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與旋轉”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受平移與旋轉 隨著優美的旋律,吳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進入游樂園參觀,并請孩子們跟隨活動的畫面用自己的動作和聲音把看到的表演出來。屏幕上展現出各種游樂項目,有激流勇進、波浪飛椅、彈射塔、勇敢者轉盤、滑翔索道。一張張小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同學們時而發出“嗖——嗖”的聲音,時而高舉手臂上下移動,盡情地表演著。 錄像一停,吳老師開始了與學生的交流。 “剛才我們看到這么多的游樂項目,能按它們不同的運動方式分分類嗎?” 生1:“激流勇進是直直地下沖的,可以叫它下滑類! 生2:“我認為觀纜車、波浪飛椅、勇敢者轉盤可以分為一類,因為它們是旋轉的。” 吳老師緊接著問:“其他的呢?” 生2:“彈射塔是向上彈射的,滑翔索道是往下滑的,它們和激流勇進可以分為一類! “剛才你們看到了不同的運動方式,像這樣的——”只見吳老師用手勢表示著旋轉的動作“你們能給他起個名字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叫旋轉! 老師又接著用手勢做出平移的動作,問:“像這樣呢?” 幾個學生小聲說:可以叫“平移!眳抢蠋熥プr機,“好,就用你們說的來命名!彼呎f邊板書“旋轉”、“平移”。 吳老師帶領學生回顧生活,在觀察中同學們發現了游樂園里平移與旋轉現象,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接下來,吳老師請6名小朋友到黑板前,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樂項目先用動作進行表演再將它歸類,把所選項目的圖片對應地板貼在“旋轉”或“平移”的下面。 當同學們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旋轉”和“平移”后,吳老師請孩子們先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然后讓他們站起身來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吳老師的話音剛落,一名學生起身一邊表演一邊說“我這樣走就是身體向前平移”,接著他又表演了一個旋轉的動作,以示區分。在活動中同學們進一步體會了平移與旋轉的特點。 二、動手操作,進一步探究平移與旋轉 吳老師將一張卡通人物圖片貼在黑板中央,請一名同學來按口令移動。老師帶頭發出第一個口令:“向上平移”,接著一個個學生繼續發令“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卡通人物圖片在黑板上按要求移動著…… 在平移過程中,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同學們觀察圖片自身的方向,學生欣喜地發現了原來在平移過程中,圖片自身的方向始終沒有發生變化。 接著,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有趣地題目:你是一名出租汽車公司的調度員,你的任務就是應客戶要求,調度車輛達到客戶指定的地點。你能做到嗎?試一試吧。ㄈ缦聢D)(圖略) 吳老師同時提出活動要求:先獨立思考小汽車做的是平移還是旋轉運動;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個格子,并把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 當明確要求后,同學們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汽車學具移動著,進一步感受平移方向的變化。 巡視中吳老師給予有困難的同學以指點和幫助。 接下來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 生1:如果要接顧客a,汽車要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6個格。 生2:我要接顧客a,汽車可以先向下平移6格,再向左平移5格。 生3:我要接顧客a,汽車就向左下平移,斜著過來。當學生出現多種方法時,吳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并追問生3:“你為什么這樣走啊?”當學生說“這樣走比較近”時,吳老師用欣賞的眼光看著他,由衷地贊揚道:“太聰明了!如果真有這樣一條路的話,你這樣走最近! 在吳老師的啟發和鼓勵下,同學們打開了思路,為顧客b設計了多種接車方案。 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小組合作中,同學們又為小明和小紅兩位同學設計了從家到學校的多種行走路線,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如下圖)(圖略) 方法1:(圖略) 方法2:(圖略) 方法3:(圖略) 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老師因勢利導,在孩子們具有創造性的記錄中,鼓勵他們在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學會與人交流、學會接納和欣賞他人。 在平面方格圖中,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對平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體驗價值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老師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 (1) 汽車方向盤 (2)水龍頭。3) 推拉窗戶 此時,同學們都搶著按動手中反饋器,選擇“平移”與“旋轉”的按鈕,屏幕上快速展現出全班選擇的正確率和每個同學的答案。 只有第(3)題引起爭,有24人選擇“平移”,2人選擇“旋轉”。吳老師沒有急于評判,而是播放錄像,請同學們觀察后再次判斷,同學們靜靜地觀察著屏幕上的畫面,終于達成了共識。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