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北師大版教案多篇)
“希”是上下結構,上面的的第二筆為一大點。
“逮”是半包圍結構,里面的“隸”最后一筆是反捺。
“褐”、“襯”都是左右結構,左邊是,最后的兩筆是撇、點。
“腹”是左右結構,左邊中間是“日”。
3.區別形近、同音字,作鞏固練習。
褐( ) 襯(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銳( ) 飼( ) 希( ) 泡( )
說( ) 詞( ) 稀( ) 飽( )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疾”字為例。“疾”在課文中組成的新詞是“疾飛”。教師引導學生從查字典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種解釋:(1)病,身體不舒適;(2)恨;(3)快,迅速;(4)疼痛。本著根據詞義選取字義的方法,“疾”字在“疾飛”一詞中應選取“快,迅速”的字義。“疾飛”的意思是很快地飛。聯系課文內容,“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學生便可悟出“疾飛”一詞是指翠鳥飛得很快。
3.出示詞語,讓學生作鞏固練習。
銳利——“銳”是尖刻的意思。銳利即尖銳、鋒利。課文中指翠鳥的感覺非常靈敏。
鮮艷——又鮮明又美麗。課文中指翠鳥的羽毛色彩非常美麗、好看。
清脆——“脆”指聲音響亮、清爽。課文中指翠鳥的鳴叫聲清亮好聽。
(四)介紹翠鳥。
1.翠鳥:又稱叼魚郎,也叫魚狗,羽毛青綠色,尾巴短,捕食小魚。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圖片或標本讓學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熟悉生字、詞。
(六)作業:朗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借助理解反映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進一步讀懂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并讓學生說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檢查復習。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活動特點,并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第4自然段介紹了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達了“我們”對翠烏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課文,弄清各段大意,從而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抓重點句,讀懂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這段共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話介紹了翠鳥各部分羽毛的顏色?讓學生邊讀邊想將有關內容在文中畫出來。
2.出示思考題:
翠鳥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話,其中第2~5句介紹了翠鳥各部分羽毛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