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說課案
一,說教材
《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長》之后的一則寓言故事.
安排本課教材的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課教材的安排別巨匠心.根據(jù)中年級兒童的心理及素質的要求.我把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寓意作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難點.
立足教材的特點及新大綱的精神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就及時改正.
4,通過分小組合作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交際合作的能力,形成集體主義責任感和榮譽感.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地分析或瑣碎機械地練習.要達到大綱的這一要求,關鍵在于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根據(jù)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決定在幫助學生預習的基礎之上,采取自主研討法和合作交流法相結合.
"合作交流法":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課文內容的某一兩個問題合作討論學習,與同學之間討論,與教師之間討論.從而使學生在討論中獲取知識.,
"自主研討法",又叫"引導法".即自讀課文,按照教師教給的讀書方法,步驟和問題自己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材自身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從讀通順到讀會,再到讀懂.
這一課時,教給兒童主要的學習方法:"讀","議","說"."讀"要正確通順.直至有感情."議"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善于從互相討論,合作中獲得啟發(fā)."說"即讓兒童通過思維,組織自己完美的語言,感說.會說,培養(yǎng)兒童的說話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書讀百遍,其議自見".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一),興趣談話,揭示課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抽班上的一,二名同學講故事,從而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文.
(二),觀察圖畫,從圖感知.
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發(fā)言.同時鼓勵學生圍繞圖畫大膽地展開想象.
(三),逐段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1),在第一段中.我讓學生自己拼讀,然后全班齊讀.同時尋找機會,教師范讀一次.然后引導學生明白第一段的內容大意.
(2),在第二,三段中,采用這一段的朗讀方法,在理解這兩段的內容時,出示興趣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合作學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練習題進行討論.給予學生充分地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同時,教師小節(jié)出第二,三段的內容.
(3),第四段的內容簡單,學習這一段,首先讓全班同學齊讀一次,然后師生共同小結出這一段的內容是什么
(4),課文的第五段是故事的結局,要重點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虛心聽取 別人的意見,及時改正,一切不算晚,就像故事中的羊主人一樣.
(四),啟發(fā)想象,訓練發(fā)散思維.
本課時的教學,教學方法比較簡單,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單一,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明白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我設計出這樣一道興趣練習題:
出示:學習了這個故事,展示一下你有什么收獲呢
(1),有表情的朗讀課文.
(2),復述講一下這個故事.
(3),寫出最想告訴大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