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不錯,細節決定成敗,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讓我覺得整節課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遺憾。
2、朗讀的形式過于單一:
不知為什么,我總是會忽略朗讀形式的問題,學著學著就變成齊讀為主了,整個課堂齊讀的比例占到了80%,學生讀得口干舌燥,還得繼續奮戰。朗讀可以分為:個別指名朗讀、小組朗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課堂上,每一種形式的朗讀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個別指名讀可以將全體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通過個別學生的朗讀達到示范、糾錯、突破重點等多項指向明確的功能,同時體現了一個朗讀的個性,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齊讀可以很好地調控課堂紀律,使朗讀有氣勢,但不易抒發孩子個人的朗讀情感。再說賽讀,這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朗讀方式,他們喜歡小組競賽,喜歡那種獲勝的感受,尤其是當兩組站起來的時候,特別精神,特別投入。因此,課堂應是多種朗讀方式的結合體,讓朗讀揚長避短,發揮更大的功效。
另外課堂也有成功之處,需要堅持的。
1、識字的自主學習:
到了三年級,識字寫字部分已不是教學的重點,此時就應該根據兩年多學習的識字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自學生字后,讓學生說說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幾個重要的字范寫、講解、書空、強調。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培養了孩子自主識字的能力。
2、問題由學生中來再由學生來解決:
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獲仔細讀課題,提出自己想問的問題,經過歸并、篩選后將問題呈現作為課堂主要研究的方向。這樣的方法學生會仔細地去讀課文,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在課堂上努力地解決問題。
3、重點語句的探究放手讓學生自己學懂
三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辯能力,一些重點的語句在每個孩子讀來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個別發表見解的互補及點撥,讓孩子自主理解重點語句,通過抓字、詞的體悟,幫助理解含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連感情朗讀的任務也由學生完成了。
課堂就是這樣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將在課堂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奇怪的大石頭》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小學 施紅梅
今天,師傅來聽課,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上課時,還是免不了緊張、激動。
《奇怪的大石頭》是一篇自己較喜歡的課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一塊大石頭產生的疑問,問老師和爸爸沒有得到答案,長大后靠自己出國解決疑惑的故事。通讀全文,印象深刻,課前我認真做了備課,設計了教學方案。首先明確課文教學目標:
1、讓學生們正確流利的朗讀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對石頭產生的疑問及他后來震驚世界研究成果與童年的疑問間的關系,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特別把“意義”兩字放得很關鍵。
上課時先讓學生們通讀全文,搞清楚教材講了一件什么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李四光給你留下了一個什么印象?讓他們去思考,去提問,積極發言,并針對提出的問題去展開教學,逐個分析問題,最后探討李四光是怎么樣解決內心疑惑的?帶著這種思路把學生們引入課本內容中,課上的很成功,學生們聽得也很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