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灰雀》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3.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列寧發現灰雀消失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經過。
2.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學生現狀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天真活潑,非常喜歡美好的人、自然和可愛的灰雀,他們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感悟出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但在理解過程中,需要老師的點撥,才能達到情感的升華。
教法:
讀書貫穿了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了自讀、默讀、引讀、指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學法:
以個體的獨立學習為主,加強小組的合作學習,使學生自覺、主動、熱情地投入學習狀態。
教學策略與分析:
一、創設情景,復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上節課認識的新朋友嗎?瞧,它們來了!(媒體出示:三只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五課《灰雀》(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2、你還記得課文中怎樣描繪這三位新朋友的嗎?
3、是啊,多么可愛的灰雀啊!看,它們還帶來了上節課的生詞朋友!我們開火車讀讀吧!
4、這些生詞有藏到課文里,你們還能讀好嗎?請打開打開書讀讀課文吧!邊讀邊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板書:列寧 男孩)
二、細讀課文,感悟交流。
(一)研讀第2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已經共同研讀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列寧對這三只灰雀非常——生:喜愛。
(板書:喜愛)可是有一天,他卻發現那只胸脯深紅色的灰雀不見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快在第二自然段里找找吧!
2、(出示第二段)誰來讀讀這一段?誰來回答?
3、“找遍”是怎么找?列寧當時是什么心情?(著急、擔心)
現在,你們能帶著這種心情把這句話讀好嗎?指名讀 齊讀
(二)學習第3-10自然段
1、過渡:列寧不僅用行動告訴我們他很喜愛灰雀,還通過語言體現了這一點。
請同學默讀課文的3---10自然段,找一找列寧說的話,把它用~~~畫出來,再想想你從哪些句子體會到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出示列寧說的話)誰來說?指名回答
a、分析: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
怎么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指名讀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b、還有哪句話可以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
分析:列寧說:“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這句話你從那看出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體會體會列寧當時的心情怎樣?(傷心 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