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攝影師》
【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內容: 課題:17. 《小攝影師》 [學習目標]: 思想目標: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兒童的思想感情。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生字詞語,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學習抓住重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點難點提示〗 通過理解詞語、句子,理解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少年兒童的思想感情。 〖和老師一起學習〗 老師:同學們好,優優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小攝影師》。優優,你知道小攝影師為誰拍照嗎?關于他的資料,你還了解到什么? 優優:小攝影師為高爾基拍照。他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發表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等多部小說以及著名的散文詩《海燕》和一系列劇本。他的作品在我國廣為流傳,得到人們的喜愛。 老師:你很會查找資料并能把資料歸納概括出來,非常好。讓我們繼續學習。 <學習生字>: 優優:老師,這課生字我已經預習了。 老師:你是從哪些方面進行預習的? 優優:我預習了每個字的讀音、音序、部首、筆畫數和結構。 老師:好,老師考考你,請你說說下列字的部首:基、卷、者、雜。 優優:“基”的部首是“其”也可以是“土”; “卷”的部首是“”; “者”的部首是“日”; “雜”的部首是“木”。 老師:都回答對了。優優,這課書還有兩個多音字呢,你能找出來并分別組出詞語嗎? 優優:沒問題,我找到這兩個多音字: <理解、積累詞語> 老師:優優,你對這課詞語的意思理解了么? 優優:通過查字典,我弄懂了以下幾個詞語的意思: 突然--在短促的時間里發生,出乎意外。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適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擺弄--反復撥動或移動。 老師:這些詞義只是字典里的意思,要想掌握這些詞在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還需要我們聯系文中內容去體會。 <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老師:優優,請你讀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優優: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名少先隊員給高爾基照相沒照成的一件事。 老師:是的,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敘述的條理非常清楚。第1-5自然段交待事情的起因,一名少先隊員想給高爾基拍張照片貼在墻報上。第6-11自然段寫事情發展過程,小男孩怎樣給高爾基照相和為什么沒照成。第12-15自然段寫結果,高爾基一直等著小男孩再來。 老師:優優,學到這兒,請你再讀讀課文,你體會出什么? 優優:我體會出,高爾基爺爺對小男孩非常喜愛,也是對少年兒童無比熱愛。 老師:能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嗎? 優優:我只是有這種感受,具體的說不上來。老師,體會人物情感有什么具體方法嗎? 老師:當然有了,“一邊讀一邊想”就是很好的方法。 優優:那,我讀到哪兒,又怎么想呢? 老師:就本文來說,我們可以找找高爾基說的句子和怎樣做的句子,然后試著提出為什么這么說?為什么這樣做的問題,再聯系上下文去想,從而得出答案。 優優:我現在就運用這種方法分析一下,我找到高爾基怎樣做的句子: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讀了這個句子,我就想,高爾基是著名的大作家,他為什么會按小男孩的吩咐去做呢?我再聯系上文,“小男孩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小男孩讓高爾基坐在哪兒,高爾基就坐在哪兒,讓高爾基干什么,高爾基就干什么。高爾基多有耐心呀,可見,他很尊重孩子,并盡量使他滿意。特別是句中用了“吩咐”一詞,我知道這個詞一般適用于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的,可用在本句就更能體現出高爾基作為長者對下一代的慈愛。 再如:“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 讀到這兒,我會想:高爾基為什么不愿見記者,卻想見小男孩?我們知道記者是為了宣傳高爾基的,高爾基不愿見記者,也就是不愿意記者總宣傳他。再看上文當小男孩哭著告訴高爾基自己忘帶膠卷了,高爾基趕緊站起來,走到窗口,大聲喊: “孩子,回來!我給你膠卷,我這兒有很多膠卷。”從這些語句中看出高爾基是多么重視、關懷小男孩啊!晚上當秘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高爾基第一反映就是問:是個小男孩嗎?可見高爾基對小男孩關心的程度。所以,高爾基用“我很忙”婉言回絕了雜志社的采訪。但他卻叮囑秘書,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從“一定”這個詞中我們看到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與期望。 <作業指導> 課后練習3,讀一讀,體會句中標點符號的用法。 (1)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 (2)“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去。”高爾基說。 (3)“你怎么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4)“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1)讀一讀,4句的共同點是什么? 都是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 (2)描寫人物語言的形式有哪幾種? 本練習中有三種形式: a. 提示語在前:說:“……。” b. 提示語在后:“……。”說。 c. 提示語在中間:“……”說,“……。” (3)注意標點的變化。 a. 說+冒號、引號。 b. 說+句號。 c. 說+逗號、引號。 (4)體會作用。 運用多種形式的提示語描寫人物對話能使文章顯得活潑、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