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教案)
ppt:1.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2.橋很長很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生:兩句句子意思一樣,但第一句運用數字具體說明的橋的長和寬,更能體現趙州橋的雄偉。
6、課文又是怎樣寫出趙州橋的堅固的?
生:有1300多年的歷史;橋的構造特殊不易被大水沖毀。
ppt: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
(1)這種設計指什么?
(2)看圖說說:
出示:趙州橋沒有 橋墩 只有 一個拱形的大橋洞 。 拱頂的左右 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說明:用填空形式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既理解關鍵詞語和短語的意思,也是將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背誦課文段落作鋪墊。
(3)理解詞語:創舉
①“創舉”一詞是什么意思?文中的“創舉”指什么?
(創舉指從來沒有過的舉動或事業,文中形容趙州橋巧妙的設計在建橋史上是從沒有過的。)
②這樣的“創舉”有何意義?
出示:看圖,運用提示的詞語說一說。
沒有……只有……各有; 既……又……
說明:趙州橋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拱頂的左右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它既能減輕沖擊、增強抵御能力,又減輕重量、節省石料,而且還能承受普通橋所不能承受的重量。橋的造型是隋朝李春第一個設計出來的,是李春的首創,是沒有先例的。因此說,它是建橋史上的創舉。這一板塊的教學,是通過抓住小節中的關鍵詞句,圍繞關鍵詞句的理解,歸納了趙州橋雄偉堅固的特點。
7、讀讀課文,做做實驗:用紙片、橡皮等文具模擬平面橋和拱形橋的承重能力。
得出結論:拱形橋比平面橋的承重能力大得多。
說明:用鉛化紙做實驗——學生對于小橋洞的作用沒有形象的理解。這里通過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設計小橋洞的原理。
8、出示:趙州橋建成700多年之后,歐洲才出現類似結構的石拱橋,如14世紀法國的賽雷橋。但后者在180年前已遭毀壞。而趙州橋歷經強烈地震,任憑風吹雨打,仍然屹立在原處。
9、課文又是如何寫出體會趙州橋的美觀的?
(1)理解詞語
ppt:相互纏繞、相互抵著、回首遙望、雙龍戲珠。
(2)看圖運用句式說一說
ppt:有的……有的……還有的……
(3)用一個成語概括欄板上圖案的特點。(栩栩如生 千姿百態 活靈活現 惟妙惟肖……)
(4)借助填空背一背:
出示 橋面兩側有 ,欄板上雕刻著 :有的 ;有的 ;還有的 。所有的龍似乎 。
10、齊讀最后一節(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