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認識》教學設計意圖及教學反思
第一個練習“粉花的朵數是黃花的幾倍”是將標準量(也就是一份的量)畫在下面,讓學生感受到“1份”的標準量不管在哪一行,都不會影響比較量與標準量的幾倍關系。第二個練習“判斷對錯”第一題雖然梨的數量也被分成了兩份,但卻不是2個3,;第二題顛倒了蘋果和草莓的敘述順序,讓學生意識到確定標準量的重要性。這些練習的設計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
接下來三色圖片的練習已開始從實物逐漸抽象成了符號,還要拋開不相干的多余條件,對學生是一種挑戰;第二題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為第三課時打基礎、做鋪墊。我給予了適當點撥,然后讓學生親手擺一擺,增強感官體驗,順利解決問題。再讓學生同桌合作擺圖片,只要擺出兩種圖片的倍數關系即可。這個練習看似也在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其實需要學生調動邏輯思維,這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上升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能理解的數學事實。
最后,我再次延伸了拍手游戲,由先前的“幾個幾”上升到新知“幾倍”。游戲向來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項活動,通過拍一拍讓學生對倍的理解實現了從形到聲的過渡,賦予學生對“倍”知識多方面立體的感知,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倍的認識,我始終抓住“把什么當成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這個數理來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并且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
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對數理的表達能力沒有充分培養,學生已經掌握了“倍”的概念,但不會表達,導致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教師話多顯得學生的主體性不夠明顯。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