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應用題和行程、工作量數量關系(精選2篇)
乘法應用題和行程、工作量數量關系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7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口算。
40×80 5×50 300×20 70×50
15×4 24×30 150×8 320÷2
2、先說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再解答。
(1)每個熊貓玩具15元錢,幼兒園買回5個要用多少錢?
(2)每棵柑樹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樹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學例3。
(1)出示例3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后,指名學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
汽車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強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問: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呢?這兩題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數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這兩道題中第一個已知條件那樣,都是每小時(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們叫它速度。(板書:速度);像第二個條件那樣,都是知道小時數(或分數、天數),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們叫它路程(板書:路程)。
(3)再問: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時間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問:根據例3中兩道題,看出已知速度、時間怎樣求路程呢?
引導學生回答之后,根據例3中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速度×時間=路程
(5)誰能說一說上面每道題里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這種數量關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鞏固練習。
(1)指出下面每題中的速度是多少?時間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華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輪船每小時行駛35千米,2小時能行駛多少千米?
③聲音在空間每秒傳播400米,7秒能傳到多少米遠的地方?
(2)完成教科書第27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說的數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學生可以編出:步行、自行車、汽車、火車、飛機等的速度、時間和所行路程的實際計算問題。
乘法應用題和行程、工作量數量關系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8頁上的內容,練習六的策5—9題。
教學目的: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量關系中,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應用,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術語表達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關鍵: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
3、教學例4。
(1)出示例4的兩道題。要求全班學生獨立解答。學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書算式。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3米,8小時織:
3×8=24(米)
編籃小組每天編竹籃16個,5天編:
16×5=80(個)
(2)教師講述上面的兩道題中,每一小時、每一天完成的產品的多少,我們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簡寫為工效,是在一個單位時間里(如一分、或一小時、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個月)做的工作量。一個單位時間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書:工效);所用的小時數、天數,我們叫它時間(板書:時間);一共完成的產品數量,我們叫它工作總量。(板書:工作總量)
(3)提問:上面的每道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總量呢?
引導學生回答后,根據例4的兩道題的實際找出三種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
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4)小結:我們掌握了速度×時間=工作總量這種數量關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時間,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總量了。
4、鞏固練習。
(1)說出下面每題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時間?什么是工作總量?
①一臺碾米機每小時碾米500千克,3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機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師傅每天生產熊貓玩具7個,8天生產多少個?
(2)完成教科書第28頁的“做一做”題目。
問:誰能舉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說數量關系的實際計算問題。
啟發學生說出已知工效和時間,求工作總量的題目。
三、作業 。做練習六的第5—9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