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反思
《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反思
《喜愛音樂的白鯨》是北師大版語文教科書第五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課文講述了一群白鯨追趕魚群到北極而遇險,搶救人員用《藍色的多瑙河》的樂曲把白鯨引入深海的故事。故事說明了白鯨喜愛音樂的習性,同時也表現了人類對動物的喜愛與保護。教學要求主要是從人們搶救白鯨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和了解白鯨的特點和習性,教育他們自覺保護珍奇動物。其間主要通過“奇跡”一詞,讓學生體會到搶救白鯨的艱難,曲折與有趣。上完這一課后,在領導和老師們的批評指導下,讓我受益非淺,使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一、關于課堂上教師的導,如何做到有藝術。這一問題也是大部分老師感到苦惱的。在這一節課的各個環節的引導過渡中,我幾乎是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因此造成整節課的問題太多,太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空間。甚至提了一些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白鯨遇到了什么困難?當地政府有沒有來援助?由于問題太多,使教學又陷入傳統提問式的教學方式。
二、關于詞語教學。三年級是過渡階段,因此在理解課文上也開始轉入抓重點詞來理解。于是就必須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的教學方式。如,可以讓學生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也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在課堂上我們也常發現有一些學生是用詞語來解釋詞語,即學生是從字面上來解釋詞語。雖然他們是明白了詞語的意思了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會使用這些詞語。這時教師還得引導學生回到文本中,指導學生借助文本學會使用詞語。這一節課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如在理解“絕望”一詞時,一個學生說,“絕望”是沒有半點希望的意思,這是沒錯的,我也給予了肯定,但我就忽略了讓學生再回到文本,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還比較淺很難理解什么樣的事情才會讓人絕望,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從課文中找找哪句話說明白鯨已經絕望了,使學生對“絕望”有個更具體的理解。
三、關于有感情朗讀。要想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就得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所理解,對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有所體驗。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同一句話,同一段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師不能要求學生用同一種感情基調來進行朗讀。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也不宜用齊讀的方式,這樣會使一些學生難以表達他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指導有感情朗讀時,提倡以個別讀的形式進行,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在一觀點是評課時,平平老師提出來的,本人也覺得很有道理,在此提出來供各位老師參考。關于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一直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題,還忘各位老師多發表自己的意見互相學習學習。
以上是我上完這一節課的點滴體會,效果雖不是很好但我相信它將指引我日后的教學向更深發展。
《喜愛音樂的白鯨》教學反思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主要采取了“入情入境,以情帶讀”的方式,即先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入情入境地進行體會,在感情有了積累后再進行讀的指導。特別是在體會白鯨遇險前后“快樂”到“絕望”心情的變化時。
在進行這一環節教學時,我引導孩子讓自己也成為一只小白鯨,入情入境地體會。先當一只“快樂的小白鯨”激發孩子朗讀興趣,體驗游玩時“太好玩了”,“連回家的時間也忘了”的輕松,快活與逍遙。接著,話鋒一轉,教師引讀“突然來了一股寒流,海面轉眼變成了冰雪的世界……”渲染氣氛,讓孩子感受到不同尋常的緊張和危急,進入遇險后新的情境。再讓孩子自己找找描寫白鯨此時心情的詞語“著了慌”、“絕望”進行理解體會。引導孩子發揮想象:“這時,絕望的小白鯨們,你會想些什么呢?”讓孩子在想象中說說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