錯誤。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直觀認識平面圖形的角,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直觀操作活動,了解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準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的平面圖形,你還記得嗎?知道的請大聲說出他們的名字。(教師出示課件,逐個出示圖形) 全體學生齊說: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在這些圖形中有一個圖形和其它四個不一樣,它是誰呢?
生1:圓。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
生1:圓沒有角。
師:你真聰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數學書上有角。
生:黑板上有角。
生: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它們上面有角嗎?
師:(出示課件:剪刀)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 (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出示課件:鐘面)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師:(出示課件:紅領巾)紅領巾的角呢?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認識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出示課件:從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鬧鐘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
2、觀察角,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角有一個尖尖的地方,還有2條直直的線。
師:這些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5
統計與可能性
第一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名片嗎?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課前同學們都為自己制作了名片,我們一起來交流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名片。
二、新授:
(一)學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
(二)摸名片(屬相)
1.提出活動要求:
把小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張,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亂順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屬相的可能性大?
2.小組同學先猜測,各選擇代表一種屬相。
3.實驗驗證。組長將組員每次摸的情況記錄并統計。
4.根據統計情況,你發現了什么?(小組討論)
小結:從這個游戲中,我們體會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發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數量越大,發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數量越小,發生的可能性越小。
(三)摸名片(男生女生)
1.說明活動要求:活動要求同前
2.活動前,數數各小組內男、女生的人數(一樣多)估計摸到誰的可能性大?
3.小組開展活動。
4.全班交流統計結果。
5.根據結果,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當事件存在的數量一樣多的時候,發生的可能性一樣大。
三、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1.女孩從箱內摸糖(10個草莓,20個巧克力)
2.男孩從箱內摸糖(10個草莓,10個巧克力)
他們分別摸出哪種糖的可能性大一些?為什么?
四、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做了一個摸名片的小游戲,通過摸名片,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回顧上節課的知識)
二、練習:
1.摸球(為每個小組準備一袋球:7紅5蘭)
(1)提出活動要求:每次摸一個(每次摸出后重新放回),共摸20次。
(2)估計,摸到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
(3)操作驗證,看實驗結果和你估計的一樣嗎?
2.小貓釣魚(練一練)
觀察每個小貓眼前魚缸中每種魚的數量,然后根據統計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斷,小貓釣到哪種魚的可能性大?(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3.(出示一個轉盤)給轉盤涂上紅、綠兩種顏色。要使指針停在紅色區域的可能性比綠色大,應該怎樣涂?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說明理由)
4.摸撲克:
(出示8張撲克牌:1張紅桃、3張梅花、4張方片)
如果從這8張撲克牌中任意地抽出1張,可能抽到哪種撲克牌?抽到哪種撲克牌的可能性?
(區分兩個問題的不同點:只要存在就有可能性,數量多地可能性大)
5.出示一個飛鏢盤,其中2蘭、4紅、6黃
投中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投中哪種顏色的可能性最小?
三、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我學會了嗎?”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擊鼓傳花的游戲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做擊鼓傳花的游戲好嗎?
二、活動
(一)布置活動要求:
1.每10人一個小組(5男5女),男女穿插圍成圈,一個男生蒙上眼睛擊鼓,其他同學傳花,鼓聲停止,看花會落在男生還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
2.活動前先預測,并說明理由。
(二)小組進行活動
(三)各小組匯報活動情況。
(四)改變要求:如果減少一個女生,紅花落在男生還是女生手中的可能性大?(小組繼續進行活動,活動后交流)
(五)小組討論設計一種游戲規則,然后一起做游戲。(游戲后全班交流)
(六)全班制定一個游戲規則,集體游戲。
三、豐收園: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全課小結:
教學反思:
實踐活動——變廢為寶
活動內容:
調查身邊的生活垃圾的種類、統計家庭中產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數量。
教材簡析:
該實踐活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量與計量和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之后安排的。除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調查、統計的活動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整理、分析數據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的有關計算、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價值,認識到變廢為寶的重要性。
2.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3.通過調查、統計、學會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嗎?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制造生產出一些生活垃圾,這該怎么辦呢?
3.這個周,我們就一起來開展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出示課題)
二、實踐活動:
(一)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從不同途徑調查生活垃圾的種類,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統計表:
垃圾的名稱 ……
能否再利用 ……
(二)調查家庭中產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數量,完成統計表,并進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稱 ……
數量 ……
(三)交流調查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認識變廢為寶的重要性,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
三、活動小結:
在這次活動中,你有哪些收獲?
青島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6
實踐活動——變廢為寶
活動內容:
調查身邊的生活垃圾的種類、統計家庭中產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數量。
教材簡析:
該實踐活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三位數乘、除以一位數,量與計量和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之后安排的。除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調查、統計的活動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整理、分析數據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加深對所學的有關計算、統計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了解可以再利用垃圾的用途和價值,認識到變廢為寶的重要性。
2.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
3.通過調查、統計、學會關注我們的生活環境,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這是我們班的垃圾桶。垃圾好嗎?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制造生產出一些生活垃圾,這該怎么辦呢?
3.這個周,我們就一起來開展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出示課題)
二、實踐活動:
(一)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從不同途徑調查生活垃圾的種類,了解哪些可以再利用,完成統計表:
垃圾的名稱 ……
能否再利用 ……
(二)調查家庭中產生的可以再利用的垃圾的數量,完成統計表,并進行推算:
可以再利用垃圾名稱 ……
數量 ……
(三)交流調查結果
學生各抒己見,認識變廢為寶的重要性,討論垃圾的處理方法。
三、活動小結:
在這次活動中,你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