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精選15篇)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 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 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 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6
教學內容:教科書124頁正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做一做”中題目,練習二十八的6—11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立即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正方形的面積。而且,通過對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正方形紙片和正方形手帕。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提問: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2、計算。出示: 4分米
3分米
二、新授。
1、教學方法。
將復習2中圖形改為: 3分米
3分米
問:當長和寬都是3分米時,這個圖形是什么圖形?正方形的面積又應該怎樣計算?
生答,師板書:3×3 =9(平方分米)
邊長×邊長=面積
2、“做一做”的題目
讓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和手帕,量一量它們的邊長,再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二、練習。
1、做練習二十八的第6、7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八的第8題
讓生讀題,問“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說明什么?再讓生計算。
3、練習二十八的第9題
先讓生動手操作,再讓生計算。
4、練習二十八的第10、11題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方法.
(二)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難點:正確理解方法.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 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 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
(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米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作業 :p.126第9,11題.
小資料〔正方形〕
四條邊都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例如,下圖是正方形ABCD.
正方形有如下的性質:
1.四個角都是直角,即∠DAB=∠ABC=∠BCD=∠CDA=90°.
2.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即 AB∥DC,AD∥BC.
3.對角線相等,即AC=BD.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即AC⊥BD,AO=CO,BO=DO,AC是∠BAD和∠BCD的角平分線,BD是∠ABC和∠ADC的角平分線.
4.兩條對角線是正方形的對稱軸,對角線的交點是正方形的對稱中心.
5.每一組對邊中點的連線都是正方形的對稱軸.即EF和GH都是它的對稱軸.
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a,它的周長c=4a,面積S=a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學習.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了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 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8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的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猜測¬¬——實驗驗證——總結應用的學習方法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學習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學生的自主探索及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你能用手來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大小嗎?
2.比較上面兩個圖形的大小,哪個大,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校的籃球場是一個長方形,要知道它的面積你畫上小方格嗎?那么長方形的天安門廣場呢?除了數方格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板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提出猜想。
你覺得長方形面積與什么有關?圖形比較,課件演示,討論得出了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如果你知道或想到的話請你驗證一下。你還沒知道的話利用操作推想出來。
[點評:猜測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猜測中他們就在想象,這里他們接下去推導出面積公式的基礎。]
三、小組合作,進行驗證。
1.明確合作要求,完成實驗記錄表。
2.小組交流、匯報。
(如果學生能夠用16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出正方形,得出正方形的公式,進行鼓勵;如果不能發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也沒關系。)
[點評:從學生感知到猜測,學生已積聚了探究的力量。對他們來說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具有挑戰性的,是非常現實的。在這里的學習充分運用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這樣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他們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計算公式),這樣他們可以掌握的非常牢固。并且可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學習也極具個性化。]
四、課堂練習
1.填空:
①長方形的長8分米,寬6分米,面積是( )。
②長方形的長5米,寬4米,面積是( )。
③填表
2.計算圖形的面積,得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利用課件演示,長不變,寬擴大或縮小求長方形的面積;寬不變,長擴大或縮小求長方形的面積;最后出示正方形,總結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形長、寬和面積的關系。
3.實際應用。
上星期老師房間里有一塊玻璃被風刮破了,如下圖,請你幫老師計算一下這塊玻璃的面積。
4.有一個長方形鉛筆盒,它的面積是180平方厘米,可能是怎樣形狀的,你能試著把它畫出來嗎?
五、課堂總結
這堂課你有收獲?請你把今天的收獲記在數學日記本上。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通過嘗試、操作、討論等實踐活動,推導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3.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分析、比較、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回顧舊知,上節課同學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
出示下圖,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比較大,大多少?你們有什么辦法比較嗎?(對學生的方法,教師及時肯定,并表揚)
2.現在如果要想知道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有多大,你們怎么測量呢?要想知道中國土地的面積有多大,你怎么測量呢?
3.如果都用面積單位去測量的方法太不現實了,那么有沒有一種簡便的計算方法可以求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
二、展開新課
1.分組操作。
⑴每四小組學生為一大組,每大組發給每個學生長方形紙板,要求學生先用直尺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
⑵用面積是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長方形的面積,引導學生量時注意方法。
2.分組討論。
根據學生自己動手的情況小組內討論如下問題。
①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長方形的長邊擺,一排可以擺( )個1平厘米,擺一排的面積是( )平方厘米。
②沿著長方形的寬邊可以擺( )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可以擺( )排。
③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組別 每排平方厘米數 × 排 數 = 面 積
長的厘米數 × 寬的厘米數 = 長和寬的厘米數的積
一 5 × 2 = 10
二 6 × 3 = 18
↑ ↑ ↑
長 × 寬 = 面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填寫下表。
3.抽象概括。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得出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積。
長方形面積=長×寬(板書)
4.理解反饋。
⑴指導學生看書中的內容,完成相關的里的問題。
⑵指名學生說出5×3=15(平方厘米)中的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
5.驗證結論。
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怎么想就怎么拼,小組內可以共同協作,然后回答如下問題:
① 你是怎么拼的?
② 你拼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③ 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所含的厘米數的乘積有什么關系?
④ 怎樣用簡便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
6.運用公式。
⑴口答下面長方形的面積。
① 長10厘米,寬2厘米;②長10米,寬2米;
③ 長4分米,寬3分米;
⑵計算圖形面積(把新課導入時的圖形標上數量)
第二個圖形是什么圖形,誰能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得出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⑶學生在書本上試做例題,及時檢查作業。
7.小結
引導學生分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從中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
8.質疑、釋疑。
三、鞏固練習
1.量出數學課本封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并計算出它的面積,(注意量的結果取整厘米數)
2.完成書中的做一做。
3.小明畫了一個長8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如果把寬延長3厘米,現在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4.聰明題。
一張紙長3分米,寬2分米,如果要把這張紙剪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剪去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0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認識到探求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必要性,激發其學習動機。
2、讓學生通過參與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全過程,理解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發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
教學準備:每位學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紙片15片。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1、出示一張長方形的照片。
師:大家認識他們嗎?想對他說什么?
師: 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是一張什么形狀的照片?
生:是一張長方形的照片。
師:馬老師很喜歡這張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點,老板向我建議:可以
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貼上一層薄膜。要知道這張薄膜有多大?
2、我們要求它的什么?
生:求面積。
3、師:對,我們必須知道這張長方形照片的面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
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的面積)。現在請你估計一下這張長方形照片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師: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呢?
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就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實踐探究
1、驗證長方形的面積。
要求:
(1)用15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選幾個拼成長方形,看哪小組的擺法最多。
(2)請把結果填入表格。
(3)聰明的你會發現什么?
(4)(小組操作、交流并匯報)整理如下
長所含的厘米數 寬所含的厘米數 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
6 1 6
5 3 15
5 2 10
3 3 9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的厘米數乘以寬的厘米數。
師:還有誰發現了?你來說說看!
生2: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師:通過實驗大家證實了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剛才我們得到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如果用字母來怎樣表示呢?
師:如果用s表示面積,a表示長,b表示寬,那長方形的面積可以表示為
生:s=a×b (板書)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說:“老師,剛才那個表格上的第四個擺的不是長方形,是正方形。
師:是嗎?同學們發現了嗎?剛才那個同學擺的好象有點特殊。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可是長方形啊,怎么會出現正方形呢?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正方形的面 積也可以這樣算嗎?(討論)
師:你來說說看。 同學們,你們對正方形的面積是怎么想的?正方形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呢?我們應該怎樣證明它呢?
生2:我是這樣想的:剛才我在排的時候橫過來排3個,豎下來也排3個,這樣就成為一個邊長3厘米的正方形了。(教師指著原來的表格)它的面積有9個小正方形的面積,3×3就是9平方厘米,也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邊長。
生3:老師,我們可不可以這樣想,(師:你說說看)我們以前學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長就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和寬,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么正方形的面積就可以等于邊長×邊長。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們的說法嗎?那正方形的面積怎么求?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 s=a×a )
3、小結
師:我們通過實驗驗證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而且還有意外的收獲,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那么同學們,如果我們想求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幾個條件?要求正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
(三)運用與擴展
1、練習
師:你能運用這個面積公式求下面幾個圖形的面積嗎?
師;在算這個照片的面積時,我們要先做什么?
生:測量。有兩個小朋友幫測量,一個測的結果是長15厘米,寬10厘米;
生匯報:15×10=150平方厘米
師:可是老板為什么給我180平方厘米的透明薄膜呢?他是不是想多要我的錢呢?
師:既然大家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應用。
1、例1 上海人民廣場地下商業步行街長300米,寬36米。它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解:s=ab
=300×36
=10800(平方米)
答:它的面積有10800平方米。
2、計算出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動手試一試。
3、填表:計算下面各圖形的面積
圖形
長
寬
面積
長方形
9分米
4分米
20米
10厘米
正方形
邊長8米
(1)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面積是( )
a、12厘米 b、12平方厘米 c、16厘米
(2)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求這塊玻璃面積的算式是( )
a、8×4 b、8×8 c、8+8
5、判斷。
(1)、課桌桌面的面積是20平方米。( )
(2)、“長×寬”可以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3)、邊長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4)、常用的面積單位有:米、分米、厘米。
6、小明家剛剛買了新房子請你幫忙計算一下房屋的總面積。(單位:米)
7、一個房間長10米,寬4米。在地面上鋪正方形的地磚,如果地磚邊長是20厘米,需要地磚多少塊?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1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是三年級下冊中的學習內容,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首先預測學生根據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會有不同的計量方法。在這堂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解決“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的問題,讓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實驗驗證、舉例說明其正確性和運用價值,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面積,并通過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遷移得到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以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法
學生先猜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再分小組活動:用學具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后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并作好記錄。小組匯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么發現?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發現,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在“猜想、操作、發現、驗證、應用”的學習過程中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經歷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能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滲透“猜想—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以及相關事物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3、讓學生通過對數學內在規律的探索,來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觀察比較,探究得出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理解長、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課件等。
教學設想:
圍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這個重點問題,我力圖把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公式是怎樣被提出來的,又是怎樣加以推導論證的。
1、復習中設置障礙,引出問題。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引發學生對數學
學習的興趣乃是求知的前提。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寬之間存在的關系,再通過啟發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為推導公式作鋪墊。
2、在動手操作中,解決問題。學具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掌握一些數學規律,有利于教給學生探究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沿著具體——表象——抽象的過程發現問題,把握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中讓學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拼成一個長方形,在操作思維基礎上,進一步感知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
3、在思考、討論、分析、驗證中,得到結論。在操作交流之后,讓學生對面
積與長寬進行觀察、比較、思考,組織學生圍繞長方形面積和長寬之間有什么關系進行討論,歸納分析問題,從而引導概括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在變化中,推導出正方形面積公式。充分利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懂得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順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積公式。這樣使學生了解了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又形象地溝通了正、長方形之間的聯系。
5、在練習中,發展學生思維,促進技能形成。本節課練習題的設計,力求緊
扣重點,層次清楚,題型多樣,并體現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的要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得出后,均安排一組專項練習題,旨在及時鞏固所學會公式,獲取足夠的反饋信息,以便教師及時調理教學節奏。綜合練習題,有一定的靈活性,旨在強化應用兩個面積計算公式,形成計算技能。最后提高練習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的,意在因材施教,發展智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提出問題。
1、提問:上節課,同學們認識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叫做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呢?(課件出示面積概念和常用的面積單位)
2、課件出示下圖,并提問: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比較大,大多少?(先估計)你們有什么辦法比較嗎?(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進行測
(小結方法)
3、提問:要想知道黑板、教室面積有多大,你們怎么測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測量。)要想游泳池、菜地、森林、操場、知道中國土地的面積有多大,你們怎么測量呢?使學生悟出: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擺、去測量的方法太麻煩,也不實際。
4、教師在學生產生疑問的同時,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索。
用面積單位去量的方法太不現實了,那么有沒有一種簡便的計算方法可以求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呢?這節課,就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解決問題。
(一)、猜想,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呢?
(二)、學生操作發現規律。
1、分組活動,出示活動要求。
(1)組長主持活動,活動中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2)用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個數可以不同),并照表做好記錄。
(3)思考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什么關系?
2、活動反饋。
操作完畢,反饋活動情況。結合反饋結果師板書黑板上的表格:
3、抽象概括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你發現了什么?歸納得出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師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驗證與拓展
1、驗證: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以用長×寬來計算?出示簡單的圖形面積計算。讓學生快速說出答案。
2、觀察討論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師: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學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反饋:對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長方形嘛!只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我們習慣上把正方形的長和寬叫邊長,所以正方形的面積= 邊長×邊長 (板書)
三、鞏固應用。
1、計算78頁“做一做”
2、我們探究學習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長方形存在著,這些長方形的面積都是可以運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來計算的,想不想試一試啊?計算數學書本封面和學生卡、黑板的面積。先估計再同桌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取整厘米數)問:你首先做了什么?
3、告訴茶幾面積,猜長和寬(出示課件)
4、已知正方形的邊長,對折一次后是什么圖形,面積是多少?(備用)
四、課堂小結
收獲是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問題?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2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發現的過程。
2、 使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學生滲透互相聯系,互相對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
多媒體課件、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復習準備
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面積單位,什么是面積?
計算和測量面積要用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么請看大屏幕。
二、新課導引
1、下面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厘米。
師:你怎么數得這樣快?你是怎么數的?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圖形或物體的面積(如操場),你會感到怎樣?今天我們研究一種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新方法。(板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三.教學新課
實驗,猜想
請小朋友們拿出1號紙,量一量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辦法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
學生反饋:利用面積計、長乘寬……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是長乘寬呢?
(一)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現在每個小組都有一些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擺出你喜歡的長方形。
B、說出你所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C、組長把結果填在書上的表格中。
反饋拼圖情況。
探究提示: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根據你們小組擺的長方形,你有沒有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跟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我們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跟( )有關系,有( )關系。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反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師:哪組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指名學生說一說。
(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把長方形的長縮短3厘米,求這個圖形的面積。
當長方形的長和寬相等的時候,這個圖形就是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那正方形的面積應該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剛剛的小正形擺一擺。(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由此我們發現,只要給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就能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同樣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能計算出正方形的面積。
試一試:
小明家的方桌寬9分米,小明爸爸想給方桌劃一塊玻璃,請問要劃多大的一塊玻璃呢?
四、鞏固練習
五、課堂
本節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想一想,這部分知識能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師: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通過它我們可以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許多圖形的面積。
六、板書設計:略。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3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著重要影響。在學習和研究這一內容后,讓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計算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學情分析
本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3、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出示由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物體的課件)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回顧舊知:圖中的物體都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你能估一下這個長方形和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2、2、估一估:你們都有哪些辦法能夠估計出它們的面積?
3、引入新課:你能從擺面積單位的過程中,發現面積計算的方法嗎?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一)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
2、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圖形,合作探究出圖形的面積。
3、學生以組為單位,匯報交流方法
4、總結提煉方法:
5、做一做:
先估計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是多少,再計算封面的面積。
學生根據已有經驗估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能過小組交流總結出方法,再進行實際的操作。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估一估、擺一擺等環節,發展學生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讓不同個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并比較一下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什么關系。
2、交流總結: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3、師: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正方形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
4、生匯報:因為正方形是長、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思考、討論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充分應用課本主題圖,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黑板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實踐應用:
出示課本70頁主題圖:
1、黑板的長是4米,寬是1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的墻壁,長是6米,寬是3米,面積是多少?
3、你還能在圖中找出哪些長方形和正方形,請你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計算一下。
(學生通過長方形與正方形公式進行計算物體與圖形的面積。)
四、課后拓展:
老師想在辦公桌上放一塊與桌面大小相等的玻璃,辦公桌的長是80分米,寬是30分米,你們幫老師算一算它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同時,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初步滲透事物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并可以互相轉化的觀點,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掌握了面積、面積單位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回憶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叫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2.測量或計算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5.要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已知條件?
(長和寬各是多少)
二、學習新課.
1.看圖列式計算長方形面積.
投影出示長6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單位:厘米)
(逐步移動長方形的寬,直至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
長6厘米、寬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長6厘米、寬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師:長6厘米、寬6厘米,這是一個什么圖形?(正方形)
2.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通過研究,討論得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老師板書)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師:我們利用這個公式,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出示例題)
例:有一塊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老師板書)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25平方分米.
三、鞏固反饋.
1.量一個正方形手帕的邊長,并計算它的面積.
(請一個同學量一下,告訴大家,正方形手帕邊長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積是9平方分米.
2.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投影出示.
(1)單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單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積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這塊玻璃的面積是64平方分米.
4.一塊長方形菜地的面積是120平方米.它的長是24米,它的寬是多少米?
想: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考慮.
120÷24=5(米)
答:它的寬是5米.
5.怎樣驗算?
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思考題.(投影出示)
用一根長40厘米的細鐵絲,圍成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再圍成一個正方形,算一算圍成的圖形中哪一種面積最大?
分析:首先計算出長方形的長與寬的和.
40÷2=20(厘米)
(按長、寬都是整厘米計算)
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的寬 面積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師:從上面情況,清楚看出當長和寬相等時,也就是圍成正方形時,它的面積最大.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圍成的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同學們掌握得很好,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作業 .
1.有一張方桌,桌面的邊長是8分米.要配上一塊與桌面同樣大的玻璃,這塊玻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
2.拿一張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剪下一個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點評:
本節課學習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首先對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鋪墊.復習面積的意義,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復習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引出新課的學習,這樣考慮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學過程 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觀形象,通過長方形寬的變化,使長方形轉化為正方形.學生能比較輕松地推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使學生體會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同時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鞏固反饋安排了基本練習,為鞏固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思考題是讓學生對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方形面積最大.有一感性的認識.
探究活動
面積變換
活動目的
1.使學生在變換圖形的過程中進一步熟悉面積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根12厘米長的細鐵絲.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一根長12厘米的細鐵絲做一個正方形框架(如圖),它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9平方厘米.請在不剪斷鐵絲的情況下,設法把所圍的面積逐次變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辦到嗎?
2.學生分組,先討論,然后動手操作.
拼正方形
活動目的
通過拼擺圖形,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計算能力.
活動準備
若干組紙片,每組有如下三張紙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題目:用這三張紙片能不能拼出一個正方形?為什么?
2.學生分組,教師發給每組一組紙片.
3.學生進行拼擺,然后選派代表說出理由.
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篇15
導學內容
導學內容(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40~41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練習七第2題。
教學目標
1本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探索和探索能力。
2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有關的實際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導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張,。
導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什么叫面積?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圖形:
教師:你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結果記錄在圖的旁邊。
教師:同學們用估計的辦法測得了這個圖形的面積,但不精確,如果要準確知道它的面積可以怎么辦?
學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師可以引導: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測量、計算,那長方形的面積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格子的辦法探索面積計算公式
教師:用1cm2的正方形擺長方形,至少要多少個?(2個)
學生取幾個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邊擺邊思考:用了幾個正方形?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cm2?
教師:用5個、10個、18個小正方形分別擺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么擺?請根據你的操作填寫下表。
學生逐一填表后展示匯報。
姓名正方形個數(個)
面積(cm2)長(cm)寬(cm)
提問: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學生1:長方形的面積與正方形的個數有關,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多少cm2。
學生2:與長方形的長有關,長越長,長方形的面積越大。
學生3:不,與寬也有關,如果寬很短的話,長方形的面積不一定大。如…
…
教師:也就是說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都有關系,對嗎?
2用計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幾個長方形:
學生分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蓋上面3個圖形,并填下表:
圖形長(cm)寬(cm)面積(cm2)
ABC
教師:從剛才的探索中,你又發現了什么?通過交流,盡量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系。
教師:根據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長乘寬就等于面積。
教師:是這樣的嗎?再算一算學習例1時拼的長方形,看是否都具有這一關系?
教師:請你們大膽猜一猜,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三、鞏固應用
讓學生完成練習七第2題。
筆導活動:測量并計算面積物體名稱課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長寬面積
四、反思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