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學實錄及評析
師:我們要學會讀書,也就是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現在我以第一段為例,來幫助同學們讀書。請拿起書,讀。(生讀第一段)
生:先想想這一段里的關鍵詞語是什么,再根據這個關鍵詞語提出問題。你們發現了嗎?
生:關鍵詞語是“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師:非常好。同學們讀書很善于思考。(教師出示小黑板:荒蕪)
師:看這個詞該提什么問題?
生:“荒蕪”是什么意思?
師:非常好。你們平時要注意老師是怎樣提問題的。誰能解答這個問題?
生:是野草叢生,無人耕種。
師:根據哪個字判斷出來的?
生:“野草叢生”是指“蕪”。
師:“田地荒蕪無人耕種”是指什么?(生答“荒”)從“田地荒蕪”這個詞語可提什么問題?
【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
生:田地怎么會荒蕪?
師:非常好。問題可以有多種問法。
生:耕地的人到哪兒去了?
生:人煙為什么會稀少?
師:這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怎么樣”和“為什么”。描繪一下,這個地方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是一幅怎樣的情景?
【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形式適當總結,然后引導學生想象,使學生的思維和對問題的發掘能更進一步。】
生:地上都是枯枝敗葉,烏鴉在天空中飛來飛去。
師:這兒的房屋怎么樣?
生:有的塌了,里面沒東西。
師:西門豹看到了這種情景了嗎?西門豹發現問題(板書:發現問題),心里很焦急,怎么辦呢?
生:他進行了調查研究。
師:(板書:調查研究)他找到了一位老大爺向他了解情況。這段是一問一答,注意這個問和答的特點。現在我問,你們答。
師:(讀)這是怎么回事?(生齊讀課文有關語句)這話是誰說?(生齊讀課文回答)新娘是哪兒來的?(生齊讀課文回答)漳河發過大水沒有呢?(生齊讀回答)
師:這樣說來,河伯還真靈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以讀代問,以讀代講,使課堂教學形式既活潑生動,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師:接下來,你們問我答,你們要注意聽我的答案和你們的答案有什么不同?
(過程略)
師:發現了嗎?我答的跟你們答的有什么不一樣?
生:你答的都是每段第一句話,每段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師:這是一個發現。還有呢?
生:我們是用書上老大爺說的話來說的,你是把老大爺說話概括起來回答。
師:可是我并沒概括起來。
生:你答的是每段的主要意思
師:都發現了,不錯。
生:你讀的是每段的總起句。
師:發現了句子的關系了。
生:你回答得很不具體。(眾笑)
師:你們同意嗎?(眾搖頭)這個意思該怎么說?
生紛紛回答:你回答得很簡練、簡要。
師:很好。(板書:簡要)那么你們說的呢?
生:很詳細。
師:很好。(板書:詳細)人家問話,你的回答首先要簡明扼要,然后再作詳細的敘述。同學們,今天我給你們上課覺得高興嗎?(生:高興)對下邊你們再說為什么高興。(笑聲)
【一引一放,通過輪換講讀形式,學生不但熟悉了課文,而且明白了課文的表達方法,發現了課文的寫作方法。】
…………
摘自《小學語文教師》2008年第3期