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詩歌 體味秋韻——《聽聽,秋的聲音》教案及部分教學片斷
【按:10月9日,在華橋中心小學聽了吳老師上《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10月17日,在司前中心小學,我也上了這篇課文。下面是我的教學設計及兩節(jié)課的部分課堂教學片斷。】《聽聽,秋的聲音》(人教社三年級上冊)是一首現(xiàn)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聲響,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詩的語言,贊美了秋天。詩歌語言精練優(yōu)美,富有韻味,畫面感強,讀來瑯瑯上口,秋天獨特的風情畢現(xiàn)。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熟讀成誦。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獨特風情。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xù)寫詩文。
教學重點:
從秋天的音響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且通過感情朗讀,把體會到的濃濃的秋情表達出。
多媒體課件(如果有,真好。):
準備各種秋天的冬眠動物的聲音,如蛇、青蛙等;各種昆蟲,如螞蟻、知了等;各種候鳥,如燕子、天鵝等;各種花開,如菊花、桂花等。
課時安排:1課時。
導入語:孩子們,我們在《秋天的雨》中,欣賞了秋天多彩的顏色、品味了秋天好聞的氣味,真是令人陶醉!這節(jié)課,我們再走進秋天,去聽聽秋天美妙的聲音!聽——
一.范讀,聽秋聲。
1.老師有感情地范讀(如果能夠背誦的話,效果更好。)課文。讀后,問問學生“聽到”了哪些秋的聲音。
目的有二:一是用老師有感情的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以提問來檢查學生聽的效果,培養(yǎng)聽的能力。
2.板書課題,讀好“聽聽,秋的聲音”(后一個“聽”讀輕聲,“秋”稍重稍長,但氣息不要斷),讀出一些味兒。
3.讀課文前面的連接語,明確學習要求。
讀完可以提問學生,學習這首讀要達到什么目標(一是有感情朗讀;二是想象交流體會;三是接著寫幾句)。
二.默讀,說秋景。
1.自由讀,多讀幾遍,必要時,老師可以領讀,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味。
2.默讀,想象畫面,并說說“仿佛聽到什么聲音”或“看到什么景象”。如教學片斷:
師:你聽到秋的什么聲音?
生:“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師:黃葉說——
生:大樹,再見了,我要落到地上了。
師:黃葉落到地上變成了——
生:肥料,保護大樹。
師:“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吧。請你連起來說——
生:大樹,再見了,我要落到地上變成肥料,保護你。
學生齊讀第一節(jié)詩,然后由這位學生接著說黃葉的話。
師:還聽到——
生:“蛐蛐”,蟋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
師:蟋蟀說——
生:再見了,陽臺,我明年春天還回來唱歌給你聽。
學生齊讀第二節(jié)詩,然后由這位同學接著說蟋蟀的話。
師: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大雁對白云說——
生1:白云,再見了,我要去南方過冬。
師:她還要“叮嚀”幾句——
生2:天涼了,要加衣裳,別著涼。
師:這就是“暖暖的叮嚀”。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秋風歌唱道——
生:豐收了,農民伯伯快來收割吧。
三.誦讀,表詩情。
提問:讀完了詩歌,你覺得作者喜歡秋天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怎樣朗讀,才能把這種喜愛之情表現(xiàn)出來呢?
適當講解:詩歌押韻,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我們要邊讀邊想象,把作者對秋的贊美之情,通過自己的表情——面部肌肉放松、含著微笑,還有聲音等表現(xiàn)出來。
1.自由朗讀。
2.比賽朗讀。
四.續(xù)寫,述詩文。
1.看多媒體課件(如果沒有,就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一說,還聽到什么聲音。
(老師作一些提示,如蛇的聲音“咝咝”;蛙的聲音“呱呱”;燕子的聲音“喳喳”;花開的聲音“啪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