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教學實錄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了解用數字和比較,打比方的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運用不同的方法說明事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昨天我們學習了《太陽》這篇課文,誰能回憶一下,《太陽》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生: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太陽的特點
1.讀文,回憶太陽特點
師:太陽有哪些特點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遠,大,熱)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課文第一部分。(生自由讀)
2.布置任務,介紹太陽的特點
師:通過剛才的讀,太陽的哪些特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想交給你們一個任務,如果你是太陽,你怎么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呢?同位之間可以先練說一下(同位練說,師巡視)。
(一)介紹“遠”的特點。
1.師:你打算向同學們介紹太陽的哪個特點?她在介紹的時候,其他同學們應該怎么樣?(認真傾聽)
生介紹,師相機評說.
2.師:她的介紹,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師:我們一起來看這段話,看看課文是怎么介紹太陽的“遠”這個特點的。(大屏幕)讀一讀這段文字,你發現了什么?(如學生不能準確說出,師范讀,強調讀數字)
生:三萬萬里,三千五百年,二十幾年(點出這些數字)
師小結:通過這些數字,太陽的“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板書:列數字)
4.師:三萬萬里遠,那是多遠?是個什么樣的概念啊?我們來看一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做飛機要二十幾年)
師:你們今年11歲左右了,如果讓你們坐飛機到太陽那里看一看,你們算一算,回來時大約多少歲了?(五六十歲)
師:要這么長時間啊?通過這么一個例子,使人感到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板書:舉例子)
5.師小結:介紹事物的時候舉例子、列舉數字,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方法。我們今后在寫作的時候要注意運用這些方法來說明問題。下面帶著我們的理解,我們把這段話來讀一讀。(大屏幕,生讀)
(二)介紹“大”的特點
1.師:誰還愿意介紹一下其他特點呢?(介紹“大”的特點的)某同學你能否用第一人稱介紹太陽的特點呢?師相機評說
2.她的介紹,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3.我們一起來看這句話?(大屏幕出示“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
師:“抵”是什么意思?
師:這是拿什么和什么比較呢?(出示太陽和地球比較的動畫)
師小結:這也是一種說明方法:作比較(師板書:作比較)
4.師問:太陽既然那么大,為什么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5. 師:我們把這段話讀一讀,一起來體會它的“大”
(三)介紹“熱”的特點
1.過渡: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神六神七登上太空已成為現實,要是有一天,我們能登上太陽去看一看該多好啊!你們說說,這個愿望能實現嗎?為什么?我們請一個小太陽介紹一下,看看你能不能從中得到答案。(指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