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五 教學設計(通用2篇)
練習五 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孔令權
訓練目標:
1.用鋼筆描紅。
2.看圖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詞語搭配。
4.依照擬人手法造句。
5.熟記成語。
6.讀讀背背三字經。
7.口語交際;水里的火山。
8.學寫毛筆字。
訓練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用鋼筆描紅。
2、看圖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詞語搭配。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指名讀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導學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個字的間架。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進行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認識部首:攵。
(2)生看圖,師提問:第一豎排有什么特點?第二豎排有什么特點?第三豎排有什么特點?
(3)集體交流。
(4)學生說一說屬于這些部首的字。
3.練習:
在表格中填寫分別屬于這些部首的字。
教師巡回個別指導。同座位互相大聲朗讀所填的字。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豎線左邊的詞語.
(2)指名讀詞。并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表示動作)
(3)用小黑板出示豎線右邊的詞,
(4)指名讀詞,說說這些詞有什么共同點。(說明怎樣動作)
(5)將可以搭配的詞用線連起來。
(6)將搭配好的詞語讀一讀。
(7)教師歸納搭配詞語的方法步驟:一讀,二想,三畫線。
3.練習。
(1)讓學生用一讀、二想、三畫線的方法完成豎線右邊的詞語搭配。
(2)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4.反饋。
(1)討論自練情況,確定正確答案。(2)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練習的情況。(4)讓學生朗讀搭配好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依照擬人手法造句。
2.熟記成語。
3.讀讀背背三字經。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第一組的兩個句子,指名學生朗讀。
(2)讓學生比較兩個句子的不同。
(3)師啟發學生:兩個句子用詞不一樣,但句子的意思一樣不一樣呢?
(4)師進一步啟發學生:兩個句子的意思一樣,但用詞不同,請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哪個句子寫得好呢?為什么?
(5)練習朗讀句子。
3.練習。
(1)出示第二組的兩個句子。
(2)學生自己朗讀比較。
(3)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練習題:
出示句子:(根據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組的后一個句子造句)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晃動起來。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高興得跳起舞來。
一陣微風吹過,小稻秧微微點頭。
4.反饋。
(1)學生依照第組的后一個句子造句。
(2)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教師糾正學生造句中的錯誤。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學生大聲朗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自讀從《三字經》中選出的韻文。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分行講解《三字經》的意思。
(5)教師再次范讀三字經的節選。
3.練習。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指名朗讀。
(3)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口語交際;水里的火山。
2.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2.指導。
(1)仔細觀察老師做的實驗。
實驗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裝滿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細繩子、紅墨水。
用細繩系住小瓶子的瓶頸,在小瓶子里裝滿冷水,再加上幾滴紅墨水,將小瓶子慢慢放進大玻璃罐的熱水中,安放在罐底。
(2)說說實驗經過。
教師提示:用“先……接著……最后……”的句式說一說實驗的過程。
(3)說說實驗結果。
教師啟發學生:小瓶子放進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練說實驗的過程和自己的想法。
3.練習。
(1)學生先分組在小組內練說。
(2)第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說話。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說話進行評議。
(2)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練寫毛筆字
1、分析寫法。
2、練寫。
練習五 教學設計 篇2
練習五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用豎式或其他方法計算多位乘一位數。
2、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及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將練習五中的習題分類為4個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鞏固深化知識。
4、在數學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并欣賞數學的形勢美。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理解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正確估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能靈活運用估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的數學課有這幾個學習環節,你們對哪個環節最感興趣?
二、摘蘋果
1、第1題,全班一起摘蘋果。
2、第2題和第10題分男女兩隊做摘蘋果比賽的游戲,看哪一隊摘得又快又好。
三、估一估
1、第4題,學生先獨立思考,改正錯題,然后全班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估算發現問題的。
2、第8題,先讓學生用估計的方法解決哪兩個數相乘的積,接近圓中的數,然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
3、第11題,學生用估算或計算的方法比較出得數大小后,啟發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兩個因數的和不變,那么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因數的積要大。學生在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發現的規律時,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四、森林醫生
創設情境:數學森林里有幾棵樹生病了,請同學們做一回森林醫生來幫他們診斷病情、治療疾病。
1、學生分同桌二人醫療小組共同診斷交流病因、制定診療方案。
2、全班交流:說一說病在哪里,應該如何治療?
五、有趣的算式
1、第5題
(1)引導學生“看一看這兩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2)根絕算式的特點學生獨立繼續往下寫3道題。
(3)引導學生計算得數進一步驗證所寫的算式是否正確。
(4)引導學生明白像這樣有趣的算式組還有很多。
2、第9題。
(1)學生獨立計算結果。
(2)全班交流算法,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啟發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3)組織學生觀察次數的特征,并根據其中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幾道算式。
六、總結:今天我們進一步練習了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計算和估算,還欣賞了兩組有趣的算式,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規律等待著同學們去發現。
七、布置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