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給予樹》說課稿
【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四篇課文寫的都是發生在兒童之間的故事,都體現了“美的情感,愛的奉獻”這一專題,都是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這種感情。《給予樹》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在圣誕節前夕,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里,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愿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整篇課文處處洋溢著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著人文的光彩。
【學生情況分析】
現在的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在親人的關愛中學生關心他人,無私奉獻之心比較淡薄。通過兩年多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也能與文本進行對話,通過閱讀感悟來體會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
【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會認讀詞語,讀通課文,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有整體上的把握,重點學習第3、4小節,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能夠走進金吉婭的內心,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
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以“我”的心情變化為主線,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愛”,如手足之愛,母子母女之愛等等,升華情感,更深刻地理解“給予樹”的含義。
結合以上分析,本課采用以下設計理念及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作為一門藝術,其審美價值不僅僅在語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課應成為孩子“精神的天堂”。設計教學時,我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以個性品讀為感悟積累的方法,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通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設,再現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啟人,以情動人,以美育人,努力讓孩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展現語言的美,還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前導入,創設美的情境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最基礎的環節,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導入中,除了要創設一定的情鏡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課文內容的難易程度,做由淺入深,變抽象為具體的引導。因此我在開課伊始,首先播放圣誕節的圖片,(掛滿禮物的圣誕樹,快樂的孩子們,載著送禮人的馬車等)以及《鈴兒響叮當》這首大家熟悉的圣誕音樂,欣賞后,讓學生說說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將學生引入圣誕節愉快的氛圍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探究的欲望,帶著美的心情對課題進行質疑,為學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立足課堂,打好閱讀基礎
我努力落實“打造精品的常態課”這一教學理念。我今天的課雖然與精品搭不上邊,但我努力地向“常態課”邁進,體現扎實性,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課堂上,我不僅僅引導學生“口誦”,更要求學生“心維”,帶著明確的要求去讀書,“字字入目,句句銘心”。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引導學生讀課文,學生字,讀詞語,并逐段地指導學生的朗讀,努力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每一環節的落實我都努力體現扎實,到位,真正為后面品讀重點詞句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