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本單元是圍繞“國際理解和友好”組織教材內容。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有兒童詩《太陽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兒童共同擁有一個太陽來表達對和平的熱愛;敘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反映了外國朋友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新聞報道《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內容是中國人民幫助阿爾及利亞地震受災群眾的事情。教學本組教材,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關心世界大事,培養熱愛和平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國際理解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教育概念,教學時應注意挖掘每一篇課文具體豐富的內涵。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我”拒絕了面包老板用國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理解和尊敬。由此,本文的思想內涵定位為“愛國者在每個國家都能得到尊敬,愛國者是最值得尊重的”,“只有熱愛自己祖國的人才能贏得外國人的尊重。
文本的思想內涵通過語言這一載體自然流露,細細品讀本組教材,其中敘事性文章《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都是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因此,在《一面五星紅旗》教學中,我們要帶動學生深入細致地研讀課文對人物動作的細微描寫,揣摩人物內心,體味人物的愛國情愫,為下篇課文的學習滲透研讀課文、體悟思想內涵的方法。
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把握住了教材的重點和特色.本篇課文以“一面五星紅旗”線索,緊緊抓住店老板前后不同的行為變化進行探究互動,整堂課流暢有序,層層深入,學生的感情也隨著理解的深入而不斷深化。
學習閱讀,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么,怎樣寫,還要讓學生體悟到為什么要這樣寫。這節課的設計,通過抓重點詞句體會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對文本中“猶豫”“慢慢地解下來”“展開”“久久地凝視”等詞語、句子的推敲直視“我”當時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去觸摸“以人物外在的表現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的寫作方法,在語言的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面五星紅旗》教學反思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游遇到危險時寧愿忍受寒冷和饑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面包,最后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對三年級學生來說,課文篇幅較長,思想性也比較強,對于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
閱讀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幾根“筋”而沒有血肉。首先是選好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閱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多方面得到發展。本課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為打動了老板?這一問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動老板的寫“我”的動作的句子。然后交流,重點研讀這個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找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結合的這個點。再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的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的句子,請同學們劃一劃,同桌兩人交流交流。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挑選一個句子進行重點研究,按照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進行研究。一節課的兩個的“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復之感。因文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