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對照畫面,能說出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及古畫《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
重點:通過朗讀課文和觀察畫面,能說出《清明上河圖》這幅畫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價值。
難點:對照畫面,能說出課文描寫了畫面上的哪些內(nèi)容。
資料袋: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1年—1124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劃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他的畫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張擇端的畫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圖》卷完好地保存下來了。《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qū)和城內(nèi)汴河兩岸的建筑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gòu)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tǒng)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815人,衣著不同,神情各異, 其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gòu)圖疏密有致,注重節(jié)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
一、自主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課題為什么叫“名揚中外的畫”?這幅畫為什么會名揚中外?
二、合作探究: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畫面的內(nèi)容?
2、小組合作讀文,重點正音三個多音字“作”“溜”“乘”。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令人驚嘆的句子進一步體會,細讀。
3、誰來說一說文中的哪些句子讓你知道了這幅畫名揚中外的原因?
4、學習了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嗎,把你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三、拓展延伸:
1、本單元的其它幾篇課文也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識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領(lǐng)略了巨人盤古開天辟地神話的魅力,還欣賞了勞動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結(jié)晶──趙州橋。讀了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向大家展示你設(shè)計的未來的橋,并用簡單的文字進行說明。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學到了( )
五、當堂檢測:
一.詞語對對碰
例:撐→船
( )→買賣 ( ) →熱鬧 ( )→江湖
( )→轎子 ( )→毛驢 ( )→小攤
二.我會根據(jù)課文填資料卡。
資料卡:
畫名( )
作者朝代:( )
作者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